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用戶51115341791


傳教士帶來了資產階級工業化革命,帶來了醫學,教育,文化領域的文明發展,受幾千年關閉的大門開放,認識了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給國人帶來的好處與實用,認識了世界五花八門的生活習俗,和快樂生活。


紫曉天宜


外地的就不知道。我從我爺爺口中知道一些,我太爺爺算是我這裡較早的一批教眾(191幾年)信教,那時也不是完全信教,是帶一種佔小便宜的心態入教的,回家一樣拜關公`觀音`土地等本地的神詆。那時候窮人缺衣少藥,得了病,沒錢看,只是自己摘些草藥食。如果入了教,得了病,教士會免費給些藥,冬天時教士發些衣服,春耕、秋耕會免費給些種子,那時窮人根本沒機會讀書,教會辦有免費學校供教眾子女讀書,成績好的,會獎些衣服,食品,推薦到更高的教會學校讀書,我爺爺就是在教會學校讀完高小的。1949年美國教士回美國了,教會就解散了,教堂就改成縣人民醫院了


新大陸


以前,經常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做了那麼多壞事,為什麼我們還要去信他們的宗教?”

後來所接觸到的有關傳教士的內容也基本都是負面的,如“傳教士都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馬前卒”、“從事侵略活動的偽善者”、基督教是“殖民主義的警探和麻藥”等等。在某年的10月1日羅馬教廷將一百二十名在中國的天主教的“殉道者”冊封為“聖徒”,我們的報紙就直接指名道姓的抨擊這些“偽聖者”,對這些在中國橫行鄉里、欺凌百姓,讓人民在反抗中死於非命的“偽聖者”們,一針見血的指出他們真實面目。

這篇文章雖然是抨擊天主教的,但在國人心中,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是沒區別的,他們都是一丘之貉。

事先說明,本人不是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徒,看到這個問題後,我想用客觀的事實依據來闡述傳教士在中國所做出的行為。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傳教士在華的行為肯定有不足和錯誤的地方,但如果全盤否定他們在作出的價值,就有失妥當。在近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裡,西方傳教士,尤其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文化、教育、科技、醫藥及社會服務等做出的貢獻都是有歷史可考的。凡是對這方面歷史做過研究的人,都不會將其全部抹滅。(文章較長,還請耐心觀看)。

語言和文字的通俗化

在舊中國時期,通用的文字是文言文,與平常百姓的口頭語相差很遠,如果沒有長期學習,基本無法正常的閱讀和寫作。那時候的老百姓百分九十都是文盲,這看似是農業社會生產力低下的結果,但艱澀難學的文言文也是一大因素。傳教士們為了讓平常百姓能在較短的時間裡接受福音,便將書面語言通俗化(把文言文翻譯成通俗語言),他們用最通俗的語言來翻譯聖經,撰寫福音單張,而這是在以白話文為標誌的“新文化運動”前半個世紀的事。

(馬禮遜)

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他的助手們,翻譯和編印了許多講解基本信仰的通俗小本子,免費發給中國人,後來許多傳教士也效仿這個方法。如中國第一位牧師梁發所著的《勸世良言》就在當時影響了很多人,就連後來的洪秀全也是在這個小本子的影響下,發起了“拜上帝會”。

  • 1860年,有一百萬份的福音單張分發出去。

  • 1890年,將近兩百萬份單張分發。

  • 1905年,增加至三百七十萬分福音單張。

這些小冊子不只是傳播了福音,同時也起到了推廣通俗文字的作用,掃除文盲,提高了基層百姓的知識水平

傳播科學知識,興辦教育

西方傳教士對教育的重視,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的教育。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除了傳播福音外,首先做的興辦學校,並非建立教會,傳教士的觀念認為,學校是培養信徒和信仰的基礎;學校才是培養教牧人才的地方。馬禮遜剛到中國時,中國不允許外國人建立教堂和學校,於是他便和米憐、梁發等人,在1816年在馬六甲創立“英華書院”,他們開了中國基督教育的先河。

從那以後,西方式的近代學校隨著傳教士們的足跡,在中國興旺起來。

1876年,在傳教士創辦的學校只有六千名學生就讀,而到了1889年就增加到了一萬七千名。在那時候,國人認為進外國人辦的學校讀書是非常丟臉的,所以就讀這些學校的基本都是生活困苦或被遺棄的流浪兒。但到了十二世紀初時,這些學校已經成為了中上層家庭爭相進入的目標。早在1905年清政府宣佈“廢科舉,興學堂”前,傳教士們已為中國教育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在高等教育方面,傳教士們也是中國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他們創辦了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嶺南大學、淡江大學等許多中國名校。

醫療衛生事業

在西方先進的醫療和衛生知識方面,傳教士也是功不可沒的。從十九世紀開始,他們就在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建立小型的醫院,除了傳播法福音,他們也會教授醫療和衛生知識。傳統的中醫雖然在慢性疾病上有獨到的手段,但在急性病和傳染病方便往往素手無策,如

禍亂、鼠疫、猩紅熱、腦膜炎、肺結核等,因為當時的中醫對微生物的傳播特點幾乎沒有認知。傳教士們會盡可能把生理學和生物學知識及衛生觀念傳遞給中國人,使他們掌握衛生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衛生學的生活方式。

我們從課本中瞭解到,來自加拿大的諾爾曼.白求恩在抗戰中為我國做出偉大的貢獻,但很少人知道原來白求恩來華時,就已經有數百計的傳教士醫生在為中國默默做著奉獻。有的傳教士醫生跑到十分偏僻的地方建立麻風病院,同麻風病人長期生活在一起,那時的麻風病人就連親人都不敢接近他們,但這些“上帝的使者”們通過努力打破了人們以往對麻風病的恐懼,豎立了可以麻風病可以治癒的觀念。

(傳教士與麻風病人)

中國著名的協和醫院、華西醫科大學等也是由傳教士創辦的。在鴉片貿易的初期,人們對吸食鴉片認為是一種無傷大雅的嗜好,而正是這些傳教士醫生在臨床觀察中發現了鴉片會傷害人體,導致家庭破碎,並在他們本國信徒的協助下發起了抵制鴉片貿易的運動。經過長期的抗爭,終於迫使英國政府妥協,取締了鴉片貿易。

扶貧救危,幫組弱苦

傳教士們秉承耶穌“弟兄中自小的一個”的精神幫助弱小群體,他們建立孤兒院、收容棄嬰和孤兒。著名的“揚州教案”,因有人惡意製造謠言“傳教士收集嬰兒,用她們的肢體和器官制藥,導致孤兒院差點被關閉。傳教士其實出於愛心收容孤兒和棄嬰,而那些孤兒和棄嬰大多身體虛弱,有的患了不治之症,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死亡率非常高。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看到孤兒院經常埋小孩,再出於對外國人的偏見,就以為是在虐殺嬰兒。又加上排外情緒嚴重的士紳和官員的慫恿,便發生了暴力圍攻事件,導致戴德生和他太太等人被打傷。

  • 抗戰期間,河南的一位傳教士女醫護人員,冒著被日寇強暴的風險,保護躲在醫院裡數百個難民,其中大多數都是老弱婦孺。

  • 美國女傳教士穆拉第,在山東傳教三十年,她為了幫助災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導致她長期營養不良,去世的時候體重只有三十七磅。

提高婦女地位,移風易俗

傳教士對待婦女的平等尊重,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強大沖擊力。他們創辦女學、傳播男女平等觀念,把很多出生貧困、失去父母、被遺棄的女孩子,培養成女教師、女護士、女醫生等,給當時中國社會豎立尊重婦女的榜樣。

傳教士反對童婚、納妾、包辦婚姻、販賣婦女和奴婢制度,在中國傳統弊病方面不遣餘力。隨著傳教士的教育體現壯大,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和大專院校,陪樣了新一代的知識女性,她們也和男子一樣活躍在教育、科技、醫療、護理、新聞、法律、政治等各領域。

雖然不能說傳教士是移風易俗、提高女性地位的唯一推動力,但他們在這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

(教會聚會,中間為戴德生牧師)

西方的傳教士們,把上帝的話語傳遞給了中國百姓,他們為這個黑暗的世界“作光”,給迷失的世人帶來新的盼望和新的人生方向。他們是“上帝的使者”,並且忠實的完成耶穌託付給他們的“使命”,我們應該用正確的眼光來對他們。

他們出於對上帝和對世人的愛,放棄了本土美好的生活,遠離故鄉的好友親人,來到中國。和當時的中國人同甘共苦,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很值得我們尊敬的。


大國布衣


文史工作坊,分享你最喜歡的知識。請關注文史工作坊。

傳教士常常被作為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工具,實則真的抹殺了傳教士的貢獻。傳教士是西學東漸的傳播者,在很多領域作出了貢獻。

醫療傳教。筆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水痘。在近代水痘是個清代上到皇帝下到民間都害怕的病,凡是得了的人以為身患絕症。而種痘之法就是傳教士帶來的,剛開始大家不信,直到傳教士為兒童免費接種痘苗,真的有效果,那時的人才漸漸相信了。大家出生的胳膊上可能都會留下種痘的小花印跡。還有一些醫療技術,比如解剖,這個是傳教士德貞帶來的。傳教士還治療了白喉 、麻疹和斑疹傷寒等惡性傳染疾病。

信仰的力量。清代的中國是沒有信仰的,中國人的信仰素來帶有功利性,實際上根本就是一種世俗化。比如升官,比如求子,如果心願了結了,會給佛鍍金,這種信仰等同於交換。而近代的傳教士身上我覺得更多的帶有一些普世的人道主義精神。比如清代災害眾多,1876到1879年晚清重大災害丁戊奇荒,傳教士出力最大,傳教士在中國近代救災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科學的認知。傳教士最初來到中國是明清之時,科學在近代又叫格致學。近代洋務運動把傳教士帶來的東西叫奇技淫巧。但是我們不能信這種說辭。就舉個簡單例子,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時間的觀念,正是傳教士所啟蒙的。中國古代有時間這個概念嗎?只會幾更了,聞雞起舞。請問有準確的是時間概念嗎?直到傳教士帶來了鐘錶。

封建迷信的破除。在西方科學和宗教從來都是同生的兄弟。中國近代浩浩蕩蕩的發鴉片運動和天足運動恰恰是傳教士發起的。

啟發民智。筆者想說的是傳教士在這方面的貢獻實在太大。中國第一份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計傳》是傳教士辦的,發行量最大的《申報》是傳教士辦的,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聖約翰大學是傳教士辦的。

筆者最後想說一句: 我們記得恥辱,也要學會感恩。才可以走的更遠!


文史工作坊


明清時期的西力東來、西學東漸,是伴隨新航路開闢、地理大發現、早期殖民擴張而展開的。主角是西方天主教會的傳教士……

這一時期的西學東漸,是以利瑪竇(明末來華)、南懷仁(清朝前期來華)等歐洲天主教會傳教士為代表。以知識傳教法、儒學化、中國化為方法,走上層路線,取悅皇宮貴族,以傳播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技術為主要內容,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鴉片戰爭以後的西力東來、西學東漸,是伴隨工業革命的開展,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列強的全球殖民擴張掠奪而展開。

是在中國國門洞開,伴隨西方工業列強的軍事征服,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侵略而展開……

這一時期的西學東漸,是以傳播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西方工業文明為主,

傳教士是基督新教的傳教士,往往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列強侵華的先遣軍,帶有明顯的殖民色彩和文化侵略的特徵。

當然,西方傳教士也給近代中國的政治、教育、科技、建築等帶來深刻的影響,有利於中國的近代化。……

西學東漸,促使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辱之路,為近代中國政治變革和社會變遷提供了思想文化條件。

西學東漸,豐富了中華文化,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西方傳教士在此扮演了雙重角色,起了雙重性的作用!)





逛一逛3


說到傳教士,就不得不提民國時期的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中國發掘出來的甲骨,居然被他搶了個先,研究得非常深入,他死後他兒子遵循他的遺囑又將這些研究資料全都送到了我國來。也算是波瀾壯闊,為兩國友好做出了貢獻的人了。

明義士出生於1882年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他的父母都是虔誠的新教教徒,在父母的影響下,明義士自然也信仰新教。1903年明義士了考入多倫多應用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但是由於他的信仰所在,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從事與宗教活動有關的事務。而且在上學期間,他對神學和哲學有很深的研究,大學畢業之後,由於受到一些人的影響,他便有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念頭,那就是去中國傳教。

明義士頭像

雖然20世紀初期西方人對於中國已經不再那麼陌生,但是對於西方國家的一些平民來說,遙遠的世界之中土依舊充滿了神秘感。

1910年順利從神學院畢業的明義士主動要求去中國傳教,由於教會急需嚮明義士這樣的年輕人前往古老的中國宣傳新教,所以教會答應了他的請求,把他派往了河南北部。正是在那裡,他的一生被徹底的改變了,他也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清朝末年在華傳教士

眾所周知,甲骨文的發源地便在河南安陽殷墟,明義士到這個地方之後,立馬便被安陽厚重的文化底蘊所吸引,他開始狂熱地學習漢語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當地出土的甲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且瘋狂的收集甲骨。

甲骨文的研究是從晚清官員王懿榮開始的,由於王懿榮的發現和研究,使得原來被當作藥材的甲骨從每斤六枚銅錢飆升到了每個字二兩白銀,由於有利可圖,當地人便大肆的挖掘甲骨,但是仍然供不應求。

1914年,明義士多方打聽,瞭解到了小屯有甲骨出土,他便趕緊的趕了過去,由於明義士仗義疏財,而且為人十分和藹可親,很快便和當地的農民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於是,每當農民挖到甲骨便會第一時間給他送過去,很快,僅僅十年的時間,他便在此地收集了五萬餘片上面刻有字的甲骨。

在十年時間裡,它不僅僅在此地專心的研究甲骨文,還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還在此地安家立業,還有了一個兒子,取名為明明德。

1932年,由於在甲骨文的研究上面有重大成就,明義士被齊魯大學邀請擔任考古學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齊魯大學屬於一所教會學校,但是在年輕時非常熱衷於傳教的明義士卻一心撲在研究甲骨文上,絲毫沒有向學生們傳教的意思。在齊魯大學期間,他先後發表了多篇在甲骨文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的論文,使得齊魯大學在甲骨文研究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1936年,就在盧溝橋事變爆發的前一年,明義士回到了加拿大,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走,竟和中國就成了永別。從此,只能遙望著世界中心,卻再也不能回到令他魂牽夢繞的地方。

因為二戰的爆發,明義士滯留在加拿大,雖然他的所有甲骨藏品都留在齊魯大學,但是他也沒有放棄對於甲骨文的研究,在得知回到中國沒有希望之後,他便選擇了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的遠東部工作,繼續從事著甲骨文研究,而且還得到了考古學博士學位。

明義士在齊魯大學任教時的照片

1948年,正是我國解放戰爭的時候,留在中國的一些加拿大人,不知是出於什麼目的(是為了滿足明義士的心願還是想把我們中國的文物據為己有我們不得而知),把明義士留在中國的甲骨文藏品在明義士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運往了多倫多。令人敬佩的是,晚年的明義士生活清貧,卻從未想過變賣這些藏品,也許他還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帶著這些藏品回到中國,在他認為,只有中國才是他真正的歸宿。

1957年,明義士在多倫多去世,享年72歲,他死前唯一的心願,就是把帶著他一生心血的甲骨送回中國,讓它們回到它們真正的家鄉。明義士死前再三囑咐他的兒子明明德,讓它一定要將甲骨物歸原主。

明明德送來他父親的研究資料

1999年,明義士的兒子明明德將他父親生前的所有甲骨文研究資料全部捐獻給了中國山東大學,雖然甲骨沒有回來,但是研究資料全都送回來了,也算是完成了明義士的一樁心願了。


海佑講史


1855年,二十四歲的英國傳教士楊篤信首次造訪中國上海,他這樣評價當時的民眾:“這些人溫和、勤勞,不懷惡意。在我看來,老百姓是不招惹外國人的,除非他們上司挑起敵意和仇恨。”

雖然自16世紀80年代起,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開始頻繁造訪中國,但直到鴉片戰爭以前,基督教並沒有在神州大地紮下根基,傳教士賴德烈甚至預言“如果1835年以後進入中國的人數逐漸減少而不是增加,那麼,教會可能在幾代人的時期內不復存在,不會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利瑪竇

基督教認為上帝是唯一的真神,禁止教徒搞祖宗祭祀崇拜。嚴重觸犯了中國傳統禮儀,引起佔統治地位的士紳階層強烈不滿。

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傳教活動終於迎來了春天。傳教士在傳教的過程中,為方便教徒更好的理解教義,最好的方法是用外文教,而不是像之前,靠中國翻譯譯成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截止1906年,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共創辦近400所高等專業院校,培育新式人才共計57683人。

更為重要的是,西方傳教士為中國培育了第一批現代醫生,從1874年的10人到1905年猛增到300人,美國人伯駕在廣州創立的“中國博濟醫局”,先後為100多萬中國人提供救治。相關的公共衛生、房屋建築供水等現代化硬性措施也得到建立改善。


中國博濟醫局

現代化是婦女地位的提高。明清之際,強調婦女對父母丈夫絕對服從,男子可以隨意納妾,特別盛行纏足,自古又有殺害女嬰的惡習。這都受到傳教士的強烈譴責,他們主張禁止纏足,廢除陋習。慈禧為應對日益增長的反對聲,於1902年正式廢除纏足,到20世紀初,婦女纏足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本草百曉生


眾所周知的,近代的基督教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方方面面的現代文明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時他們也帶來了一神宗教天生的偏激狹隘的極端排他思想,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從對這兩個事實的認識思考以及我們現實觀察到的情況入手,讓我們就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差異來做一個闡述。

先說基督教文化給我們帶來的好的方面,其實筆者認為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現代文明之所以對我們形成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確是基督教文化裡的優秀性所致,但另一方面也是我們沒有把我們自己的東方文化搞好造成的,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文化淵源流長,如果後人能夠把我們自己的文化好好的繼承發揚下來,同樣我們也能創造出不比西方差的我們東方特色的現代文明!如果我們做到了,那麼東方的現代文明和西方的現在文明誰更好那還說不定呢!但是,歷史沒法假設,事實就是事實,我們沒做到的,人家做到了,所以就把我們比下去了,遺憾!其實日本從古至今都是東方文化圈子裡的國家,他們並不是基督教國家,不同樣也做的很好嗎?

再來說如何來看待基督教思想中的極端性排他性。一神教中的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由亞伯拉罕一脈相傳,原本同宗同源,卻互相水火不容,爭戰不止,原由是一神教只承認只能信仰唯一的一位神,不能信仰其它的神,信仰唯一的神,就得信仰唯一的神學思想,認為凡是和自己不一樣的別的神學思想就是異端,就是褻瀆了神,就得思想上排斥,肉體上消滅。笑話!思想是出於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當然會有不同的想法理解,這沒法統一。神是唯一的神,人對神的想法是出於人的,沒辦法唯一,人的思想也不具有信仰性,如果信仰唯一的神就得信仰唯一的思想那就是把人的思想偶像化了,不許敬拜偶像是所有一神教的規定,唯一的神的信仰導致硬要唯一的思想就是一神教爭戰不斷的原因。信仰唯一的神並沒有錯,而因此連帶出堅持一大堆不該唯一的東西並把它們和神等同來信仰那就錯了,這個方面一神教就不如我們東方宗教具有兼容性,和平性。

再有,據筆者觀察,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我們東方文化相比,缺乏一種必要的統一性。東方文化儒釋道就非常的明確,其核心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修養、治家,大到為官、成大業,一條體系一脈相承,明明白白!而基督教國家則不是這樣,他們的核心應該是在教會,外圍是基督教的社會,教會里多是老弱病殘和弱智群體的聚集者。基督教他們不象我們佛教教導人大智慧,教會並不教導大家如何聰明,而是維護大家的笨勁兒,教導不用人的智慧,靠乞禱和上帝建立聯繫,靠上帝的智慧來完善自己解決自己生活中所有的困難挫折。用宗教來維護弱勢群體這沒有錯,但用宗教來維護弱智者不思長進那就錯了。基督教會是這樣,但是基督教國家並不是這樣,美國、英法德等國家還有聯合國哪個國家組織不是靠人的智慧來工作來解決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的,什麼時候見過基督教國家工作不動腦筋靠大家一起乞禱上帝就啥問題都解決了?宗教都會追求靈異現象,但相比之下我們佛道教就更顯合理,而基督教則太怪異了。所以基督教的核心組織並不怎麼樣,但受基督教影響的外圍基督教國家基督教社會卻非常優秀!這樣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我們東方儒釋道文化相比就缺乏我們的統一性合理性。

關於東西方文化的對比還有待有識者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但錯的就是錯,對的就是對,不合理的就要被批評,別以什麼唯一的神或神的智慧高於人的智慧等為理由來逃避對你的批評。我們大家也要更理智地來看待基督教,而不是懷著美好的願望去感情衝動以使我們更顯得弱智。


孤獨的精靈5


關於西方耶穌會在中國傳播基督教,或天主教,給我們帶來什麼,應該區分看待。

早期的傳教士,主要是19世紀之前,即明末清初時期,他們來華傳播天主教並沒有多大的成就,但在溝通中西方文化、促進人類文明融合與發展的事業上,一些傳教士卻留下了名垂青史的業績。比如利大意人利瑪竇神父,德國人湯若望等。

利瑪竇是歐洲來華最早的傳教士,他為了達到傳教目的,廣交明朝官員、知識分子、商賈、僧侶,甚至黎民百姓。努力研究中國文化,試圖糅合儒家思想,使天主教在古老的中國被接受。在今天看來,利瑪竇的傳教是失敗的,但他向中國介紹西方知識,客觀上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帶來動力。利瑪竇主要向中國介紹以下知識:

數學知識,他最早翻譯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西方天文與曆法的傳入。在利瑪竇的指導下,建立了西法新曆,也就崇禎曆法,這對當時的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還第一次向中國普及日月食的科學知識。

利瑪竇還為我國帶來全新的地理知識,第一次系統的介紹了古希臘的地圓說;在歐洲人發新大陸不到一個世紀,他就向中國講解世界五大洲之說。最大的貢獻是帶來了《萬國輿圖》一書和《萬國輿圖》的地圖冊,第一次使中國人開闢了視野,看到了整個地球。

利瑪竇多才多藝,他與徐光啟等完成水利方面的《泰西水法》一書;並嚮明軍介紹火炮製作知識,西洋畫繪畫技巧,西方音樂理論知識,圖書印刷裝訂知識,西方機械等知識。

繼利瑪竇之後,另一名著名的傳教士便是湯若望。他不但向中國傳播西方文化,也向他的祖國德國送去了東方文化。他傾其所有地為中國傳播他所掌握的全部科學文化知識,對中國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再後來到晚清時期來華的某些傳教士,是負有充當帝國主義侵略馬前卒的使命,他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協助作用。他們有時候也"熱愛”中國,但他們愛的是腐朽落後的清王朝,一旦中國革命的烈火燃燒起來時,他們就驚恐萬狀,不遺餘力的配合一切反動力量鎮壓人民。當然,這樣的傳教士必然不為我們接受,也必將遺臭萬年!




籃天白雲365


這個題目問的~

傳教士是何等寬泛複雜的群體,然後你給這不計其數的、出處各異、動機各異、性情各異的群體統一定調:做出了……貢獻?

當然,做出貢獻的,要感謝,那麼,請將“做出貢獻的傳教士”的具體貢獻羅列清楚,咱好感謝。

既然貢獻要感謝,那麼破壞,是不是得清算清算?圈佔土地搜刮劫掠破壞文物這都是小兒科,直接從事或者庇護對中國的顛覆、破壞,這得怎麼算?有組織的蠱惑人心造謠誹謗攻訐中華文化,這得怎麼算?蠱惑收買中國的反動分裂分子,這得怎麼算?扶持買辦內奸,這得怎麼算?

恩怨要分明,恩要記,仇也莫忘。誰主張不要記仇的,千萬告訴我,並請貫徹落實到底。

對了,有件事很奇怪。話說所有的“傳教士”的唯一共同點,是“傳教”啊,你扯這些閒事,都不是他們本職工作啊?那麼是他們所有人都遺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做貢獻上了?或者你在試圖隱瞞什麼?

對了,你知道“傳教”,宗旨是啥麼?你知道在他們所傳之教中,他們教義之外的政治、文化體系都是什麼存在、應該存在麼?

所以,貢獻與破壞,請務必分析清楚,咱好各論各賬,有恩報恩有怨報怨,可好?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