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烂片是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经历?

爱吃鸡腿的吴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的烂片只是一部分人的认为而已,电影给予观众的只有两种体验,要么要心爽,要么要眼爽,只要其一就够了,如果二者得兼定是经典。

同是经典《东邪西毒》《卧虎藏龙》,有影迷好友就认为是烂片,因为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信息。这类影迷都会冲上豆瓣给好片打一星,这是影迷的权利,可想而知,烂片的标准因人而异。只要一部电影让你爽到了心或眼,就够了。


包括好片


我永远忘不了那场烂片,那个女孩把我拉了出去。

那年刚出社会,喜欢上了大我三岁的一个小姐姐,因为工资不高,好不容易狠下心约她出去看了场电影,谁知道,虽然大牌云集,却是一部烂片,开场五分钟,我便没了兴趣,一想到第一次约会,居然是在一起看烂片,在她心里怕是要减分了,所以坐如针毡。


她好像也发现了我的不自然,转过头对我说:“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我心里咯噔一下,说:“一般吧...额...是有点无聊。”她听完,立马拉着我起身跑出了电影院。


那天的片烂得连开头都没法看,可那个女孩拉我出去的洒脱,那瞬间的震撼,以及后来改行程去街上玩的好心情,我今天都没忘。


人生很多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就是事情已经发生,损失不可避免了,你是继续让自己留下受罪,还是赔少即是赚的明智脱身?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谈了多年的对象,明知道不适合,走不到婚姻那一步,你是立马分手,还是继续纠缠在一起?


工作上,心知肚明已经升职无望了,继续领那微薄的工资,还是果断辞职创业?

如果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每个人都能做出很明智的选择,但当事情真正发生到我们头上,我们通常会做出很傻的决定,为一个不值得的结果继续纠结。


在烂人烂事上,没多花一秒钟,都是在浪费我们的生命,希望看到这个答案的每一个人,都能放下无畏的纠结,即时止损,不纠结的人生,真的很爽快。


关注虾饺,一个分享干货,帮你提高认知的老司机。


职场司机虾饺


首先我觉得不管这个片子烂不烂,我觉得都应该用心去看,因为每拍一部电视剧都是很不容易的,耗时、耗材、耗人、耗力,再烂的片也是人家用心血拍出来的,你认为它是烂片,可能是因为你不喜欢,其实对别人来说也可能是一部很经典的片子吧,这个就是因人而异吧。

就像我们拍视频来说吧,拍个小小的视频就很费劲了,何况拍部电影,所以说将心比心,我很理解这些,拍个电影也不容易,就算不是很成功的电影也是制片人和导演的心血,所以说呢,我们就算是不喜欢看,也要尊重一下人家的劳动成果,不要说人家那是个烂片,人家看了也是会伤心的。

就算是再烂的影片,它里面也会有个主题,我们在这个主题里面呢,也能领悟到点什么,也能学习到什么,就是看你用哪个角度去看了对吧?

我的观点就先到这里吧,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的话呢,可以在下方评论里和我切磋交流,互相交流呢,也就是一个相互学习的一种方式,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御香排骨


看了烂片什么感觉?就是那种明明很期待,但是看完之后异常愤怒的感觉,之前看过的《青春期3》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青春期》系列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由『宅男女神』赵奕欢主演的青春剧,相信陪伴过很多人度过一个个无眠的夜。

这部电影是管晓杰执导,赵奕欢、王一主演的《青春期》系列第三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昔日的问题少女程小雨顺利以高分考入了大学,但是昔日恋人王小菲却沦为了社会的底层,随后两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要说大家看这种打着『青春』旗号的作品,那肯定是冲着美女来看的,小二先坦白,我就是冲着赵奕欢才去看的。

但是没想到这部所谓的『青春电影』,活生生拍了『广告』电影,电影没有之前的第一第二部好看不说,整部电影几乎都是『桃园』这个网游的广告,老师上课,学生在玩『桃园』,成绩放榜了还能听到学生在说某人天天玩『桃园』还能拿那么高分,你这是在逗我吗?广告也不能做得那么明显吧?而且整个宿舍走廊全是游戏海报,你告诉我那个学校的宿舍可以这样做?

还有下面这个联通手机硬生生的植入!

而且这部电影三观还异常不正,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个老头在镜头面前宣扬高考的东西,说什么考上了就洋房美女,这也算是正确的价值观吗?真的是让我三观都看毁了!

本来看这部电影就是冲着美女去看的,但是没想到看得最多的就是广告,还有一些三观异常不正的对话,很多人说电影就是这样的啦,但是我觉得不是。你拍美女就拍美女,扯那么多干嘛呢?整部电影都是广告,你怎么不去拍广告算了呢?

当然这部电影这种做法也是透支了观众对它之前累积的好感,很多人看完都说是烂片,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呢?

关注头条号“查娱小二”,看更多娱乐精彩点评!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查娱小二


看了烂片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暴殄天物。本来挺好的演员阵容和制作团队,结果因为导演的能力不行,让整部片子都走偏了方向,最后拍成了一部乱七八糟的作品,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团队。

比如之前看的一部电视剧《吕不韦传奇》,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烂片。从这个片名看来,起初我以为是一部历史大片,而且这部电视剧的阵容还有张铁林、宁静、陈好等人主演,所以我一度非常期待这部作品。结果后来播出后我一看,电视剧的内容完全让我大失所望,这就是一部讲述吕不韦后宫逸事的肥皂剧。

既然是后宫的故事,自然各种辣眼睛的故事和画面是避免不了的。片中张铁林扮演了吕不韦的角色,整个人的造型和行为举止都变得异常猥琐,让我一时半会真是难以接受。而且导演本身的格局非常小,几乎就围绕着吕不韦和他几个妃子的各种琐事来拍,有一场戏还拍了吕不韦和爱妃赵姬缠绵七天七夜的,看得我实在是无力吐槽。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这部电视剧食用动物拍摄的时候还非常过分。剧中有一幕审犯人的戏份,反派角色为了恐吓犯人,直接拿着一把点着的火把就往一个活生生的鸡身上插,看着就非常残忍。一个如此不尊重动物生命的导演,能拍出好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吕不韦传奇》可以说是让我大失所望。

从那之后,我再也不迷信什么明星阵容了。实力派演员的演技虽然不错,但是关键还得遇上好的作品和导演,像《吕不韦传奇》这样的作品,就算是张铁林、宁静这些人都难以盘活。所以以后每次看到这些历史故事的影视作品,我都要再三审视才敢打开观看,就是免得自己再次上当。

多读书多看报,就关注“查娱日爆”。

查娱日爆


1.国产的没有烂片,只是口水剧口水电影而已。

2.就是所有的情节都要和爱情有关,都是爱情剧,然而对白都苍白无力,没有任何信息含量,剧情都是平铺直叙,没有任何的逻辑,也没有任何的反转。

3.美女也好,野兽也好武打也好,纯粹是满足人的动物性需要。

4.当然,拍摄出来的受众目标也都是一些动物


Dior阿骚


选择看一部影片的时候,我习惯先选择看一下演员阵容,是我喜欢的演员更会满怀期待的点开这部影片。早先的时候,喜欢看恐怖片,于是朋友给我推荐一部电影,名为《盲女七十二小时》,说是影帝黄秋生主演的,我就想着既然是影帝主演,那剧情一定也不会差哪去,所以就满怀期待的点开了播放键。



然而,我看着看着渐渐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恐怖片,而是有一点点偏剧情的影片,影片的拍摄场地仅仅只是在一栋两层楼别墅里,女主的眼睛暂时性失明,老公与保姆都外出有事去了,这是黄秋生饰演的男主来到了女主家,先是骗女主说自己是她老公的小学同学,跑到女主家来嘘寒问暖。


谁知天气下起来大雨,男主离开后又折回,说是自己衣服被雨淋湿了,要借用女主家的卫生间。看这剧情先是有点摸不着头脑,这男主莫名其妙的跑到女主家的洗手间里,对着镜子又是梳头又是吐舌头,还换上女主老公的衣服,在他们的大床上跳来跳去。

怎么看,这男主也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啊。果然,原来女主的老公与男主的老婆发生了关系,导致了男主的老婆与之离婚,男主气不过,趁着女主老公不在家,想要报复到女主头上,天啦,这到底是什么逻辑,关女主什么事嘛?人家不也是受害者啊。


总共90分钟影片,至少有70分钟都是男主在虐待女主,比如把女主养的宠物狗给杀害了,并把它煎成肉饼,逼迫女主吃进肚子里,威胁女主给自己捶背捏间,并且要求女主各种YH自己,可怜的女主因为住在独立别墅区,眼睛又看不见,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情况下,为了活命,只能听从男主的吩咐。

整个影片看下来,我非常的气愤,因为影片中的女主太可怜了,因为失明的关系总是受制于男主,好在结尾时,女主的眼睛恢复的光明,终于将男主给打趴下了,不然我要久久意难平了。


娱间客栈


看了烂片是一种被折磨的感觉,内心是充满了痛苦,觉得被虐了。如果我们花了钱去电影院里面看了一部烂片,会觉得特别的委屈。毕竟我们花了钱。在广州看一部电影要60块钱左右。就意味着我们这60块钱不值钱了。所以建议我们大家看电影之前要先了解它的口碑之后再确定要不要去看。这是对我们自己的负责。

还记得当年杨幂火了之后,拍了一部孤岛惊魂。很多人冲着杨幂的口碑去了。还有人冲着杨幂的身材去了。结果那部片真的烂得要命。而且觉得这个恐怖片有点故意刺激观众。没有看恐怖片的激情,这就是看烂片的感觉之一,就是没有当初的激情。

看烂片的感觉之二是感觉三观被毁。我们去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或者一部电视剧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让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观有所改善。如果看完之后觉得我们的天塌下来了。觉得受刺激了。觉得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糟糕了!那绝对是看到烂片了。

为了避免我们看的烂片,我们要边看边思考。看不下去坚决离开。不管是在电影院里面还是在家里面充值看电影。我们都要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当我们内心受到挫伤的时候,我们要停止受伤害。停止继续观看。因为看下去就得不偿失了。

在外国,无论多么优秀的演员,在老百姓的心中,他们都没有很特别。演员只是一份工作。不要把他们抬得太高了。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清乐大本营


我是得着,有话直说。

有人说,电影看得是“质感”,电影看得多了,对名导演、明星扎堆这种事越来越不敏感,反而对影片会不会讲故事、能不能引发共鸣有更多的要求。

对一部影片的评价往往是很“感性”的,甚至某个镜头角度不佳、某位演员表演出戏,这部影片都有可能沦为观众眼中的烂片,更别提那些专业影评人一致看好、票房特别惨淡的文艺电影了。

得着是个不怎么挑片子的人,只要题材、导演、主演、话题、热度占了一样,都要急头白脸、囫囵吞枣的看一眼。不过,有些影片很难能让人克服“快进”的冲动,哪怕是不能快进的影院里。

说归来,不入大多数观众的法眼,根本原因是完全不把观众当回事。

回想了一下,得着很久没看过国产小成本电影了,最后一部小成本片还是被网友戏称《流浪地球》前传的《最后的日出》。有些作品一看名字就知道是蹭热度的山寨货、一看海报就知道是打擦边球的情色片,除了浪费观众的时间和票钱,真不知道该怎么正确的形容它们为何而存在。

想要以新人的身份,迅速获得影视圈的关注,国外的做法是拍软科幻、实验电影、风格化的短片,但在国内,这条路行不通。

平心而论,碍于成本、眼界、把控力、演技等方面的限制,小成本电影想要一鸣惊人是很难的,这也是新人导演、年轻演员很难单纯的靠作品,就能在影视娱乐圈出人头地的原因之一。

于是,在有限的成本之下,大家一窝蜂的蹭热点、走捷径、打擦边球,拍出了东西很难糊弄得了大多数观众,最终,小成本电影中的绝大多数,要么是“院线一日游”的失败产品,要么在视频网站中靠着诱惑十足的海报和挑逗的故事梗概,多骗一些播放量。

浮躁的环境影响了影视人的心态,这种浮躁通过影视制作的全过程,最终通过作品传递给了观众。但对于观众来说,片子好不好,看了就知道,不好看的作品宣传炒作得再好、说得再完美,也很难引发积极的“口碑效应”,陷入小成本烂片的泥潭,再也走不出来。

得着觉得,越是影视圈的新人、越是拍小成本电影,就越应该精益求精、强调风格化和自我表达,靠着好作品获得好口碑。《哪吒之魔童降世》、《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这些影片证明了,只要你的眼界够高、能力够好、表达欲望够强,一样能在鱼龙混杂的国内院线中获得超乎想象的成功。


得着说


什么叫做烂片儿?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然而大家普遍认为看不下去的,故事情节存在问题,让人提不起兴趣儿的影片应该算做烂片吧,我电影看的不多,但清楚的记得前些年看过一个电影确实很尴尬,片名好像叫《我的唐朝兄弟》。看完之后把你的是在浪费时间。电影好坏关键还在编剧。主演的发挥,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