怎麼指導孩子閱讀理解?

1232418856


“閱讀”是比較寬泛的;“閱讀理解”一般專指中小學生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現代文與文言文)部分。

有些課外輔導機構吹噓只要在他們那裡輔導2—3個月,中考語文包120以上,他們有專門的對付考試的一些技巧!真要是那樣,還有必要小學、初中、高中都開設語文課程嗎?如果有機會問一些知名的作家或語文教學權威人士,估計他們也不會認可所謂的“掌握了什麼技巧”就可以拿高分。

那麼,如何指導孩子閱讀理解呢?從應試的角度,我認為可以從訓練技巧與培養能力兩個方面指導孩子!

  • 訓練技巧。技巧性的東西,書店裡的資料大多會分體裁,分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出來給孩子看,其中有不少應試技巧。掌握這些技巧對學生做閱讀理解題目十分重要。當學生對這些技巧熟悉之後,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從而鞏固這些知識點。頭條上也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做這些知識點歸納講解。但是,學生如果依賴這些技巧,就容易思維定勢,不善思考,自然不會取得高分,而且很大程度上會受到題型以及題目難易度的影響。

培養能力。

  • 首先,要指導學生讀教材。教材中的課文是經過專家遴選的,很具有代表性。教材中有精讀課文,也有略讀課文。學生通過對精讀課文的學習,可以打開一扇閱讀的窗戶,拿到一把理解閱讀的鑰匙。通過這扇窗戶,學生可以讀懂更多的同類文章;有了這把鑰匙,學生可以舉一反三,解決閱讀理解中的問題,大大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略讀課文可以豐富學生生活,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 其次,要指導學生做批註,做讀書筆記。絕大多數學生在平時做閱讀理解時只完成文章後面的題目,然後關心答案是什麼,自己能那多少分,而不是仔細分析文章。這樣做在以前恐怕沒什麼影響,但大語文閱讀時代對學生理解力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學生在平時訓練時不注重能力的培養,不養成對文本深入解析的習慣,而是套用一些格式,膚淺的應付,那麼到考試時必然不能深刻理解文本,也就不會得高分。
  • 閱讀能力決定著學生會不會做閱讀理解的題目。
    閱讀能力強,自然會做閱讀理解題目。閱讀能力往往體現在閱讀時的思考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或老師在平時指導孩子閱讀時,要培養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家長或老師可以在孩子讀完一篇文章後,提出一個有深度的問題讓孩子分析、解決。

思無邪55157851


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我真的有太多話要說了。

我們家孩子從2歲認字開始,除非生病,每天都堅持閱讀,從繪本指讀到小說,我一直覺得他閱讀量是不少的,應該閱讀能力很好。當然國內上學時他考試也很好,語文閱讀幾乎不會失分,但到國外以後發現我錯了。我們國內做的閱讀暫且把他認為是早期閱讀吧,因為我們讀完會複述,我們家以前要求是讓他用自己的語言再來講一遍,看看是否是真的理解了。我們家小的也喜歡閱讀,三年的時間幾乎把自己學校的圖書館翻了個遍,一有休息天也是跑上海圖書館,我為此還指責過為什麼上海圖書館對孩子只開放一個小角落。

但當孩子到了國外開始學習以後我發現我錯了……因為我們在國內做的閱讀叫引導式閱讀,就是在文章中找到信息,要麼就是揣摩作者意圖。這兩種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孩子考試,但不能真正意義上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

很多國內家長都知道外國小朋友閱讀量很大,但這裡的閱讀量大並不是指信息量大,國內的閱讀片面的強調了信息量概念,不可否認這是一條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可以讓一部分人從中受益並獲得成功,而更大多數人則在這個閱讀過程中逐漸失去興趣,畢業以後將不再碰書。

當然歐美孩子也不是捧書一輩子的人很多。但有一點蠻重要的,就是你上地鐵觀察會發現他們看手機的人很少,看書的人不少。

國內看了那麼多書的孩子一直沒給我帶來質變的感覺,你問他東西,因為記憶力好,會跟你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參加上海動物園的一次活動,一個老師問了一個蝴蝶的問題,我兒子竟然把各種類型的蝴蝶特徵從頭講了一遍,洋洋灑灑的發言10多分鐘,聽得在場的人和活動策劃人目瞪口呆,這本該高興,但我卻很鬱悶。這種教條式的學習一定會為以後進一步提高帶來障礙。

來了歐洲以後,其實看書不多,一週一本,因為已經4年級了,他語言障礙倒不大,但閱讀能力的短板就出現了。讀完一本書,老師問了他書中的一些情節,他娓娓道來,老師問他如果他是那個主人公或作者,你怎麼想的,他一句也說不出來,甚至說出了與文章本意相反的觀點出來。這是什麼?這就是閱讀時不帶自己思考。我記得以前我們語文老師帶我們閱讀時,總會在書的角落裡寫滿各種筆記,其實就是對某一句句子的看法,並劃出來等等。現在的孩子都是被動的去接受知識,就像看電視一樣,你不需要思考,只要聽別人講就行了。

好在我們基礎不錯,經過2個多月的提高,現在在改變了,有時候他會去學校圖書館借書回家,看得比我快不說,還當起了我的小老師,講的也不再是書中的情節,而是會跟我說,我要是他啊,碰到了狼,我就不逃跑了,森林裡那麼多樹,直接爬上去,狼又不會爬樹。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則提高了許多,這是利用自己的經驗來結合實際了。我覺得這才是閱讀吧


小U的流浪生活


語文閱讀理解題目該怎麼做?

我是專職小學語文老師。閱讀理解題目是語文考試中的必考題目,關於這類題目我是這樣引導孩子來做的:

步驟:1先讀題目 2、帶問題讀文章 3、做題目,視情況回顧文章

首先:做閱讀理解題目必須先讀題目

閱讀理解題目旨在通過一定的題目考察我們的閱讀理解水平,所以目標在於將題目做對。先讀題目是通過題目瞭解本題的考查重點,出題者的考察意圖,這樣再讀文章時就更有重點了。

然後:帶著問題去讀文章。

一篇文章中有很多的信息,能夠及時捕捉到對答題有用的信息才是關鍵。帶著問題讀文章更有目的性,也易於捕捉到題目中涉及到的相關信息。在讀文章時發現符合某道題目的答案不要著急去寫,可以在文中做個很小的標記(比如輕輕點一個點),之後在讀完全文後再做題準確性更高。

接著:開始做題啦!

讀完一遍題目後就要開始做題了,不同的題型要區別對待。

1. 考察基礎語文能力的客觀性題目。

這類題目包括:

給文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在括號裡填出合適的關聯詞語;

給文中加點的詞選擇合適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將文中某個句子進行句式的轉化等等。

這類題目更多的是考察孩子平時的語文字詞基礎,屬於相對客觀的題目,孩子只能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語文能力答題。

值得一提的是:給文中的詞語選擇近義詞或反義詞的題目,有一個便捷的方法——要把想到的詞語放在句子中去體會揣摩,看看句子意思呈現出什麼變化以此判斷所答題目的準確性。


2. 考察對文章內容把握的半主觀性的題目。

這類題目經常出現的類型有:

如何理解文章中某詞、某句的意思?

讀了本文你瞭解到了什麼?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文中的某個人或某件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如何評價?

在文中畫出表現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或詞語,等等。

做這類題目,我的建議是務必——迴歸文章,迴歸文章,迴歸文章。

不要以為文章已經讀過一遍就萬事大吉了,很多題目文中都有直接的答案,或者是答案不明確但是可以通過相關的內容概括出來。無論哪一種題目都要回歸文章反覆讀,找到答案所在點之後往前讀幾句,往後讀幾句,利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提煉概括出自己的觀點。

(因為有了第一次閱讀,對文章整體有了把握,做題過程中再讀文章就可快速瀏覽了,找到相關的句子後再細讀。)


3.純主觀性的問題

這類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出現的不是很多,但也有,大多是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

比如在某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生命的感動》中有這樣的題目:

你的父母一定保存著你兒時用過的東西,找出來,感受成長的快樂,體會父母的愛,然後寫寫感受。

這類題目要求孩子一方面能夠很好地領會出題者的意圖,另一方面能夠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句子控制在4——5句即可,太少了不足以寫清楚,太多了又過於囉嗦。

當然,以上建議只是針對孩子做閱讀理解題目時的一些技巧性的建議,但是歸根結底還要看孩子本身的語文素養。多讀書提升語文能力,多練習訓練做題技巧,這都是做好閱讀理解必不可少的方面。


且聽豐吟


最近接到很多家長給小謝留言或者發私信,主要闡述的問題有兩個:

1、孩子喜歡課外閱讀,但是考試就要丟10分左右,什麼原因呢?

2、孩子每次答閱讀題就是簡單一句話,答不到要點,咋辦呢?

其實這兩個問題背後的潛臺詞是:閱讀理解不到位,換言之也可以說閱讀理解能力較差,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懂如何區分題型,也就是說,題目考的是什麼,同學們不是很清楚,當我們不知道考什麼時,我們怎麼可能答準確呢。

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小謝有以下建議:

1、理清知識點:其實據小謝這些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小學閱讀的知識點有近100個,例如:描寫方法、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那麼這麼多的知識點,同學們當然很容易搞混,因此要逐個梳理。

2、分清題型:在答題的過程中,同學們首先要明白這類題屬於什麼題,因為不同的題型,答題思路和方法都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就要開始分清題型,

例如:有這麼一道題問:“請簡單說說第1段有什麼作用?”

同學們,這是一道作用題,我們的答題思路是:在結構上的作用、在內容上的作用和在情感上的作用,總共要分3步思考。

3、答題規範:很多學生答題老是不規範,感覺像拼湊一樣,因此也會丟分。

4、閱讀方法:這個很重要,首先一個時間上要把控好,我們做一篇閱讀不能超過15分鐘,不然寫作文時間會不夠,其次是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最後把握作者情感,然後分析題型,且答題規範。

綜上所述:閱讀丟分多,那麼要有針對性的學習,如果有關於這方面的難點,隨時可以給小謝發私信,小謝會為大家解答。

最後,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小謝大語文。


小謝大語文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閱讀理解,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探究能力,難度不小,這讓一大批學生和家長朋友們頭疼不已。

嚴格意義上來說,閱讀理解包括古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

兩大部分。

古代文閱讀包括古詩詞鑑賞文言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包括文學類文本(記敘文)、論述類文本(議論文)和實用類文本(說明文)。


作為家長朋友,我們該如何指導孩子閱讀理解呢?小學家長還好,可初中、高中生家長該怎麼辦呢?

針對這一現象,穆老師給初高中學生家長們一些建議,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接著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告訴孩子,閱讀理解被扣分的原因


🏮【二】告訴孩子閱讀理解有哪些考點及其知識點

家長若有需要,可以查看穆老師之前的回答,裡面都有詳細解析。

例如:文學類文本(記敘文)考點

考點對應知識點——語言特色

語言特色題試題例舉






🏮【三】 告訴孩子,要掌握“看題識考點”能力




🏮【四】告訴孩子,要具備命題者思維,知曉命題人如何命題,如何設置答案

若想較好掌握這一本領,前提就是熟知考點和滾瓜爛熟背誦考點所對應的知識點。

🏮【五】告訴孩子,還要具備反命題思維


🏮【六】天道酬勤勤能補拙

告訴您的孩子,語文學習沒有終南捷徑,唯有勤奮加方法,才能提高成績!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在語文能力中,閱讀理解能力是最核心、最關鍵的能力。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可見,閱讀理解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是學生應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但從現在的語文教學來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高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一、激趣鼓勵,善讀善思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文學積澱、語感的培養。俗話說“澆樹澆根”。閱讀理解力,必須從“讀”解決,讓學生多讀書,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愛讀書,這是非常迫切的需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得多了,自然語文底蘊深厚了、視野拓寬了,理解能力也會相應提高。所以,在教學中,我會多角度、多方法,鼓勵學生多讀書,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讓他們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

比如,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引導學生體會童年的蕭紅是那樣的自由、快樂,接著相機補充蕭紅的一生經歷,激發起他們對作者的好奇心。這樣,他們對《呼蘭河傳》產生了嚮往之情。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去愛上閱讀。

另外,在讀書的同時還要養成思考的習慣。“閱讀理解”,讀為基礎,“思”是精髓。縱覽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它們之所以閃耀著思想的光輝,無不是讀書深入思考的結果。李政道博士說:“當閱讀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麼走通。”閱讀時,如果只是囫圇吞棗,淺淺而讀,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提高。因此,我經常告誡學生:讀思結合。只有認真思考,方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精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在學生讀文後,引導他們思考:文章用詞怎麼樣,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你,對文中的人物你有什麼看法……必要的時候,我會把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當成課外作業讓他們寫下來。這樣,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鍊,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大大增強。

二、匠心獨運,品詞嚼句

(一)換換詞

換詞是閱讀感悟中最平常,卻是最有效的方法。換詞即用別的詞語把文中的詞語替換,以此啟發學生的思維,領略詞語特有的情味,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如,《黃河的主人》一文,有這樣一句:“而那艄公卻很沉著,專心致志地撐著篙 ,小心地注視著水勢……”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說:把“注視”換成“瀏覽”行不行?學生通過思考、辨析、比較,發現用“注視”更能體現出艄公的責任感,更能讓我們看清艄公從容不迫、既緊張而又高度沉靜機智的內心世界。我告訴學生:這樣的詞語更能體現黃河的主人既膽大又小心,不僅有勇氣還有智慧的品質。

(二)變變句

變句就是變換句式或語序,再和原句比較,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鑑別理解,讓學生體會課文語言表達的力度和特點,把思維引向深入。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最後一句:“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可引導學生將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現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媽媽。”通過比較,學生明白這兩種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問句表達的語氣和感情更強烈些。

(三)減重點

減重點就是首先選準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或句子,根據需要把其中的重要關鍵詞或修飾的成分去掉,然後與原句進行比較,看錶達的效果有什麼不同,從而讓學生體會原詞的獨特作用。如,《天鵝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句:“突然,一隻個大的天鵝騰空而起……像石頭似的讓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將“重重”兩字去掉,再來品讀是何感受。這樣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更深入,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智慧的見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理解能力怎能不提高呢?

(四)反覆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始終是語文教學法寶,也是應對所有語文問題的最基本的途徑。課文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新詞難句。有的比較含蓄,要使學生領會其中的意境必須加強指導誦讀,如,“西北風呼呼地颳著”一句,有的學生會把“呼呼”“刮”讀得很重。但在反覆品讀中,他們理解重音輕讀的方法,將一般作重讀處理的“刮”字讀得輕一些,更能表現出北風的猛烈。長此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能有效提高。

三、實戰技巧,題不離文

(一)反覆閱讀選文,奠好做題基礎

古語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我給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做閱讀題的第一步必須要讀懂、讀透原文。一般情況下,拿到一篇文章至少要讀三遍:粗線條讀、有目標讀、與作者共鳴讀。

第一遍粗線條讀,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快速閱讀的一種方法,包括標題和檢測題在內的所有文字資料。通過瀏覽,大體知曉材料的內容和命題方向,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有目標讀,即在瀏覽的基礎上帶著檢測題仔細閱讀文章。在此基礎上,要用筆或用手逐字指著讀。這樣的要求使我們班的每個學生都養成了做題細心的好習慣。這樣為他們深入瞭解文章立意、寫作思路、表達方法等,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遍與作者共鳴讀,要求學生帶著對材料的理解,首先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事物、人物,走進文章裡,與作者共同經歷過程;再重點品讀檢測題的題幹,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在有所思考的基礎上再讀文章,同時對那些答題要求較高的題目做到有的放矢,重點關注。

(二)關注原文重要信息,以文解題

以文解題,即是所有的題目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全,因此,大部分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當然,有些語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重新組織。

1.關注文章的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懂它,文章的大概意思也知曉了三分之一。例如,課外閱讀文章《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是最快樂的》一文,講述的是一個孩子被父母逼著學鋼琴,結果適得其反的故事。有一道思考題:看完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只要扣住標題就可以了。

2.關注文段的點睛句。點睛句即是文章內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題目的闡釋和延伸。抓住它,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就會更準確。如,《太陽花》一文,第二段開頭的一句是“太陽花真美啊”,接著介紹太陽花如何美。思考題要求學生概括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學生只要抓住這句話,問題便迎刃而解。

3.關注人物品質的關鍵詞。這在寫人物的文章上尤為突出。一般寫人物的文章裡,我們總會找到關鍵的形容人物特點的詞語。這些詞語往往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人物性格的作用。抓住這類句子往往能明瞭文章之意,有助於理解文章中心。例如,《黃河的主人》最後一節:“他憑著勇敢、智慧、鎮靜和機敏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學生只要抓住“勇敢、智慧、鎮靜和機敏”這幾個抒情亮點,無論題目怎樣變化,學生有了依據點,做題就會遊刃而餘。

“萬變不離其宗”。做閱讀理解題,絕不能遊離於文章之外而去憑空猜測。緊緊抓住原文,對做題是很有益處的。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教師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善於動腦、敢於鑽研,就能構建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多讀書、善讀書。


綿陽鐳霆教育


從進入小學,閱讀理解的題型也隨之出現了。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更好地輔導孩子做好短文閱讀,我個人的方法如下:

一、閱讀短文從認字開始。

要讀懂短文,首先你得先學會識字。沒有大量的儲字基礎,要閱讀短文就只能是空談。

待孩子認識字後,要從字的意義上給孩子解讀,最好是放在語句中,便於加深印象,理解到位。

二、訓練字、詞、句、段的連讀能力。

有些孩子在閱讀短文時,從嘴裡嘣出的是一個一個的字,並不是連貫的詞和句。

這樣不但不便於理解記憶,更容易讓孩子對枯燥的學習產生牴觸情緒。所以,在訓練時,可以讓孩子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慢慢地做到連貫閱讀。

自己能讀出通順的話來,是不是也很有成就感呢?

三、大聲朗讀。

有些孩子喜歡默讀,但其實大聲朗讀更好,除了加深印象,更主要的是自己的聲音傳到耳朵,可以自辨出是否流利、通順,是否懂其含義。

再有就是和同桌互讀,互相當老師,通過對對方的評價,瞭解自己在閱讀和理解上的不足。

通過自己朗讀、和同學交換閱讀等方式,進行提高。

四、熟讀。

溫故而知新。多讀幾遍,會有新的收穫。

邊讀邊想,讀其音,思其義。

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思考,去揣摩。


Linda家庭育兒


(一)課餘時間多讀英文讀物

  課餘時間帶著目的去讀書,碰到表達好的句子要能背誦,還要努力掌握文章中的背景知識,以及一些對國家、人物、風俗習慣的介紹,這些知識非常有可能出現在完形和閱讀中,對我們解題非常有幫助。同時堅持每天做幾篇閱讀,並且控制時間,同時也要注重質量。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後英語閱讀成績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努力培養對英語的語感

語感就是一種對語言的敏感度。對題目特點的敏感,也就是說同學們要培養自己摸透題型特點、規律的能力,做題的時候一看就知道這個題要考查什麼知識點;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同學們對平時做過的真題模擬題認真分析,歸納總結,而對於閱讀理解,語感就是培養一種做題的感覺。

(三) 平時注意總結一些重點高頻生詞

做題過程中遇到你不認識的重要詞彙,一定要找個專門的本子記下這些生詞,並且時常翻看,日積月累中逐步擴大詞彙量,重要的是多做真題模擬題,這些閱讀中出現的詞彙往往就是考試所謂的高頻詞,對我們擴大詞彙量非常有幫助。

(四)講究合適的閱讀方法

 做閱讀理解題,首先應該看問題,問題能夠幫助我們大致瞭解文章的內容。其次我們要帶著問題,分析文章首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這些地方往往是設題的重點區域,通常可以幫助你解決一到兩個題目。最後針對沒有解決的題目,這些題目主要是事實細節題。帶著這些問題,找到細節所在處,並聯繫上下文得出答案,這是最省事省力的閱讀方法。

(五)適當背誦課文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合理途徑

很多同學不喜歡背課文,但課文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合理途徑,也是很好的素材。課文中沒有閱讀理解裡的長難句,只要我們多背誦,做閱讀時做到很快地調動起平時的這些知識,就能勝任閱讀理解了。


安穎英語


閱讀理解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文意:

一:讀

1.細讀,認真讀文章內容,掌握文章文體,讀出文章大意,文章主體內容。

2.巧讀,讀文章重點詞,品文章重點句,悟重點段落意。體會文章的旨意,寫作目的。

3.選讀:帶題細讀,根據題意回答問題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

二:理

1.整理,平時整理出現頻率高的題型的答題方法。

2.梳理,平時加強閱讀,課內課外的,都可以,都多梳理文章內容,積累詞彙,提高準確表達能力!


朗朗乾坤50303965460


很多孩子由於閱讀理解能力不足導致一到寫作文或者看短文寫話時,就會感到很吃力和無從下手。下面分享一下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方法/步驟:

1.儘可能的增加孩子的閱讀時間,這個很關鍵,孩子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的時間有直接關係。

2.要學會引導閱讀和利用時間,比如在孩子學習之餘,多給孩子買點課外書讓孩子看看。在孩子上床睡覺之前,給孩子讀點東西。

3.注意閱讀習慣的養成,這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家長要主動減少看電視,打麻將,玩遊戲的時間。儘可能多讀書,看報,陪孩子一起學習。

4.避免一些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語言,孩子閱讀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由於孩子認識的字較少,很多生字可能不認識,這需要家長多付出一些,要多鼓勵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