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中医是科学吗?

科学探索菌


中医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然后通过实践找到治疗疾病的规律,这些都是正确的。中医的五行思想且不谈科学否,分子生物学可是连光合作用和氧气的人体作用都没有搞清楚,基因学说也没有发现治疗癌症的方法,蛋白质组学简单的药物作用的部位我们知道的太少,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很多也是非常不清楚的,人体科学研究还是非常初浅的,现在认为是正确的东西10年后可能就是错误的,微观上我们要学习分子生物学、基因和蛋白质组学,宏观上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的元气经络证明是西医不知道的能量和神经传导物质等有关或者叫暗物质,我们希望人体科学上出牛顿、爱因斯坦的伟大的科学家,把阴阳五行学说升级到人体超系统科学—-新医学,不是微观的现在西医。


食疗解毒扶阳治病主任


中医虽然离不开阴阳五行,但有时并不复杂的疾病,并不需要用上阴阳五行理论。中医治病,讲究的是阴阳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无形之气为阳。有形之质为阴,气属阳,血为阴,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百病不生。气血相依,理气先理血,气行则血行。肺属金,其色白,肺主皮毛。肝属木,其色青,肝主筋,性喜条达。肾属水,其色黑,肾主骨。心属火,其色红,心火温暖肾水滋养全身。脾属土,其色黄,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后天补。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比如肝病,肝肾同源,肾水为肝木之母,肝木为子,肾水为母,子不足则盗气于母,治肝要健肾。为了提防肝木侮脾土,治肝先理脾,脾胃健运,饮食得消,舒肝理气,条达肝木。中医治病是系统性治病,系统性治病离不开阴阳五行原理。当然,有些不复杂的疾病,比如外感病,只要辨明是风热外感还是风寒外感就行了,风热外感施以辛凉解表药,风寒外感则施以辛温解表药。象一些并不复杂的疾病,则不需要阴阳五行原理,只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照样是科学。现代医学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份,只要是科学提取,也照样是科学,比如,复方甘草酸苷,就能清解肝脏湿热,屠呦呦的青蒿素治疟,这些都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科学制药,对症治疗,安全有效,也是科学。总之,中医治病,有些需要阴阳五行理论,有些则不必用到阴阳五行。中医科学,非短小篇幅能论,只《中医入门》一书,就够我们学习很长时间。





66华99


抛弃阴阳五行还叫中医吗?不叫!阴阳五行是种数理计算一样的工具。抛弃阴阳五行就成了中药西用了。现在人们发展中医的方向正在走向中药西用之路。那么阴阳五行在中医里是如何运用的呢?如果你感觉不舒服,自己感觉自己有病,去医院又做了各种检查又查不病来,那么可以通过中医望诊和脉诊说出你身体那里不舒服,通过了解你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得病时间与天气情况分析出你得病原因。人的身体随季节变化,阴阳五行把身体内外上下五脏六腑划分出来,把季节天气情况和饮食习惯,再把情志放在一起计算就能得出你生病的原因,在准确用药病就解决了。你说是我科学还是仪器科学呢?中医本身就是超前科学!抛弃了阴阳五行就不是中医了,就是中药药理学了。中医不是药理学,药理学只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中医人把中医药理当成中医,忽略了真正的东西中医阴阳辨证理论。还有经方派,用症对应方子,连药性都不懂,药理学与中医在中医学院是分开的,中医不懂药性,知药性不懂中医。中医学院学习阴阳辨证也只是皮毛,博士生毕业也没能学懂,也只能去上电视讲养生,这就目前中医状况。教授自己都不懂怎么能带出真中医来。


中医153394072


中医不可能抛弃阴阳五行学说,这两句话没错,而是事物的本源,而且是覆盖东方思维逻辑的本源。简单的说阴阳是什么,就是事物本身的一分为二的问题。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五行是什么,是说明时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方式是相生相克的关系是符合东方人思维逻辑的,比如一物降一物就是这种体系的。这个理论没有问题,虽然简朴,确是离真理更近。大道至简。为什么现代人不理解呢?这就是知易行难,知行难合一。如果能拿这种古朴的理论来分析万物的话,是需要悟性的。就像围棋,规则简单,高者寥寥,自古不易。能拿阴阳五行属性看世界,那是天机,拿它看人的疾病,那是病机。天机不可泄露,实际情况也很难泄露。病机也是如此。所以一本伤寒论让一代一代的研究而不破,现在也不过时,确实是世界少见。医学界也一样,就是学了五年的中医,却不知中医是什么,甚至否定中医的大有人在,那是因为不是人人都有的悟性。日本汉方学家大冢敬节的话我深有体会,他1929年毕业于熊本医学专科学校,一开始对汉方不以为然,最后却为中医事业孜孜不倦了一辈子,而乐此不疲。他说,中医思维方式符合我的心性。


五岳42188314


既然提到阴阳五行,我想对阴阳五行根据中国的文化作必要的说明:阴阳本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内经》以前早有记载,《周易系辞上》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古代两点论。如《老子·下篇》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阴阳相辅相成论;《春秋左传》: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即“阳”为“阴”所镇压,迫使它不能上升,而丧失了自己的处所。“阳”为了突破“阴”的包围,于是便爆发地震使自己发泄出来。此与现代地震起因——地球膨胀(美·科学家马丁·科古斯)之说互发。可见古人所讲的道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能说阴阳学说不科学吗?在下面谈谈古人对五行学说的认识:《汉书·律历志》曰:“五星(天上的五大行星)合于五行”,《尚书·洪范》曰:“五行:水、火、木、金、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说明我国青铜器时代的人们,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们是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五行之说的基本观点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也是科学的。科学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抛弃呢?世上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的。


医林一尹


五行说的是人体的物质客观性,人体虽复杂,但概括起来也就是五脏为主的器官而已,六腑则是它们的副手,把千变万化的人体要言以蔽之;阴阳则是说这一切变化,不过是阴与阳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而已。寒为阴,则热为阳;里为阴,则表为阳;虚为阴,则实为阳。举例说,如黄疸病,身目明黄者为阳,晦暗者为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为阳,小便清长大便溏者为阴。中医看问题,不是以内察内,而是以外察内,不管你里面这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不问,就看唇口色白还是色紫,色紫为瘀血停滞,为实邪,属阳,色白为心血不足,为虚,属阴。撇开它们的具体性质而归结出它们的共性,再以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去转化矛盾。阴阳二字就是解开人体疾病的万能钥匙。这种处理矛盾的思维方式,是人间最简捷明了的锐利武器。也就是常说的“一分为二“哲学观点。看看全世界除了马克思为代表的大思想家外,谁还有那本领?西医走了另一个极端,往分子层次钻、离子层次进,X光不行,非要再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拍CT不可,追踪到这里有结节那里有癌细胞,搞得草木皆兵,到处人人都成了癌症患者,简直就没有第二个病了,象军队操练兵马那样,喊个口令,大家统统都一天一时一刻全得上癌症!这就荒唐可笑到极点。它不是唯物辩证法,而是形而上学,是彻底的唯心主义。有那样的滑稽事吗?还自诩为“科学体系“,让人捧腹不止!


用户暖心好男人


中医是基于阴阳五行哲学体系的医学。离开"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中医就如同盲人摸象不知其整体全貌。因为中医学是"整体″医学,普遍联系的医学,"天人合一"的医学。因此中医学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如果离开或抛弃中医就失去了科学性了。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它阐述的是物质的存在及运动发展变化一般规律,也可以阐释,人体生理及病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中医只有掌握了人体生理病理的一般规律,才能抓住病机,才能谴方用药,为人治病。例如中医学当中的"辨证施治"原理就是先决阴阳再辨表里虚实寒热,就是所谓的"八纲辨证″。

而"五行″学说,则是中医藏象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系。

五脏与六腑,既能相互支持,又能相互制约,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中医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完成对人体阴阳失衡的调节,使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因此,中医学当中描述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而现在西医,就是缺少人体的整体观念,因此总是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发生。

中医学是科学的。这是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了的,在此无须赘述,而"阴阳五行"学说恰恰就是这个临床实验的理论先导。因此,中医学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的这一哲学体系的科学指导,抛弃它中医学将失去生命力!






睛雪山堂


阴阳五行是中医中的一部分。这个以黄帝内经为主的重五行思想,以伤寒论为主的重六经,用的来说不管五行还是六经,都是在阐述阴阳的变化。

木火土金水,木主疏泄,火主宣发,土主运化,金主收敛,水主封藏。木生火,土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生作用就是春夏秋冬包括长夏四季的顺时变化。

相克制的,金克木,收敛作用克制疏泄作用。火克金,宣发作用克制收敛作用。不要把它看成金属,木头河等,这样找不到答案的。

在人体方面,春夏,疏泄宣发作用开始加强,秋冬,收敛封藏作用开始加强。比如出汗,就是疏泄作用,不出汗,就是收敛作用,人体一直处于一个调节状态的平衡,不至于出汗过多,也不至于一直不出汗,体温始终在一个正常单位内波动,都是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制衡的结果,2000年前看不到人体身上的激素,啥甲状腺激素,促甲,生长等,不懂这个。

中医研究的就是现象找规律。然后再通过这些规律的总结。指导人养生,日常生活和治病。所以说中医是门自然科学。如果说打自然的现象都不科学了,那还有啥是科学的?[灵光一闪]




医界小虾米


阴阳五行,是中医《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抛弃了阴阳五行,等于断了中医的命根子。

阴阳五行,本来出身就不正。

先说五行。《尚书大禹谟》实为“六行”:

禹曰:“於!帝念哉!德为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尚书洪范》去“谷”,变“五行”,五行配五味,但无五行相生相克之说: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你辛,稼穑作甘。

有人说。《黄帝内经》运用黄老之术。然而,老子《道德经》虽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却极力反对五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战国邹衍纳阴阳与五行为一体,作《终始》。秦始皇推崇五德终始,以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水克火,天命如此。然而汉刘邦不以为然,直到汉武帝,以汉为水德。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家《易传》却用阴阳家之道解《周易》八卦,但《易传》无“五行”之说。

汉武帝,相信五行之说。《史记日者列传》,五行家为占卜家之一。汉武帝召众占卜家问,某日可取妇乎?众占家说法不一,最后,五行家之说正合皇上之意。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于是,堪舆家,建除家,太一家,天人家,等等都不行了,而五行盛行。


赵日金141


在战争时期,兵贵神速。死亡医学在快速控制伤口,减少人员伤亡上作出巨大贡献。

历史上死亡医学在生化武器上的研究和枪炮、导弹、核武等等给人类帶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可是在和平年代里洗白了,让人们忘记了它的本质。

《道德经》有一句把这天地比喻成风箱。比较直观的风箱是人的肺部。像那黑洞吞噬万物,一般人是看不到。

这些风箱共同的原理:往里聚气,往外散气。

《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

聚散这两个字在古代很常见。现在都使用组词:“聚合”、“分散”。这也是生和死的特性。

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组成家庭,他们的精子和卵子聚合在子宫里诞生新的生命。

现在人类己经把人体分解到基因的地步了。

为什么谈整体的成了伪科学?把人类分散成一堆细胞才是科学?

人的大脑就一堆细胞吗?那么这文化、医学、精神又何在?

人不是一堆行尸走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