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醉酒的赫鲁晓夫在英国演讲,破口大骂英国人,为何台下却掌声一片?

文史邹邹


“埋葬”事件

虽然吐槽机也是一个喜欢讲段子的逗逼,但还是得说即使段子也要讲基本法,我们只能讲段子,不能编段子。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大伙,赫鲁晓夫的“埋葬”事件根本不是发生在英国。

真正的埋葬事件发生在1956年11月18日,地点是波兰驻莫斯科大使馆,当时赫鲁晓夫举行招待会欢迎波兰领导人哥穆尔卡。席间这个光头逗逼看主角哥穆尔卡还没有来,就即兴对西方外交官发表了讲话。

但是那天他并没有喝多,搞出后面的埋葬事件更多可能是被翻译坑了,或者他的讲话故意被曲解了。根据当时的录音,赫鲁晓夫的原话是“Нравится вам или нет, но история на нашей стороне. Мы вас закопаем),比较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不管你们喜欢与否,历史是站在我们这边的,我们终会出席你们的葬礼“。

很显然赫鲁晓夫想表达的是自己熊家的制度有优势,肯定比你们玩资本主义的活得长,他的说法确实激烈,但没有要亲手埋葬的意思。结果不晓得是不是翻译官苏霍德列夫的翻译不准确,当场所有西方外交官全部退席,第二天闹的满城风雨。

1959年这个光头逗逼访美的时候也辩解过,可惜时间过去太久,已经没什么人在乎了。大抵他自己也不怎么在乎,所以辩解的方式完全是半开玩笑式的,大体意思是你们躺着让我埋,我也没体力埋那么多人吧?我说的是制度埋葬好吧?

访英趣事

说清楚了埋葬事件,我们在扯淡一下玉米大帝访英期间的逗逼事儿,这货1956年4月从中国出发,乘坐巡洋舰去的英国。期间会晤了首相艾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首相丘吉尔,都还聊的不错。

但这货也确实在过程中大放过厥词,而且还是两次。第一次我称之为装X未遂,是发生在一次和英国海军的非正式招待会上,这哥们上去就宣称大不列颠俺们来啦!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你们叱咤风云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一群海军精英怒气值快要全满的时候,这哥们才露出狐狸尾巴,表示看到我来时坐的巡洋舰了吧?羡慕吧?没关系!卖给你们!我们这里有更好的玩意,从苏联本土直接就可以砸到这来(是指导弹,而且他确实吹牛了,那时候苏联导弹根本打不到英国)。搞得宴会不欢而散不说,英国海军到死也没买他的巡洋舰.....

第二次这货发飙是因为被激怒了,在他访问末期英国死掉一个叫克雷布的情报官,这个情报官死前曾到苏联的那艘巡洋舰附近潜水。这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促使他决定提前结束访问。

临走之前他参加了英国工党的非正式招待会,说来也凑巧,本来就一肚子火的赫秃子遇到了乔治·布朗,布朗还一直在他身边逼逼叨个没完,反复嘲讽毛熊的制度政策。于是赫鲁晓夫彻底发飙了,直接退出了这次宴会。


除此之外赫鲁晓夫再没什么失礼的行为,虽然这货偶尔举动粗俗,但打不到失礼的程度。最多不算很恰当的点评已故英王乔治五世的油画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长得很像(事实上却是很像,他们是表兄弟)。


而段子里说他喝多了胡乱开喷的地点是苏格兰,我仔细查了一个他的行程,这家伙只在苏格兰参加过一个宴会,是当地传统贵族的招待酒会。期间他没有发言,只是事后和儿子一起嘲笑了一个自称公主的女子。大抵也就这样了,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赫鲁晓夫绝对是历史上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位领导人。

这位苏联的领导人干的荒唐事真的是不少。

像是玉米,这件事情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一次的玉米大丰收,这位领导人就在整个苏联推广玉米,当时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北高加索地区基本上都中上了玉米。当然,在一开始确实获得了丰收,最后却给苏联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赫鲁晓夫在国际上被人称之为IBM,什么意思,就是指在国际上发表不负责任言论的人。赫鲁晓夫说话不经过大脑,简直就是这种人的典型。



在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中犯了很多的大错,像是全盘否定斯大林,不仅仅给斯大林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连同自己的地位都差点不保。幸亏有着朱可夫最后给了他一臂之力。而之后,这位连着救了他两次的朱可夫也是惨遭罢免。


还有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赫鲁晓夫更是差点将人类推向了毁灭的边缘。谁能猜想一场核战争的爆发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的。可见这位领导人的荒唐程度了。

至于这次在英国的演讲,只不过是赫鲁晓夫无数荒唐事中很不起眼的一次了。这一次的演讲,赫鲁晓夫可真的是发挥的淋漓尽致。要不是他的翻译及时救场,赫鲁晓夫还不知道要闯下多大的祸呢。


在演讲的前一天晚上,也不知道赫鲁晓夫喝了多少的酒,导致了第二天他还是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在演讲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突然就将演讲稿扔到了一边,开始了他的即兴演讲。什么英国是走狗,我要将你们都埋葬。之类的话都说了出来。


幸好他不是用的英语演讲,在翻译的帮助下,赫鲁晓夫成功的躲过了一劫。而台下人,他们听不懂赫鲁晓夫说的是什么,只听到翻译过去的语言是“友谊天长地久”之类的话,自然是掌声不断。


众森淼


赫鲁晓夫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大名鼎鼎。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尤其是作为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却在上台以后全面否定了斯大林,确实足够令人“瞩目”,而作为破坏了中苏两国的关系的罪魁祸首,进一步增加了赫鲁晓夫在中国的名声。

对于个人而言,赫鲁晓夫的个性十足,但是,却貌似并不是什么好名声。各种与这位苏联领导人有关的回忆录中,赫鲁晓夫总是以一个粗鲁无比、没有修养、喜欢喝酒、却从不懂得节制的酒鬼形象存在,为此还闹出过众多笑话,甚至在国际舞台上都损害了苏联的国家形象。

赫鲁晓夫

在赫鲁晓夫的政治生涯中,最著名的,除了在联合国大会上脱下鞋子敲主席台以外,他在国际活动中,因为口不择言,在政治舞台上随意发挥,实在是留下了太多的笑柄。

甚至有一次,赫鲁晓夫在一次英国的重要会晤中发表演讲,他竟然在演讲的时候破口大骂英国人,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与往常被嘲笑的后果不同,这时,场的英国人不仅没有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听完他的演讲反而热烈鼓掌,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敲主席台的赫鲁晓夫

这件事发生在1956年的4月,当时赫鲁晓夫乘坐苏联的舰艇首次抵达英国进行访问。他前往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参加一场重要会晤,这是一次外交招待会,在场的各国领导人都要发表书面演讲。

但是,赫鲁晓夫嗜酒如命,他在“即兴演讲”之前,早已经尝了英国的美酒。就是因为在酒精的驱使下,他完全将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忘之脑后,开始在演讲台上真正的即兴发挥。

赫鲁晓夫演讲

酒精蒙蔽了他的大脑,站在演讲台上的他,很快就忘记了台下的对象是英国人。他拿出对待国人的讲话风格,甚至说出了“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这样的话,这完全是对帝国主义的一种直接抨击。不过,赫鲁晓夫在演讲时一直用的是俄语,他随行的翻译官特罗扬诺夫斯基听到自家领导人的这一番话,不仅脸色发白,直冒冷汗。一时有点走神的翻译官,甚至尴尬到不知如何翻译。

赫鲁晓夫演讲漫画

站在他身旁的赫鲁晓夫,催促他赶快发言。这位翻译官知道如果如实翻译,绝对会引发英国人民的愤怒。所以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式发言稿,按照原有的内容进行了一番翻译。

当时,演讲台上的景象很精彩,克鲁晓夫站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抨击着英国人,他的翻译官却用非常精彩的言论,呼吁着因苏两国继续加强合作。甚至其中的某些翻译,都引发了在场英国人的热烈鼓掌。这经久不息的掌声,一边令这位苏联引导人感到恼火,一边又令他的发言更加狂热和充满激情。

赫鲁晓夫演讲漫画

在结束了这段令人尴尬的演讲以后,赫鲁晓夫在英国人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回到了自己的休息室。因为酒精的作用,让他在休息室睡了过去。他清醒以后,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演讲的时候做出了一些不妥行为,当他不好意思地问在场记者和他的翻译官时,特罗扬洛夫斯基将这一切如实告诉了赫鲁晓夫,并且也承认了自己仍然按照文稿翻译的事实。

知道此事以后,赫鲁晓夫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热情地拥抱了他的翻译官,此后这位翻译官仕途一帆风顺,甚至越发受赫鲁晓夫的青睐。但是,关于他在英国即兴演讲这件事,还是在某些人的透露下,在英国流传起来,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笑柄。


鸢飞九天2018


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乘坐最先进的“奥尔忠尼启则”巡洋舰,首次访问英国,英国人欢欣鼓舞,首相安东尼.艾登亲自迎接,人山人海的场面,鼓乐喧天的氛围,弥漫着无比尊重和友好的气息。


传言赫鲁晓夫在重大场合演讲前喜欢先喝两口,这是他的个人习惯还是喝酒壮胆就不清楚了.1956年,赫鲁晓夫受邀访问英国,会谈时,英国领导人热情洋溢地致完欢迎词后,轮到赫鲁晓夫发言。他先问候了对方,然后就开始义正词严地抨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完全忘记了之前准备的讲稿。 赫鲁晓夫说的是俄语,而当时英国在场的听讲人员是听不懂俄语的,基本靠其翻译官来翻译.说到激动时甚至说“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显然忘记了场合。此时,翻译官深知直接翻译这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拿出事先准备的讲稿译文,照着翻译起来。 赫鲁晓夫继续痛骂对方,翻译官不管这些,仍照着原稿翻译。庆幸的是,英国代表中没人懂俄语,而赫鲁晓夫的训骂被“翻译”后,竟引来阵阵赞许的掌声。与其说赫鲁晓夫的破口大骂引来英国人的掌声,不如说是翻译官的才智挽救了这场闹剧.


大老二爷


答:有这事,有这事。

赫鲁晓夫骂英国人,英国人为什么欢呼喝彩呢?

原因很简单:赫鲁晓夫骂人的话用的是俄语,英国人听不懂;翻译人员摒弃掉了这些骂人的话,另用友好动听的话用英语送入了英国人的耳朵。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骂英国人呢?

第一, 他对英国人怨恨太深;第二,那天他喝醉了。

正所谓:酒后吐直言。

醉酒中的他,把憋在肚皮里那一腔怨气全都释放出来了。

这么说来,这应该是个乌龙事件。

但有人曾经提出过质疑。

怀疑这是赫鲁晓夫这是故意装疯卖傻,像《三国演义》里的弥衡一样,演一出“醉酒骂曹”。

依据同样有二。

一、赫鲁晓夫和手下的翻译人员事先排练好的,两人唱双簧,他来唱红脸,翻译人员唱白脸,而翻译人员手里捧的,就是剧本和台词。

二、1960年10月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赫鲁晓夫曾用皮鞋,敲打桌子,责骂菲律宾代表、与西班牙代表大吵的前科。后来人们经过对现场照片的分析,发现赫鲁晓夫在手拿皮鞋敲打的同时,他的两只脚上都是穿着皮鞋。也就是说,赫鲁晓夫的“脱鞋抗议”,并非情急之下的粗野之举,而是精心安排的戏码,目的是运用苏式恐吓外交。

赫鲁晓夫的女婿阿朱别伊在1961年10月在苏共二十二大发言时,也承认,这是一个绝妙的设计,可以“表现出外交的灵活性”。

所以说,这种质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还有,二战之后,由于失去了共同的敌人,西方国家又恢复了对于苏联的敌视,尤其是美国。

赫鲁晓夫却充分运用自己的外交手段,一度化解了这种敌对气氛。

甚至,在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邀请他访美,他不仅爽快地答应了邀约,还别出心裁地向美国方面提出了两个看起来有些荒唐的要求:一、希望能够去迪士尼乐园游玩;二希望能和梦露共进晚餐。

这两个要求都是另有深意的。

即在美国之前对苏联严重妖魔化的背景下,借此举向美国人展示,苏联人也是普通人,也有孩子样的童真,也有爱美之心。

但是,也不要忘了。

赫鲁晓夫就是个急性子,他虽然极力主张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以避免核战争。

而在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他竟然冒险把苏联导弹偷偷运进古巴,把核战争的气氛搞得一触即发,让世人恐惧不已,以为能吓得住美国人,后来却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悻悻又把导弹运了回来,出尽洋相。

另外,赫鲁晓夫好酒贪杯,也是出了名的。再结合上他惯有的粗野作风,说话不经过大脑, 即醉骂英国人,应该是乌龙事件。

也正因如此,赫鲁晓夫被人称为国际上的IBM——即在国际上发表不负责任言论的人。


覃仕勇说史


赫鲁晓夫是一个不按常规出牌的领导人,他一上台便全面否定斯大林;为了与美国争霸,直接把导弹部署在古巴,差点引爆核战争;在联合国开会时,脱下皮鞋敲打桌子以示抗议……


直到今天,赫鲁晓夫的功过是非至今仍然争论不休。

苏联曾流行过一个笑话,说有人向赫鲁晓夫拍马屁说:“现在大剧院正上演一个话剧,里面有您出现,每当您一出场,下面就热烈鼓掌。”

赫鲁晓夫听了以后非常得意。

有一天他习悄悄的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买了张票,去观赏这个话剧,结果里面出现演员饰演的自己时,赫鲁晓夫忘记了鼓掌,旁边有人赶紧推了他一把,压低声音对他吼道:“哎!你为什么不鼓掌?不要命啦?!”

赫鲁晓夫特别喜欢饮酒,尤其喜欢喝红牌伏特加或者白兰地。

他有个与众不同的酒杯,外形与其他酒杯一样,但容量只有30毫升。

这是克格勃为他特制的,也是怕他喝多了伤身体,还误事。

但是每次赫鲁晓夫总是不停的对自己的秘书叫道“阿廖沙,再给我倒一杯!”


赫鲁晓夫不太注重自己的形象,喜欢穿宽松的裤子,将裤腰提到肚皮之上,他的裤子不像是穿在腿上,而是“挂在肚子上”的。

赫鲁晓夫擅长演讲,每次演讲前都要喝两杯助兴,有时候喝多了一点,就抛开讲稿即兴发挥,留下了很多惊人之语。

1960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率领苏联代表团,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十届联合国会议。

(敲鞋)

会上菲律宾代表提出了一个议案,指责苏联在东欧地区实行帝国主义,欺压东欧人,东欧一些国家的人民“被剥夺了政治和公民权利”,东欧国家将会“遭苏联吞并”。

会前喝了几杯的赫鲁晓夫大怒,站起来脱下右脚上的鞋子在桌子上猛敲,然后拿着鞋子朝这名菲律宾代表挥舞,成为联大的一道独特风景。

1956年,赫鲁晓夫出访英国。英方很重视赫鲁晓夫的来访,为他准备了一场在国会的演讲。

可是,演讲当天,赫鲁晓夫又喝高了,迷迷糊糊的就走上了演讲台。

赫鲁晓夫根本没有从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开始了他的表演。

也许是英、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和敌对,让苏联领导人很不爽,赫鲁晓夫在演讲中毫不顾及外交礼仪。

他言辞激烈地抨击英国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并代表苏联人民发誓:“一定要把你们埋葬!“

赫鲁晓夫的翻译特罗扬诺夫斯基听着赫鲁晓夫不着调的演讲,都快哭了。



(激烈的演讲)

毕竟是领导人的翻译,头脑反应很快,特罗扬诺夫斯基知道赫鲁晓夫喝高了,之前这样的事也发生过,于是他按部就班的照着翻译稿逐句的朗读,装做“翻译“的样子。

赫鲁晓夫在台上骂得快活,翻译根本不听他在骂些什么,只管照本宣科。

赫鲁晓夫终于酣畅淋漓的骂完了,特罗扬诺夫斯基也完成了最后一句译文的朗读。

英国人对苏联领导人热情的演讲折服,对翻译后的演讲内容十分受用,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赫鲁晓夫在台上嚷什么,英国人也不是傻子,也有很多懂俄语的人才听了出来,但在这种场合,谁也不想说出来。

赫鲁晓夫毕竟是冷战后第一个访问英国的苏联领导人,谁也不想节外生枝。

这场外交史上的醉酒闹剧在双方机智的处理下被掩盖过去,特罗扬诺夫斯基成为最大的功臣,清醒后的赫鲁晓夫不久后将其提拨为外交部一等秘书,可谓是因祸得福。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赫鲁晓夫,前苏联党和国家最好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重要职务。



赫鲁晓夫出身卑微,酗酒,讲话文法混乱,穿着也是非常随意,态度生硬且举止粗鲁,而且经常发表轻率失当的声明,讲起话来无所顾忌,言过其实。因此,在许多西方观察家的眼里,他连给斯大林擦靴子都不配。



这不,在1956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英国的时候,

他的毛病就又犯了,也许在午餐时贪了几杯,于是在英国领导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后,轮到赫鲁晓夫发言了。也许在酒精的作用下,赫鲁晓夫的虎劲儿又上来了。他开始义正言辞的抨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根本就不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演讲词。



赫鲁晓夫义正言辞的言说中,竟然说出了:

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的语句,虽然他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意思,但是毕竟现在公开的外交场合,还要考虑双方未来的发展关系。而赫鲁晓夫的翻译官特罗扬诺夫斯基被赫鲁晓夫的话震惊了,如果把这样的话翻译出去,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堪想象。



正在如何考虑翻译领导人讲话的时候,赫鲁晓夫发现翻译一直未对他的讲话进行翻译,于是按照碰了翻译一下,

特罗扬诺夫斯基没有办法,只好拿出事先准备的演讲稿翻译起来。待翻译完之后,台下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赫鲁晓夫还非常纳闷,自己大骂英国是美国的走狗,要消灭他们,他们还高兴的不得了。当然,台下也有能听懂俄语的,但是为了面上的和谐,根本也没有点破。



演讲结束后,也许赫鲁晓夫的酒醒了很多,觉得自己刚刚的演讲好像有些过火了,于是问翻译特罗扬诺夫斯基:刚才我说的话是不是有点过了。翻译说:是的,您刚才的讲话确实有些不妥。您没有按照演讲稿发言。同时,又把刚才赫鲁晓夫说的那句痛快话重说了一遍。赫鲁晓夫听过感觉确实不妥。



翻译又说:我担心英国人不能理解您的意思,所以我还是按照事先准备的演讲稿来翻译的。

听到这里,赫鲁晓夫才了解为何自己骂了他们,他们还那么高兴的原因,热情拥抱了翻译官,说:你在重压之下仍能保持冷静,做出有利于国家的选择,是大智慧。自此以后,赫鲁晓夫对特罗扬诺夫斯基委以重任,后来他也成为一位优秀的外交官。

  



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乘坐最先进的“奥尔忠尼启则”巡洋舰,首次访问英国,英国人欢欣鼓舞,首相安东尼.艾登亲自迎接,人山人海的场面,鼓乐喧天的氛围,弥漫着无比尊重和友好的气息。


根据访英行程安排,赫鲁晓夫到达苏格兰首府艾丁堡,要和实业精英进行会唔。英国首相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后,轮到赫鲁晓夫发言,矿工出身的他,加上喝高了酒,把讲稿放在一边,开始脱稿讲话。赫鲁晓夫在国内讲话无数次,一般不需要讲稿。这次也不例外,他自认有这个能力。在礼节性地问好之后,赫鲁晓夫很自然地回到政治上来。其实讲政治也没错,错就错在不分场合,还以为在苏联侃侃而谈,居然在主席台上大放蹶词:“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后半句还没说完,发现翻译官跟不上,一边眼示,一边滴沽:“快译,快译!”。


翻译官特罗扬诺夫斯基懵了:全世界都知道英国和美国的关系,称他们为盟友也就罢了,当着英国人的面,骂他们是美国人的走狗,即使再给苏联领导人面子,即使再有绅士风度,也会沉不住气吧!想到这里,特罗扬诺夫斯基急中生智,不管他怎么胡说,一概照原稿直译。

见翻译官“跟上了步伐”,赫鲁晓夫接着“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往下说:“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幸好在场的都不懂俄语,他一番酣畅淋漓的痛骂,经翻译官译出后,不仅没有遭到攻击,听众反而如沐春风,一个个笑逐颜开,击节叫好,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左右服侍赫鲁晓夫进休息室休息。两小时后,酒醒了,人也清醒了,他问特罗扬诺夫斯基:“我是否说过不妥的话?”,这位翻译官生怕领导追究他“篡改”讲话内容的责任,于是诚惶诚恐地答道:“您确实讲了一些狠话,我怕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全部照原稿翻译的。”。赫鲁晓夫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紧紧地拥抱特罗扬诺夫斯基,充满感激地说:“你在高压之下能保持冷静,选择保护国家利益,有大智慧!”,从此以后,赫鲁晓夫对特罗扬诺夫斯基更加器重,特罗扬诺夫斯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

春秋风云


赫鲁晓夫,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印象不是很好,比如“撤走苏联专家”、“卡脖子”等这些事情都与他直接相关,也正是在他掌权苏联的时代,中苏同盟关系破裂,使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分裂。

但从事实上来说,赫鲁晓夫可以说是一个久经考验的人物,他从战争年代过来,经历了斯大林的大清洗,也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在斯大林死后干掉了当时呼声最高的贝利亚之后成为了苏共最高领导人。

在他掌权后他认识到了斯大林个人崇拜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发表了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企图消除个人崇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这个报告的后果是他所不能掌控了,最终在他掌权的后期他本人也走向了个人崇拜。

当然这些都不是今天说的重点,重点就在于今天说的事情,这个事情是发生在1956年4月,赫鲁晓夫以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身份访问英国期间发生的事情。

毕竟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外交就是这么回事,实力就是外交,作为超级大国的最高领导人来了英国,当然那个时候的英国已经沦为了二流国家,所以对赫鲁晓夫的到访自然不敢怠慢。

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亲自到机场迎接,一路赫鲁晓夫感受到了英国人民的热情,到处都是“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场面,给足了赫鲁晓夫面子。

之后赫鲁晓夫到了爱丁堡会晤了当地的名流人士,他一高兴就喝了不少伏特加,而且一喝多了,就开始忘乎所以了。在随后的演讲上,他就发了酒疯,一上台就忘了自己在哪儿,该说什么话了。当然他演讲的稿子事先秘书也为他准备好了,但是他没有照着稿子念,而是在台上开始痛骂英国资本主义狗娘养的,一边骂还一边挥舞起了拳头,声音也跟着骂声逐渐变成了咆哮,他在台上大声说道,苏联迟早要埋葬西方资本主义,英国也必将万劫不复。

台下的英国人见了都愣了,一部分会俄语的英国人听懂了赫鲁晓夫的意思,默不作声。而台下赫鲁晓夫的特罗扬诺夫斯基见了这种情况也见怪不怪,仍然照着稿子用英语“翻译”给现场的人士。于是滑稽的一幕就这样上演了:赫鲁晓夫在台上发酒疯,大骂在场的所有的英国人,台下的特罗扬诺夫斯基照着原稿“翻译”给现场的英国人,“翻译”自然都是华丽的外交辞令,内容基本就是苏联和英国之间兄弟般的友谊以及对英国的赞美。台下部分英国人听出了赫鲁晓夫是在骂他们但是不捅破,也装着在听秘书的“翻译”。当赫鲁晓夫演讲完毕后,全场响起了轰鸣般的掌声。

大约演讲结束两个小时之后赫鲁晓夫酒醒了,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就问特罗扬诺夫斯基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特罗扬诺夫斯基便把他在台上的演讲重复了一遍。赫鲁晓夫才发现自己果然说错话了,对特罗扬诺夫斯基机智的表现表示了万分的感激,激动地亲吻了特罗扬诺夫斯基。

在那之后特罗扬诺夫斯基得到了提拔,成为了外交官,曾经担任过驻华大使。

参考文献:《赫鲁晓夫回忆录》


老威观史


说起赫鲁晓夫,那也是个传奇。

他14岁就因家庭贫困成了一名钳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优秀的技术工人身份入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

1953年他当选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他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有人当即传纸条嘲讽他:当初你在斯大林领导下的时候,为什么不吭声呢。

赫鲁晓夫拿起纸条问:这是谁写的。

会场上没有人吭声。

赫鲁晓夫笑道:在今天这个开明的时刻,你尚且不敢站出来承认,可以想见,我当时是什么情景了。

赫鲁晓夫的这个机智应对,获得了全场掌声。

至于他喝醉酒后在英国胡乱骂人能赢得掌声的事,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1956年,赫鲁晓夫作为苏联领导人首次出访英国。会谈时,英方热情洋溢地致完欢迎词,轮到赫鲁晓夫上场发言了。可是,赫鲁晓夫喝得有点高了,这时节还没有完全清醒。

他站起身上台,先问候了东道主,然后没看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就开始即兴发挥了。

他言辞激烈地抨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英国)。末尾,赫鲁晓夫还表态:”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

哦,卖糕的,这可不是在国内演讲。这帝国主义走狗就在眼前,你还要埋葬它……

赫鲁晓夫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讲了些什么,还催促翻译官特罗扬诺夫斯基:楞着干什么,快译!

特罗扬诺夫斯基心想这可不能照实干,于是他对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逐字翻译起来。赫鲁晓夫继续在台上痛骂,翻译却对着稿子译他的。

当然,演讲稿是官样文章,绝不会有什么攻击性。赫鲁晓夫酣畅淋漓地骂完后,特罗扬诺夫斯基也热情洋溢地”译“完了。现场一片掌声。

照理说,英方可能不是个个懂俄语,但是他们也有翻译,应该是完全知道赫鲁晓夫在说些什么的。但他们也没有必要现场指出来,让彼此尴尬。毕竟冷战状态下,赫鲁晓夫是来解冻的。

于是,一场醉酒闹剧在俄方翻译官特罗扬诺夫斯基的遮掩下,在英方翻译官的心照不宣下,反倒获得了热烈掌声。

据说事后赫鲁晓夫清醒后,得知特罗扬诺夫斯基的救场,对其无比感激与赏识,将他委以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