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倒闭,乡村教师出路在何方?

飞车吗丁啉


《中国教育,失败在哪,出路在哪?》

郝峰涛

这是一篇有可能改变中国教育的文章!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希望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落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中国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里?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论二: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三: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我们要不要打破偏科观,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鸭式,打破应试观?要不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不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的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的育才观念要从均科全才观向优科专才观转变,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实现人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规律。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知识学会了,但是孩子的“中心”却丧失了,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3,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坏事,是优科的普遍存在。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4,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5,民国大师的特点:偏科偏文(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6,偏科生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7,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的: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8,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9,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10,……我们心中都能感觉到教育中的问题,除了无能为力,还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大道者至简


学校并没有倒闭,而是合并了。

说到这个问题,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那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有一天我下班回家,被曾在我们村小当过校长的女老师叫住。她问我是不是在学校上过班,我说对呀!然后她就给了我一张表格让我去曾经上过班的学校开证明,好像是买养老保险可以优惠。当时我因为在上班又买了保险的就没太在意这个事情。

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几年前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应该不会亏待那些因为学校合并失去工作的老师。

只要有本事现工作很好找的,我相信年轻的老师一定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俗话说的好树挪死人挪活。我认识一位老师,他离开学校后就去了深圳,现在在高速路收费站搞后勤夫妻俩都在收费站包住,至于吃都是吃公司食堂,一顿七八个菜还有一两个汤一月只给了一百多块钱,夫妻俩个一月赚八九千纯收入。

至于那些年老的老师我相信国家一定会妥善处理好的,我们也不必瞎操心了。

我们国家的优惠政策都在一项一项的实施,比如廉租房呀!为贫困户修房,水电气,宽带全安装。为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为学生发放助学金。为孤寡老人修养老院。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优惠政策会越来越好。


往事如风59526


农村学校倒闭,乡村教师出路在何方?


接下来就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简单说下我们行政村的现象,在我小时候每个村里都有一个小学,当时大家读书特别的方便,但是随着我进入大学以后,回老家时突然间发现我们村包括周边几个村的小学都倒闭了,纷纷合并到个别的比较远的大村里面去了,这样我们村这些小学生的读书问题就非常困难,每次上学放学都得家长专车接送,这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和工作负担。


那么这些学校倒闭之后,老师的出路在哪里呢?


我们那里有以下几个出路:


第一,失业后转岗再就业。


这个情况算是比较普遍,我们村小学的老师下岗之后就到村委会任职了,由教师角色突然间就转变为政府官员。

第二,在教师岗位上谋求再就业


我们村部分老师到镇里打通各种关系,将自己从前从小学调进乡或者镇里面的小学,这也算是一种出路,选择这种出路的人也有,但是需要强硬的背景关系和经济实力才能够打通这种关系。



第三,外出寻求私立学校再就业


这种情况就是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反正没有家庭负担,哪里走就可以。

我远房表姐就是这种情况,学校倒闭之后就竞聘至广东深圳的一所私立学校,这所学校是全寄宿制的,收入水平是在老家的三倍,这不失为合适的选择。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在深圳也算是安家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

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天使一笑


公立学校无所谓倒闭,教师的出路还是当老师。

城镇化发展,加速农村人口的外流,一部分年轻的落户在城市,农村学校的生源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八十年代末分配到一所乡村初中,亲历目睹学校生源的变化,在08年左右学校的学生数达到了顶峰,全校学生数六百多,2010年后学生数慢慢减少,现在只有一百多人,学校学生的减少也导致教师的减少,老的慢慢退去,年轻的分下来又少,学校缺少了生气。有的学校校园又大给人空荡荡的感觉,教学楼一栋接一栋,有点萧条凄凉,仿佛倒闭的感觉。有的教学点学生数更少,几十个学生,班级少,学生少,没有活力,教学中许多活动难以开展。


学生的减少,教师的分流,农村教育逐渐凋敝。当年撤校并校之风盛行时,由于安全因素叫停,加之实施校车制度,农村不少小学保留下来,只能解决就近上学的好处。学校规模小,难免学校管理跟不上,而且年轻教师的流失严重,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进县城读书,也是造成学生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只剩下中老年教师坚守农村阵地,不少学校还请了代课老师,有的村小都是老弱病残的,我们的社会更要关心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春天在何处?


江南烟雨220667845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10多年了,周围农村学校学生一直都是这么多,随着二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老师却越来越少和越来越老,,我所在的学校8个老师,185个学生6个班级,我47岁是最年轻的,剩下的都是马上要退休的,上面的领导说,招不到人啊,没有办法,你们就顶下去吧,还天天这检查那检查,天天这材料那材料,这总结那图片,这计划那方案,一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了,差不多退休的老师们还是3000来块钱一个月。


用户95014173002


我的中小学学习过程就是农村学校被不断合并的过程,直到最后关门大吉。

我们村子小,只有小学,等我上五年级的时候被并入隔壁大村子学习,这个村子还有初中。我在这个村子学了一个学期,整个初中就被并入镇里的初中了。那么所有乡村老师一起过去了,只是领导会降级了吧。比如说,校长过去以后变成副校长了,其实也没多大问题。

这就是我们村的小学,现在修建得这么好,却没有一个学生了。

多年以后我们村的小学就没有了,我们那个老师50多岁去隔壁大的村子做了几年就退休了。隔壁大的村子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几年前看见只有个别几个学生,现在也没有了。全部都到镇上去学习了。镇上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初中和小学都合并在一起了。



那么这么学校合并了,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班级越来越少,老师就会多了,多的乡村教师去哪呢?其实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就出现的,老教师该退休就退休了,年轻的教师又不愿待在农村,也不会有过多的老师呀。乡村教师只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已。

我也看到不少乡村老师奋发图强,本来在农村教初中,通过不断努力,然后去县城教高中。也有一些老师去民办中学教书。

总的来说,农村学校倒闭不是突然的事情,所以该退休的老师慢慢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大部分跟随脚步去了镇上教书,也有另谋高就的。


徽乡小居


农村学校倒闭?,乡村教师出路在何方?

这个问题我想用我身边的事实来回答。

逐年减少的学生人数,原因是什么?

就拿我所在的乡镇来说,近年来,村里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五个年级,一共二十多个人,平均每个班五六个学生,有些稍微多一点,四五十人,我知道的就有四个教学点关闭了,学生到更远的学校去读书。

今年是近几年里学生流失最严重的一年,前几年全乡还有2000人,今年只有1600多人,据统计,这些学生大多都是进城读书了,有的是跟随父母打工去的,有的是专门在城里租房带学生读书,为什么大家都往城里跑呢?原因是什么,这应该很明显。如果村子里有一个像城里一样的学校,美丽的校园,优质的老师,齐全的设施设备,还有必要去城里租房带孩子读书了吗?直接原因就是——城市化。

乡村学校没几个学生了,会没有老师吗?

学生少了,学校关闭合并了,乡村教师的路还没断,只要有乡村学校,就会有乡村教师坚守,我已经坚守了好几年了,习惯了也挺好的,农村生活也不是那么的苦。平时也是很认真的上课,虽然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我们用粉笔一样能上好课,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先进设施,学生一样能学的很快乐。像图片里的学校,一定还有这种学校,只不过现在很少了,就算这样,现在只要有学生,学校就还有老师。

农村学校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

只是现实里村里的学校还是很传统的那种,老旧的黑板,坑坑洼洼的地面,长满嫩绿小草的操场,家里辅导作业的是不怎么识字的爷爷奶奶,教室里的桌子还是哥哥的哥哥的哥哥用过的老旧木头桌子,老师是刚新分配来没经验的老师,过一年又走了,来年又换新老师,这样家长有什么理由选择把孩子就在农村读书,要不是家里条件不允许,可能早就把孩子送城里读书去了。

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不管在哪里教书的,他都能静下心来,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脚踏实地,对得起自己那份责任,也对得起把孩子交到自己手上的家长。


乡村康康老师


说到这一个,我也特别感慨。

我们这边的小学学生人数也减少了很多,而且我们这边的小学已经撤消了五六年级

10多年前我们的小学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每个班都有60多人,现在每个班仅剩下30来人了。

早在几年以前,我们这边的小学已经八五六年级撤销掉,也就是说我们这边小学读到四年级,就算毕业了,然后五年级开始就到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书,直到六年级毕业。

虽然我们小学也增开了幼儿园,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小学读幼儿园的,人数也不多。

为什么农村小学生会减少?

农村是贡献新生人口最多的地区,我们这边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三四个的孩子也很普遍,按理来说,农村小学读书的孩子应该不会减少才对,但事实是每年农村小学生都在减少,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1】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家庭已经搬到县城里面去。

【2】现在农村年轻一代的家长觉得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不行,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城里面读书。

现在农村教育跟城市教育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农村的孩子有条件到城里读书,也是明智的选择。

农村的老师该何去何从?

虽然农村的学生减少了很多,但由于年轻的老师很少愿意到农村小学里来,所以农村的小学还是比较欠缺老师的,现在还有不少代课老师。

如果农村的老师过剩了,那么第1批失业的肯定是代课老师。而已经入编了的老师,自然是不会轻易丢掉饭碗的。

如果农村小学还在不断倒闭,排除掉转行这条路,农村老师还有两条路能走:

(1)转到合并的学校继续任教。

(2)有实力的老师可以到镇上或者县城里面的小学当老师。

假如这两条路都行不通,而农村小学的学生年数还在减少,那么农村的老师就很可能面临着失业。

作者|桃园圣地


桃园成长学堂


很多老师如果到了年纪就退休了,或者直接转向了其他行业!

现在农村学校倒闭的情况确实不少,并不是简单的合并,以前我们村都有小学,后来五六年级的时候要去隔壁村去读书,现在我们村和隔壁村的学校都倒闭数十年了,我记得我小学三四年级的老师是我们同村人,去年碰到她已经退休了,因为人也有50多岁了,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是没有合并安置到其他学校的,基本上都开始自谋出路了。而我的高中现在也已经倒闭了,高中班主任后来去了一所私立的高中去教课了,学校的教导主任这些都另谋出路去了。

其实现在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又或者是高中倒闭或者合并的情况很多,现在我们乡镇就两所中学,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简单,现在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有些人已经定居了城市,孩子读书都去城里面读了,就导致农村每个村的生源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几百人的学校,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的五六个班加起来的人数有两三百多人,现在一个村里面基本上很少看到小孩子,基本上都跟随父母去城里面读书了。所以现在对于农村老师来说真的是一个挑战。

我有一个表姐在农村教书有10多年了,刚毕业就去农村教书了,前几年也调到了市区小学教学,她算是运气蛮好的,她也看到了现在农村教师的出路很困难,特别是一些比较年长的乡村教师,基本上到了40多岁之后,在竞争力方面没有二三十岁的年轻教师那么强。

所以对于很多乡村教师来说,还是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反正树挪死人挪活,即便是出现了失业的情况,只要自己不放弃在生活中找到一份工作还是没问题的,毕竟是老师!


楼盘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都走入城市工作,把孩子也转到城市学校导致乡村学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学校七八名老师守着三四名学生,老师比学生多,年轻的老师只能分流到其他大一点的学校。我以前所在的学校最开始是一所八年制中心学校,最鼎盛时中小学学生达到两千多人。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很多学生随着父母转学到城市,优秀的老师也各种原因调入城市。城市的生源好,教师优秀,中考成绩也好,升学率就高。农村家长看到城市学校高升学率,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到城市学校,导致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我们学校最后就剩了八名学生,十几名老师。我当时属于我们学校比较年轻的老师,就被分流到了另一所大学校。第二年,我原来的那个学校只剩下两名二年级学生,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让老师动员这两名学生家长,让他们把孩子转入另一所学校,人家家长竟然以没有人接送没有地方吃饭为理由拒绝转学,直到学校答应同村的一名老师每天用车把人家孩子免费拉着上下学直到小学毕业他们才勉强答应转学。现在教师地位的低下导致很多毕业生都不愿意当老师,各个学校都缺老师,即使农村某些学校撤掉,老师也会被分流到其他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