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可以选六种外语,但绝大多数学校只教英语呢?

世界文化爱好者


一般来说,我们都把高考外语科目的考试直接称呼“英语”,这会因为超过99%的考生考的都是英语。其实,高考的外语考试是可以选择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的,这个现象本身就说明,除了英语外的其他五个小语种目前并没有能够掀起什么波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两年日语的热度提升了不少。

原因分析起来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

英语全世界范围使用国家最多

很多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即便有自己本国语言的国家,英语的使用频率,会英语的人也是最多的。也就是说,能够用英语交流,与其他小语种相比,更能通行世界。

英语难度较少

英语是世界这么多种语言里面公认的,比较容易学习的语种之一,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

考试目的本身

高考本身就是一个唯分数论的考试,选择英语,更容易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因为从小我们就学习英语,而其他语言的接触却并不多。试想一下,即便我本身英语基础一般,高一高二也就是个七八十分,但是我其他语言更差呀!又怎么会随便换呢,这是一次非常冒险而且失败率极低的赌博吧?

综上,英语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一门绝大部分人会选择的科目。但是,开头也说了,选择日语的人也正在呈现上升趋势。

一方面,我们是汉语国家,日语本身就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也有共同之处,一些历史原因也注定了,我们学日语,比其他国家 (日本除外)学日语要更为简单。另外,不少年轻人深受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自小对日本文化就有兴趣,自然对其语言有所涉猎,在英语学得不怎么样的基础上会尝试选择日语。

最后,奉劝那些因为英语学不好转而学日语的高中学生。英语你都不肯花时间去学,你以为日语就可以?


区老师不是qu老师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们学校有特设的日语班。

为什么绝大多数学校只交英语,首先英语是世界多个国家的通用语种,使用率很高,其次其他语种老师并不是很多。而且除英语外,国家并没有设置通用教材,高中用的则是N1之类的考级书,费用也有点贵。

最重要的是很多家长不赞成比如当时我们学校在选英语和日语时,很多家长就不赞成孩子学习日语。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孩子到了大学后,是否还会继续用日语。所周知大学要考四六级,当时家长并不知道孩子是否可以用日语来完成四六级的考试。当然后来我了解到大学也是可以用日语来参加四六级的考试的。其他语种也是可以的。



原来花花是你啊


2017高考四大变化 日语、俄语少数语种考试首次使用。

知道日语俄语可以替换英语考试后,是不是大吃一惊?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高中起点升本科和专科的公共课:语文、数学(文)、数学(理)、英语、日语、俄语、史地(历史、地理合卷)、理化(物理、化学合卷)实行全国统考,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

不仅仅是日语,就连俄语也可以选择!

再记得我们奶奶辈的那些高考生吗?他们那个时候第一外语可是俄语!

不过话说回头,按照难易程度来说,俄语难度最大,日语难度相对于俄语以及日语难度对于我国高中生来说,更简单一些,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不过,如果高考选择日语考试而不选择英语,那么升入大学后,可以选择的专业相对要窄一点,适合选择外语系的学生,另外,把英语科目换成日语,更加适合想要前往日本留学的中国高考生。

日语现在可谓是除去英语之外,在中国最为强势的外语。日本文化影响深刻。无论是日剧动漫还是日本的偶像以及时尚等等,都充斥中国,对于营造语言环境比较容易。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英语,我们学习英语的周期远比日语学习的周期长很多,在没有充足的准备以及专业的学习之下,不建议贸贸然选择日语考试。出了准备不充分,还需要提醒的是,日语虽然入门简单但越学越难越到后面语法越多越复杂,如果不是兴趣驱使以及想要出国或者就读外语系,学习日语的的难度并不亚于英语。

1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表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在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适应我们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

也就是说,从2018年9月开始,高一的新生们就已经使用新课标了。

但实话实说,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也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对外交流机会极其丰富,但发展了这么多年,非英语高考学校一共也就3、4所,北外附中的西班牙语高考班后来还停办了,目前仅剩一所日语的乐坛中学和西班牙语的古城中学,以及少数开设兴趣、选修课的学校。学习德语和俄语的学生都不成规模,甚至是个人学习,高考时采用自主报名的形式参加考试的,可见市场需求如何。

这些科目在大学里被称为小语种不是没有原因的,尽管世界上母语使用者众多,但在中国需求量小是不争的事实。英语在世界范围的沟通、贸易、学术等各领域中充当通用语言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其地位无法撼动——除非真来个外星人灭英屠美,否则在中文和其他外语差异极大、高中学生本就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习一门外语就已经很难了,那么外语科目的最优选项显然不是小语种。

至于有些孩子说我实在是不喜欢英语,英语太难、太枯燥,或者懒得背单词等等,,所以决定换一门语言来学习,那么面对的绝对是更深的一个大坑,俄德法西日都比英语难得多。就算是其中最简单的西班牙语,其语法的枯燥程度也不是英语能比的——这还是不得不学的入门部分。

那么中学阶段学习小语种的学生毕业之后的优势何在?主要在于其掌握了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也就是能够使用三种语言沟通,比单纯的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优势。只是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在高中阶段学有余力的少数优秀学生,不适合大规模普及。

另外就是中学英语的难度近年来是在缓慢下降的,而其他外语由于大纲制订时间早、修订次数少,甚至是没有大纲,高考出题时难度起伏大,就算是最简单的时候也会比同期英语题目难一些,所以在外语科目考试中,非英语考生在分数上相对吃亏的。而在进入大学之后,若没有前往语言对象国留学或者进入相应的外语类专业,非英语学生在中学阶段外语科目的投入基本就算是作废了。

综上,新课标虽然对课程内容有所规范,但实际效果不强,毕竟以往老师教学也是以高考内容为标准,不存在没有大纲就教不了的情况,目前能看到的较为积极的作用是促进了其他外语的普及以及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以及在有了专门的教学大纲后,各地区教委势必增设相应的教研内容和评定标准,有助于规范各个学校的教学活动。


ChoyFrank


中国政府的英语普及政策,真的很棒。因为,英语是所有国际语言中最容易学的。其他语言的难度,基本上是英语的2-5倍。别抱怨了。没让你学欧洲那几个语言。学完就会感觉学英语太幸福了。


给点钱就能摸的小猫咪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高考可以选择六种外语,这六门外语分别是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但因为绝大多数的学校只开设英语课程,所以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只能选择英语这门外语科目。为什么学校不开设其他的语种,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呢?


高考可以选六种外语作为考试科目的规定是从2017年开始实行的,而这一届的考生要在2020年才会高考,也就是明年的高考才会出现除了英语科目的考试语种。我是2015年高考的,那个时候也有其他语种的考试,不过是作为一种选考。如果你想要报考相应小语种的专业,可以选择去参加其他语种的考试。

相对于俄语,日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来说,英语的难度是最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英语能够成为世界级别的语言,而其他五种却没有被入选,只是少数国家在使用。正是因为学习英语的难度低,更加适合大众化的考试,所以学校只开设了英语这门课程。


再一个就是人们的认知习惯所造成的,一说到外语,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英语。大家在很小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外语也都是英语,所以英语也就成为了正统外语语种。而其他的语种因为日常中的接触很少,也就成为了异类,不受到重视。

同样和人们的使用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之前说过了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很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第二母语来使用,我国也不例外。英语在国际上的普遍性使用,让大家不得不去学习。能够说得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以后的生活就业中会有很大的优势。


最后一个就是学习的成本。英语这门科目在我国地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所有的学校都开设有英语科目,一直到了大学还要学习两年的大学英语。假设你高考的时候选的是俄语语种,那么你从小就要学习两门外语,虽然说高考是俄语,但你的英语也不能落下,因为你大学里还要考英语四六级,还要学两年的大学英语,那么你的学习成本就会增加很多。而且你比别人付出的时间也更多,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比别人多学一门外语导致你兼顾不到的其他科目,高考崩盘。

同时这个学习的成本不仅仅是体现在你身上,还会体现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如果学校开设六门语种,那么将会多出五个外语教师。学校的负担会一下子增大,以前只需要给一个老师开工资,现在要给六个老师开工资。

除了工资成本上升以外,其他的教学设施也要相应的配备。就拿教师来说,一个语种需要单独开一个教室吧,无形之中就多出了五个教室。我相信没有几个学校能够担负得起这个成本。况且可能因为语种的原因,有些语种选考的考生很少,有些语种选考的考生很多。这就会导致老师之间的不平衡,凭什么大家都拿着一样的工资,他只用教二十个学生,而我就要教八十个学生呢?这种情况是学校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还是统一为好,省事还省钱。



考虑考试语种的时候还要想到以后的选专业填志愿的问题,因为很多专业都会对英语有要求。高考选英语专业的选择上会更宽一点,以后的就业也会宽泛一点。毕竟小语种专业的就业范围就在那里。


大三老学长


首先英语是世界语言的这个原因,还是先来说说英语的用处:

这是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可能发挥作用的场合。其他非英语国家的人也学习英语。在不懂对方本土语言的情况下,英语极大程度的满足交流的需要。

需要与不同国家交流场合有很多啦。

1. 去非英语国家留学,例如德国或日本的英语项目。或者出差。

2. 国际会议,例如学术会议,或者各种峰会。

3. 去非英语国家旅游。

如果中国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不会与国外的人发生任何接触,或者,即时机器翻译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可以不用学习。

4.泡洋妞

其次,各类公司招聘会有英语要求。

此外,编程语言的基础也是由基本的英文词汇构成。如果想接触计算机相关的东西。避免不了学英语。

以上,英语最重要的用处就是它的通用性。而学语言最好从娃娃抓起。所以自学生时代学起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抛开世界语言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学生想在未来的路有竞争力,一定必须要学英语了。


英语老师谢东恒


我回答的简单啊。对于六种语言来说。英语要比俄,日,德,法,西班牙语学起来相对低的多。这也是英语能成为世界语言的关键。英语更适合大众化。所以学校只开了英语这门课程











天竹雪锋


虽然高考可以考六种外语,但是除了英语以外,其他各种小语种的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英语是这六种语言中最简单的一门语种,如果英语都学不好,学其他语种能够成功的概率会更低。

对于国内绝大部分的中学来说,聘请小语种的教师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学小语种专业的人,通常来说如果学得好的都去做涉外相关的工作了,月收入是教师的十好几倍。能不能学到好的人,如果会经常到中学去拿个几千块钱的工资,他们是不愿意的。

比如德语,法语这两个专业,如果是旅游行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月收入就已经突破1万了,一年的年收入15万到25万之间。这样的收入水平基本上是普通中学特级教师,并且是比较有名的特级教师才能够达到的。

在市面上,英语有大量的习题资料和教材,这些资料和教材,都可以方便教师以及学生教学和学习使用。

但是小语种高考的专门教材是寥寥无几的,你基本上找不到关于小语种的高中课本。如果要上小语种的课程,只能用大学的小语种课本来替代。平时找不到相关的习题和卷子。你只能用其他各种等级考试的卷子来替代。

这些卷子和材料和高考的要求实际上差的非常的大。所以普遍学小语种,高考的小语种成绩并不高。

一本分数线以上的同学,他们的英语平均分通常来说在125~135之间。但是小语种考的比较不错的,一般来说也就是110多分左右。

最重要的还是小语种难度比较大,以日语来说,日语也要背单词,日语中有非常多的外来词,外来词来自于英语,德语,法语,本来背这些语种的单词也就是背26个字母就好了,但是变成日语以后要背50音图,原来是26个字母的组合就变成了50个字母的组合。难度翻了一倍不止。同时,除此之外,每一个词还要学它的汉字写法。

本人就是德语专业毕业的德语的难度,不是英语能够可以比的。德语的词分为阴中阳性,每一种性的形容词的语法规则都不一样,德语的时态,不是像英语那样简单的变助动词就可以了,德语的每一个词的词形要发生变化,并且大多数动词常用词的词形的变化是不规则的。这就需要在死记硬背上面花出更多的力气。甚至动词,放在每一个人称或者单复数,迟到后面,词尾都要发生变化。这些都要背。

法语也差不离,法语的发音就非常的难,学会难度非常大,同时法语也分阳性和阴性,虽然没有中信,也够你吃一锅了,法语的变味比德语还更加的复杂。变位的词尾的结构比德语更多。所以在欧洲,人们把法语当做最难的语种。

俄语也是要变位的,并且他的字母还要重新学,写法和英语字母不一样。

还有就是韩语,延边的少数民族高考很多时候用韩语,他们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你专门去学韩语,韩语学的没有延边的少数民族好,同时英语你又不会,工作的时候你的韩语拼不过少数民族,英语由于没学过又比不过别人,就业市场上都会差别人一大截。

相比之下英语简单多了,英语已经学了比较多年,有一定的基础,很多同学都可以自学,并且英语拿140分以上的高分,有套路的,这种套路已经非常成熟了。很多同学就是被高中英语3500词加上《高中英语1.5万考点》就能够突破140分。

很多同学就是觉得背单词有困难,不知道怎么背,然后就不想学英语,实际上,掌握好方法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每天固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给英语完全足够了。背单词提高效率,也可以用廖唯伟的睡眠记忆法,这个方法也是免费公开的,搜一下都能找到官网了。

与其花大价钱到外面去报小语种培训班,还不如好好学习英语,等到大学有时间了,有兴趣的话再学一门小语种,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分量,这样是更合理的。


外语那点事


个人认为,小语种不适合作为公共外语来学习,只适合作为专业来学习。因为掌握英语是必须的,毕竟使用的最广泛,而且是很多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也就是说,你与非英语国家的人可以用英语来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小语种(比如德国人,他们普遍会说英语)。所以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相当于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用小语种来取代英语,这种做法我觉得不可取。


Jessir纯傻小子


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如今的世界霸主(美国)使用的都是英语,也就是说,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言。

所以,为了让我们所学能够有所用,就让英语成为我们主要所学的外语。

同时,对国家了来说。更多的国民掌握英语,有利于我国与世界更好地接轨。

也就是说,学习英语是存在一定功利性的。所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国内也就出现了“取消英语学科”的声音。

但是,我个人觉得,学习一门外语是很有必要的,它更多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外国人交流上,而是体现在体悟他国文化,以及重新感悟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差异,并深入思考上。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上不到的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