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独立学院的发展出路在哪?

金牌提问者


目前,我国觉大部分省份的独立学院都由曾经的三本变为了二本。其中很多学校生源很好,就业前景也很好,对于一些考不上211、985高校的考生来说,完全可以实现“曲线就业”。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这所院校前身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它经常会和许多世界名校合作办学项目。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师资由“母体”学校南开大学全权负责,所以师资能力不在话下,实力远超一些二本院校。

另外像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近来热播的倚天屠龙记那个女主角就是来自于它)、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华南理工广州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独立学院,都很不错。

但是,除了它们,其他很多的独立学院却“生活”艰难。这些年来,数量那是越来越少。

2011年,我国有311所独立学院招生,2013年数量减少到292所,2017年就只剩下265所了。减少的那一部分中,有少数是转制为了民办大学,而大多数则早已经“消失”不见了。

目前,还留存的很多独立学院,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无特色

很多独立学院为了发展自身,转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强化实践教学,这本是非常好的。可是很多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并没有很好的同相关产业进行对接,而且还没有特色。究其原因,还是想利用“母体”学校的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跟“母体”学校设置专业类似。

二、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很多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是收取学生学费,这与公办院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必然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而且,每年还要定时上缴“母体”学校高额的管理费,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即使有些独立学院想转制为民办大学,“母体”学校还要索取一大笔的“分手费”。

三、师资情况不佳

缺少教育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且老师都没有事业编制,缺乏归属感和自豪感,只要有机会到公办院校或其他事业编制单位,一般都会毫不犹豫的离开。

所以,基于以上几大困境,我个人觉得独立学院想要继续向前发展,首先就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上有公办本科,下有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想要在夹缝中生存,就必须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其次就是要重点解决师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引进和培育,完善教师福利制度和评优晋级等机制,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独立学院两级分化严重,政府应该对较好的院校进行大力扶持,对不太好的则要么并回“母体”学校,要么停止办学。

总之,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找到特色发展道路,重视师资问题,我想迟早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你觉得呢?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我是教育港湾,敬请关注!^∀^

附:18年全国独立学院20强名单(仅供参考)


四眼学长


未来独立学院的发展,按照政策层面的倾向,需要摘掉公办大学的命名,作为私立大学进行经营,按照实际操作层面的倾向,距离完全独立命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的独立学院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好的独立学院很多专业已经在本科一批招生,差的独立学院连生源都成问题

关注头条号“缪老师妙笔生花”,点击观看数百所高校视频介绍。

此外悟空问答每日更新关于高考报考、大学和专业的相关内容。


一、政策层面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目前已经确认升格校区)

教育部在2008年出台过26号令,也就是独立学院管理办法。转眼间10年过去,文件中对于独立学院的要求,依然没有在实际执行中体现出相应的效果。

对于独立学院,主要的管理由各省教育厅负责,省教育厅对于独立学院基本是持支持态度的,短时间之内也不可能看到独立学院的消失,他必将存在很长时间

独立学院,在建立之初,都受到母体大学的支持,公办大学在师资、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支持,而在逐渐剥离母体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困扰独立学院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认可度不高,时至今日,依然有家长和学生对独立学院一棍子打死,认为无论是何种独立学院都是学渣集中营,用钱换学分,是在令人扼腕叹息。

2、师资流动频繁,除了母体学校可以提供的师资支撑外,本校聘用老师因为待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比较容易流失。

3、行政管理滞后,很多独立学院是校长的一言堂,毕竟是营利机构,毕竟是民办性质,所以董事长一句话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董事长懂不懂教育,也就决定了未来学校的走向。


二、两极分化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国内非常不错的独立学院,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两所独立学院是公办性质,不仅学风比较好,管理正规,还有通过立交桥项目就读浙大本校的机会,算得上是独立学院中的异类了。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目前也是公办独立学院的性质,2017年宣布升格为校区,今后的3年内,将由内而外的焕发光彩,不能再称之为独立学院了。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校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学校的管理人员和不少师资都是由吉大本部派遣,相对也是不错的选择。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享受部分厦大师资,距离厦大本部也不远,硬件软件条件一流,不少生源的高考分苏超过一本线。

此外,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一众独立学院也都办学质量比较好。

至于那些办学质量实在是令人摇头,各种无力吐槽的独立学院,我就不一一点名了,毕竟还要顾全身家性命哈哈哈。


小结:独立学院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公办教育的有利补充,不能一刀切认为一定好或者一定孬,得辩证的看问题,未来优胜劣汰,自然会跑出很多的优秀学校,选择的时候要擦亮双眼。

你可以不关注我,但你要关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你可以不给我点赞,但我要为你努力学习高考知识点赞!


缪老师妙笔生花


独立院校的路我认为一是如何挖掘人才和现有人才的潜力。二是具有前瞻性的指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

大学能否办好两个核心要素首先是教授,教授的水平已经教授在学科建设中学习力,创新力,和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能力决定了未来的专业发展实力。另外是否招收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招收到热爱专业的学生也是重要的课题,好学生吸引的法则不外乎就是好的学风,好的教授,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就业的需求,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专业布局和科研建设对于未来的学生出路,决定了学校吸引学生的热度,抓住核心要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校领导的格局和意识,难就难在校领导的眼光和视野。

但愿有更多的独立院校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多元化的院校竞争环境必定催生更加优秀的独立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