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的人都去哪了

刚参加工作的妹妹,被一件事情难住了。

妹妹在乡镇政府工作,每天和村书记、会计打交道,慢慢的熟悉起来。

一天,王屯李会计找到妹妹,告诉她,自己媳妇要坐几天通勤车,已经和镇里的领导打了招呼,让妹妹在车上照顾下她。

说真话的人都去哪了

热心肠的妹妹拍着胸脯说,放心吧!有我那。

政府里通勤车前排几个座位,一般人是不坐的,都留给领导坐。政府里有个女镇长,每次坐车的时候,都坐在通勤车第二排靠窗的位置。

会计媳妇上车后,一屁股就在了女镇长常坐的位置上,妹妹上车后才发现。

这时候后上车的女镇长,主动走向后面的座位。

大家对这个不速之客,都是观望的态度,没人提醒。

接下几天,会计媳妇丝毫没有发现大家异样的眼光,依旧坐在那里。

而妹妹,每次坐车都如坐针毡,反复思量要不要提醒下会计媳妇。

思前想后,还是和大家一样,保持沉默了。

发现真相的人越多,越难有人站出来说真话。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叫《皇帝的新装》。讲的是一个爱穿新衣服的皇帝,迎来了两个裁缝。裁缝自吹能做出精美绝伦的衣服,并且说任何愚蠢的人都看不见。

说真话的人都去哪了

结果,皇帝穿着空气,在自己的子民面前出了丑。

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皇帝和大臣怎么这么蠢,这么简单的骗人伎俩,竟骗过了所有人。

其实,蠢的人只有皇帝一个。

而两个骗子可谓是心理学高手,他们猜准了皇帝的虚荣心理。

一个每天不理朝政,只知道侍弄新装,沉迷于赞美的人,怎么会承认自己是个愚蠢的人?

所以骗子编造谎言,任何愚蠢的人看不见,皇帝因此中招。抓住了皇帝,就抓住了所有人,皇帝说漂亮,大臣自然说漂亮。

这个不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大臣们谁都不会捅破这层窗户纸,这就是从众心理。

发现真相的人越多,越难有人站出来说真话,大家把风险分担了。

法不责众,只要大家口径一致,就是安全的。相反,站出说真话的那个,才是危险的,于是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讲真话要讲在合适场合

三国时期,一代才子杨修,他的死就是源于太聪明,且不分场合的乱讲真话。

说真话的人都去哪了

当曹操与刘备汉中之战时,曹操久攻不下,进退两难的时候,夜间令为“鸡肋!”。

杨修一听夜间令为“鸡肋!”,就猜透了曹操想退兵的心思。

收拾行囊做好撤退的准备,恰巧此时遇见了夏侯惇,并将自己的猜想一并告知。夏侯惇也开始收拾行囊,曹操知道后,大怒将杨修杀死。

课本中分析杨修的死,源于持才傲物。比如,曹操在门上写了“活”字,杨修便知道他想阔门。在酥饼上写上“一盒酥”,杨修就敢拿起来吃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日常小事,作为带领几十万部队的领导,对于这些小事,自然能容得下。但是擅自揣测领导意思,乱说话,在战场上蛊惑军心,则是大错,不杀留着过年么?

这就杨修不分场合,不分轻重,乱讲话,招来的祸端。

讲真话要选愿意听真话的人

对于是否讲真话,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说真话的人都去哪了

是说,孔子的徒弟子路,听见别人说他有过错,非常高兴。遇到这样通透的人,渴望知道真相的人就应该如实相告,他会感激你。

相反,如果对方不愿意听,你是无法叫醒装睡的她。

舅舅和舅妈,两个人争吵了一辈子。每天舅妈都吵吵着要离婚,但每次在这个节骨眼上,别人劝她,说起舅舅的好时,她都点头称是,笑呵呵的说,舅舅这个人那里都好,就是脾气不行

一个著名的心理咨询师说,如果有人询问我对是否要离婚给些建议的时候,我通常会劝她不要离婚。因为在她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没有离婚打算。

这个心里咨询师,没说真话,但是这个假话却是对方想听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