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四川省地震比较多呢?

朝哥的36


四川靠火山!火山靠长江!所以属于强地震带!地震靠火山水资源丰富产生的




8B挥能


08年之前人们很少提到地震,最多也就是谈谈以前唐山大地震,但是08年之后,身边的每个人都敏感了,每一次地震都会特别注意,关注是哪个地方发生的。

有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总感觉床在震动,像地震一样,然后突然起来观察一会,看看地震播报网,大部分都是虚惊一场,可是那种窒息感却实实在在的存在。

08年对于我来说,真的是留下了心理阴影,变得很敏感,对于地震,我变得更加害怕它,或许这就是我的噩梦吧


卖小兵的米粉


答:中国一共有23条地震带,在四川周边就有好几条;而四川龙门山断裂带比较活跃,也是造成几次强震的原因,比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等等,都和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在10多年前,我们很少听到地震的消息,比较著名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似乎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小地震接连不断,比如就在2019年12月18日08时14分,四川内江市资中县就发生一起5.2级地震,部分人还通过网络通信提前收到了地震波即将到达的倒计时。

我国四川省属于地震的高发地区,我们来看中国地震台网实时公布的数据,在中国境内也就四川出现的频率最高:

对于3级以下的地震不注意的话感受不到,4级地震会造成悬挂物的大幅摆动,5级地震能使门窗作响,6级地震能让人站立不稳,从中国地震台网公布的消息来看,四川地区两三天就会出现一次小震。

从地理位置上看,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严重挤压了欧亚板块,导致青藏高原缓慢抬起,然后抬起的高原向东又挤压四川盆地,于是在四川盆地和龙门山的相接处将会积蓄应力,当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导致地壳的断裂,从而引发地震。

其中龙门山断裂带,就是青藏高原挤压四川盆地形成,长约500公里,宽度有70公里,受青藏高原的挤压作用,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地壳有60~70公里深,而东侧只有不到50公里,使得这个断裂带非常活跃。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就是龙门山内部的应力释放导致,目前,印度洋板块还在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欧亚板块还会继续受到挤压,四川附近的地质活动还将在未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四川成都不在任何地震带之中,所以基本不会发生地震,只有周围发生强震时,地震波会对其造成一定震感。

预测地震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地震防范工作,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提前预知地震波的到达,然后做好相应防备。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我们都知道地震的本源其实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之所以四川发生地震的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四川处在地球板块运动的褶皱带之上,这种褶皱带又称之为断裂地震带,随着地壳运动频发,所以地震就会增多。四川地震带整体上属于我国西南地震带的范围,算是比较密集的地震带之一,基本上四川境内有三大地震带,包含著名的龙门山地震带(武都--马边地震带)、康定甘孜地震带、安宁河谷地震带。而为什么说龙门山地震带著名呢,因为前些年四川发生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都与这条地震带相关,此地震带也是四川境内最长的地震带,贯穿四川南北。
龙门山地震带从川北的广元开始,向西南弧形走向,沿着四川盆地边缘直达南部乐山。而康定甘孜地震带与安宁河谷地震带基本同属一条地震带,从甘孜最西北边界,东南走向一直延伸到康定(这一部分为康定甘孜地震带),再从康定的贡嘎雪山开始垂直南下经攀枝花进入云南境内(这部分为安宁河谷地震带),这三条地震带基本程一个“Y”字型影响着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从四川境内的地震带走向分布其实就不难发现,这些地震带主要处在川西高原,形成原因与四川盆地有很大关系,更与青藏高原有很大关系。归根结底是因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挤压以后,印度板块插入欧亚大陆板块下方,青藏高原隆起以后向东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四川盆地,而盆地下方的地质比较坚硬,阻挡了青藏高原继续向东,所以地壳作用力便不断在川西高原集结,最终产生了断裂带、地震带,由此引发四川地震相对频繁。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地壳下有软流层,不同地貌就像冰山一样浮在上面。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属于两种地貌,两种”冰川”,摩擦久了容易地震。所以图中红线就是地震频发地带,汶川雅安宜宾都在上面。另外太行山燕山与华北平原交接处也是地震带.

拿四川来说,盆地内尤其是成都平原,因为历史属于淤积地质板块,内部很难地震,淤积物也有减震效果。即使离地震带近,周边8级地震对成都平原影响有限,基本无伤亡。



郭宥嘉


12月16日12时45分,在四川宜宾市兴文县附近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中国大致有几个地震非常高发的地区:新疆、台湾、四川、云南。

为什么地震都集中在这地区呢?

先看下面的两张图,不用过多的解释,你就明白了:

提到地震,大家都会想到大陆板块的交接与碰撞,其实,在板块内部,地壳的运动也会十分的活跃。以中国历史上最强地震之一的汶川大地震的来说,汶川县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
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长约500公里,宽70公里,规模巨大,沿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以成都为代表的大城市群。

它是咋形成的呢?

在一亿年前,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诞生。高原在抬升时向东挤压四川盆地,于是慢慢在地下积攒了惊人的应力,时刻等待着爆发。

所以啊,四川人,特别是映秀到青川这一带,人都是活在跷跷板上的,这块板子撑不住,就会绷断发生地震。

愿天佑四川,少灾少难!

爱答冷知识的重口味萌妹子,欢迎关注!


科学重口味


找一张中国地图,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了。再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投图步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这个来自经验的推论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已经抓到问题的实质了。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用更能表述它真实身份的话来说,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山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那个巨大伟岸的身躯——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要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至于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陈冉vlog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国家,其中中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就是四川了,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在中国交汇。


总的来说,我国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地震发生,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地域面积大,另外一个则是有几条经常活活跃的地震带在中国交汇。我国的四川省刚好位于欧亚地震带上,小地震在这里不过是家常便饭,偶尔也会有强烈的地震发生。这不前几天,四川又发生地震了,2019年6月17日晚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这次地震属于中强地震,地震有感范围大,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多地都有感受到这次地震,这次地震是浅源地震,所以地震烈度也较高,因此造成震中地区有较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四川处于我国西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多发的地区之一,四川地震不断,大地震也是时有发生,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这些高级别的地震。


这次宜宾发生地震,已经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了,不过从四川纵横的地震带看来,宜宾并没有位于地震活跃区,但是历史上也有过记载,宜宾也是有发生过地震的,5级以上的地震有记载的就有好几次,但是还没有出现过6级以上的地震,所以可见这次地震是宜宾市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实际上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不小的危害,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6级地震的威力。

为什么四川容易地震呢?这是因为印度板块在向亚洲板块俯冲,这就会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板块的顽强抵抗,造成构造应力长期积累,最终发生地震。地壳的挤压和碰撞使得地壳不稳定,形成了断裂带,这就是为何四川地区多地震的原因。地壳运动在川西积累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地壳的裂隙,这就使得四川地震频发。


镜像科普


为什么四川总是发生地震?

想知道为什么四川多发地震,需要知道地震的成因是什么?形象的比喻我们居住的环境可以这么来说:我们就像居住在一个薄薄的蛋壳之上,蛋壳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块,而板块又在地幔软流层上漂浮着,随着地幔软流层的运动,在其上面的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会导致碰撞、挤压的发生,这种情况的发生反馈到地面上时就是强度大小不同的地震了。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景色秀丽、山川众多,33%的面积位于四川盆地之中,并且横跨云贵高原、秦巴山地、青藏高原,拥有多种地貌地形,非常的复杂。

从地震带上来看,四川位于南北地震带上,南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多发的区域。这条地震带绵延甚长,从历史上来看,大部分震级比较强的地震都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周围。

从板块运动上来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挤压碰撞是造成四川多发地震的间接原因。由于印度板块向下俯冲造成了青藏高原的隆起,挤压产生的多余应力向着东部传播,从而造成了东部地形褶皱并在薄弱的部位形成较大的断裂带,比如龙门山断裂带,四川大部分的地震都集中在了龙门山-松潘甘孜一带。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两块平整的大陆相互碰撞,在碰撞处开始隆起褶皱,从高空中就可以看出来青藏高原处因为挤压产生的褶皱地形,碰撞产生的断裂带、错综复杂的地形非常多,就像下面这幅图那样。

由于四川大多处在这样的地形之上,稍微的板块错动就可能诱发地震。

在地震多发的区域如何才能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呢?

一是建造抗震等级高一些的房屋,在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影响以及抗震情况,二就是对于地震的预警工作,从这次地震预警来看,提前的时间让邻国日本都称赞不已。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我是科幻船坞,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科学船坞


在中国,有23条地震带

根据科学调查,并以大陆漂移学说为根本,去勘探我国的板块交界处,根据统计,我国共有23条地震带,集中分布在五大区域上。

所谓的地震带,就是在这片区域,地壳的运动会非常频繁,造成地震的数量和可能性,更多、更大。网上一直盛传的“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其实说的就是“五大区域”里的四个区域,有可能会要较大地壳运动的可能,并非网上盛传的某个指定区域,会有大地震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的西部,就处在“五大区域”的里西南区域,故而这些年地震频发,这是一种正常的地理变化,诸如什么“四川地区多灾多难”这样的论调,有些夸大其词,用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会清晰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