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所谓的“差生”,交给所谓的“名校”,会教出怎样的人才?

教育新闻人中的吃货


我女儿所在的学校,原先是区里一所不好也不坏的学校,我女儿上学那一年来了一个新校长,校长来了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们学校挺大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小学初中的学生实行九年一体化教育,五四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这一部分学生是一样的老师,外校小升初的学生是进不来的,学习内容不同,初中会单招外校的学生两到四个班,本校学生每年级十个班,这十个班的学生分班的时候是老师抓阄,大概是每班三十九个人,一般男生一半女生,初中的时候从新分班,是为了孩子多认识人,没有重点班,都差不多,但是他们学校现在初中学生毕业的时候成绩并不差,中考以前会有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签约本校上高中,这时候会有掐尖,自己学校好的学生大部分都留下了,所以升学率一直很高,一本率理科百分之九十几,文科也有百分之九十左右吧,他们学校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学校的学生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素质一定是最高的


橘子红了540930


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差生是可以教好的,但仅仅是一部分!不过风险很大。刚毕业那会06年私立学校接一个初三烂班,开学两星期我开除三个,剩下的半学期内打断三根拖把把棍子,深更半夜去网吧找出来大街上直接开打。现在想想很后怕!下学期的时候都基本转性。令我欣慰的是全部考上高中。直到现在他们绝大多数都还在和我联系,邀请我去和他们聚会!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

第一,那个班的差生都有良好的家教,他们差主要是成绩差和行为习惯差。如果是像开除的那三个一样道德品质败坏我想我是不可能教好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养是孩子成功的第一要素,即使现在很差,将来某个时候也有可能成功。况且良好的家教也培养不出非常差的孩子。

第二,家长的支持,那个班有一个在社会上混了一年的学生,在我揍他一顿后不服气,打电话叫家长,他爸来学校了解了事情经过后直接叫我和他儿子一块出去吃饭,酒倒在杯子里后给他儿子说~下回我只要听说老师揍你了,我就来请老师喝酒,这个小子从此不敢造次,顺利考上重点高中,大学,创业,结婚,生子,一路顺风顺水。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现在我在想,如果那个家长换一种做法我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第三,打他们是让他们知道守规矩,更多的是沟通,为了沟通,他们是我带头领着玩的最多的一届。

他们是我接手时最烂的一届初三,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的一届,是唯一一届百分之百考上高中的一届,是到现在逢年过节给我发问候打电话最多的一届,也是我揍的最狠的一届!


宫gongtao


支撑“名校”核心要素是“名生”。所谓“名生”成就“名师”,“名师”、“名生”成就“名校”,然后再利用“名校”的光环攫取名利,从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名校”的校长、老师在教育行业特别受人待见,校长常被名誉加身,教师常被高薪挖人,即使是那些不怎么“名”的老师,都像“香饽饽”,四处被人请去传经送宝。

正是熟谙打造名校的套路,每到招生季,学校不惜一代价“掐尖”,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也令人不可思议。

每一所“名校”都开出了诱人条件,有的减免生活费,有的减免学费,更有甚者,我们邻县一所名校只要是“名生”去就读,每月还给500-1500“工资”

何其荒唐!

“名校”为什么做这样荒唐事呢?就是因为知道在“名校”这个光环下可以大量地招生“自费生”,有了“自费生”就能财源滚滚,坐家数钱,数到手抽筋。

那些借读的所谓“差生”可并没有沾到“名校”的什么光。这些学生一般在高二分科的时候,被动员去学艺术,比如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科目考试难度低,毛入学率高,这样就不会拖累学校升学率,反而还会对升学率能够贡献点百分点。

还有一部分“差生”没有艺术细胞,在文化班里会拖后腿,学校为了自己的声誉,保住“名校”的名份,于是高三上半学期千方百计动员学生参加春季高考,也就是“大专”学段考试。

学校采取一切手段,集体动员,重点突破,借助外力,目的只有一个,“去分母,间接增分子”,那些“差生”在领导、老师轮番劝说下,由怀疑自己到相信老师,于是选择了大专考试,最后连高考都没有能够参加。

所谓“名校”大都欺世盗名,并不能对所谓“差生”实施良好的教育,这些学生在名校里因为长期成绩垫底,极易产生逃学、上网、谈恋爱、玩手机、打群架等等行为。

所以,还是奉劝家有“差生”的家长,不要迷恋所谓“名校”,里面全是“套路”,学校收你只有一个目的:为人民币服务


青衫李探花


这个还用说吗?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您身边肯定有那么一所或者几所高中或初中“名校”吧?这些所谓的“名校”肯定也有不少交了高价却把学籍挂在别的学校的借读生吧?这些借读生为什么不能成为“名校”的正规学生呢?不就是因为他们成绩差、没达到“名校”的录取分数线吗?

既然在“名校”的眼里,借读生都是“差生”,那他们为什么还愿意招收借读生呢?一是为了收钱,二是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关系。那既然收人家钱了,而且人家也实际上就在本校就读,“名校”为什么不给人家办学籍呢?因为“名校”很清楚:如果给这些“差生”办了学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正规学生,那么,在将来的中高考中,这些学生的成绩就得算在本校毕业生成绩中,那将对本校毕业生整体的优秀率、平均分、过差率、重点大学(高中)上线率等等,都将产生致命的影响。

可见,“名校”心里也很清楚:自己并没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从这个角度讲,“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优质生源成就了它们,至于教师的努力、管理的严格等,都在其次。

而那些在“名校”借读的学生,又有几个经过“名校”的三年熏染,在中高考成绩上超过“名校”同届学生的平均分呢?几乎没有。

所以说,让“名校”招“差生”,其结果只有一个:名将不名;用不了几年,再好的“名校”也只能泯然众校矣。



我爱语文


记得08年地震后成都七中老师支援我县一所乡镇高中,乡镇高中特把全校好学生集中在一个班上由七中老师上课,结果一年下来,这个班成绩还当不到其它普通班。学校和老师分析原因,也调查了学生和学生家长。发现有很多教学方法和理念这些学生不适应。主要有几点,一是七中老师对于基础部分一带而过,讲的重点在难题,特别是竞赛题;二是老师上课基本不管课堂纪律,学生干啥的都有;三是家庭作业少;四是家庭作业老师不批改。七中是四川最好中学,老师也牛,来支援的老师也是按七中教学方法和要求来上课的,就不行。根本在于生源不同。中考700分能考上七中至少630分,而我县乡镇高中一般中考收分在460左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基础,理解能力等差距巨大。所以还是是啥脚穿啥鞋。这也是各高中分重点班普通班的原因之一,因材施教最好。


米汤


悟空中有问:北大清华就没有差生吗?那些仅凭北京户口,就可以低分进入的,不是差生吗?

曹和平:(1)北京学生和全国一样,也必须是优秀学生才能进北大清华。(2)如果同等单科和总考分条件下,北京学生在北大清华中的综合素质是最好的地区之一。这是北京同学多年来的突出优点。(3)我参加北大老师一次会间聊天,叹孩子考北大难。可不,扳手指头一算,北大经济学院,四十年,六个系,一百多位教职员工的孩子,考上北大的,只有三个。全是在中学就得了全国数学、物理或化学一等奖的孩子(考分也超录取线不少)。平均13.3年一个孩子考入北大。考上经济学院,就我记忆,一个也没有(其中的两个考上数学系)。


曹和平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我刚调回来,进的是一个说是当地,国重,省重,市重选过剩下的学生学校,你要说有没有好成绩学生有,当然是凤毛麟角了,就在进几高二期间,我们跟当地一所国重合并了,学生跟老师一并合到国家示范高中,我带的这批学生,就有压力,说我们怎么能跟中考成绩六百多分的比呢?其实当时我感觉心慰的,学生有压力,才有动力,于是,我就开始用下午下课到晚自习在段时间的二十分钟,给学生补,讲考试技巧等。但是基础太差,无力回天。但是他们高考三百多学生考了61个,其中一个还是一本。这个说明基础差,怎么补都不可能在一年多补回来。成绩差在重点学校,也无力回天。


令狐青云89088282


名校其实连自己后段的较差的学生都教不好,不要说把普通学校的差生交给他们了。只是人们习惯认为名校就是好,所以就算孩子到了名校一无是处,也认为是自己和孩子的问题,但在普通公办学校就不得了了,孩子书读得不好就怪学校怪老师,名校他们敢说半句不是吗?有什么不好的自己吃哑巴亏了。

我记得区里面的重点中学以前考入学试是要交钱的,100元一个人吧,这样老师们的积极性学是挺强的,后来禁止收了,大家的积极性就没有了,题目是买别人的,面试也很儿戏,有些学生面试94分,进学校后数学竟然只有13分,而英语20多分的都有,名校名校,其实他们真的跟我们一般学校是一样的。如果把老师完换过来,教学成绩区别真的不大,他们也会让自己的老师来我们学校交流的,成绩就不用说了一样的差。

所以不要把名校的老师当神仙,让他们去教差生,不气死就已经很好了。


中小学英语精修


差生进名校,有一部分会成才,但是,也绝不忽略,有些还是那样的。

比如,我知道,有个孩子,中考时,比重点高中分数线差了150分左右,当时,连普通高中都很勉强,但是,家里人费劲心思,找遍了人,也花钱,把他弄进了重点高中。

进去了,家长就感觉放心了很多。而他,却感觉压力山大,班级里有58名同学,大概得有50个优秀生,剩下8个,大概就是各种门路进来的。而且那个孩子慢慢了解到,那8个里,有5个,当时才差几分。也就是说,他其实是班里最差的学生。



他很紧张,真正开始上起课,他才感觉到痛苦,重点高中的老师和重点高中的同学,那真不是吹的,讲的飞快,而且同学们坐在那里,表面上一声不吭,一考试时,却都是将近满分,或者都是高分。

尤其是数理化,那班同学都掌握得很好,高一选拔竞赛生,他只有眼热的份,他连基础都没搞清楚,人家就已经去竞赛了。

最可怕的是文科,他以为自己能在文科上努努力,没想到,有的同学记忆力简直惊人,有的同学半闭着眼,看一遍就全背下来了。有的同学,英语在外面都学着雅思,托福等,他简直是找不到任何可骄傲或可以树立自信的地方。

他很想转学走,可是家里费了那么大劲把他弄进来,他真想不开嘴。他自己常常游离在课堂之外。

老师压根不管他。同学们也压根不注意他。也不是他,大家谁也不管谁。

他突然就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一听考试,就闹肚子,头疼。后来,他家里也很后悔,但是,也没办转学,就这么一直拖到了高考。



高考他当然考的不好,只考了个大专。家里想让他复课,他很简单,让他复课,他就去死。

后来,他就去上了大专。

家里也非常后悔,如果在普通高中,是不是大专也没那么费事吧!

这就是我知道的一个普通孩子,去“重点高中”的真实例子。


Longsuixinyuan


其实所谓明校选拔的学生就是成绩比较好的,所以很容易进入良性循环。反之普通学校的学生比较普通,甚至比较差,所以教起来费劲,结果也不尽人意。我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家孩子小学毕业那年正赶上派位,不需要考中学了,这不是大大的好事吗?小孩压力减少了,我非常支持这个派位,但是许多家长不乐意,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上普通中学委屈了,更可恶的是一些所谓的好学校开始利用这个捞钱,我一个朋友的朋友是某中学的老师,她通过我的朋友跟我说只要我交3万块钱,就可以把我家孩子档案提到她那个中学,不用我操心,我一听很生气,我想国家想给孩子减负,结果你们这些中学老师搞破坏,坚决不能容忍,坚决不交钱,结果我家孩子去了一个大家认为极差的学校,这个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我也可以曝光它的名字,叫北京世贤中学,结果是这样的,世贤中学的老师发现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一批学生,他们每次开家长会都说这些学生有多好多好,他们教得特高兴。而那个所谓的好学校呢,我就不点名了,说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差的一批学生,根本就没法教。大家听懂了我的故事吧?就是如果不通过考试选拔学生的话,这些所谓好学校也不能把蠢材教成天才。最后我还得说一下结果,我家孩子最终考上了个说得过去的大学,目前已经工作自食其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