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的闲置土地,该如何有效利用呢?

瞳孔10089847


农村闲置土地,要看你有没有产权,这至关重要!可以栽树,绿植,也可以做休闲山庄,现在不是有许多城里人到乡下买地吗?

再不济的话,留着退休养老!


自酌自饮6


农村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处境。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广大农村其他地方的详细情况的,我只知道我家附近村庄的情形。但是,我不敢把我家附近村庄的情形推而广之认为是总体情况。因此回答这问题就不会很准确。

我们附近的村庄,也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青壮年劳力多数都外出打工,家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无力耕种,有一些人没有出去打工也不愿种地,他们宁愿做小工,因为这样来钱更多更快,比种地更划算。现在以小家庭为单位种地,很难有利润,甚至还要亏本。这样一来,自然就有东一块西一块的闲置土地。有个别村庄比较偏僻的山沟,甚至有连片几十亩耕地荒芜,已经很难复耕了。

这些闲置或荒芜的土地,其实是很可惜的。那么,怎么利用起来?有两个办法:

1,有偿流转。

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把土地经营权让出去,保留使用权。

就是把连片的土地集中起来出租给种地大户经营,按照每亩每年一定的租用费,由种地大户缴纳给土地使用权人。

我们这里有好几个村庄的水稻种植田,就是这样流转出去的,每年每亩出租费因田地的坐落位置和水利等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所在的村民组,水稻田连成一大片上100多亩,水利条件好,交通条件也很好,能利用大型机械,所以流转费比较高一些,去年和今年每亩420元,已经签约明年的流转费,每亩450元,而且已签连续4年。周边有些条件次一些的田地,流转费略少一些,在每亩400左右。

2、无偿流转

有些比较偏僻,种植条件比较差的田地,种植大户看不上。因为成本更大,很容易亏本,所以即使很便宜也没有人愿意流转租用。这样的话,就会荒芜!为了不至于荒芜,最好就是无偿让出经营权,让种植大户经营,他们就可以省去土地流转费,不至于亏本。农户虽然没有出租收入,但是田地没有荒芜,以后自己耕种也就不至于要重新开荒。没有个人利益,但是有社会效益,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好处!

有些闲置的土地不集中,很难连片,不收流转费也可能没有人要,这样的土地不妨种一些果树或者其他周期稍微长一些的经济作物。总之,土地闲置不要太久,以后开垦才不会很艰难。要知道,农业不可能萎缩,一定会有大发展的时候,到那时,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心463


闲置土地

第一,可以自己种植当季农作物,不过有时种的农作物。第二年卖不上好价钱。甚至连肥料和人工都要搭上去。老农民只会跟着去年卖的好的走。不会去差异化种植或者打时间差。你种豆子我也种豆子。你种玉米,我也种玉米。尤其是种蔬菜。就像今年我妈种的白菜和萝卜很便宜。白菜一毛五一斤,萝卜是两毛钱一斤,基本上是白忙活。

第二种,是可以承包给别人,让别人去经营。你可以找一个班上或者有小生意的可以做点小生意。

如果不想承包给别人,也不想投入太多时间去忙中农作物。可以种一些树。或者是跟随承包大户,这样可以规模化经营。比如旅游景区的。种植葡萄桃子。草莓等等,可以有当地的游客来采摘。我朋友就是有一亩土地,没有承包给别人。别人家的好像都承包了,他说这个大户种什么他就种什么。但是他要自己种,不去承包。这就像搭便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姚乡村行


如何让农村闲置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想让农村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下面这些方法大家都可参考,也是有不错的效果的。

1、将土地转包,出租给其它农民

这种方法就是最简单有效的了,直接就可以将土地给村里面的人去种,这个自己可以在外面安心打工。如果不确定在外打工的时间,那可直接给亲戚种植,不需要收租金全当免费给人耕种,好处就是你可以随时回来继续接着种地。

而如果你是将土地出租给别人种的话,就会劳动合同的明明白白写明了出租的时间,这样农民突然想回来可能就没有土地可以耕种者,虽然可以每年都领到租金,但是真的不多。一亩一年一般是100块左右,就算将所有的土地都出租一年也就是五六百块钱,真的没啥必要,还不如做人情送给别人耕种的。

2、以土地入股农村合作社分红

现在很多农村都在搞农村合作社,农村不需要再耕种自己的土地,直接用土地入股。而农村合作社会请专人来打理,可以是村里面的农民。当然你不想继续种地也可以直接入股,每年合作社赚钱了都会有分红,你只需要拿分红回家就可以了。这样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了,还有更多的钱拿,这可比出租给别人更赚钱的。

3、自己请人代种植农产品

像广西的砂糖橘就特别赚钱,很多农民虽然在城里打工,但也不想放过这次赚钱的机会,直接就是租几十亩土地种上砂糖橘,然后全程请人来管理,有空就来看几眼就好了。只要价格好照样可以赚得到钱,不仅家里的的土地可以充分利用了,其它农民的土地也可以租来利用好,这可是一举两得的方法,农民朋友可以尝试。


农村小胖vv


农村闲置土地该怎么办?

在农村有一种所谓的“闲置”土地是农户出于提升地力的考虑实行的轮作。很多先进的农业大国都会采用这种土地休闲的方式发展农业,采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保护提升地力,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个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味地说这就是闲置土地。

闲置土地是指在农村的弃耕土地。在当下的农村,一些偏僻边远不利于机耕的边角小块土地出现撂荒现象较普遍,大面积弃耕的现象有,但不多。

对于这种闲置土地该如何合理给利用起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求解决较好:

一是鼓励无耕作能力的农户采取出租、流转、有偿转让等方式把闲置土地盘活(适用小面积弃耕抛荒土地)。

二是允许农户有偿退出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收购另行发包(这必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由政府(乡镇场)出面把所有闲置土地组织起来招商引资,实行对外招标承包。政府可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这样,政府、农户、承包商三方利益均衡皆大欢喜(这只适用于大面积抛荒弃耕土地)。

像我们这边一般采用整体成片外包方式。在农户充分自愿的基础上由村委会出面组织对外招标。旱地年亩租费200元,水田300~400元(先付租金后作田);租期一般10~15年,不宜过长留有充分余地;考虑到市场因素,租金每年按10%递增(这种办法最适合应对当下农村中的闲置弃耕土地情况,是一种较理想的应对办法)。


abCd6666和天下


关于农村闲散土地怎样合理利用这一问题,以前我就发表过自已的观点,今日又见提及此问题,重复说说我的看法。关于闲散土地,各地情况不同,我所在村庄,全村800多人,现有可耕种土地6000多亩,这次确权土地面积3000亩多点。我们是下湿地,河滩地属于盐碱地。近几年由于水位普遍下降,盐碱性度降底,很多农民经过努力,除草平推,种上了玉米,几年耒秸杆还田,增施肥料,使荒滩变成了良田,加上政策扶持,打井修渠平田整地,有的已成水浇地,比原先分配的耕地也好。但是这将近3000多亩土地是没经过集体同意私自开发的,所以村民们有多有少,不是平均的。很多年耒,大多数村民要求将这部分土地收回集体,按全体村民平均分配,几经周折,几任干部都没有处理。这些土地这次沒有确权,今年种地补贴,上级部门是按照确权地补的,全村6000亩耕地补了3000亩,村民们感到吃亏,当然又怨村干部无能。这些已改造好的荒地如何合理分配,办法有很多,关键是沒有政策可依据,也没有法律作保障,单凭村干部之力,实在难以实施。目前提倡壮大集体经济,如能把这些原耒是闲散的土地,成为集体资产,合理流转承包,集体经济就有了基础。可如何办到,确实不知路在何方?


李增喜3


我们村20年前是一个3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的大村,现在的人口大约是700多,由于人口的减少村里的老房子已大片的空置。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进城了,没有愿意待在家里种地的。现在村里40岁以下在家种地的只有三两个,50岁以下约有10几个。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年老体弱者丧失劳动能力,年轻人又不愿种地,闲置土地必然越来越多,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何利用这些土地,提出点个人建议:对于闲置3年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收回,统一集中经营,给予农户适当补助。一是可改种一些需要劳动力少的,生长速比较快的,适合加工的经济林树种,如法国泡桐等。另外可以种植脱毒构树发展养殖业,脱毒构树当年产量可达3-5吨,第二年可达10吨左右产量。可用于养殖猪牛羊鸡等。用于养鸡可代替一半精饲料。以上两种树种还可用于养殖知了猴,亩产量可达500斤以上,批发价每斤不低于60元。两种收益互不影响。两个树种都属于国家重点选择的扶贫树种,收益和可信度都比较高。


杏林清风曲宣丞


大家好,我是三农创作者魏小二。很高兴回答大家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1.闲置土地流转

农村闲置土地流转是发挥农村土地资产价值的关键。

当前国内常见的农村闲置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出租、出让、转包、入股。

出租,农户自愿将耕地或宅基地的使用权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给出租方固定的收益。一般由村集体统一收购(回收)闲置土地,再租给开发商,对于发展旅游项目的租期一般在20年左右。

出让,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在按有关规定获得资金补偿后,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当地政府,再转交给建设方。

转包,即土地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地的使用权包给第三方,转包期限不超过土地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

入股,即农户将闲置土地的使用权作为股份,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这种模式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兼顾村民的长远利益,获得就业机会或从事经营工作,使他们能够长期分享旅游收益,充分体现了旅游业“利益共享”,成为现今最被政府和农户欢迎的闲置土地流转方式。

一些旅游热点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街、旅游热门城市周边村落的空置农房可长期租给城里人,方便其旅游和养生居住。农民朋友可将自家农房打造成适宜租赁的酒店形式,这样也能缓解一到旅游旺季,乡镇和农村的居住压力倍增的问题。

四川农门村:永久退出按每亩每年1000元,补偿30年,也就是3万元/亩。长期退出每亩每年850元,补偿14年。(注意,永久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久交还给村集体;长期退出:将当地土地剩余承包期限内(2029年之前)的承包经营权交还给村集体。)

村民若是没有进城购房意向,也不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还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住进新农房,同时使其老旧分散农房所在地得到复垦,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所帮助。以四川省自贡市为例,2015年2月,自贡开始发放增减挂钩宣传资料、发送宣传短信、张贴宣传画,抽调工作人员成立深化挂钩试点政策宣传工作组,深入四川省自贡各城区乡镇开展政策宣传工作。





乡村魏小二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村目前光宅基地闲置已达3000万亩,可种植土地的闲置是宅基地的4-5倍,还有更大量的供农户用作柴火的自留山地。虽然我们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的国家,但实际上目前我们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是相当的低下的,并且很多在70、80年代时很是适应种植的山湾田、河滩田已经荒废,而且这种现象有漫延之势,浪费相当严重,对于政府来讲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现在的土地政策,把土地的承包使用权确权给了各家各户,几乎所有的家庭多多少少的都有些荒地和毫无效益的自留山地,根据政策规定,基层政府又没有办法去收回进行综合利用。

那怎么去有效的利用呢?本人认为,改造好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就是现在的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既然是股份制经济合作社,那么你完全可以把这些荒废了的或者毫无效益的土地用股份制的形式进行整合,该连片的连片,该改造的改造,然后承包给那些有眼光、立足于发展农业的农民,或者由集体经济组织自己进行开发利用,所得利益依照股权作为红利发给农户。但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一般都是没有经过股份制经济学习和管理实践的纯农民,要进行这样的运作,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培养。希望不远的将来,村级经济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经济。



三勤谷主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农村人来说.只种地已不能满足这个只现于温饱问题的农村人.吃喝不愁的人们.就想着走出农村向城市发展.为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去闯一闯.看一看.做一些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结果发现比在农村种地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收入.从此也就不想在种地了.太累太脏不说.还不挣钱.出去打工比种地又轻松钱又多.所以在农村就出现了.老人种不了.青年不想种的问题.

现在农村我感觉闲置的土地比较多.有的不想种农作物的.又种上了苗木.花草.这样就减少了田间管理的麻烦.就可以安心的在外工作了.

农村的闲置土地将越来越多.我想国家应该把闲置土地利用起来.比如搞一些种值开发.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再一个也可以集体承包的方法.包给在农村愿意种地的农民.用科学的方法.现代化的机械.种出绿色的农产品.再经过深加工.一条龙服务.就可以消售到全国各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在今后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高度重视.会给农村朋友出谋划策.让农民也过上幸福的生活.离这一天也不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