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书,书名平淡无奇,内容却很惊艳?

侃聊天下


有三本书,看名字,你不会想读;

但看内容,你会绝对忍不住想说3个字。

01

不是修摩托车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当年,我也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就没有去看这书。第一反应以为是在修摩托车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人生道理。

其实,人家讲的是爷俩骑摩托车旅行,在旅途中爷俩交流,实现了一次心灵之旅。有点和《小王子》是一个调性。

豆瓣上有1.3万人给打了8.3分,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当然,如果你想把它当做一本讲修摩托车的书,也行。毕竟,读书是我们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02

莫言写的令人震撼的《丰乳肥臀》

单看书名,很多人都批判这书。尤其是在刚出版的上个世纪,真的是有点开天辟地的意思。

不过,你看完这本书,会被书中那雄壮辽阔的历史场景,和厚重深沉的故事情节所震撼。

也更能理解,为什么莫言要起这么一个书名,真得很恰当。而且,他的写作风格有点像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可以算是东方式的吧。

03

最适合上厕所的时候,看的书《挖鼻史》

这本书,就是一本“另类”的书了,真得有点“小奇葩”。

在四川,掏耳朵是一门职业,更是一种艺术。但挖鼻子为什么就不是呢?

掏耳朵需要注意一些手法和技巧,那挖鼻子的时候要不要呢?

你可以给别人掏耳朵,还能收费。那你能不能挖鼻人的鼻子呢,也提供收费服务呢?

……

都是一样的清理性工作,为什么掏耳朵就感觉,很金贵。而挖鼻子就有点三九流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那这本书,你可以看一看。不过,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推荐的是,在上厕所的时候看,可能会好一点。

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
欢迎【关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实现加速崛起!

在下千城


推荐两本被书名耽误了的好书。一,《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二,《只管去做》。

名字听起来鸡汤味都很浓,但是内容,绝对惊艳。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如果想学习怎么读书,这本就够了

这本书主要是讲读书方法论的,内容一点都不枯燥,很好读,而且干货很多,如果读不进去枯燥的书,又想收获读书方法的,可以读读这本。

我记得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做了满满两大页的笔记。

《只管去做》,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薄薄的一本书,两个小时可以读完。

针对我们的年计划经常“夭折”的情况,用对话的方式,告诉你为什么你的年计划总是做的完美,却无法执行?然后给你解决办法。

书中还有怎么对抗拖延、怎么做时间管理。

挺有用的,我读完就根据书中的建议,把我的计划改了改。


慢文案



其实我一开始就是想说这本书写的很悲惨,不忍心读下去。刚刚看完第二部,第二部最后有一首词分享给大家。金错刀东无路,西无路,身世飘零如草木。秋风孤雁送寒天,明月归程知何处?见时误,别时误,痴心总被尘心负。衔杯莫问是和非,且醉花前朝与暮。都是可怜人啊。

谢谢大家的指出,我已经知道了...不用反复提醒我了。不忍卒读的意思是形容文章悲催动人,在这里确实不恰当最近在国外不能买书,然后因为真的很想看这个第二部,然后入手了kindle。第二部依然很精彩,很推荐这本书。

—————————————————————————

《清明上河图密码》看书单狗推荐买的,一开始抱着试试的态度,以为又是现在流行的“密码”系列。而且拿到书的时候……真的特别大。一种网络小说的装订的迷之审美的土气。

(拿到的时候真的迷之土气……)

但是翻开之后真的被震惊了,作者以《清明上河图》的汴京为背景,以北宋4大职业“士农工商”为主要角色定位,通过神秘莫测的案子,让你对整个北宋身临其境。最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小说案子之间各有关联,每部书都有一个笼罩在之上的大案,让人不忍卒读。读完之后才知道作者花费10年,查阅无数资料才些就这本书,这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北宋。

就如同一幅缓缓铺开的《清明上河图》

三生有幸sh


张中行先生的《负喧琐话》是我看过的一本非常不错的散文集子。和季羡林先生撰写的《牛棚杂忆》一样都很有些嚼头。《牛棚杂忆》不知道是搬家遗失了?还是被哪个朋友顺手牵羊牵走了一直也没有牵回来?《负暄琐话》也只有我这个翻看并做了眉批的主人,多年来“糟糠之书不下架”,一直敝帚自珍了。

《负暄琐话》的封面看起来简单甚至略显寒酸,就像是一个打扮的清汤寡水的家庭妇女,一点儿也吸引不了眼球。薄薄一本翻开里面从头到尾除了文字还是文字,印刷用的纸张质量也是一般,老气横秋的米白色。感觉好像一个冷冷清清的酒馆里面,只是坐着几个百无聊奈的跑堂小二,吸引不了客人的驻足观望。

所幸知道张中行先生也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儒,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季羡林先生曾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我想他的书定然是值得拜读拜读再拜读的。果然也不负我所期望,张中行先生在书中谈古论今信手而拈,臧否人物娓娓而道。其才、其学、其识,木秀于林卓然而立。

《负瑄琐话》六十三篇主谈各种人物,有如雷贯耳的学界名流,也有街头巷尾的白衣奇士。听章太炎讲课那一篇尤其精彩,就像是木版雕刻画一样栩栩如生纤毫毕现。

“老人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

读来就如同吃滋味醇厚飘香的狗肉火锅,配上爽口清脆的江南小菜。美哉!美哉!妙哉!妙哉!为先生浮一大白!


想象一阵风


有什么书,书名平淡无奇,内容却很惊艳?

书名,是我们通过它了解这本书的主题最重要的一点。书名是否吸引人,决定了我们和书之间是真心拥有,还是擦肩而过。人都很在意第一印象,往往看到一个好书名,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看到平淡无奇的书名,就不会购买,这也使得我们错过书中惊艳的内容。因此,我在买书时,会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仅看书名。否则会因为一个书名而错过一本好书。



在我的印象中,有两本因为书名而差点错过的书,书名平淡无奇,甚至让人反感,但内容却异常精彩:

1、S.J.沃森的《别相信任何人》,小说讲述了克丽丝多年来只能保持一天的记忆,每天早上醒来就会忘记昨天的一切,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可以信赖的人。本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告知她的人生经历。

克丽丝每天深受消失的记忆所扰,开始看医生, 最后在纳什医生的帮助下,她找到了自己的日记,竟然看到日记的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因此,克丽丝开始瞒着自称"本"的男人,偷偷地重拾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也因此一步一步地接近了事实的真相。



2、罗塞娜·里皮的《庄户人家》。故事讲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罗森瑙地区的几个庄户人家中的各种故事。因为男人们都上了战场,留在偏远家乡的只有女人,她们承受着失去丈夫、失去兄弟的痛苦的故事,描述了不同人物的生活和爱情,以及几次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苦难和创伤。

《庄户人家》,以女性的视角写了不同人物在战争期间所经历的沧桑,以女性的角度来讲述生存与挣扎的形形色色的女人的内心世界。



昨夜星辰昨夜风jk


谢谢题主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书名平淡无奇内容却很惊艳的书还真是不少。比起时下很多以书名博人眼球、哗众取宠的所谓“畅销书”,书名平实的好书更值得爱书的朋友细细研读。因为读一本好书,实在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

试着挑选以下三本供题主和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一是《乡土中国》。这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的一部经典力作。这本书是自己在北京进修的时候,偶尔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个人觉得,这部书堪称深入了解中国式思维和中国人性的理想窗口,同时也是探究中国大众心理学的理想读本。其中,作者对“家”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

二是《极简欧洲史》。这本书用高度凝练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把欧洲历史讲述的十分透彻。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雅典民主与罗马共和的阐述。个人以为这是大体了解欧洲历史与文明的理想小册子。

三是《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先生本着非常严谨的态度写了这本书。他把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源流、浩如烟海的佛学经典以及高深的教义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概括与阐述。个人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对佛教知识感兴趣又对宏大复杂教义望而生畏的读者阅读。因为,抛开宗教信仰因素,很多人对佛教的认识要么肤浅要么存在种种偏差。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犯罪心理》,乍一看书名,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其实是一本现代架空的悬疑小说,作者是长洱。

整个故事由五个复杂的案件组成,案件由小到大,渐趋血腥,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个案件,最后却串连在一起,揭发了一场蓄谋十几年,企图颠覆整个人类规则的惊天阴谋。

在这个案件中,所有牺牲的那些人,正是他们的勇于抗争,不屈服,看似蚍蜉撼大树,却一步步地动摇以致瓦解了比他们强大千万倍的犯罪团伙。






梅香馨馨


《浮生六记》书名质朴,内容奇巧沧桑。

一本偶然得之的小书列入经典,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是随意巧合。如同全书阅后,一瓯清茶润心,这一妙友,可遇不可求。没有惊心动魄的爱情,没有巧妙安排的情节。哪来哪了,掩卷一刻,似乎过于平淡,但是仔细想来,芳心暗许,整个人的情绪早已经和沧浪亭、石湖融为一体,还有门前清泉、扁舟一叶以及不知名的寺庙和满眼绿茵田间。怡然小调仿佛就在耳畔,夫妻情深笃笃引书外人窃笑。纵然人生坎坷不易,离多聚少,但彼此心心相印非人人皆有。多数人羡慕那点点滴滴的生活情趣。生活富裕自然有闲心闲钱可做一切不切实际的设想和设计,有时还就成了一段经典。难得的是苦寒生计,却仍然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借炊具也有郊野美食,饭后小饮让友人惊叹。不知情者只道是非常闲适人家。难怪林语堂赞陈芸是“中国最可爱的女人”。试问哪个男人不愿意有如此持家娘子。温婉贤惠不足为奇,奇巧心细让人惊叹。沈复好眼光。

沈复的眼光不仅仅在娶妻,更在生活的点滴。对景致有着独特的审美。虎丘之胜,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评狮子林同乱堆煤渣;说灵岩山旷无收束;一生念兹在兹沧浪亭。“山水怡情,云烟过眼”,如此有趣的人,难逃妻离子散,踪迹难寻。其实,世间难得大团圆。人生这般,此处圆满彼时失意,人前显赫人后凄苦。更多难言苦衷都消化给了自己,比书中所列不堪甚之又甚。

有人读后批评沈复不成大器,辜负父亲期望,置家庭于入不敷出、子女不顾。为人浪荡不堪,缺钱还狎妓,辜负陈芸这么美好的女子。这些还真不好说,两口子过日子,个中细节清官难断,更何况陈芸为沈复纳妾也张心许久,书中无任何不悦,也未曾因此影响夫妻感情。苦中作乐,没有指责和抱怨,心意相通,三观一致就是最好的婚姻。若说书中疾苦,子女相别恸哭让人心郁难解。夫妻尚有来世,子女如何再聚?此后沈复一生游历,后续未知。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2019年4月,沧浪亭内,昆曲的唯美曲调再现深闺幽阁里的诗情画意,两心相许,但终得蜡烛燃尽,月亮西沉。这世人皆知的前世,见仁见智了。


坐石阑上


看到大家好像都比较讳言网络小说,那我来补上这个空缺吧。说两本高质量但名字又不是很出色的网络小说。

第一本 《傲世九重天》

这本书一开始看着这么中二的名字我是拒绝的,感觉有点像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小青年的口味。也是第一次接触风凌天下的作品,翻了前面几篇感觉一般般,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一般到这个时候,我就应该弃坑了,像《知北游》这种名气比较大的我也是看了几章,受不了第一人称就弃掉了。这次阴差阳错的就看了下去,越读越有滋味,故事也越来越精彩了。

有点像古典小说,有些情节用小说体诗词来推动,可以说算是对古典小说技巧的一种很成功的继承了。当然,小说里的诗词创作和正统诗词不能相提并论,但手法新颖,故事精彩,这就是一本好小说的精髓了。重生的题材写得人很多,神兵利器的拥有也属常态,所以,如果一个故事不把主要的精力浪费在众人常用的模式下,旧瓶新酒是很容易出现高质量高关注的小说的,这就是不落俗套。风凌现已完结的作品中质量还没有超过傲世的,算是一个小高峰。


第二本 《雪中悍刀行》

要不是朋友力荐,我想我看到这个名字也不会去翻这本书。很武侠的一本书,迷过金庸作品的我对别的武侠提不起什么兴趣。同样,也是因为朋友的力荐,否则这个作品看了开头几章就会被我弃掉,写得有些混乱跳脱,实在是没有什么读下去的欲望。但是越看越感觉庆幸,也越感谢我那个朋友的极力推荐,否则就错过了这么好的一部作品。

虽然论故事的精彩和文笔的优秀,雪中可能不算最拔尖,但说起渲染力与感动,说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雪中绝对是在前列的。描写江湖与庙堂,雪中是我看过的这个时代最好的作品。(当然,各位如果有认为比它更好的作品欢迎推荐给我,感激不尽。)


其实很多人不太看得起网络小说,总会和低俗庸俗娱乐联系在一起,其实它们只是通俗小说在如今的发展,放在古代和当今的四大名著都是同一个性质。金庸也是通俗小说大家,但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样让我们感动。在过度吹捧小说文学性的时代,我认为还是需要这些通俗小说的,毕竟通俗才是小说的正统与初心。当小说没有了通俗也就意味着它开始远离读者,越来越成为狭窄圈子内一些自嗨型创作者的玩物了。


待晓儿


有两本书,看名字,很鸡汤;

看内容,很简单,因为是幼儿绘本;

看思想,之极你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01

《永远永远爱你》

这本书,是宫西达也小恐龙系列故事中的一本,5岁的女儿每次听,都忍不住流下眼泪,第一问:“妈妈,为什么良太不能和它妈妈在一起?”

第二问:“妈妈,我以后也会离开你吗?”

这个故事很简单,

讲述的是一只慈母龙在森林里面捡到了一颗蛋,于是她抱回家和自己的蛋宝宝一起孵化。结果里面出来的是一只霸王龙,他们的天敌。她犹豫再三决定让霸王龙宝宝回自己该回的地方,但是在原来的森林里,她听到身后的小霸王龙的哭泣以后决定抚养这只被遗弃的小霸王龙。慈母龙宝宝和霸王龙宝宝一起相安无事的长大了,有一天霸王龙宝宝遇见了大霸王龙,他的身份被揭穿了!他无法接受事实,但是最终还是跟着自己的爸爸回去属于自己的森林了。霸王龙宝宝虽然回去霸王龙的世界,但是他对慈母龙妈妈的爱却通过红果子永远在传递着!永远永远爱你!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因为良太是霸王龙,长大会吃掉慈母龙,所以必须离开。

但是小朋友会反复问:“为什么良太一定要吃掉妈妈,即使它是霸王龙,但那个是它妈妈呀,它肯定不会吃掉妈妈”。

我无言以对...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虽然知道孩子以后大了,自然会离开家,但是,从情感上自然舍不得,孩子在妈妈心里,永远都是宝贝。

感悟:不是相聚,才是爱的表现;有时候,离别,无奈,才是爱的常见方式。离别,不是不爱,而是为了更好的爱。

0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想说爱你不容易

入选“中国6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籍”,影响力波及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机构、军队等所有领域。

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

看书,看作者,都很牛吧。

看书名,我一开始以为,他试讲,这七个习惯是什么,怎么培养这七个习惯。

私心里认为,这是一本言过其实的心灵浓鸡汤

但是,翻开书,发现,他的确讲了七个习惯,但是他没有告诉你,怎么培养这七个习惯,而且很多语言,看着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不懂了。

也有可能谁我水平还不到,不容易理解。

这本书怎么读,其实作者在导言里已经说过了,就是要反复读,读完之后,在3-4个小时内分享给别人,这样才能深入理解。

我是每读一个习惯,就写一篇书评,整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慢慢体悟。

如果不能静心阅读的人,不建议读这本书;

如果是要提升自己的人,建议多读多看多复述。


我是百年树妖,重新出发,努力拼搏,为崛起而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