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了还不知道学习,天天就知道玩,再这样下去就废了,该怎样教育?

7798888777


其实真的是没什么好办法,如果孩子就是意识不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那家长真的是一点办法没有,一开始家长会推心置腹的谈,可是发现一次又一次谈完孩子还是一样,给了谁也会灰心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要他自己承担后果的,家长着急是没有用的,他自己心里就不愿意学习任谁都没办法!


怀念着我的青春


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了,面对中考还不知道好好学说明这些孩子面对中考他们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更没有责任感,我行我素不计后果,成绩直线下滑一次比一次差,玩了三年导致在中考的时候连一所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这样的学生每年每届我遇到很多,每天就想着怎么玩,回到家作业都不想写,成绩差星期天还不想上补习班,就想着和同学出去玩,比如下面这个初中生,学习成绩特别差,就是因为他每天都要打游戏,他妈妈伤心的对我说:“他已经初三了,眼看就要参加中考,可是还是那么的不懂事,上了初中每天就知道玩游戏,就这还不让我们说,只要我们一张嘴就嫌我们烦”
家长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了错误很正常,所以父母不能放弃孩子,要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作为父母要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难免会误入歧途犯一些错误,所以父母要耐心的接纳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能在气头之上对孩子失去信心放弃孩子,一旦放弃了孩子,后果是很严重的,我们可以看看当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孩子只有上了高中考上大学了,才能让孩子的知识、能力满足现实社会与时俱进的需求,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宽的就业渠道,比如下面这位初中生父亲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所表达的观点


所以作为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路还很长,只要孩子能够改正错误迷途知返,那么就一定能够赶上来。

第二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不好好学习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错误

思维决定行为,孩子不学习就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作为一名初中生面对中考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他们非要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去做与中考和学习无关的错误事情
那么为什么同样面对中考,有的孩子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有的孩子就是不肯去好好学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知道好好学习的孩子懂事早,懂得中考的重要性!懂得上高中的重要性!懂得考大学的重要性!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学习上,而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懂事迟他们没有深刻的考虑一下一旦中考考不上高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天天不学习就想着怎么玩!因此家长要启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明白自己不能是:初中生的身体,小学生的思维,还像以前在小学那样无忧无虑的玩耍了,要赶紧改正错误,制定中考目标努力学习
通过《心智成熟教育法》让孩子明白:作为一名初中生面对中考,如果还像小学生那样不计后果的玩耍,只会让自己的成绩越来越差,中考分数越来越低,只能远离高中的校门,远离自己的大学梦想!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内容


家庭教育感悟


上学时老师常说好记性比如烂笔头,自己不以为然.现在我的儿子上初三了,他从小记性就好,所以我从不担心他的学习。我做过十多年教师,知道初二下半年学生会两极分化,就开始观察他学习有没有吃力。到现在他还每天放学就跑进自己房间玩游戏,还特上瘾,叫吃饭也半天不下来。没作业,还能在班里考前三,我也没法对他发火。后来去学校翻看他的作业,才发现这孩子的课堂笔记记的真是清楚,现在自己准备要去考市里排名第一的高中。所以,孩子上课是否能抓要点,能记笔记,很重要。 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就会吃力,建议陪孩子一起学,千万不要题海,要分析孩子的试卷,哪里没学好,给他讲讲哪方面的知识,讲的要清晰易懂,然后让孩子学着记笔记,一步一步的提高。我家老二初一就属于运动型,不能专心,笔记调理只有他自己懂;所以我每个周末的上午都会抽空陪他做一些题,找他不会的章节,现在初一下半学期,成绩是班上前十。初二争取前五,努力吧[偷笑]


C青青河边草C


这我是初中老师,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可以仔细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看看是否有效果。

第一,是否沉迷手机游戏。现在很流行一句话,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这句话一针见血地说说出了手机的危害,手机除了游戏,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好的不好的都可以获得,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成年人很多都沉迷游戏,整天玩手机,特别是晚上玩到很晚都不睡,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更何况是未成年人。

第二,自己利用亲戚朋友圈读书多前途好的人做正面引导。给孩子讲亲戚朋友圈中读了大学,可以让孩子与这些人接触聊天,让孩子知道读书和没有读书的区别,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待遇和未来的前景。

第三,体验生活。创造条件,让孩子利用暑假时间去做兼职,特别是适当的体力劳动,让孩子明白不读书,将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了解其工作环境,待遇和未来前景,体会挣钱的艰难,从而增强读书的动力。

第四,家长的管理和引导。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自己也学会教育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家长一定要重视教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第一个办法是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及时地奖励和表扬,一定要有物质奖励。第二办法身教的师范作用,在家里为学生创设一读书的氛围,比如周末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到图书馆读书,或者在家里看书,也就是哪怕是家长没有什么文化,也可以适当装模作样,引导孩子学习读书,而不是玩手机打麻将,这就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时候还比较管用。





教师资格证持有者


现在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以后不知道学习,整天光知道玩,让人替他们担忧。

人群中总是有好,中,下三等之分。只要把好的那部分抓紧,带上中间的,不爱学习整天只知道玩的那部分,只好随他混个几年去上职高,学点技术,然后去打工。怎样抓好的带中间的呢?其一,应该抓好学生的前途,理想的教育。其二,加强家校配合。优生,一般家庭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其三,我认为还是分快慢班。把差生集中在一起,以免影响优生的学习,只要抓好纪律和安全就行了,不然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语健君


我说说我的教学实践。

同学们,随着你们长大,会听到一些人说读书不重要,分数不重要,这些看起来有一定道理的话,同学们要学会辨别。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得非常快,各种想法各种认识马上就会摆在你眼前,这样的传播速度,会让我们有不少的困惑,有这样的困惑很正常,不要说你们小孩子,就连我们成年人都会遇到。

每一分分数背后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并且有布局的规律。

有同学就感到奇怪了,老师,我们又没有作弊,我们所得到的分数难道不是自己的么?

我很明确的告诉你们,你们所得的分数未必属于你自己的。你可能会感觉到非常奇怪了,我们没有作弊呀,我们没有照抄呀,为什么分数还不是我们自己的呢?

好的,别急,我继续跟大家说一说,你们就明了了。

我就以语文中比较简单的学习为例。

语文学习有字词句段篇,同学们早在三年级包括三年级以前,学会了拼音,学会了笔顺,学会了查字典,学会了翻词典等等学习方法。实际上,三年级以后的学习,像生字和词语应当自己学会学习了,但有不少同学还是会觉得生字词语得让老师来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要老师们来督促检查,甚至还要让老师拿出不少时间来“盯”着同学们学习。像自己能完成却还需要老师“盯”着才能够完成的任务,这样得来的分数,你们觉得是属于你们的分数吗?

像试卷中的第一二页,你们看一看,都是属于积累运用的题目,从抄写开始,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直到按原文填空这些题目,既属于知识性的基础性的题目,又属于考验同学们自觉程度的题目。

要记住这些生字词语乃至课文内容,方法并不难。其方法就是读、抄写、听写,不理解的看解释,等等,然后再弄不懂的就来问老师;至于说课文古诗词之类的内容,多半就是花功夫去背诵,理解么,你能够背诵了,慢慢地就会理解了。

同学就要问了,老师,读了,抄写了听写了还是不会呀!不会再来一遍,直到你会读会写会组词会理解为止。有同学又要问了,老师,这得花费不少时间吧!非常正确,根据每一个人掌握的情况不同,学得慢的要加倍学习,加倍努力,而不是等着老师。

有一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非常的有道理,其实,我读书时候,并不是老师盯才学的,老师说什么,我就努力去做,做好为止。这样的学习态度,我一直都保持到现在,同学们也发现了,我带领同学们学习打篮球的时候,那股劲头,带领同学们做体育锻炼的时候的那股劲头。

最近两天,我就遇到两个家长,有一个家长家的孩子读初中,有一个家长的孩子读高中了,他们问我:“李老师,奇怪了,我家的孩子读小学的时候成绩都好,甚至考过双科一百的呀!可是现在不行了。”我问:“你们两家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么?”

他们都点点头。我问:“孩子们读书的时候,回到家里需不需要你们督促才能够完成作业呢?”

他们一个劲儿的点点头。

我问:“就你们的观察,你们各自的孩子聪不聪明呢?”

有一家回答:“我觉得我家的孩子聪明。”

有一家的回答:“我家的孩子不算聪明,但也不属于笨的那一类呀!”

我想了想问:“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你们哪家的孩子会自己主动找作业做或者看课外书的呢?”两家都摇摇头,表示没有。

我接着问:“你们觉得你们的孩子叛逆吗?”

他们都表示不叛逆,并且还算听话。我对他们说:“你们的孩子显然是没有学会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

我停了一下告诉两个家长:“孩子已经在小学阶段失去了培养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最好时光,孩子们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是他们在小学期间获得高分的根本原因。这些分数说白了,没有几分是他们自己获得的。”

两位家长疑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告诉两位家长,这不能全怪你们的孩子,你们自己有不小的责任,你们觉得小学时候能够考个高分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你们还得观察孩子学习的动向,是不是沉迷于用手机用电脑玩游戏,看电视等等。你们很少关注孩子们是否自觉,等到了初中高中发现问题,早就来不及了。

他们若有所思。

同学们,这样的例子不少。当然,这不仅仅是家长们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同学们的责任,老师有责任,学校有责任,社会有责任。

同学们不知道,现在老师们的压力非常的大,老师们为了保证分数不掉下来,哪里还敢让同学们自己去学习呢?五六年级的学生了,老师还要盯着生字词语的学习,还要盯着考试用什么颜色的笔,结果呢?同学们所获得的分数几乎都是老师们“盯”出来的,老师们像炸油条一样炸出来的。这样得到的分数,你们说是你们自己得的吗?

你们是不是发现了,原来有很多分数其实是不属于你们自己的。老师盯的时候成绩就出来了,到了初中到了高中老师一放松,你道怎么着?成绩直线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不太聪明的同学,哪怕是聪明的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好,到了初中到了高中成绩就大幅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师们盯得太紧而获得的分数不属于同学们的不算,更为严重的是,同学们会觉得学习就这么回事,这么简单,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作业不就行了么?同学们到小学毕业,竟然还没有学会自觉学习,竟然还没有学会自主学习,你们难道不感到奇怪么?

还好,咱们班的同学,是李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带着来,基础都不错。这得感谢之前带你们的女的李老师,现在换了我这个男的李老师来带大家,我发现同学们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了。但正如我跟你们说的一样,我再怎么有胆量,作为老师,我也只敢给你们五年级一年的时间,五年级结束,我要看同学们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情况,到了六年级,如果你们养成了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了,那么,我就继续让同学们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

如果同学们到了五年级结束,对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还不是很有感觉,那我就要拿出我“盯”人的功力了,因为到了六年级,我的压力可就大了,不得不采取我认为对你们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不利的方法。

所以说,对你们来说,接下来的一个学期,锻炼自我控制的压力是巨大的,因为我真的想让同学们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这得看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如何了。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同学们,到了初中高中,你们已经失去了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锻炼时机了,初中高中的老师,已经预设你们早就学会了自觉学习。所以,他们一来就将同学们放开,这下让同学们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干什么,你一愣神,一年过去了,又两愣神,两年就过去了,再来三愣神,三年也就过去了。

我知道,关于学习,我们很难做的尽善尽美,但当你发现哪儿有什么问题之后,就要努力的去学习。你发现哪些地方丢分了,想想这些分数关联的知识点是什么,从哪里拿出来的,你就去学习,如果你不知道学习方法,去问老师。老师教给你了,你就去学习。

是不是同学们才发现:老师的作用不是盯着同学们学习,而是教给同学们要怎么去学习。老师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发现同学们哪里不足并指出,至于说改正乃至努力的事情,其实是需要同学们去努力去探索的。

到初中特别是到高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人,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们的分数多半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因为分数是通过他们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而获得的。

你想一想,到初中到高中,大家都渐渐地大起来了,再说那时候的班级人数非常多,你还以为老师会整天盯着你学习么?

趁小学阶段学习压力还不那么大,练就一身好的学习习惯所造就的良好的基础,到了初中高中大学,你就有希望了。

否则,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六年级一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七年的时间,你会是成为什么样的学生呢?或者,期间会因为不够努力不够自觉,你已经不是学生了呢?

这样的想象力会不会让你感到些微的紧张呢?

进而,你想一想,哪些分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呢?是不是很紧张?



李继明


有乡村教师和我抱怨,上课也就五六个人听,做练习有一半的人不动笔,叫他写,他说没笔,只能摇摇头毫无办法。初中阶段,正值逆反期,父母的话是很难进耳的,老师的话又听腻了,是最难教育的一段时期。


不承认差距、掩盖差距,是教育的一大问题。曾和老师探讨过新的"复式教育",也就是把学生分成等级,成绩好的面向讲台,中等的面向学习园地,成绩差的面向无走廊的窗口。然后上课就分别来上,上来先按等次布置练习,另一群学生就听课,然后轮着来。

这个方法我认为不错,可老师们也就笑笑不说话。一堂课三个教案,确实为难老师了,况且还要承受家长不理解带来的压力。于是,我也笑笑。

不过,这些学生只是不爱学习而已,多数还是有自己专属的优点的,课后他们有的有礼貌、有的爱打球、有的爱看小说、有的爱劳动、有的勤做家务、有的很懂事,稍微在他们的优点上夸夸,上课他们也会多点尊敬、多点专心。目前,能做的好像只有这个方面了。


南山刘向雄


我也发现现在的孩子没有以前的孩子爱学习了,有部分孩子初中成绩不好,就干脆不认真学习,甚至逃学,真的替这些孩子担忧,混个初中毕业,以后得工作可能非常辛苦,还挣不到钱。



我认为孩子不爱学习家长也有责任,智能手机的普遍,害了不少孩子,他们沉迷网络游戏,迟到逃学,却不知道,未来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后悔自己书读的少。我认为父母应该适当的控制玩手机的时间,不要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还有一部分孩子就是留守儿童,长期由爷爷奶奶带大,缺乏父母的管教,早早接触社会,被一些社会青年带坏了,认为上学有什么好,不如出去挣钱来的实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父母有条件,有机会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让孩子锻炼锻炼,没文化只能做苦活。别人有文化的大学生,坐着办公室,吹着空调,拿着高工资,看看他想做哪种工作。


陪读妈妈谈教育


趁休假,把他丢到社会上找工作,伪造年龄十七,学历初中,亲身体会一下没学历没技能是怎样的下场。结果基本上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再托关系,找个临时工干干,身边的同事大概率都是低学历的,体会下是不是他理想的人生。再问他想过怎样的生活,想干什么工作,带他去目标职业的招聘现场看看学历要求。个别孩子想要创业自己当老板的,给他钱让他做生意,别怕花钱,浪子回头金不换,总比他将来当败家子饿死好。钱赔光了就老实了。这一套现实组合拳下来,再嘴硬,心里也有点数了吧?学习,永远比不学的厉害。哪怕不上学,你能自学成才也得有相应的基础,还不是得回头啃书本上的基础知识?


雷克洛


恨也罢,骂也罢,修也罢,辱也罢,你的孩子在蜜罐里泡着,冰糖里粘着,温室里躲着,花丛里供着,一颗见不到风霜的,海棠,不禁狂风暴雨的弱苗,不信;将来50%的人,你哭都没泪,前途希望,切切,深思,深思再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