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干旱,为什么印度不大力搞水库建设?

用户8010233467265


对广大的普通印度人而言,不会停水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生活,甚至是一个似乎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饮用水资源短缺其实是每个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的一种资源困境。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外,还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

从印度的现状来看,印度不具备完成类似南水北调这种大工程的决心和能力,也不具备普及污水处理设施,帮助印度人民净化并利用健康水资源的科技普及水平。

@ 印度近期的发展状况虽然不错,但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大规模治理污染的级别


印度的淡水资源其实非常丰富,按照其淡水储备来讲,印度应该是一个不会出现水资源危机的国家。印度每年可利用的水资源储量达到11 22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六千多亿立方米的径流量(河水),以及由每年都会有降雨补充的四千多亿立方米的地下水,本应该是一个很难不会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国家。

但在各种污染问题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到位的困境之下,印度依旧面临着严重的用水困难:

NITI统计称:印度每年有超过二十万人因缺水或饮用污染水死亡,半数人口(六亿人口)面临饮用水危机。并且由于过去的地下水滥用(现在也在滥用),新德里等二十多个大城市即将面临地下水枯竭问题,其余多数地方地下水的水位也在快速下降,

预计将在2030年正式出现饮用水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的状况。

从印度的情况来看,印度水资源主要面临两种困境:一方面是地下水资源极具枯竭,难以供应印度人民的饮水需求;一方面是水资源污染严重,超过七成的淡水资源由于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难以饮用,或者在饮用之后危及印度人的生命健康。


@ 印度地下水资源供不应求(降雨量追不上人民的取水量),河流水严重污染

为了解决问题,印度其实早就开始搞水库等各种水资源工程:

为了解决印度的饮水问题,印度其实早就开始搞水库建设,试图通过水库解决饮用水问题,但是由于资金以及环境的限制,印度的水库开发工作并不到位。已经修建好的少数水库难以满足人民需求,正在逐渐缺水甚至干涸。

在印度,搞水资源的整合与治理,其实是一件非常麻烦的工作:

首先,印度人口众多,与众多的人口相比,用于水资源的资金相对不足。莫迪针对印度饮用水问题提出了总耗金八百七十亿美元的改善计划,但对于拥有十三亿人的印度而言,这些资金似乎不值一提,

难以使印度饮用水现状得到大的改善。以建设水库为例,除了水库修建费用之外,印度政府需要给出附近居民相应的搬迁补贴,而印度政府实在难以负担这些费用。


@ 印度水库因降雨不够及时而干涸

其次,印度水资源污染问题暂时难以解决。水资源污染与众多印度企业息息相关,

对于暂时没有办法配备合格污水处理设施的印度企业而言,企业生产难免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于占大多数的印度工人而言,要么有污染,要么就失去工作。

以印度的发展状况,水资源污染是一个暂时难以解决的大矛盾。

印度目前面临的其实并不是水资源问题,而是人口数量过多而人均经济水平过低,是一个只能用发展来解决的经济问题。

对于刚刚吃饱饭的印度人而言,干净的饮用水是一件暂时不能去追求的奢侈品。


垂垂老马


印度为什么不大力建设水库?还记得印度用泥巴石头建造大坝最终垮塌,以及近日印度西部坝破导致损失惨重,最后甩锅螃蟹的事么?

虽然建设水库的确是一种缓解水源缺乏的重要方式,印度为何不大力发展呢:

  • 第一,匮乏相关的建设资金;
  • 第二,本身缺乏相关建设技术;
  • 第三,自然原因所致,水库也是杯水车薪。


虽然多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的确引人注目,但迄今为止,整个印度只有四分之一人口能够用的上自来水,大部分的印度人口都是使用地下水。
这种情况不仅是偏远乡村,即便是城市也非常普遍。每年印度因为缺水、水污染致死的人口超过20万之巨。

印度并非不想建设水库,而是无奈。众所周知,建设水库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印度大部分的邦(省)财政状况都不咋滴,常年囊中羞涩根本无力支付建设水利工程的巨大花费,以及安置库区移民、对淹没地区的赔偿等。

尽管印度在航空航天、核工等领域建树颇多,尤其还是全球著名的软件工程强国,但印度终究是个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总体仍旧落后。印度没有财力请外企建设水利,而其自身也没这个科技水平。

直到今天,印度水库的数量还不到我国的一个零头,不仅数量少,且规模很小。印度最大的特里水库储水量也只有26亿立方米,而别说三峡、青铜峡等,就是松花江上的丰满水库其库容也超过了100亿立方米。

除了缺钱缺技术,印度的自然原因也是阻碍水库建设的重要原因。印度地势普遍平坦,缺少建设水库的天然地势条件;其次,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极端天气众多,不是非常炎热就是暴雨洪水,普通水库于印度而言,作用并不是很大。

以这次印度大旱为例,印度全境91座水库中有65座的储水量还不到设计库容的20%,有7座完全干涸,仅有2座水库的储水量超过了当初设计库容的四分之一。印度干旱时期极度缺水,即便在雨季将水库存满也坚持不了太久


澹奕


  当代世界大国中就属印度最为奇葩,印度这个国家自然条件并不差,它的年平均降水量可是东方大国足足的两倍,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在印度境内。然而让人想不通的是对于印度而言,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你若晴天,便是干旱。印度的干旱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每逢旱季,印度许多地方的人吃水都成为一个困扰政府的大问题。

  从常理上说,印度这个国家应该不是一个缺水的国家,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的呢?

首先,根源还是气候的问题。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不同,四季存在明显差别,可以分为雨季(6~10月)、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几个季节有明显不同, 简单说就是旱时旱死、涝时涝死,季节降水量不均匀。

第二,应该把板子打在印度政府身上。

多年来,印度政府忙于活稀泥,对于基础建设得过且过,像发电,修建水库等等都是凑合着来。印度人好像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无限的军备竞赛中去了,在国际军售市场上各种任性买买买,而在国内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却是一省再省。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印度政府下定决心投资水利建设,他们的水利工程不拖个十几年也建不起来,这个和印度的政治体制有关。

印度的政治制度过分强调民意,使得政府在做出一些决定的时候畏手畏脚,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那种效率。众所周知,修建一个水库或者大坝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牵扯到了民生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上的各个环节予以配合,选址,设计,征地,搬迁,建设各方面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开展,然而,这恰恰是印度当代民主制度所最为欠缺的。

就拿征地来说,这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首先,印度政府决定建设水利工程,他们首先要做通地方政府的思想工作,这个应该属于normal难度,毕竟许多地方政府和总理同属一个阵营,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就算是敌对阵营,这些政治家也知道轻重。一般不会阻挠。

真正的困难是在搞定地方政府之后由于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政府还得继续和一个个土地所有人进行公关,这可是妥妥的地狱模式!绝不比关二爷当年过五关斩六将轻松。因为这个事情牵扯到了土地所有人自己的根本利益,谈判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有可能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这边按下了葫芦那边又起了瓢,很难达成一致,这样就会极大的贻误战机。简单点说就是不具备强拆能力。

印度人民也有问题。

同样是民主国家,韩国和印度就截然不同,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度很高,他们对于国家有一种主人翁精神在其中。所以他们的办事效率就相对较高,而印度这个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是困扰印度发展的两大问题。

同时,印度国内还有种姓歧视问题,这就使得印度这个国家的凝聚力大打折扣,国家认同感不强,所以印度人民在遇到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国家工程时很少主动考虑国家利益,几乎都在计较个人得失,这也是印度人做事拖拉,难做大事的一个原因。

  另外,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

建设水利工程可是需要海量的资金,印度很多地方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很难支持独立支持水利建设这么浩大的工程。更何况,水利工程建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维护,这也是一大笔钱,对于财政上捉襟见肘的印度地方政府来说,这笔钱真的出不起。

  同时,印度虽然在许多顶尖科学技术上领先世界,但是归根结底,印度的技术底子很薄,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而且印度的工人远非中国工人可比,印度这个国家向西方学习学的不伦不类,他们过分强调对于工人待遇的保障,使得印度的工人在勤劳度上远远不如中国工人,工作时偷懒耍滑,屡见不鲜,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印度许多投资巨大的国防项目比如阿琼坦克,成为了业界最大的笑话。

  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对于建设水利工程这件事情印度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各届政府只能得过且过混日子,以喊口号为主。

  


历来现实


年均降水量是中国两倍多的印度,竟然一下雨就涝,雨一停就旱,搞得很多地区吃水成问题。显然,这跟印度缺乏像样的水利设施有关。照说,季风气候国家,大修水库是必须的,抗旱抗涝、防洪发电、水运养殖,综合开发,造福万代。而印度却一直这么凑合着过,任自己境内的江河湖海放飞自我,实在是令人费解。

客观看,除了水利建设,印度在其他的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与改造方面也很不给力,除了本身资金(钱都用来买外国军备了,连修厕所的预算都没有,何况搞水利工程)、技术不支持以外,跟印度的国情和过于“民主”的政体有关。


很明显,印度政府缺乏中国政府那样的执行效率和政令的号召力。

比如,修建水利工程,征地和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肯定是难免的。而印度传承的是“英式民主”,在印度的征地是需要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协商的,地方政府协商完了还要去一个一个的土地所有人去谈判。因为,政府明文规定,公共建设项目的用地审批,需要土地所有者七成以上的人表决同意,这样要想取得一致意见,势必难上加难。

在印度,很多土地是属于某个大地主的,各个村子里面的几千张选票,实际上都是地主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如果征地政策不被地主们接受,100%的反对票都是可以实现的,就是几句话的事儿,那些村民大多是低种姓的文盲半文盲,一人一票的民主根本就扯呢。

因此,这么一层一层谈下去,等谈好了一轮,这届政府的任期都快过了,到下一届政府,保不准又得再研究一遍,前面得都白折腾了。

而且,就算费了大劲建成了,谁来修配套设施?谁来管理和维护?水资源如何分配?今年是人民党执政,明年可能换国大党了。最后算谁的政绩?想想都累得慌,不划算。
毕竟,印度的国情和社会、公民意识等各方面与中国差别很大。像修建水利工程这样的国家级项目,势必需要协调多方利益,真正讲究个人利益要主动服从国家利益,舍小家为大家,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印度是没法跟咱们比的。


加之,印度政府的“拖延症”是全球闻名的,像军事装备上的琼式坦克、LCA战机、“维克拉玛帝亚”号航母,都是一搞几十年的项目。然而,好不容易整出来,装备军队,效果却不尽人意,缺陷严重,事故频发,甚至还弄出了人命,竟遭到了军方的极力抵制。

毕竟,在印度政府财力薄弱的情况下,搞水利工程并非什么”投资少、见效快、产出高“的领域,很难吸引民间资金。而印度的钱都在中高种姓的各色资本家和地主手里,他们又不缺水喝,自然没有什么修建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加上“拖延症”的巨大威力,别说进展如何,连启动都成问题。

不过,水利工程方面,印度也不是没有规划,有个“内河联网计划”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已经“规划”了近四十年,两代人的功夫。

“内河联网计划”最初于1980年提出,想通过河流联网的方法把水资源从水量丰富的流域调往缺水流域。但因各色原因,直到2007年才开始启动进程,本计划2016年底完成,然而时至今日,计划中的许多项目,仍仅仅存在于”图纸“上,尚未启动。

其实,在四千年前,印度北部就有大坝等水利设施了,城市规划也分布着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城区设有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无论是厕所还是浴池,下水都通过地下管道汇聚到一处,进行专门的排污处理。而这些古遗址建设者们就是当今被印度种姓制度踩在最下层的贱民——达罗毗荼人的祖先。事实就是这样,如今污水横流的印度城市,在四千多年前,居然以世界最先进的下水道系统和最早的水利工程而著称,呵呵。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印度不是不搞水库建设,而是螃蟹、老鼠太多,一建就溃堤。

印度的降水量是我国的两倍,然而却面临着6亿人缺水的尴尬境地。出现这种局面不仅仅是水库数量少的缘故。

据印度政府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70%的水源被污染,水质指数在全球122个国家里仅排名第120位。

人为或工业污染是造成印度缺水的原因之一,印度基本没有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导致大量可循环使用的水资源浪费。

更为要命的是,近些年来印度的城市建设急剧扩张,而大部分水源掌握在官员、商人和警察手里,他们把水变成了一种商品,囤积居奇。

城市开发和居民没水用,就大量开采地下水,当然那些水商们也不会放过,掌握更多供水渠道的机会,以致农村地区地下水,也难逃被过度开采的厄运。

据印度媒体报道,两年后印度有21个城市地下水将用尽,其中不乏大城市。现在这些城市的居民用水已是一块重大的家庭开始。

以印度四大城市金奈为例,政府两个月才供一次水,其他大部分时间都要购买私人用水。但私人用水价格高达33块人民币一吨。

如今金奈平均一个家庭,每个月的用水开支接近680元,而当地人均收入仅有1600元左右。

解决印度水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如何处理水污染问题。当然增建水库也是解决水危机,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其实印度政府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水库建设,但无奈搞破坏的“动物”太多。

今年6月份,印度马哈拉施特邦的大水库出现了决堤事故,这个水库用的年限并不久,明显是工程质量有问题。

但印度水利部长萨万特解释说:“这个工程质量过硬,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泄漏现象,这次主要责任在该死的螃蟹!”

当地媒体也非常“配合”,对外宣称:经过深入“调查”,事发前确实有大量螃蟹聚集在水库大坝周围。


仅仅过了两个月后,印度又有个水库出事了。8月28日,贾坎德邦一个建了35年的水库终于完工,当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

然而不到24个小时竟然决堤了,直接淹没了35个村庄。这次水利部门的负责人对《印度时报》的记者说:“据初步勘察,是几个老鼠洞没及时堵上,才导致决堤!”

这次印度人彻底怒了,一个工程造价翻了183倍的工程,竟然说是因为老鼠而决堤了!难道老鼠会金刚神功?连钢筋混泥土都能打穿?

莫迪大仙在6月初,曾雄心勃勃的宣布:要在2024年前,要让所有印度人都用上自来水。不知道他听到两次水库决堤事故是否还有信心!



花木童说史


不是不想搞,而是没能力搞。政府没有那个精力、财力、执行力来搞水库。

一、印度政府没有精力来搞水库建设,不仅仅是水库,所有需要集中精力办的事基本都没精力搞,比如高铁,城市卫生,高速公路等等。1、印度是一个议会制政府国家,政府的很多行为需要得到议会的支持才能够进行实施,而对于议会来说代表各个阶层、方面的议员对于自身代表利益的要求,所以要想大型工程建设必将要经过旷日持久的议会拉锯,还不一定通过。2、印度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征收困难,无法实现大型工程前期的土地资源的整合。很多看好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前往印度设厂的企业铩羽而归,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土地资源得到不合理、方便的整合。所以即使印度政府想要修水库,也没那个精力长期耗在议会拉扯和土地征收上。

二、印度没有那个财力来进行大面积的修建水库。1、印度面积是298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位,而可耕地面积是1.6亿公顷面积比我们的1.2亿公顷的还多。这么大面积的耕地需要大量的土地征收资金,这就需要巨量的财政资金支持。2、这样大量的水库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设资金,而这样大量的资金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一下子支持,那怕是我们的水库修建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利用全体人民的积极热情上才能修建起来。

三、印度没有哪个执行力来建设这么大量的工程建设。1、印度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是亚洲地区最差的,而大量的水库建设,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就无法按时完成,或者保质完成,比如据称耗资40亿的大坝,开闸4秒内就垮塌。2、印度对于工人的待遇保障要求过度,导致印度人做工比较懒散,效率低下,也无法完成大量的水库建设。

印度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也只能是想想。


时光之意


根据印度政府数据,2001 - 2011年间人均可用水量年均下降15%。预计到2025年将再下降13%,到2050年再下降15%,这意味着在另外30年内,每个印度家庭每年将有110万升水,低于2011年的180万升。(一个国家被认为当人均可用量低于每年100万升时,就会遭受水资源短缺。)

没有一个印度城市可以通过水龙头提供饮用水。事实上,全球倡导组织WaterAid的2018年报告显示,印度在靠近家庭的清洁水供应最差的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有近1.63亿印度人居住。

农民自杀已经很常见了。农民通常需要大量贷款购买播种种子,如果农作物歉收,他们就无法偿还债务人。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干旱和缺乏灌溉设施。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近三十年来有近6万农民自杀。该研究发现,即使降雨量增加1厘米,自杀率也会下降7%。

正在采取严厉措施来应对危机。过去,武装警卫驻扎在水库,以防止水盗窃,并使用火车将水运到灾区。今年3月,古吉拉特邦停止向一座大坝供应灌溉用水,以确保有足够的饮用水。

从2007年到2017年,该国的水位下降了61%。着名的“印度水手”着名的水资源保护主义者拉金德拉·辛格说,该国70%以上的地下水处于“透支”状态,这意味着消耗的水比补充的水多。

水污染和资源管理不善也导致供应有限。几年前对德里的自来水系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管道泄漏和未经授权的连接导致盗窃导致该市40%的水流失。

去年,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宣布了一项870亿美元的计划,将印度60条河流连接起来,试图提供更好的灌溉资源并减少洪水,尽管其效果还有待观察。一些印度国家,如孟买的家乡马哈拉施特拉邦 - 选择实施以色列的滴灌方法,用于整个甘蔗等作物。在同一个州,耕种者挖出“ 农场池 ”来收集雨水,以便在小范围内进行持续灌溉。

印度在水和卫生方面的投资,包括治疗系统,仍然很低,但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增加。结果远非理想,但仍然令人鼓舞。例如,1980年,农村卫生覆盖率估计为1%。2008年,它已扩大到21%。微型,中小型企业和国家创新委员会最近还宣布启动印度包容性创新基金,旨在投资于水和卫生等几个与社会相关的部门。








O自由灯塔O


中国的水渠、水库百分之99.99都是毛主席时期修建的,印度是个地理位置很好的国家,人民也勤劳善良,他们唯一的遗憾就是国家缺了个毛主席,否则印度的发票早就开挂了。


南国毒舌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仅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在此提出与各位网友共勉:第一、印度现在才搞水库建设时机不对。现在印度干旱那么严重,不管是印度政府还是普通老百姓,大伙不是在忙调配水资源,就是在忙找水和储水,谁还有精力跟你去建水库呢?这时机不对嘛。现在要真有力气和设备的话,挖口深井然后方便大伙取水比建水库更有现实意义。第二、现在搞水库建设也来不及解决问题。修建水库是个复杂工程,它需要正确的选址、科学的规划设计以及精确的施工,这活儿可不像小朋友搭积木那么容易,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因此现在建水库根本来不及解决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因为恐怕还没等到你水库建好并通过质量验收,早就有很多人畜已经被旱死了。

第三、印度政府现在可能在资金上遇到了困难。没有资金支持,建水库只能是无米之炊。但现在印度政府一方面在国内要搞一些大规模的交通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高速公路等);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复杂的地区形势,印度政府又投了至少上百亿美元资金购买外国的先进武器,实在腾不出资金来建水库了,这事儿还是先放一放吧。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现在印度才急忙想建水库的话是不现实、不合适的。



广雅楼观世界


这个不完全是基础建设的问题。

印度1978年只有6.6亿,如今已超过13.2亿,还在继续增长。对于保持经济活力来说,这当然是非常有力的。却造成印度人口翻倍,社会资源消耗当然更多。

人口增长导致粮食、肉类需求增长,必然造成水的大量新增需求,很多居民缺乏水源,而地方势力则盗窃水资源谋取暴利。

恒河等又因污染问题无法提供清洁水源,只能提取地下水。这就造成受污染的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又因弥补地下水而造成地表水不足,只能开采更多地下水。

毕竟印度是联邦制,中央政权很多时候有心无力,修建大规模水库不仅要地方博弈,还牵涉各种利益集团,很难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