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了還不知道學習,天天就知道玩,再這樣下去就廢了,該怎樣教育?

7798888777


其實真的是沒什麼好辦法,如果孩子就是意識不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那家長真的是一點辦法沒有,一開始家長會推心置腹的談,可是發現一次又一次談完孩子還是一樣,給了誰也會灰心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要他自己承擔後果的,家長著急是沒有用的,他自己心裡就不願意學習任誰都沒辦法!


懷念著我的青春


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了,面對中考還不知道好好學說明這些孩子面對中考他們沒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更沒有責任感,我行我素不計後果,成績直線下滑一次比一次差,玩了三年導致在中考的時候連一所普通高中都沒有考上!這樣的學生每年每屆我遇到很多,每天就想著怎麼玩,回到家作業都不想寫,成績差星期天還不想上補習班,就想著和同學出去玩,比如下面這個初中生,學習成績特別差,就是因為他每天都要打遊戲,他媽媽傷心的對我說:“他已經初三了,眼看就要參加中考,可是還是那麼的不懂事,上了初中每天就知道玩遊戲,就這還不讓我們說,只要我們一張嘴就嫌我們煩”
家長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了錯誤很正常,所以父母不能放棄孩子,要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作為父母要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走彎路,難免會誤入歧途犯一些錯誤,所以父母要耐心的接納孩子的錯誤,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而不能在氣頭之上對孩子失去信心放棄孩子,一旦放棄了孩子,後果是很嚴重的,我們可以看看當下在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趨勢下,孩子只有上了高中考上大學了,才能讓孩子的知識、能力滿足現實社會與時俱進的需求,才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和更寬的就業渠道,比如下面這位初中生父親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所表達的觀點


所以作為家長要明白孩子的路還很長,只要孩子能夠改正錯誤迷途知返,那麼就一定能夠趕上來。

第二點: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不好好學習這個問題呢?就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方式出現了錯誤

思維決定行為,孩子不學習就是因為孩子不知道作為一名初中生面對中考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他們非要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去做與中考和學習無關的錯誤事情
那麼為什麼同樣面對中考,有的孩子就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而有的孩子就是不肯去好好學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知道好好學習的孩子懂事早,懂得中考的重要性!懂得上高中的重要性!懂得考大學的重要性!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學習上,而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孩子懂事遲他們沒有深刻的考慮一下一旦中考考不上高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所以天天不學習就想著怎麼玩!因此家長要啟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明白自己不能是:初中生的身體,小學生的思維,還像以前在小學那樣無憂無慮的玩耍了,要趕緊改正錯誤,制定中考目標努力學習
通過《心智成熟教育法》讓孩子明白:作為一名初中生面對中考,如果還像小學生那樣不計後果的玩耍,只會讓自己的成績越來越差,中考分數越來越低,只能遠離高中的校門,遠離自己的大學夢想!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更多內容


家庭教育感悟


上學時老師常說好記性比如爛筆頭,自己不以為然.現在我的兒子上初三了,他從小記性就好,所以我從不擔心他的學習。我做過十多年教師,知道初二下半年學生會兩極分化,就開始觀察他學習有沒有吃力。到現在他還每天放學就跑進自己房間玩遊戲,還特上癮,叫吃飯也半天不下來。沒作業,還能在班裡考前三,我也沒法對他發火。後來去學校翻看他的作業,才發現這孩子的課堂筆記記的真是清楚,現在自己準備要去考市裡排名第一的高中。所以,孩子上課是否能抓要點,能記筆記,很重要。 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太好,學習就會吃力,建議陪孩子一起學,千萬不要題海,要分析孩子的試卷,哪裡沒學好,給他講講哪方面的知識,講的要清晰易懂,然後讓孩子學著記筆記,一步一步的提高。我家老二初一就屬於運動型,不能專心,筆記調理只有他自己懂;所以我每個週末的上午都會抽空陪他做一些題,找他不會的章節,現在初一下半學期,成績是班上前十。初二爭取前五,努力吧[偷笑]


C青青河邊草C


這我是初中老師,這個現象非常普遍,可以仔細分析原因,對症下藥,看看是否有效果。

第一,是否沉迷手機遊戲。現在很流行一句話,要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這句話一針見血地說說出了手機的危害,手機除了遊戲,網上各種各樣的信息,好的不好的都可以獲得,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成年人很多都沉迷遊戲,整天玩手機,特別是晚上玩到很晚都不睡,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更何況是未成年人。

第二,自己利用親戚朋友圈讀書多前途好的人做正面引導。給孩子講親戚朋友圈中讀了大學,可以讓孩子與這些人接觸聊天,讓孩子知道讀書和沒有讀書的區別,瞭解他們的工作環境,待遇和未來的前景。

第三,體驗生活。創造條件,讓孩子利用暑假時間去做兼職,特別是適當的體力勞動,讓孩子明白不讀書,將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瞭解其工作環境,待遇和未來前景,體會掙錢的艱難,從而增強讀書的動力。

第四,家長的管理和引導。家長要配合學校教育,自己也學會教育孩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家長一定要重視教育,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教育。第一個辦法是孩子有進步的時候,及時地獎勵和表揚,一定要有物質獎勵。第二辦法身教的師範作用,在家裡為學生創設一讀書的氛圍,比如週末空閒時間,和孩子一起到圖書館讀書,或者在家裡看書,也就是哪怕是家長沒有什麼文化,也可以適當裝模作樣,引導孩子學習讀書,而不是玩手機打麻將,這就身教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時候還比較管用。





教師資格證持有者


現在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以後不知道學習,整天光知道玩,讓人替他們擔憂。

人群中總是有好,中,下三等之分。只要把好的那部分抓緊,帶上中間的,不愛學習整天只知道玩的那部分,只好隨他混個幾年去上職高,學點技術,然後去打工。怎樣抓好的帶中間的呢?其一,應該抓好學生的前途,理想的教育。其二,加強家校配合。優生,一般家庭都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其三,我認為還是分快慢班。把差生集中在一起,以免影響優生的學習,只要抓好紀律和安全就行了,不然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語健君


我說說我的教學實踐。

同學們,隨著你們長大,會聽到一些人說讀書不重要,分數不重要,這些看起來有一定道理的話,同學們要學會辨別。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得非常快,各種想法各種認識馬上就會擺在你眼前,這樣的傳播速度,會讓我們有不少的困惑,有這樣的困惑很正常,不要說你們小孩子,就連我們成年人都會遇到。

每一分分數背後都有相應的知識點,並且有佈局的規律。

有同學就感到奇怪了,老師,我們又沒有作弊,我們所得到的分數難道不是自己的麼?

我很明確的告訴你們,你們所得的分數未必屬於你自己的。你可能會感覺到非常奇怪了,我們沒有作弊呀,我們沒有照抄呀,為什麼分數還不是我們自己的呢?

好的,別急,我繼續跟大家說一說,你們就明瞭了。

我就以語文中比較簡單的學習為例。

語文學習有字詞句段篇,同學們早在三年級包括三年級以前,學會了拼音,學會了筆順,學會了查字典,學會了翻詞典等等學習方法。實際上,三年級以後的學習,像生字和詞語應當自己學會學習了,但有不少同學還是會覺得生字詞語得讓老師來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要老師們來督促檢查,甚至還要讓老師拿出不少時間來“盯”著同學們學習。像自己能完成卻還需要老師“盯”著才能夠完成的任務,這樣得來的分數,你們覺得是屬於你們的分數嗎?

像試卷中的第一二頁,你們看一看,都是屬於積累運用的題目,從抄寫開始,看拼音寫詞語,形近字組詞,直到按原文填空這些題目,既屬於知識性的基礎性的題目,又屬於考驗同學們自覺程度的題目。

要記住這些生字詞語乃至課文內容,方法並不難。其方法就是讀、抄寫、聽寫,不理解的看解釋,等等,然後再弄不懂的就來問老師;至於說課文古詩詞之類的內容,多半就是花功夫去背誦,理解麼,你能夠背誦了,慢慢地就會理解了。

同學就要問了,老師,讀了,抄寫了聽寫了還是不會呀!不會再來一遍,直到你會讀會寫會組詞會理解為止。有同學又要問了,老師,這得花費不少時間吧!非常正確,根據每一個人掌握的情況不同,學得慢的要加倍學習,加倍努力,而不是等著老師。

有一句話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非常的有道理,其實,我讀書時候,並不是老師盯才學的,老師說什麼,我就努力去做,做好為止。這樣的學習態度,我一直都保持到現在,同學們也發現了,我帶領同學們學習打籃球的時候,那股勁頭,帶領同學們做體育鍛煉的時候的那股勁頭。

最近兩天,我就遇到兩個家長,有一個家長家的孩子讀初中,有一個家長的孩子讀高中了,他們問我:“李老師,奇怪了,我家的孩子讀小學的時候成績都好,甚至考過雙科一百的呀!可是現在不行了。”我問:“你們兩家的孩子都是這樣的麼?”

他們都點點頭。我問:“孩子們讀書的時候,回到家裡需不需要你們督促才能夠完成作業呢?”

他們一個勁兒的點點頭。

我問:“就你們的觀察,你們各自的孩子聰不聰明呢?”

有一家回答:“我覺得我家的孩子聰明。”

有一家的回答:“我家的孩子不算聰明,但也不屬於笨的那一類呀!”

我想了想問:“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外,你們哪家的孩子會自己主動找作業做或者看課外書的呢?”兩家都搖搖頭,表示沒有。

我接著問:“你們覺得你們的孩子叛逆嗎?”

他們都表示不叛逆,並且還算聽話。我對他們說:“你們的孩子顯然是沒有學會自覺學習和自主學習。”

我停了一下告訴兩個家長:“孩子已經在小學階段失去了培養自覺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最好時光,孩子們能夠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這是他們在小學期間獲得高分的根本原因。這些分數說白了,沒有幾分是他們自己獲得的。”

兩位家長疑惑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我告訴兩位家長,這不能全怪你們的孩子,你們自己有不小的責任,你們覺得小學時候能夠考個高分就萬事大吉,其實不然,你們還得觀察孩子學習的動向,是不是沉迷於用手機用電腦玩遊戲,看電視等等。你們很少關注孩子們是否自覺,等到了初中高中發現問題,早就來不及了。

他們若有所思。

同學們,這樣的例子不少。當然,這不僅僅是家長們的責任,也不僅僅是同學們的責任,老師有責任,學校有責任,社會有責任。

同學們不知道,現在老師們的壓力非常的大,老師們為了保證分數不掉下來,哪裡還敢讓同學們自己去學習呢?五六年級的學生了,老師還要盯著生字詞語的學習,還要盯著考試用什麼顏色的筆,結果呢?同學們所獲得的分數幾乎都是老師們“盯”出來的,老師們像炸油條一樣炸出來的。這樣得到的分數,你們說是你們自己得的嗎?

你們是不是發現了,原來有很多分數其實是不屬於你們自己的。老師盯的時候成績就出來了,到了初中到了高中老師一放鬆,你道怎麼著?成績直線下降,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不太聰明的同學,哪怕是聰明的同學,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好,到了初中到了高中成績就大幅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師們盯得太緊而獲得的分數不屬於同學們的不算,更為嚴重的是,同學們會覺得學習就這麼回事,這麼簡單,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作業不就行了麼?同學們到小學畢業,竟然還沒有學會自覺學習,竟然還沒有學會自主學習,你們難道不感到奇怪麼?

還好,咱們班的同學,是李老師從一年級開始帶著來,基礎都不錯。這得感謝之前帶你們的女的李老師,現在換了我這個男的李老師來帶大家,我發現同學們自主學習和自覺學習的勁頭越來越足了。但正如我跟你們說的一樣,我再怎麼有膽量,作為老師,我也只敢給你們五年級一年的時間,五年級結束,我要看同學們自主學習和自覺學習的情況,到了六年級,如果你們養成了自主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了,那麼,我就繼續讓同學們自覺學習和自主學習。

如果同學們到了五年級結束,對自覺學習和自主學習還不是很有感覺,那我就要拿出我“盯”人的功力了,因為到了六年級,我的壓力可就大了,不得不採取我認為對你們自主學習和自覺學習不利的方法。

所以說,對你們來說,接下來的一個學期,鍛鍊自我控制的壓力是巨大的,因為我真的想讓同學們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這得看同學們的學習狀況如何了。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同學們,到了初中高中,你們已經失去了自覺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鍛鍊時機了,初中高中的老師,已經預設你們早就學會了自覺學習。所以,他們一來就將同學們放開,這下讓同學們無所適從,不知道要幹什麼,你一愣神,一年過去了,又兩愣神,兩年就過去了,再來三愣神,三年也就過去了。

我知道,關於學習,我們很難做的盡善盡美,但當你發現哪兒有什麼問題之後,就要努力的去學習。你發現哪些地方丟分了,想想這些分數關聯的知識點是什麼,從哪裡拿出來的,你就去學習,如果你不知道學習方法,去問老師。老師教給你了,你就去學習。

是不是同學們才發現:老師的作用不是盯著同學們學習,而是教給同學們要怎麼去學習。老師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那就是發現同學們哪裡不足並指出,至於說改正乃至努力的事情,其實是需要同學們去努力去探索的。

到初中特別是到高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人,都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他們的分數多半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因為分數是通過他們自覺學習和自主學習而獲得的。

你想一想,到初中到高中,大家都漸漸地大起來了,再說那時候的班級人數非常多,你還以為老師會整天盯著你學習麼?

趁小學階段學習壓力還不那麼大,練就一身好的學習習慣所造就的良好的基礎,到了初中高中大學,你就有希望了。

否則,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六年級一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七年的時間,你會是成為什麼樣的學生呢?或者,期間會因為不夠努力不夠自覺,你已經不是學生了呢?

這樣的想象力會不會讓你感到些微的緊張呢?

進而,你想一想,哪些分數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呢?是不是很緊張?



李繼明


有鄉村教師和我抱怨,上課也就五六個人聽,做練習有一半的人不動筆,叫他寫,他說沒筆,只能搖搖頭毫無辦法。初中階段,正值逆反期,父母的話是很難進耳的,老師的話又聽膩了,是最難教育的一段時期。


不承認差距、掩蓋差距,是教育的一大問題。曾和老師探討過新的"複式教育",也就是把學生分成等級,成績好的面向講臺,中等的面向學習園地,成績差的面向無走廊的窗口。然後上課就分別來上,上來先按等次佈置練習,另一群學生就聽課,然後輪著來。

這個方法我認為不錯,可老師們也就笑笑不說話。一堂課三個教案,確實為難老師了,況且還要承受家長不理解帶來的壓力。於是,我也笑笑。

不過,這些學生只是不愛學習而已,多數還是有自己專屬的優點的,課後他們有的有禮貌、有的愛打球、有的愛看小說、有的愛勞動、有的勤做家務、有的很懂事,稍微在他們的優點上誇誇,上課他們也會多點尊敬、多點專心。目前,能做的好像只有這個方面了。


南山劉向雄


我也發現現在的孩子沒有以前的孩子愛學習了,有部分孩子初中成績不好,就乾脆不認真學習,甚至逃學,真的替這些孩子擔憂,混個初中畢業,以後得工作可能非常辛苦,還掙不到錢。



我認為孩子不愛學習家長也有責任,智能手機的普遍,害了不少孩子,他們沉迷網絡遊戲,遲到逃學,卻不知道,未來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會後悔自己書讀的少。我認為父母應該適當的控制玩手機的時間,不要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還有一部分孩子就是留守兒童,長期由爺爺奶奶帶大,缺乏父母的管教,早早接觸社會,被一些社會青年帶壞了,認為上學有什麼好,不如出去掙錢來的實在,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如果父母有條件,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讓孩子鍛鍊鍛鍊,沒文化只能做苦活。別人有文化的大學生,坐著辦公室,吹著空調,拿著高工資,看看他想做哪種工作。


陪讀媽媽談教育


趁休假,把他丟到社會上找工作,偽造年齡十七,學歷初中,親身體會一下沒學歷沒技能是怎樣的下場。結果基本上找不到像樣的工作。再託關係,找個臨時工乾乾,身邊的同事大概率都是低學歷的,體會下是不是他理想的人生。再問他想過怎樣的生活,想幹什麼工作,帶他去目標職業的招聘現場看看學歷要求。個別孩子想要創業自己當老闆的,給他錢讓他做生意,別怕花錢,浪子回頭金不換,總比他將來當敗家子餓死好。錢賠光了就老實了。這一套現實組合拳下來,再嘴硬,心裡也有點數了吧?學習,永遠比不學的厲害。哪怕不上學,你能自學成才也得有相應的基礎,還不是得回頭啃書本上的基礎知識?


雷克洛


恨也罷,罵也罷,修也罷,辱也罷,你的孩子在蜜罐裡泡著,冰糖裡粘著,溫室裡躲著,花叢裡供著,一顆見不到風霜的,海棠,不禁狂風暴雨的弱苗,不信;將來50%的人,你哭都沒淚,前途希望,切切,深思,深思再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