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街暗访,扮成乞丐去要饭,为何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

tanyou1


洪武十九年(1386年),这一年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十个年头。

有一天,老朱坐在金銮殿上寻思开了:“自南京称帝以来,老朱我励精图治,努力减免百姓税赋,严惩贪官污吏。”

百官也上奏说「地方吏治清廉,风清气正、一片祥和」弄的我心里也没底,这些当官坏的很,别是在骗我吧?

朱元璋心眼很多,一般人骗不了他,这也是苦难童年造就的性格,想想看,老朱7岁就沿街乞讨,心眼少早就死在异地他乡了。

说实话老朱过去很自信,过去南征北战和基层打交道多,各种情况摸得很清。最近十几年出宫少了,对地方不甚了解,所以对百官的话将信将疑。



“不行,我要微服私访深入民间,看看惩治贪官污吏的效果如何?听听老百姓是什么说的”。

朱元璋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一大早,带上一名锦衣卫,二人扮作乞丐就出宫了。

老朱对乞讨门清,他从小当过乞丐,加上扮相逼真,所到之处并没有被人发现破绽。

老朱走走停停,边乞讨边暗访,晚上没人的时候就偷偷把听到和看到的记下来。也许是天子脚下的缘故吧?总得来说南京百里范围的官场还不错。



老朱越走越远,不知不觉来到了淮安地界。

这一天,老朱来到了淮安府门前,发现这里热闹异常,原来知府大人组织手下欢迎御史大人巡视办案。

但见两位御史风尘仆仆的来了,点头微笑。老朱一看认识,这二人分别是他在半月前从国子监选拔的监生——刘志仁和周世良。老朱授意二人去地方核查一下税收情况,刚巧君臣在此碰面了,不过没人能认出乞丐就是当今天子。

话说御史进了淮安府,随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老朱不能现身,他要暗中观察,只好混进了当地丐帮组织里了。




还别说,二位御史工作效率蛮高的,当天传唤了淮安府的税监,火速封存了当地的卷宗账目,马不停蹄的开始查找线索。

经过一个礼拜的查账,二人终于查到了当地官员涉案的铁证。

有一天晚上,刘世仁和周世良围桌对饮小庆一番,当时周世良感慨的说:“刘兄,账目总算查清了,咱们也算不负圣上皇恩,明天赶回京城奏明皇上,把这些贪官绳之以法……”

没等周世良说完,“哈哈……”刘世仁笑了起来。

“刘兄何以发笑?”周不解的问道。

“老弟,你还嫩点”,刘世仁滋溜一声喝了一口酒,然后问道:“咱们读书为啥?”



“还用说,上报皇恩,下安百姓”。周有点动情的回道。

“错了,老弟大错特错了,读书是为了荫妻封子荣华富贵,现在就能实现这一切,我们为什么要着急上报朝廷的?老兄真是木头脑袋。

周世良彻底蒙圈了。

“这是何物?”刘志仁指了指身后的卷宗,周说这不是证据吗?

“错,大错特错,此乃银子也。”

“刘兄,你是喝多了吧?这怎么会是银子呢?”周世良一脸的懵逼。

刘志仁滋溜又呷了一小口酒,说,“你我明日稍微露一点口风,何愁没有大把的银子孝敬,这不是银子是啥?”



周世良大惊,“刘兄这可是犯法啊!”

“你不说,我不说,涉案的官员更不说,你怕啥?”

“你说的也对,小弟听你的。”周世良说道。

第二天,刘志仁和周世良把查账的情况透露给了知府,知府连夜把消息泄露给了手下,次日半天时间二人就收了5000两银子。

涉案的贪官用金钱买来了平安无事。可是亏空总得有人买单吧!

二位御史和涉案人员结成了同盟,把赋税不足说成是老百姓抗税。为了把税收补齐,对老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

百姓自然不服,因此拘捕了许多人,而其中就有丐帮一个乞丐的父亲,他的姐姐也被官府抓了起来。



晚上,这个乞丐气愤不过,向朱元璋诉苦道“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官,我家交税了,现在要强行再次交税,还有王法吗?可怜的老爸没钱交被打的死去活来,我姐姐也被差人强奸了。呜呜……

乞丐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老朱听罢火往上撞,但很快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强压怒火开导乞丐不要难过,朝廷自有法律制裁他们的。

到了深夜,乞丐们都睡了,朱元璋命锦衣卫潜入知府内,搜集周、刘的犯罪证据。

锦衣卫本来就是特务出身,这点事不在话下,很快查明了情况,果然像乞丐说的那样,差人轮奸了乞丐的姐姐,并把乞丐的父亲活活打死了,御史和贪官狼狈为奸。



查明事实后,朱元璋直接来到了淮安府衙,击鼓升堂。

当时御史还在和知府等官员喝酒,听到有人击鼓急忙跑了出来,看到是一个叫花子,知府大怒,刚要喝骂,锦衣卫上前亮出了皇上的玉玺等皇家信物,知府、御史等官员慌忙跪下。

朱元璋愤怒的质问二位御史,为何玷污国子监学生的名声,刚进入仕途就贪赃枉法,实在让人伤心。

老朱越说越愤怒。来人把两位御史、淮安知府还有两位税监等人斩首,这次一共斩了三品以上的大臣五位,涉案官员达61位,老百姓齐声说“皇上圣明,惩治贪官污吏果然铁腕”,府衙外跪倒一片。



这件事历史上有记载,收录在朱元璋的《御制大诰》一书里。经过此次事件后,朝中再无官员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


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是从最底层成长起来的皇帝,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天灾加上沉重的赋税,一家人经常饿肚子,他从小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甚至外出讨饭,父母及大哥相继去世后,为了活命他来到一家寺庙出家做了几年的和尚,后来寺庙也难以为继了,刚满17岁的朱元璋就被打发出去云游化缘,其实就是干起了老本行--要饭。


丐帮的生活就是人员复杂,消息来源广,一入丐帮,便知天下事,他从乞讨人员的口中得知郭子兴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深得民心,朱元璋也很想加入,正好他的老乡汤和也在郭子兴的军中,于是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主帅,随后朱元璋带领军队打败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长江下游的张士诚,逼降了浙江的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然后率军25万北进中原,消灭了元朝,建立了大明。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早年穷困潦倒的生活一直让他刻骨铭心,因此他希望自己能贴近百姓的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治理国家,所以朱元璋下令归耕垦荒,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减免他们的赋税,使老百姓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别痛恨贪官污吏,他铁腕治贪,但早上杀了一个,晚上又来了一批,怎么贪官越治越多,而且都是些级别低的小贪,重量级的贪官少之又少。


朱元璋一直对自己身边的官员表示怀疑,可又没有证据,贪官的脸上也没有记号,可贪官不出,他一日不安,他思来想去,决定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依靠群众他才能得到第一手的可靠消息。

朱元璋乔装打扮穿上破衣烂衫,别说还挺像乞丐的,他有这方面的经历嘛,在几个秘密侍卫陪同下,朱元璋很快就融入到乞丐的行列中。


朱元璋就同其他的乞丐聊了起来,通过聊天朱元璋得知,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查出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自己受贿,故意拖着案件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谁给的钱多,谁就是赢家,他还以权谋私,肆意妄为,害死了一名少女,身上背负了一条人命,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

这么大的事乞丐都知道,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朱元璋一怒之下,径直去了几个大的行政机关,亲自探查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刑部官员收受贿赂隐瞒刑犯谎报死亡,礼部官员连公主结婚用的银子都敢扣留还有户部官员敢逾制(也就是僭越犯上),加上最恶劣的都察院御史刘志仁5个朝中一品大员,另外还有61个给事中也有重大的贪污行为。


原来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有这么多的蛀虫,自己杀了那么多的贪官,依然还有人敢贪污受贿,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深感震怒,直接下令斩杀了那5个一品要员,并将那61个给事中发配边疆,责令他们永世不得返回中原。
经过此次事件,朝中再无官员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了。






遗产君


在朱元璋执政的31年中,为整顿明朝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曾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的肃贪运动,合计共约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其中,比较出名的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等。

在这些案件中,有一桩案件非常特殊,据说是朱元璋亲自告破的。这是在洪武19年时,朱元璋为巡视地方官远的政绩和体察民意,便特意在自己侍卫的秘密陪同下偷偷的到民间微服私访。

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微服私访,皇帝也会装扮成一个比较体面的商人模样,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安全得到一定保障,还不用太狼狈,但朱元璋觉得这样做就没办法接触到最底层百姓。于是,他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最下贱的乞丐。



因为朱元璋在发迹之前,有过当乞丐的经历,所以他很快就与街上的乞丐们打成一片。

通过和他们聊天,朱元璋得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那就是督察院御史刘志任在处理一个案件时故意拖着不判,吃了原告吃被告,还趁机诱奸良家妇女,导致她无辜丧命。

不仅如此,刘志任在当地胡作非为,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因此当地的百姓也都是悲愤不已。

对此,朱元璋非常生气,连街上乞丐都知道的事情,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于是朱元璋回到皇宫马上下令亲自审理此案。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桩案件直接牵连出66位官员有贪污受贿行为,其中有5名都是官居一品的朝中大员!

这直接把朱元璋气得够呛,他直接毫不客气,先把他们全部关进牢房,接着那5位朝中一品要员直接被抄家砍头,至于剩余的61个小官,则是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录用。朱元璋的这一大手笔,直接把大明朝的官员们都给惊呆了,由此他们再也不敢冒然行贪污之事。



虽然,这个故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睛,而且这桩案件也是正史上明确记载的,但朱元璋假装乞丐破案的故事,却是野史杜撰。

并且,从情理上来说,朱元璋假扮乞丐微服私访,也是禁不起推敲的。对此,大家只需要看下咱们现在的官员,就知道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童话故事中。

因为,就是咱们现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他们到民间考察,那最多也只能做到充当一个普通人。想让一个代表着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帝王,为了所谓的体察民情,去假扮成一个乞丐,这可能吗?反正我觉得不可能。

再退一万步说,作为一个开国之君,最后沦落到要去假扮乞丐才能得知官员的贪污腐败,那这个皇帝,也当得太失败了吧!换句话说,朱元璋的监察系统、还有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如果这种事情真发生,这两大系统,恐怕都要来个大换血!



事实上,这个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在洪武十九年时,朱元璋听说淮安府官员贪污腐败,导致民怨沸腾,于是他就马上派遣刘志仁、周士良两人为御史前去查办此事,他们到了当地,也的确查出了官员克扣赈灾粮饷、私扣赋税等贪污腐败的有力证据。

但是,这两个人却没有把这些证据交给朱元璋,因为他们俩被当地官员们的糖衣炮弹给腐蚀,所以他们就把这些事情都给压了下去,还禀告朱元璋说此事是无中生有。

但可惜的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各种消息的不断传来,朱元璋又加派锦衣卫千户蒋福前去查办此案。

这一次,蒋福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不仅查出了案子的真相,而且从淮安回来后还如实给朱元璋汇报了。朱元璋听了之后是勃然大怒,马上下令把刘志仁、周士良两个人打入死牢,涉及到的近60余位官员也被一查到底,全都被处理,这也才是这个案件的真相。


我是赵帅锅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据民间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曾假扮成乞丐出宫,目的是为了查一查有哪些违法官员。

果然,他这一趟没有白跑,他查到了都察院御史刘志仁拖着案子不判,吃了原告吃被告,而且还诱奸良家妇女!这让朱元璋非常生气,他回到皇宫马上下令亲自审理此案,结果牵出了61位官员有贪污受贿行为,其中有5名官居一品!这把朱元璋气得无名火起。

这是真的吗?

每次看到朱元璋的故事,我们总是当小说来看,因为这些故意既有趣,有不太现实。

今天这个故事也一样,有真有假。朱元璋查处刘志仁是真的,但他并不是假扮乞丐破的案,而是派锦衣卫去办理此案。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是零容忍的,他为了监督各级官员,专门设立了

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没想到这些监督部门也被腐败势力渗透。

明朝洪武十九年,江苏淮安发生了重大的旱灾,百姓的粮食颗粒无收。就在这一年,有人举报淮安官员私扣赋税,朱元璋专门派出都察院御史官员刘志仁、周士良前去调查。

这两位御史到达淮安后,没有接受当地官员准备好的酒宴,而是迅速封存了当地的账目,昼夜查阅寻找线索。

果然,他们很快就查到了淮安地方官员犯罪的事实。

这时候周士良对刘志仁建议说:“我们尽快把此事奏明皇上,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刘志仁却笑着说:“周兄,你我寒窗苦读,千里求官,不就是为了钱吗?今天是个大好的机会啊!

周士良有些为难,他带着颤抖的声音说:“这……这可是大罪啊!

刘志仁拍着胸脯说:“这事你放心,我保证没问题。

就这样,他们向淮安的涉案官员索取了白银一百五十两,黄金三十四两,钞二万五千二百贯。可是赋税的事还是要交差啊,于是他们就把短缺的赋税转嫁给当地百姓,还以追赃为由,把平民夏良等人关进了监狱,造成冤案。

刘志仁以为这件事可以瞒天过海,然而明太祖朱元璋的手段更加高明,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他耳朵里。

朱元璋派出锦衣卫千户蒋福前去淮安调查,两位御史听到后马上和蒋福套近乎,想要贿赂他,结果被蒋福拒绝。此案被一查到底,刘志仁不仅收受了贿赂,还隐藏案情、欺压百姓,甚至还诱奸良家妇女。朱元璋听到后大为愤怒,下令将刘志仁、周士良判以重罪。

以上就是朱元璋查处都察院御史刘志仁的经过。

至于说朱元璋假扮乞丐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人身安全,还给子孙后代留下祖训:

“凡帝王,居安常怀警备,日夜时刻不敢怠慢,则身不被人所窥,国必不失……如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后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

这是朱元璋告诫后代要注意警备,不要像元朝英宗一样被害。所以明朝的王子们是不可以离开皇城居住的,就是为了预防不测。

朱元璋有这么高的警惕性,他怎么可能离开皇宫去扮乞丐?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被称为乞丐皇帝,原因就是朱元璋其实之前是从乞丐出身的,他对于人民的生活疾苦很了解,因此朱元璋上任之后,也是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们的生活,明朝的盛世就是起源于此,而且正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些政策,明朝才有着这么强大的国力,而朱元璋在明朝开国之后也经常到民间去微服私访,查看自己政策的施行。

然而朱元璋这一微服私访不要紧,却发现了许多大臣们都存在问题,有些大臣在实行朱元璋政策的时候没有落实到位,虽然说朱元璋的政策已经给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但是不少大臣们却把这些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归入了自己的口袋,人民无论怎么样也不能享受到朱元璋政策带来的好处,看到自己的大臣们如此腐败,朱元璋也是一怒之下就将许多大臣们全部杀死了。

而正是朱元璋的做事风格雷厉风行,才能让他在明朝前期站稳脚跟,毕竟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肯定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如果说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那么肯定又是天下大乱的后果。

而朱元璋这样的做法,一直延续了几个皇帝,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明朝的国力空前强盛,这才有了后面我们所熟知的郑和下西洋等伟业,毕竟人民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说统治阶层当时不明白这个道理,继续压榨人民,那么明朝估计也不会持续那么久


刘某解密未知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因为朱元璋出宫暗访的时候是装扮成乞丐的,以前朱元璋没发迹之前便做过乞丐。

所以他装成乞丐,连真乞丐都看不出他是帝王,他跟乞丐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的都察

院御史贪污受贿而且还害死无辜少女。

朱元璋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这些贪官污吏,所以当时他非常生气,回到宫中之后便大力彻

查都察院御史,并且连带将官场的官员都查了个底朝天,果不其然,居然有很多大臣都

犯有大罪,于是朱元璋盛怒便连杀了五位大臣。

朱元璋出宫暗访的时候,为了可以了解民情,他一时心血来潮便佯装乞丐,并且混到乞丐中跟他们聊了起来。

不聊不知道,朱元璋才得知他的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办案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可以受

贿,故意拖延案件时间,不仅收受原告的贿赂还收受被告的贿赂。

总之谁给的钱多,谁就是赢家。并且他还以权谋私,最后迫害死了一名少女,但因为他是都察院御史,没有人敢怒弹劾他。

朱元璋知道后震惊呀,连乞丐都知道的事情只有自己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遮掩。

朱元璋一怒之下,回到宫中后,亲自下令严查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这一查不要紧,刑

部官员收受贿赂后隐瞒刑犯并谎报死亡,礼部官员就连公主结婚用的银子都敢扣留,还

有户部官员尽然敢逾制,最恶劣的便是都察院御史刘志仁与5个朝中一品大员贪污腐败。

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将这五个危害大明江山的贪官污吏立马斩首示众。

欢迎关注江水趣谈,与您一起去解读经典中的奥秘!


江水趣谈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关于朱元璋乔扮乞丐出宫,回宫后斩杀大臣的典故,其实并非道听途说,只不过斩杀的大臣是7人,而不是5人,同时也并非朱元璋亲自下今斩杀,而是刑部的官员揣度老朱的心思之后下的狠手!



这个中缘由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话说朱元璋一路千辛万苦,终于登顶九五之后,心中忧心异常,他深知大明这艘大船想要安稳的传承下去,就一定要深入民间,真实的聆听民间的声音。于是在洪武四年7月的一天,朱元璋连夜接见刘伯温商讨一次秘密的计划。



根据史书记载那晚刘伯温从皇宫出来之后,就三天没有上朝,奇怪的是朱元璋也三天没有上朝,传言是皇帝身体抱恙暂时停止朝政事务。

但其实朱元璋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他只是和刘伯温一起乔装打扮成乞丐到民间巡视去了,仅仅三天的时间就从群众的嘴里揪出了七民贪官,其中刑部官员两名,户部官员两名,大理侍官一名和其余两位官员。这几位官员的罪名都离不开同一条,那就是逾制,也就是说他们仗着自己身居高位,就在民间无法无天,肆意妄为,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不难。民众敢怒不敢言!



这个事正好被装作乞丐的朱元璋给抓了个正着,朱元璋将此七人交给刑部,让刑部自行处理。

因为七个官员中有刑部本来的两民官员,刑部就给朱元璋拟定的罚俸半年的处罚,朱元璋没有批示就把奏折丢了回来,刑部大佬一看就知道皇帝很不满意。

于是刑部大佬为了试探朱元璋是否真的有杀意,就以自己的名义上书大骂这7个罪臣,说他们罪大恶极,应该立刻处死。这回朱元璋看了奏折以后没有驳回,反而把折子留了下来。刑部一看立马明白了老朱的心思,立马就把七人当街问斩了。



典故就是这个样子的,可以看的出来老朱虽然是半路出家当的皇帝,但是对于帝王心术却把握的如火纯青,本来他自己一句话就能直接办的事,他却要如此迂回一下,即达到了目的,又震慑了百官,还试探了一下刑部,可谓是一石三鸟!


弹指千年


朱元璋虽然乞丐出身,但在普法工作上,一般人还真没有他那两把刷子。可以说朱元璋还是历代帝王中,“以案说法”的开创者。

在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明大诰》里,记录了很多生动的以“重典治理吏”案例。

然后这些案例就成了故事,流传到了民间,被人添油加醋,便成了朱元璋微服私访,为民作主的故事。

(朱元璋)

他在登基之后就立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直接指向了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洪武十九年,淮南发生了大旱,百姓没有收成,生活艰苦,灾民遍地,而朱元璋一如既往地安排了各种救灾事宜,派下了许多的粮食和银两。

除此之外他还来了一个微服私访,装成乞丐,去淮南一地要饭,却不想他看到的景象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救济灾民的粮食很少,灾民仍然是遍地。(朱元璋假扮乞丐)

朱元璋一怒之下,回到宫中后,亲自下令严查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

这一查不要紧,刑部官员收受贿赂后隐瞒刑犯并谎报死亡,礼部官员就连公主结婚用的银子都敢扣留,还有户部官员尽然敢逾制。

最恶劣的便是都察院御史刘志仁与5个朝中一品大员贪污腐败。在朝廷中身居要位居然还知法犯法,简直就是罪无可恕的,所以这五个人就直接判处了死刑!

(朱元璋连杀贪腐之臣)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60多个给事中也被查出来都有贪污受贿的情况,他们全都像木头里面的蛀虫一样一点点的破坏着整个国家。

因此,在朱元璋如此凶猛的手段之下,明朝前三十年的官僚集团是十分清廉正直的,因为都不敢有一点贪污。而在太祖皇帝死后,才有了贪污之风,不过这又是后话了。


新锐历史


朱元璋出街暗访,这样的事情很多,不过这次与平时最特别之处在于一次性杀了5位一品大臣,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为何朱元璋要这么做呢?接下来我将为你详细分析。


一、朱元璋生平主要事迹

要分析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目的,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平,从而才能更加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只有搞清楚一个人的内心想法,你才能更加准确深刻分析出他做一件事情的真实原因。

朱元璋原本出身贫寒,甚至最穷困的时候当过乞丐要过饭,他深知处于社会底层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是多么糟糕,所以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百姓生活比较关心。

后来朱元璋跟随郭子兴参加红巾军起义,也是因为元朝末期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众多百姓受不了压迫揭竿而起。朱元璋深刻明白人民群众对国家根基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后来他当皇帝后处理很多事情的初心。

后来朱元璋逐渐壮大之后,与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兄弟就是淮西一起出去的兄弟伙,大家从零开始创业,最后取得大明江山,也算是做成一个较大较成功的上市IP,这时候对整个国家的管理,才是朱元璋最在乎的事情,为了管理好国家,他甚至可以将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原始股东解决掉,何况是其余人员?


二、朱元璋出街暗访一事

分析完朱元璋的生平事迹,我们继续回归主题,问题中所说的朱元璋出街暗访一事,应该指的是洪武十九年那次出街暗访。

当时朱元璋也是因为淮南地区发生灾情,于是想去民间了解一下真实情况,从而微服私访,为了不让人发现自己真实身份同时还要达到深入社会最底层的目的,朱元璋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十分寒酸的平民百姓,应该没有乞丐那么严重,只是稍微寒酸一些而已。


朱元璋去到发生灾难的淮安,想看看如今自己统治的国家整体水平如何,一路上挨近南京的地方,因为距离天子较近,还算一切不错,整体水平让朱元璋基本满意。

但是朱元璋抵达淮安之后,却发现这里充斥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朱元璋继续深入群众,有人开始悄悄跟朱元璋诉苦,说自己的父亲被官府的人强制征税打死,姐姐长得好看一点也被他们玷污。

其实诉苦这种事情,与熟人倾诉可能会被人把自己当做祥林嫂,只有与陌生人倾诉,才有那种倾诉完的痛快感觉,并且陌生人会感同身受安慰你,让你感到被人在乎。

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深入群众的普通人朱元璋交流,朱元璋也是充满耐心,恰似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一边劝大家要想开一点,安慰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边又在内心感到五味杂陈。


这种感觉也许不难体会,当你辛辛苦苦几十年创建的基业,眼看着蛀虫满满,眼看着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自己最厌恶的事情,可想而知那种绝望与愤怒,何况朱元璋当年自己刚开始起步征战的时候也在淮南地区待过,触景生情,让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以及思考方向都发生转变。

朱元璋担心的是国家江山社稷,要是有一群蛀虫存在,自己的大明天下迟早要完蛋,于是朱元璋慢慢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人群,将人们所说的事情记在心里,派随从锦衣卫去一一核实。

经过锦衣卫紧锣密鼓的排查,发现淮安的官府果然问题百出,这里刚来了两个京城下来的御史,分别是刘志仁和周世良,朱元璋一听到这两人名字,就火冒三丈,这两人不就是自己派来淮安监督贪污腐败的么?怎么反而同流合污了?

为了将事情彻底查清楚,朱元璋回到京城专门叫锦衣卫以及自己眼线去彻查,动静不大,担心打草惊蛇,经过几番彻查之后,发现此次淮安事件,居然牵连到涉案人员60多位,还有5位是京城的一品大员。


这么一来,朱元璋更是心态崩溃,自己泱泱大国,原本以为已经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安康,没想到一查却是这番模样,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敢包容庇护,让底下官员做出这种丧尽天良之事。

朱元璋必须对此次事件进行严惩,于是朱元璋将60多位涉案人员该杀的杀,该贬的贬去边疆地区,背后保护伞的5位一品大员,更是绝不姑息,一律斩首,让天下百姓看到自己治理国家的决心,也让人们明白自己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从未改变。

自从朱元璋这次严惩之后,大明朝的天下维持了一段时间太平,官场贪污情况也得到一定缓解,充分说明这次行动取得的成绩不容小觑。


三、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

上边已经将朱元璋办案的整个过程详细描述,下边我们结合案例继续分析一下朱元璋杀掉五位一品大员以及那些涉案人员的真实原因。

1、杀一儆百

这个是最明显的,遇到这种事情,杀一儆百,让其余人员看到害怕,从而收敛自己,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当时那些官员有很多的罪名按照当时法律而言罪不至死,为何朱元璋又要那么残忍呢?



2、触景生情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遇到同一件事情的感触就会不一样,比如如果你从小养尊处优,遇到有人抱怨自己生活多么不如意,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很烦,而不会有那这种感同身受之感。

但是换一个身份,要是你从小就被人欺负,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当这个人跟你抱怨生活不易时,你的脑回路首先就会浮现出自己当初那些悲惨生活,从而对面前这个人十分同情,对那些欺负他的人痛恨至极。

每个人生长环境的不同,注定形成不一样的思考问题角度,从而站的立场就会不一样,要是朱元璋从小是个富二代,也许他遇到这件事情就会按照法律来解决,因为他体会不了普通人民那种绝望,然而朱元璋刚好是普通甚至是最糟糕的贫穷出身,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必须严惩不贷,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3、思考深度

普通人看到这个问题,仅仅会停留在问题表面,觉得就是一件普通的贪污事件,可是对于朱元璋这种统治阶级而言,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贪污,还有整个政府系统的瘫痪,甚至他可以想到自己国家的衰颓,要是国家长久这样下去,自己的江山何在,自己的皇位何在呢?


所以原本普通的贪污事件,瞬间升级成为一种对朱元璋皇位产生影响威胁的事件,面对这种威胁,哪个皇帝不是该杀的不该杀的都杀掉呢?只要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统统不能放过,这就是朱元璋一次性杀死那么多人的原因。


结语

当你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内心想法之后,再去判断这个人做一件事情或者想去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与目的,就会简单很多,换言之,想要深入分析一个人,必须去了解他的生活才行,要不然我们可能会误以为朱元璋残忍暴力!



嗔痴历史观


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惊艳的皇帝,被称为乞丐皇帝,在称帝后也再一次扮乞丐,但是在这次后,却杀了五位大臣。 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是忍受过非常凄惨的生活,也正是那时,朱元璋发誓如果以后自己发达了,当官了,一定要惩罚这些贪官污吏,废除这些沉重的徭役,最后就是他当了皇帝。他经过一番争斗,终于当上了皇帝,也可以实现他当时做的承诺了,那就是惩治这些贪官污吏。而现在他高高在上,在朝堂上看着这一个个官员都是人模狗样的,都不想贪官的样子,想要真正的调查谁是贪官也让朱元璋头疼了一番。 在洪武19年,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就是微服私访,然后在自己侍卫的秘密陪同下偷偷的去体擦民情。侍卫伪装成旁白的小贩或者走过的路人,而朱元璋就打扮成一个乞丐坐在一旁。他凭借着以前当乞丐的经验,很快和这些乞丐打成了一片。也从这些乞丐当中了解到了很多自己想要的情报。 就比如督察院的御史刘志任在案件处理当中会把一个案件拖很久,然后当着其中一方给他钱,结果就害死了一个无辜的少女,还在当地引起了严重的民愤。朱元璋知道后就去处理了这些事。一个有五位,朱元璋都是毫不留情的,全都给与死刑。当然,除了这五位还有很多人都被朱元璋抓了出来,全都发配边疆。永远不能回来。可以说但是朱元璋的做法也给了所有人一个狠狠的警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