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喜欢徐妙锦?徐妙锦又为何敢拒绝朱棣的求爱?

历史一书生


其实这事是显而易见的,徐妙锦本人在历史上的并不重要,只是因为朱棣才被几次三番的抽调出来任人议论,拍个电视剧倒是不错的素材,但是深挖的意义并不大。

我不想援引什么笔记杂谈,因为这类资料本身可信度就不高,关于这个女人其实总结一下,史料的缺失确实有些不正常,徐达作为重要的开国元勋,子女哪怕一笔带过也要留下些什么,而徐妙锦的资料反过来看就好像被人刻意忽略一样,确实可疑。

虽然我不想援引资料,但是“剧情”大概可以串一下,希望借此能够让对徐妙锦资料感兴趣的朋友有个“了断”,她是个小人物,但她的事迹却是以家国为背景的,她的姐姐(仁孝文皇后)是朱棣的老婆徐皇后,朱棣是因为她们姊妹俩相像才会有意思召徐妙锦入宫的,即是爱屋及乌,也是爱屋及乌,即有亲情原因,也有相貌因素,同属爱屋及乌。

而徐妙锦不同意的原因大概有二:

于国,建文粉,她也不知道建文帝究竟是逃跑了还是自焚了,但是据她说,二者皆不可取,就坐大殿上等朱棣,看他能怎样......建文帝:看妳说的云淡风轻,这好像是我的命耶......

于家,帮不帮朱棣都是个死,左右朱棣当不了好人:

大哥徐辉祖靖难之变后,因反对朱棣被削爵、禁锢,仅仅五年,郁郁而终。

四哥徐增寿倒是在靖难期间暗助朱棣,却又被建文帝所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谁也不知道朱棣的根基什么时候能企稳,他是篡权,如果一旦被翻盘,哪怕她徐家是元勋之后,也够呛能免满门之罪,稳妥起见,敬而远之,所以就有了自贬的情节,躺在床上打滚哼哼唧唧拉,又说自己又丑又有麻子。

对朱棣则说,人各有志,你给的却不是我想要的,遂与青灯古佛为伴,直至朱棣驾崩,才又留起了长发,仁宗继位,徐妙锦被召入宫,受到了皇族的优待,不但专人护送她回了南京老宅,还赏赐无数“优养其老”,算是给份福利,让她安心度过余生,虚岁六十一岁辞世,被后人归类为烈女,但相关事迹,正史却半点全无。


古今通史


说到徐妙锦她从小就聪慧过人,见多识广,博览群书,长得又美若天仙世间少有的那种姿色,综合来说她是一位集颜值与才华为一体的女子,徐妙锦是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的第三个女儿,才貌极其出色,甚至超过了她姐姐仁孝皇后,朱棣登基时是四十来岁,他的妻子徐皇后差不多也这么大。

五年后,他的皇后不幸去世,徐妙锦又是皇后的妹妹,就想着让她来代替皇后的位置,朱棣便认定了徐妙锦一人别无二人,一心要把徐妙锦迎进宫去,填补她姐姐留下的那张空床位,朱棣的徐皇后驾崩后,徐妙锦那个时候二十多岁,已经是落落大方的美人了,明成祖更加是觉得她的与众不同同时被她的姿色所着迷,十分想要聘为皇后,便命令下人去宣旨传达他的意思。在古代十四五岁便成亲的年代里,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能让皇帝这么心心念念还想娶进宫的,可见是真的很不一般,必是倾国倾城的人间绝色才配的上皇帝的青睐。按道理说,在当时那样的年代里,这样一个来自皇帝的求爱,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吧可能是一些人一辈子也想不到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徐妙锦拒绝了朱棣皇帝的求爱呢?

在封建社会,任何人都是不可能违抗皇帝的命令的更别说一位女子了,能当上皇后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徐妙锦果断的拒绝是因为她的政治立场和朱棣不同,她对朱棣当上皇帝的做法是完全不认同的他和他父亲反目成仇形成对立。自家被分了阵营她当然是非常不乐意的,但是她还是很有远见的支持皇帝在她看来皇帝的实力才是最大的而且朱棣根本就不敢把皇帝怎么样,看来徐妙锦不单单是个只会舞文弄墨的小女子,还颇有胆识。

徐妙锦从心里是觉得她和这为残暴,冷血无情的当朝的永乐皇帝不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她拒绝的时候递上一封情词哀恳的书信,用她那饱读诗书的文字拒绝了皇帝的好意,后来朱棣占据南京,大哥徐辉祖被朱棣软禁死掉,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可能答应他,徐妙锦生性刚烈,在给明成祖写了一封“拒婚信”后,削发为尼。表示宁可终身不嫁或出家,也坚决不妥协不与朱棣为伍。徐妙锦亦可谓明代不折不扣的奇女子,她不肯妥协,宁愿忍受一辈子的孤寂。美丽且孤独!


笑谈历史zz


1402年,朱棣推翻自己侄子建文帝的政权登基为帝,立的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这个皇后也是一个很贤惠的人,当初不离不弃跟着燕王朱棣在封地过日子,朱棣起兵袭击大宁的时候,他自己的北平城被围,是徐皇后亲自登上城楼鼓舞士兵,分发铠甲和武器才最终保住了北平城。朱棣很敬重她,一生只立她一个皇后。

朱棣登基五年后,徐皇后去世了,对朱棣的打击很大,后来,他又看上了一个女人,也就是徐妙锦,但是被这个人拒绝了。朱棣为何会喜欢徐妙锦,她又为何敢决绝了?

那是因为徐妙锦是徐皇后的妹妹,和皇后一样有才有貌,朱棣和徐皇后感情很深,才没有怪罪徐妙锦。

徐妙锦是濠州钟离人,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是朱棣徐皇后的妹妹,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在靖难之役时,徐妙锦和自己的兄长徐辉祖一样都是支持建文帝朱允炆的。

后来建文帝在一场大火中失踪了,朱棣做了皇帝,徐妙锦认为他是篡位做的皇帝,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内心并不愿意认可他这个皇帝,只是因为她的姐姐是皇后,她也没有很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没人怪罪她。

徐妙锦有才有貌,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听说了她的大名后,直接想接她进宫做皇后,并且派了人前去宣旨,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徐妙锦拒绝了,说自己的才貌不能母仪天下。

从此贝叶蒲团,青灯古佛,长参寂静,了此余生。《答永乐皇帝书》

徐妙锦拒绝做皇后还给朱棣写了《答永乐帝书》,说自己没有才能,更是表明自己以后会出家为尼,常伴青灯古佛了却一生。

徐妙锦淡泊名利,内心一直认可的是建文帝,于是她拒绝了篡位的朱棣。可是拒绝了皇帝之后自然也就没人敢再娶她了,她出家为尼其实是最好的了,她这样的决定是很聪明的。

朱棣没有再立皇后,他和徐皇后的感情很深,他打算立徐妙锦为皇后,虽然说徐妙锦的确是有才有貌,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是徐皇后的妹妹,所以即使被拒绝了,朱棣也没有为难徐妙锦。


湘西小木鱼


徐妙锦是一个奇怪的女子,放着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不做,偏偏出家当尼姑。当时人们对她这种有悖常态的做法议论纷纷:“有赞赏也有不理解”,徐妙锦为何拒绝做“皇上的老婆”呢?

讲真做“皇上的老婆”是古代许多女子梦寐以求的好事,想当年汉高祖刘邦的“小三”戚夫人,为此被吕后砍成了“人彘”。

唐朝女皇武则天,当初和皇上的老婆争位竟然搭上了自己女儿一条命……

残酷竞争的例子举不胜举,而像徐妙锦拒绝当皇上老婆在历史上仅她一人,真乃“奇女子也”。

谁是徐妙锦呢?

史书记载徐妙锦是一个冷艳美人,有知识、有文化、有个性,也就是说是个有独立思想的女子。

不仅如此,她出生名门,是明朝开国元勋丞相徐达的第三个女儿。

她的大姐徐氏是明成祖朱棣的老婆——孝仁徐皇后。换言之她是明成祖朱棣的小姨子。



农村有句玩笑话叫做“小姨子的屁股蛋,有姐夫的一半”,朱棣也盯上了小姨子。

原来朱棣称帝后不久,徐皇后就死了。姐姐死了,徐妙锦很悲伤,嘱咐姐夫要好好善待几个儿子,不负姐姐的爱,朱棣点头答应了。

过了几年,徐妙锦一直没有找婆家,成了26岁的老姑娘。当时朱棣觉得小姨子长得挺漂亮,又有文化,于是萌生了把徐妙锦立为皇后的想法,这样一来亲上加亲,儿子们有这个亲姨照顾何乐不为呢?

于是朱棣就派内务府的女官去说亲。

史书记载徐妙锦正在睡觉,她拥被拒绝道:“我是独身主义,皇上也不能改变我的初衷”。女官叩头恳求,徐妙锦干脆蒙头不理,女官无功而返。

徐妙锦为何拒绝朱棣的求婚呢?



原来朱棣篡位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深深刺激了徐妙锦。

熟读历史的亲们都知道,朱元璋最初的接班人是长子朱标,但是在老朱晚年太子朱标死了,权衡再三老朱扶立朱标的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当接班人。

老朱死后,朱允炆继位。

但是老朱的四儿子,当时的燕王朱棣不服,在老朱去世的第二年就发动了“靖难之役”,意思是借口“清君侧”想夺侄子的江山。

经过四年和朱允炆的死磕,最终朱棣把朱允炆赶得无影无踪,朱棣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的明成祖。

当时徐妙锦和弟弟徐辉祖都很同情朱允炆,必定他才是正统的皇上。按照徐妙锦的认知,朱棣属于犯上作乱篡夺的江山,持这种思想的大有人在,比如大儒方孝儒等人。




徐妙锦是个知性女人,在她心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根深蒂固。朱棣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的做法让徐妙锦鄙视万端。亲们想一想,徐妙锦能接受这样的男人求爱吗?

讲真徐妙锦选择单身也是拜朱棣所赐,朱棣称帝后,对反对他的人大加屠戮,这包括他的至亲好友。

朱棣奉行的做法就是“挡我者死”——“遇佛杀佛,遇魔杀魔”!所有的亲情抛诸脑后,为了皇位可谓不择手段。

这些无疑深深刺激了徐妙锦:“亲情尚且如此,爱情又是什么呢?”徐妙锦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她选择了独身主义。

这也是她拒绝朱棣求爱的原因之一。




为了让朱棣死心,徐妙锦毅然削发为尼,朱棣见小姨子心意已决,心灰意冷,竟然虚置后位多年,徐妙锦青灯礼佛,远离了肮脏的尘世,61岁时无疾而终。


秉烛读春秋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呢,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共有四女,分别是长女徐皇后(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此女代王朱桂王妃;三女徐妙锦;四女徐氏。正史中也没有相关记载,咱就暂且如此论断。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听闻徐达长女天资聪颖,为人贤淑,又喜欢读书,人称“女诸生”。

于是有意想和徐达结为亲家,便说道:“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达顿首谢。


大致意思就是说,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你有这么好的女儿,朕想将儿子朱棣与她相配。”徐达马上叩头拜谢。


婚后二人感情倒也和睦,相敬如宾。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继位,他采取削藩政策,监视朱棣,还想调走朱棣兵马。于是朱棣最后起兵攻打建文帝,是为“靖难之役”。朱棣胜利后,在南京登基称帝,是为明成祖,徐氏被封为皇后,史称“徐皇后”。



怎奈徐皇后命薄,在位仅5年,便因病去世。朱棣虽与其感情深厚,但后宫也不可一日无主!又听闻徐皇后三妹虽是个冰冷的美人,平日里不言苟笑,但为人聪慧,优雅贤淑,除了性格外,颇与徐皇后有几分相似。于是朱棣便命内使与六尚女官前去宣旨。


徐妙锦得知后,装病闭门不见,并且还书信一封《告永乐帝书》给明成祖朱棣。


摘自某一段:“伏思陛下以万乘之尊,宵旰勤劳,自宜求愉快身心之乐。幸外有台阁诸臣,袍笏跻跄;内有六宫嫔御,粉黛如云。而臣女一弱女子耳,才不足以辅佐万岁,德不足以母仪天下。


既得失无裨于陛下,而实违臣女之素志。臣女之所未愿者,谅陛下亦未必强愿之也。臣女愿为世外闲人,不作繁华之想。前经面奏,陛下犹能忆之也。伏乞陛下俯允所求,并乞从此弗以臣女为念,则尤为万幸耳。”


传旨女官回宫复命后,徐妙锦索性剃发为尼,守节终身,从早到晚望虚空礼佛。朱棣得知后,也不好再勉强,便虚空后位,这一空便是17年之久。



徐妙锦之所以拒绝朱棣,其实原因无非有三:


1、当初靖难之役,徐妙锦是站在建文帝这边的,所以她始终都是认为朱棣的皇位来历不正,是谋反所得的乱臣贼子;


2、徐妙锦的大姐是朱棣的结发妻子,换句话说,朱棣是徐妙锦的姐夫,在古代这个礼仪社会,徐妙锦又是如此的一个奇女子,想必,她也是不肯的。而且她淡泊名利,又岂会贪恋这皇后之位?


3、徐妙锦立志独身,那至于什么原因,也确实无法得知,因为正史对她的记载少之又少,只知道当初婉拒了许多诸王权贵提亲,也许是因为没有遇到“白马王子”也不一定。



正统五年,也就是1440年,徐妙锦因病去世,时年61岁。


清朝刘声木对徐妙锦的评价,我觉得非常中肯:徐中山三女知君臣之义,明顺逆之理,身为弱女子,不获有为,因薄视成祖,宁牺牲后位,自愿为尼,以安淡泊。其识见高出靖难诸臣之上,洵千古一人也!


一更历史


中国社会现在有这么一个女性群体,她们普遍学历很高、收入不菲,在一线城市过着精致优雅的白领生活,而她们最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在过了社会认可的适婚年龄后,她们都没有结婚!
其实,还真不是每个女孩都向往婚姻,早在几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就有这么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白富美”剩女“徐妙锦,她不羡慕皇室的富贵、不为姐夫递来的皇后宝座心动,宁可削发为尼也要将单身进行到底!

当初,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乡,后来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他为人低调谦和、善长治军打仗,为明朝开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所以被朱元璋封为魏国公,死后又追封为中山王。
徐达一共有四子四女,他的四个女儿有三个都嫁入了明朝皇室,成为朱元璋的儿媳妇。徐达的长女徐氏被朱元璋聘为第四子朱棣燕王妃,即后来明成祖的仁孝文徐皇后;二女为代王妃,四女为安王妃。而鲜为人知的是,徐达的第三个女儿徐妙锦却对姐妹们的身份地位毫不羡慕,立誓不嫁,最终终老于徐家。
徐妙锦(1380—1440)是明中山武宁王徐达的第三女,贾夫人所生,她出生于太祖洪武十三年,去世于英宗正统五年,享年六十一,终生未婚。她的另外三个姐妹身份都很尊贵,大姐为燕王妃,和朱棣感情深厚,婚姻非常美满幸福;而与大姐的幸福生活截然相反,徐妙锦的二姐代王妃可谓遇人不淑,一生悲剧。代王朱桂性格暴烈,残害地方百姓、掳掠财物,在家庭生活里则宠爱妾室苛待妻子,他还经常虐待打骂自己的嫡长子,后来甚至把王妃母子俩赶出了王宫,并且不供衣食,可怜的王妃母子不得不靠着几个内侍仆人自己种田谋生。
看到姐姐的婚姻如此悲剧,从小被家人娇宠呵护长大的妙锦受到惊吓,对婚姻产生了怀疑。毕竟,如果结婚比在娘家当千金小姐还过得凄惨,那为什么要结婚呢?于是抱着这个念头的妙锦坚决立誓不婚。徐家人拿她没有办法,再加上徐家富贵至极,又不是养不起自家姑娘,最终对妙锦的选择也只能听之任之了,于是大明王朝第一白富美徐妙锦就这样过着快乐的单身生活。
永乐五年,妙锦的大姐仁孝文徐皇后因病去世,永乐帝伤心不已,为了纪念爱妻,他为皇后举办了一个明清两朝规模最为隆重的皇后葬礼。
徐皇后丧期过后,由于后宫缺少女主人,面对着繁杂的后宫事务,朱棣想再找一个像徐皇后那样聪慧贤德的妻子,于是把主意打到了小姨子徐妙锦身上了,这时妙锦已年近三十。
皇后母仪天下,是天下女人所能得到的最尊贵之位置,而朱棣对妻子徐皇后的一片深情也不能不让人动容,应该很少有女人能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但妙锦却厌倦了皇室和后宫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斗争,就在姐夫朱棣派女官来宣旨时,她用尽全身力气拼命装病,连耍无赖的手段都使出来了,指着自己光洁白净的脸说生了一脸麻子有亏妇容不配为后。女官们对她无可奈何,只能以此复命。朱棣虽然对小姨子此举没有说什么,但妙锦还是害怕这个姐夫哪天不高兴会降罪徐氏家族,于是削发出家为尼。
朱棣去世后,徐妙锦蓄发还俗。仁宗登极后,徐家的魏国公这一支为了庆贺新帝登基和袭魏国公爵事,阖家从南京到北京去朝贺皇帝。由于她拒绝当皇后这事在宫中非常轰动,仁宗之妻张皇后特意要求妙锦一起来京。张皇后接见妙锦后,对她非常喜爱,而且极为礼重。妙锦在北京时,张皇后特意给了她等同公主的礼待,还赐了很多金帛财物给妙锦作为养老之资。就这样,妙锦有家族庇佑,优养天年,过着快活的白富美单身生活,去世之后葬入南京钟山徐达家族墓地。
现在流行的徐妙锦拒婚的《告永乐帝书》,不见于明人记载,可查到的最早出处为民国刊物,当为清末或民国文人撰写野史故事时的作品。

春和九如


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女子不想嫁个好儿郎。要是能嫁进豪门贵族,可以衣食无忧,少奋斗多少年。

在古代更是如此。因为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只能依附于男人。要是能嫁进高贵人家,即使做妾,至少能保证平稳不是。

这要是皇上求爱,那女子还不得三生有幸到从梦里笑醒。但偏偏有人就不在乎你是皇帝,就拒绝你了,如何?

此女子就是徐妙锦。说起她名气也没那么大。但人家的老爹厉害呀,便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

徐妙锦是徐达的三女儿,他们一家都很显赫,徐妙锦是明成祖仁孝徐皇后、代王妃徐氏之妹,安王妃徐氏之姐。

她不仅出生名门,自身也是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谓苗条淑女,君子好逑。但是徐妙锦却立志独身,所以拒绝了很多王公大臣的求婚。

树欲静而风不止。偏偏明成祖朱棣也看上她了。而且要立她为皇后,但也被他婉拒。

女官来劝。“我之所以不嫁,是因为容貌丑陋而且有麻痕。”女官都跪着仰视良久,“您的容貌明莹如玉,这是自谦。”妙锦立即指出麻痕,女官回去复命。妙锦削发为尼,从早到晚望虚空礼佛,没有一天懈怠。

这徐妙锦为了拒绝皇上,居然削发为尼了。说什么好呢?是个性还是狂妄?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1.本身他对男女之情没那么大的兴趣。

2.她是支持建文帝的。所以得不得罪朱棣,对她来说无所谓。

她大哥徐辉祖因反对朱棣,被削爵禁锢,最后郁郁而终。

她四哥徐增寿,暗中帮助朱棣,又被建文帝处死。

如果横竖是个死,那她也认了。

3.朱棣毕竟是篡位的皇帝。如果有朝一日被翻盘,即使她是徐达之后,那也难免一死。稳妥起见还是躲远点好。

所以她削发为尼也是表明态度。


朱棣死后。她又留起了长发,仁宗继位,徐妙锦被召入宫,受到了皇族的优待,不但专人护送她回了南京老宅,还赏赐无数“优养其老”,算是给份福利,让她安心度过余生,虚岁六十一岁辞世。

清朝刘声木对徐妙锦的评价,徐中山三女知君臣之义,明顺逆之理,身为弱女子,不获有为,因薄视成祖,宁牺牲后位,自愿为尼,以安淡泊。其识见高出靖难诸臣之上,洵千古一人也。


说史听涛


▲今人所扮演的徐妙锦

徐妙锦,乃是明代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之女,家中排行第三。徐妙锦不仅容貌美丽、知书识礼,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明《琴轩集》有文记载:“(徐妙锦)性复贞静……在世有年,未曾出室”。事实上,徐妙锦无论是家世背景还是品貌才学都堪称优等,是当时王孙公子争相追求的对象,然而徐妙锦对此却毫无兴趣,一心一意地读书作画。值得一提的是,徐妙锦二姐为代王朱桂正妃,长姐便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妙云(仁孝文皇后)。徐妙锦同徐妙云相差足足十八岁,但长相气质却与徐妙云相差无几。

▲仁孝文皇后画像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徐妙云成为燕王妃,因性情温和、孝顺敦厚深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将侄子朱允炆撵下帝位并自立为帝,同年十一月,正式册封徐妙云为皇后。奈何红颜多薄命,徐妙云只做了四年皇后便生病去世。临终前,徐妙云劝谏朱棣要怜爱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同时不可过分恩宠自己的娘家。

徐妙云死后,皇后之位一直空悬。直到明成祖朱棣驾崩,没有一人能再登皇后之位,所有的子女也都是徐皇后所生。徐妙锦的不嫁,皇后之位的空悬足以让后世之人产生诸多猜测。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徐皇后的去世和徐妙锦的婚事曾让徐家上下愁云满布,此时朱棣恰好也因为妻子离世而陷入痛苦的深渊。很多人揣测徐妙锦多年未嫁或许是存了成凰成凤的念想,于是便有人将徐妙锦的画像递到了朱棣的案前。

▲《万历野获编》清代刻本

朱棣起初不甚在意,无意之间打开画像一看,竟然瞧出了些许徐皇后的模样,不禁心动。朱棣寻了个由头前往徐家偶然瞥见了徐妙锦,更是倾慕于她。很快,徐府便接到皇帝要召徐妙锦入宫的旨意。徐府上下对此十分欢喜,除了年近30岁仍未婚的当事人。

徐妙锦接到圣旨后态度十分冷淡,甚至还以“面有麻痕”为由拒接圣旨,前来宣旨的女官十分为难,最后只得硬着头皮回宫复命。谁知朱棣并未因此生气,不过也没有死心,此后多次宣其入宫。徐妙锦不想因此事而累及家人,便削发为尼,扬言要长伴青灯。朱棣知道之后深感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决定将后位空悬,一来怀念亡妻,二来等待徐妙锦回心转意。可惜朱棣苦等17年,直到驾崩之日也没等到徐妙锦的首肯,之后徐妙锦还俗归家。

▲明代尼姑剧照

宁做尼姑不当皇后,徐妙锦的举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然而深思之下我们不得不对她心生敬佩。事实上,徐妙锦之所以不愿入宫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徐妙锦知书达理、克己守礼。在深受宋明理学影响的她看来,姐夫朱棣起兵靖难的行为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他又在亡妻尸骨未寒之时求娶妻妹,实在是不符合徐妙锦的道德标准,心里难以接受。

其次,徐妙锦作为豪门庶出,早就看透了深宅内的勾心斗角。她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明白物极必反。她并不想以自由换富贵,嫁入皇宫无异于跳入争斗之中。这不仅与自己自在而活的志向相违背,而且很有可能会给徐家带来极大的危难。

▲故宫

洪熙初年,明仁宗朱高炽及张皇后对其十分好奇,便宣徐妙锦入宫觐见。结果一见之下,发现徐妙锦谈吐端庄持重,气质超凡脱俗,仁宗夫妇对其肃然起敬,下诏令徐妙锦在宫中一切用度规格等同公主。出宫之后,徐妙锦也时常接受到皇室赏赐。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徐妙锦离世,享年61岁。可以说,徐妙锦的经历古今罕有,即使放在现代,也定然是一位风华绝代的奇女子。

参考文献:

《明史》《万历野获编》


趣观历史


徐妙锦,相传是徐达的三女儿。明代陈琏所著的《琴轩集》中有一篇《中山武宁王第三女徐氏圹铭》:

徐氏讳妙锦,先世凤阳人,父中山武宁王,母夫人贾氏。仁孝皇后及代王妃其姊也,安王妃其妹也……

徐妙锦据传长得非常漂亮,仁孝皇后(徐妙锦的大姐)去世以后,姐夫朱老四觉得这么个又勾勾又丢丢的小姨子可不能便宜外人了,于是就下聘礼要给姑娘娶了。没想到姑娘很有个性坚决不从,还整一篇《答永乐帝书》,给朱老四弄了个臊眉耷眼,于是名声大噪。

这种长得又漂亮,又有个性,敢于对皇帝直接说不的小姐姐(尤其对朱老四这种连人十族都能灭的主),确实深得各阶层的喜爱。

But……徐妙锦是否真有其人?存疑。

徐达身为开国第一功臣,且位列开国“六王”之首,这种勋贵家庭的闺女出嫁对象基本都是非富即贵,而且有名有姓。正史中有记载的仨个女儿,一个嫁给朱老四当了皇后,另外两个分别嫁给代王和安王。

按陈琏的说法:

(徐妙锦)洪武庚申六月初三其生之辰,正统五年正月初六以疾卒,寿六十有一。

徐妙锦1379年出生,徐皇后1407年去世,朱老四死了媳妇开始打小姨子的主意时,徐妙锦至少已经28岁。以古人的适婚年龄,再加上显赫出身,徐家另外仨姑娘都是皇后王妃,唯独留一个三女儿28岁还没出嫁,情理上实在说不过去。

明代王世贞所著《弇山堂别集》中记载:

魏国公徐达三女,一为文皇后,一为代王妃,一为安王妃。

王世贞的说法跟正史记录能够相互应证,应该是比较符合事实——徐达只有仨闺女,徐妙锦为杜撰出来的人物。

虽然徐妙锦很可能是杜撰的人物,但是这种有独立人格的美丽女性依然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答永乐帝书》也是一篇很值得一读的好文,有理有据有节:

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磬红鱼。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作山中小草,独自荣枯。听墙外秋虫,人嫌其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觉清辉。盖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观赏异趣。矧臣女素耽寂静,处此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顿觉朗然。

乃日昨阿兄遣使捧上谕来,臣女跪读之下,深感陛下哀怜臣女之至意,臣女诚万死莫赎也。伏思陛下以万乘之尊,宵旰勤劳,自宜求愉快身心之乐。幸外有台阁诸臣,袍笏跻跄;内有六宫嫔御,粉黛如云。而臣女一弱女子耳。才不足以辅佐万岁,德不足以母仪天下。既得失无裨于陛下,而实违臣女之素志。臣女之所未愿者,谅陛下亦未必强愿之也。

臣女愿为世外闲人,不作繁华之想。前经面奏,陛下犹能忆之也。伏乞陛下俯允所求,并乞从此弗以臣女为念,则尤为万幸耳。盖人喜夭桃秾李,我爱翠竹丹枫。从此贝叶蒲团,青灯古佛,长参寂静,了此余生。臣女前曾荷沐圣恩,万千眷注。伏恳再哀而怜之,以全臣女之志愿,则不胜衔感待命之至。


直接炸裂不卖手机


徐妙锦这个不存在于正史中的女子,在有些古籍中记载,她是开国功臣徐达的第三女、仁孝文皇后的妹妹,她要称呼朱棣一声“姐夫”,仁孝文皇后徐氏去世之后,朱棣一度要让徐妙锦做他的皇后,但是却被徐妙锦拒绝。这个绝顶聪明的女子只想青灯古佛一生,于是,朱棣为她十七年未封后。从传说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美的故事,但皇宫中最不缺的就是爱情,最缺的也是爱情,最是无情帝王家,或许徐妙锦不肯入宫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徐妙锦的父亲正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徐家在明朝也算是显赫之家,不过徐家在明初有两个转折点,其中之一自然就是徐达的去世,徐达作为开国功臣,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一直谨小慎微,生怕丢了脑袋甚至为徐家招来杀身之祸,而1385年,53岁的徐达去世了。其三子四女的命运在建文帝登基以及后来的靖难之变中再次改变。

徐达有四子四女,其中有一个儿子早卒,因此这里就不提了。三个儿子都有官职在身,而四个女儿中有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其中长女徐氏也就是后来的仁孝文皇后嫁给了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第二女徐氏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代王朱桂,而第四女徐氏嫁给了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安王朱楹,而第三女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只是在别的古籍中记载是名为徐妙锦,一个一生未嫁的尼姑。

徐妙锦为何没有嫁人?黄佐在《革除遗事》中交代是受建文帝时期削藩的影响。朱元璋将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都封了王,算是护卫大明江山,朱元璋自己自然是能压住这些藩王的,但是朱元璋去世后,这些藩王就成了威胁大明皇帝的存在了,尤其是这个皇帝还是这些藩王的侄子朱允炆。

朱允炆也不傻,他一登基就开始捉摸削藩的事,其中燕王朱棣是那个最大的藩王,建文帝自然不敢直接找朱棣的麻烦,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实力不强的藩王就成了建文帝削藩最开始针对的对象,其中代王朱桂就在此列,朱桂被侄子废为庶人,当然朱桂本人也确实比较残暴。就是这件事让徐妙锦“爇香告天,矢不适人”,谁来求亲都会被拒绝,而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徐妙锦已经19岁,虚岁就是20岁,按照正常的婚嫁年龄来说,徐妙锦应该早已许配了人家,甚至已经成婚了,而她偏偏还待在闺中,所以代王事件并不能成为徐妙锦不嫁的理由,她在更早之前就已经不想嫁人了。

建文帝的削藩很快波及朱棣,而常年被北方征战沙场的朱棣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靖难”之战就打响了。在朱允炆和朱棣的这场较量中,虽然仁孝文皇后徐氏当是朱棣的正妃,但徐家的男人们站队却并不相同,其中徐达长子徐辉祖站队建文帝,站在了姐夫朱棣的对立面,因此,后面朱棣继位后,将徐辉祖削藩并软禁了起来;徐达的幼子徐增寿则站在了朱棣这边,同样没有好结果,他被建文帝给杀了。

所以在这靖难之变绝对是徐家的转折点,继承徐达爵位的徐辉祖被削藩软禁,徐达的幼子徐增寿被杀,而长女徐氏则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后。很难说这个时期的徐妙锦是存着怎样的心思的,但是一个女儿家,也不可能改变什么。

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永乐始,五年后,皇后徐氏病逝。徐氏素有“女诸葛”之称,是朱棣事业上的有力助手,更是生活中的贤内助,两人结婚31年,感情一直很好,所以徐氏的去世,对朱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就像唐明皇因为武惠妃的去世而移情于杨贵妃一样,朱棣也藉由另一个女人的存在而缓解失去徐皇后的痛苦,这个女人就是徐皇后的三妹徐妙锦,徐妙锦在很多地方和徐皇后是很像的,比如娴静、聪慧,洞察力强。朱棣喜欢上徐妙锦也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当时的徐妙锦已经28岁,这个年纪放在现在也基本被归入大龄剩女了,更不用说在六百多年前了。但徐妙锦却并没有嫁人的想法,朱棣派内史和六尚女官去徐家想要聘徐妙锦为皇后,哪知徐妙锦竟装病拒绝,希望这样可以躲过去,但是内史和女官都是朱棣派来的,没有完成皇帝的任务,怎敢轻易离开。徐家人也开始劝说徐妙锦,说这是皇帝的旨意,怎能抗命。徐妙锦没办法只能说:“我之所以不嫁,就是因为我相貌丑陋,而且有麻痕。”对于这样的说辞,女官自然不傻,毕竟徐妙锦岁算不上有倾城容颜,但也绝对和丑陋沾不上边。

徐妙锦就拿手指了指自己脸上的麻痕给女官看,女官这才离开,回宫复命。徐妙锦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真的就削发为尼,早晚望着虚空礼佛,毫不懈怠,还给朱棣写了一封《告永乐帝书》,朱棣见徐妙锦如此,也就不再强求,不过自此之后,朱棣在未来的十七年里再也没有立皇后(究竟是因为徐皇后还是徐妙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徐妙锦为何敢拒绝朱棣呢?这和徐妙锦的性格有关系,她性甘淡泊,素喜寂静,不喜欢皇宫中的生活,而且她向来聪慧,知道帝王家的无情,不愿意卷入是非之中,她从小在徐家长大,自然对父亲徐达的一言一行知道的很多,后来又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的际遇,知道皇帝不好伺候,稍有不慎,就会惹来祸端,而她本就不喜欢被约束的生活,与其进宫,还不如青灯古佛。

当然,拒绝朱棣,相当于抗旨,徐妙锦难道就没有考虑徐家人的安危吗?并不是,她知道朱棣和她的姐姐很恩爱,知道朱棣对她姐姐很怀念,断不会因为她不入宫之事就为难徐家人。

无论如何,徐妙锦若是真实存在的,那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能抵抗得住皇后这个位子的诱惑,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不过徐妙锦却并不存在于正史中,正史中倒是有徐达有四个女儿的记载,只是其中一个女儿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徐妙锦的故事起源于陈琏《琴轩集》中的《中山武宁王第三女徐氏圹铭》,再后来又有了黄佐的《革除遗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