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禹锡的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自己不被生活所羁绊的思想?

别人手牵手-我牵我的狗


刘禹锡(772一842),字梦得。洛阳人"今河南洛阳"。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运动失败而遭贬。十年后,被招至京师,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由于在诗中用桃树影射了新得势的权贵,他再度遭贬谪。但在14年以后他再回到京师,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讽刺比前一首更辛辣,态度也比前一首更倔强。

他还写了"聚蚊谣",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他在痛骂政敌中表达了政治斗争的胜利信念。

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i



木山文


野狐试答

题主好,刘禹锡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最能体现他的倔强,也很能表现文人的气节。

顺宗朝,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刘禹锡、柳宗元等都是革新集团的中坚力量,很快革新遭到藩镇和朝中保守派的攻击而失败,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其余人等全部贬官外放。十几年后,刘禹锡被召还京,他对当朝新贵很是看不惯,写下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首诗,又称《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名为游春诗,实为政治讽刺诗。因此事得罪权贵,又被外方连州,直到宝历二年才被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前后历时二十三年。

太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上次嘲讽新贵,这次连新贵后面的大人物都进行嘲讽,这可是灭门之祸,刘禹锡也不管不顾,恶气总要吐出。

这就是典型的文人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谦“粉身碎骨魂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文人总是不敌政客,他们失败于当时,却胜利于历史。历史要是少了他们,会显得怎样的单调和乏味,作为一种精神,他们泽润着后世多少读书人的心灵。


野狐习禅


在刘禹锡的诗中,《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诗是陋室,这是简陋的房子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

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深层,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云山。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手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


红叶23509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也反映了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生活不受羁绊的思想。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

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1]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如下图列举了刘禹锡的六首诗词,仅供参考。








2020诗与远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君看黄河渡口处,渡却多少世间人。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半世飞仙


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弹素琴阅真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浪迹天涯梦


刘禹锡一生写的诗被收录下来的大概700多首,其中有很多表现他不惧生活困苦、乐观向上的名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人间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死且不自觉,其馀安可论”;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今来从军乐,跃马饫膏梁”;

…………

参考,请指正!





九思堂笔记


刘禹锡,中唐诗人,被后世称作“诗豪”,才华横溢,”诗魔“白居易与刘禹锡两次比诗,都败下阵来,可见刘禹锡的才气确实不凡。

体现他放荡不羁的诗有:

《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春日胜春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西塞山怀古》中的:“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开眼看中外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