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主要功能在於教化還是娛樂?

dafu2322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級的需求就越基本,越與動物相似;越是高級的需求就越為人類所特有。同時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後順序出現的,當一個人滿足了較低的需求之後,才能出現較高級的需求,即需求層次。另外,各種基本需要的出現一般是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順序,但並不一定全部都是按照這個順序出現。


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人有高級的、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獻的需求,審美的需求等等。這種精神的需求不同於物質功利的需求。它是對於物質功利需求的超越,是對於個體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

審美是一種內在感受,是心靈活動過程中對事物的感覺。 這裡提出的審美需求針對人類而言,就是在生活過程中對事物的感受。 馬斯洛關於人類實現願望和要求中對審美的需求有下列四種: 對稱、井然有序、外觀美、平衡。

藝術的主要功能就是滿足人的審美需求。簡單地說,正如人不滿足於有吃有穿,還要求吃好穿好。要想吃好穿好就需要藝術,藝術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提高食品的層次,提高服裝的檔次,也就是說藝術要解決的是品味的問題。

人要詩意的棲居,就不得不依靠藝術!所以藝術的功能不僅是教化和娛樂,本質在於審美。

人們欣賞藝術,賞心悅目,心理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這種滿足是一個般物質不能給予的。




金風359


古羅馬的美學思想家賀拉斯在《詩藝》中說:寓教於樂。藝術的功能是教化與娛樂相結合。

在人類文明發展至現代,藝術的類型眾多,有繪畫、音樂、影視、書法、舞蹈等等。它們是人類思想文化的載體,並且又具體實踐在生活中,有教化的功能,又有娛樂的功能。


像西方油畫中的宗教文化下的作品,就載著慈悲與大愛的教化功能,它傳播著善良的美德,勸導世人去惡從善。通過聖潔的畫作,去洗滌人內心之中存在的醜陋。

譬如當我們看到拉斐爾·桑西的《西斯廷聖母》,讓我們明白母愛的力量慈悲。看著它,心靈上的力量似乎油然而生,並且能感到人應當追求美好未來的珍惜眼前。


藝術的教化在於積極的向前,讓人對生活的追求更美好,而且與邪惡作鬥爭,尋找合理。

比如這幅畫於歐洲中世紀的《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它就承載著為人民謀取幸福的教化故事。這幅作品的本身觀賞性很強,色彩鮮明,線條流暢,讓人看了有身心愉悅的美感。

而作品的背後,則是葛黛瓦夫人因為伯爵丈夫要出戰而向人民徵重稅,她是反對的懇求伯爵。伯爵就說她若裸體騎於馬上並在街道上奔跑,人民不會看的自動躲在家中,便會免了徵稅。於是葛黛瓦夫人勇敢地行動並最終讓人民免了重稅,減輕了生活負擔。

藝術讓人健康地娛樂,而且娛樂有身體上的,有心靈上的。

能讓身體娛樂的藝術,莫過於舞蹈,幾乎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拉丁舞、芭蕾舞、桑巴舞等等數不勝數,這種藝術的創作,無疑是非常具有娛樂功能,而且有著精神文化的傳承。

而心靈上,中西繪畫中,這種藝術作品是非常之多的。像齊白石的《鬥雞圖》,既有藝術價值,又有讓人看了有娛樂的開心一笑。還有他的《墨蟹圖》,有深厚的畫功,又有妙趣橫生的配句,讓人賞心悅目。

總之,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既有教化的功能,承載著人類的思想文化。它又有娛樂功能,讓我們的生活方式既健康又歡樂。



醉墨客


不能否認,藝術有教化的功能。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就說明了它具有教化的作用。但是藝術不是簡單的說教,不是直截了當的教化,藝術是對生活中的現象提煉加工昇華後通常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人們在欣賞中產生心靈的共鳴和啟迪,進而起到教化作用的。藝術同樣具有娛樂的功能,藝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寓教於樂。



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眾多藝術家創作了大量以“人文主義”為主旨的繪畫雕塑作品,沒有哪一幅作品中寫著“人文主義”四個字,但是人們在欣賞這些至真至美的作品從中得到心靈共鳴精神愉悅和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從這些作品中領悟出了濃厚的人文主義思想,對人們衝破宗教神學禁錮束縛,尋求思想解放和人性解放起到了有力的教化作用,文藝復興因此成為歐洲近代文明的里程碑。



抗戰戰爭時期,一首《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激勵多少中華兒女熱血沸騰慷慨激昂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解放戰爭時期,一首《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表達了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嚮往光明幸福的喜悅心情。



人們說,藝術包含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這些東西激勵著藝術家凝神貫注地去創作藝術作品,而作品發表後同樣會影響感染到許許多多欣賞作品的人,發揮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整個身心沉浸於作品中,多次為小說中的人物感動的流淚甚至痛哭。這部作品發表後,深深感動了一批又一批讀者,激勵人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多數情況下,藝術不僅會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會給人以心靈的啟迪和智慧的思考以及健康向上的力量,這就是藝術的教化功能。不同的是,藝術這種教化功能往往是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或載體來完成和實現的。


燈影書畫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個人拙見,藝術同時具備教化和娛樂功能

對於繪畫而言,繪畫具備娛樂功能,給觀眾賞心悅目的感覺

個人拙見,西方美術史上,洛可可繪畫的作品,具備強烈的娛樂功能

比如洛可可畫家華多的作品《舟發西苔島》,描繪了樹蔭下,幾對衣著雍容華貴,情意纏綿的貴族戀人,相互攙扶,準備結伴出發去西苔島,遠處天際蔚藍,煙波浩渺

西苔島,是希臘一個美麗的小島,是愛情的聖地,愛神的居住地,許多文學作品,把小島描寫成現實不能結合,夢境中情人終成眷屬的地方

《舟發西苔島》是夢幻編織的理想國,裡面是綺羅遍身,姿容妙曼,儀態優雅的男女,遠離紛擾的塵世,在永無憂慮的仙境中盡情享樂,野餐舞蹈

如今,身處亂世的我們,為生活奔波,為名利所累,每一個人心中,肯定都有一個夢幻中的西苔島,嚮往在夢幻的島上,遠離塵世的紛擾,功利的束縛,享受閒雲野鶴的愜意生活

《舟發西苔島》,畫家華多畫出了每一個人心中所向往的夢幻西苔島,為生活奔波勞碌的觀眾,可以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心靈上的舒適

個人拙見,表達愉悅,輕鬆,享樂主題的繪畫,才能體現繪畫的娛樂功能,給觀眾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觀眾會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審美上的昇華和滿足

悲壯的歷史題材,悲劇題材的油畫作品,不能體現娛樂功能

旅美畫家李自健的作品《南京大屠殺》,充分體現了藝術品的教化功能

畫家講述了這段慘烈血腥的歷史,赤裸裸地展現了日軍的暴行,橫屍遍野的歷史真相

畫家說:“願世界正視歷史,願中華兒女勿忘國難,願全人類共同展望未來、捍衛和平。”這是畫家創作的初心,畫家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了這幅鉅作,希望全世界更多的觀眾知道這段歷史真相

《南京大屠殺》,警示人們不要回避這段歷史,警示教化中國人民勿忘國恥,共同維護和平

寫意雕塑家,吳為山的雕塑作品《家破人亡》和《求生》,同樣取材於南京大屠殺的遇難同胞,展現這段殺戮血腥的屈辱歷史,雕塑家吳為山的創作初心,肯定與油畫家一樣,不僅表達藝術家自己的家國情懷,還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教化人們捍衛和平,喚醒更多愛國的心靈,維護國家尊嚴的心靈

總結

藝術,對於繪畫,同時具備教化和娛樂功能

表達愉悅,輕鬆,享樂主題的繪畫,更能體現繪畫的娛樂功能,給觀眾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觀眾會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審美上的昇華和滿足

悲壯的歷史題材,嚴肅,悲劇題材的油畫作品,不能表達娛樂功能,更能體現藝術的教化功能

回答完畢 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覺得藝術的功能,是教化,還是娛樂呢?


藝術狂人2


作為一個山水畫家,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認為藝術的主要功能不是教化,而是娛樂。這裡的娛樂應該是指審美體驗功能。

人在童年時候都有塗鴉的經歷。小孩子的塗鴉是一種簡單的藝術行為,塗鴉過程中,享受的是塗鴉帶來的快樂和愜意,根本沒有所謂的教化功能包含其裡。


藝術從誕生開始,伴隨人類的生產勞動,一開始是記錄,記錄人類日常的生產生活狀態,在記錄中體驗藝術的愉悅,也就是娛樂。

藝術是隨性的,藝術是藝術家自由的表達方式,藝術儘可能地表達出藝術家內心的情感和嚮往。


學過政治哲學的人們都知道,藝術是上層建築,藝術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也就是提問者說的教化,藝術包含了教化功能,它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感染人,引導人的思想和行為。

藝術的功能首先是娛樂功能,教化功能是其具備的一種功能。


陳莊水墨畫家


寓教於樂。在遷移默化中,使與情交融之理,入於你心中之情。名之為生命的昇華、完善,達於真、善、美融於一體不可分。所以,即不是教化,也不是娛樂。所謂教化或娛樂,只是人的自以為是的主觀想象。比如動畫片《阿童木》、金鏞小說、電腦遊戲、瓊瑤小記等,她使我們燃起建功立業的激情。這激情,本身就是遷移默化的結果。教什麼?化什麼?誰能說得清?只不過是我們內心生命裡生長出的。又豈是高興高興,樂一樂就完事那麼簡單?其藝術形象,音容笑貌,以後會長久的留存我們心中,或飛衝蘭天,或喊喊殺殺、上竄下躍,或含情默默,一剪殘梅猶在耳,豈是娛樂所能企及?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藝術是教化還是娛樂好!用這樣的詞彙描述藝術。首先這樣概述藝術其一不具備科學性、其二也是對藝術本身不夠尊重個人認為

首要重點講述藝術的代表性和表現性



一 :藝術從文化精神思想出發 、文學內涵載體藝術作品表達展示。三個層次的認知後所教化傳承 、創新出不同領域的藝術作品。也許是一個玉雕藝術作品。也許是一幅畫都有各自所表達的含義和藝術效果,,,。

二:優秀的文化藝術對我們教育成長 都有幫助,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利。好的藝術修養有正確的引導和提升藝術鑑賞能力。


三: 而簡單的娛樂性藝術只是物質性的,有的是商業性的娛樂產品不具有藝術性,只有商業行為娛樂性。根本不是具有良好的藝術作品觀賞性。比如一些不良遊戲,根本沒有一點好處,被一些學生貪玩教化後,不但影響學習還學到一些不良社會習慣。對青少年的學習身心都不利、也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所以藝術教育要從科學性提早樹立良好的人生觀。文化思想教育要有正確認識培養,良好的學習思想能更好的創意出好的藝術佳作。娛樂生活,娛樂文藝要多健康多富有正能量的題材做到利民利己才好。


四:只有具備更好的藝術題材,才能使文化教育文學作品、藝術表達的更加完美。更好的豐富我們的思想,更高的提升我們的藝術性審美和認知!

民間藝術是各民族文化精華所在!我們要傳承發揚光大!

好的文化藝術是偉大的創新,同時也是世界的藝術是沒有分界線的,,。

在此:感謝!那些在藝術領域中,默默奮鬥,努力工作,勤勞忘我不求名利的人,,傑出的藝術家們!祝:大家新年好!


黃朝華玉石美學


我是文子心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任何的文學藝術作品都具有題主提到的兩種功能:教化和娛樂。當然,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還應具備一定的傳承功能。只是在各自不同的文藝作品中,兩種功能的比重和成分不同而已。

教化,應該是指作品的思想性;娛樂,便是作品的娛樂性。二者關係密不可分,好的作品都能做到“寓教於樂”。

廚師在烹調時,總是既要考慮到菜的營養價值,又要考慮到菜品的色香味。食客吃菜也一樣,既要填飽肚子,又要享受美味。一部好的藝術作品有點像一盆菜,作品的思想性好比菜的營養成分,藝術性好比菜的色香味。

對於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高度統一的作品,欣賞者會像品賞一盆色香味俱全的菜餚一樣,既得到了美味的享受,又能增加營養。有出息的作家和藝術家應像名廚師燒菜那樣,考慮到兩個方面,努力使作品達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一部作品,缺少藝術性,首先引不起人們的欣賞興趣,即使大道理講的再多,也起不了什麼教育作用。

作品的思想性,取決於作者所表現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感情。構成作品內容的是題材、主題、人物、情節等因素。既然稱為藝術,當然不能像科學論文那樣依靠抽象的說理,而是必須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出來。

創造藝術形象,則離不開體裁、結構、語言、動作、色彩、旋律、蒙太奇等藝術手段,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所達到的準確、鮮明、生動,以及運用藝術的表現的完美程度,就是作品的藝術性。藝術性愈高,就愈能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發揮其教育作用。所以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在優秀作品中總是有機地統一在一起的。

人們去赴宴,總是把品嚐佳餚當作一種滿足食慾的享受。同樣,人們讀小說、看電影、聽音樂、參觀畫展,也首先是為了精神上的享受。老奶奶看越劇《紅樓夢》,手帕哭溼了好幾條,但她還是捨不得離開。花錢買哭,正是因為藝術作品使她產生了精神上共鳴和滿足。這類情緒的激動,有時興奮愉快,有時悲哀激昂,如此這般,都是藝術作品的美感作用。

《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人們奮進向前是一種美感,齊白石畫的魚蝦小雞,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活情趣,是一種美感,《紅樓夢》催人淚下,是一種美感;即使作品揭露醜惡事物,引起人們厭惡憎恨的感情,從而更激起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種美感。

總之,藝術作品的教育鼓舞作用,一定要通過美感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懂得這個道理,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作品過程中,務必努力使作品讓人們愛讀愛看愛聽。最好是“一見鍾情”,以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文子心語


藝術的功能是什麼?古今中外有不同的提法。

柏拉圖明確主張藝術要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把是否符合政治和道德規範看作鑑別藝術好壞的標準,柏拉圖從他的政治理想出發,提出文學藝術必須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務,進而為建立理想國的目標服務。柏拉圖主張建立嚴格的文藝審查制度,所有不良的文藝作品都應禁止上演。

賀拉斯提出“寓教於樂”的著名觀點。古羅馬詩人、文藝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中提出的有關詩的作用的一個重要觀點,即詩應帶給人樂趣和益處,也應對讀者有所勸諭、有所幫助。他提出“一首詩僅僅具有美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魅力”,這樣才能發揮藝術的教化作用。

車爾尼雪夫斯基則指出,藝術的功能是再現生活、說明生活和判斷生活,做生活的教科書。藝術功能是多元性的。

蘇聯的列·斯托洛維奇從藝術價值的多種表現出發,指出藝術具有認識、啟迪,娛樂、享樂、補償、淨化、勸導、評價、預測等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美學界,多談藝術的審美作用、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娛樂作用。

那麼到底藝術是教化的功能重要還是娛樂的功能重要呢?我們要看藝術創作過程中藝術家的心路過程。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曾在他的《論藝術》中指出:文藝創作是藝術家“ 在自己的心裡喚起曾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魯迅先生也曾說過:畫家所畫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 ,其實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現。”

無論是托爾斯泰還是魯迅,他們講的就是藝術家選擇一個形象把它藝術化地展現出來,就顯示了自己的思想,並企圖利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染他人。而用自己的思想感染他人就是對他人的教化。

有沒有純娛樂的藝術呢?應該說是沒有的。哪怕是一首歌,一幅畫,你唱了它,畫了它,給聽眾、觀眾帶來什麼,不能說什麼都沒有帶給聽眾、觀眾,那就不叫藝術了。聽眾聽了你的歌,產生或愉悅或悲傷的感情,就是受到了你的教化。

藝術要反映真善美的東西,通過藝術作品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古希臘蘇格拉底認為:“美和善是一個東西,就是有用和有益。”藝術也是這樣,只有有用和有益的才是美的和善的。

有人認為山水畫就是為了娛樂,沒有教化作用。其實中國山水畫體現的是一種美的境界,是作者從大自然中探尋美,用繪畫來影響和感化人的心靈、性情和品格。元僧覺隱說:“吾嘗以喜氣寫蘭,怒氣寫竹。”這種喜和怒就是畫家需要教化他人的情感。

梅花是國畫的重要題材,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讚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要畫好梅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畫梅人還必須有畫梅人的品格,有人稱之為“梅氣骨”,一種高尚的情操和潔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謂:“畫梅須有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還有人認為藝術只能表現真善美的東西,假惡醜就不能作為藝術題材,其實也不是這樣。醜在藝術表現中可以滿足人們的特殊審美需要,獲得特殊的審美感受。 第一,醜可以襯托美,從反面烘托美與崇高。如《水滸傳》裡的高衙內,不學無術,為非作歹,恃強凌弱,他的出現完全是為了烘托林沖的正面形象。第二,醜的形式可以蘊含美的內涵.。如《巴黎聖母院》的卡西莫多,幾何形的臉,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醜陋都給了他,他卻用善良來回報這個世界。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被稱為長相醜陋又聾的鐘樓怪人。但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三,用醜的東西做諷刺對象,揭露社會的黑暗與醜陋。如范仲淹《詠蚊 》“飽去櫻桃重,飢來柳絮輕。但知離此去,不用問前程。”這首詩借蚊子諷刺貪官,餓的時候像柳絮那麼輕,吸飽了血像櫻桃一樣重,而且只考慮眼前,不思緒前程。現在的反腐鬥爭中揭露出來的貪官不就這樣嗎?

藝術用醜的東西做素材絕不是歌頌醜,也不是叫人們學習醜,而是一面鏡子引起人們警惕。

所以純娛樂的藝術作品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讓人們在娛樂中獲取或喜或悲的感情渲染,這種渲染也是教化的一部分。


桃之夭夭老牛


藝術的主要功能是文化傳承,藝術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種類繁多,繪畫、攝影,書法,雕塑、工藝、建築、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等都屬於藝術範圍,因為藝術源於生活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藝術具有很大的時代性,反應了現實生活,不同的藝術具有著不同的功能,有的藝術具有著教化性,引導人們的行為方式,有的藝術具有更大的娛樂性,有的藝術具有很大的實用性,觀賞性,不同類型的藝術有著不同的功能,但所有藝術的主要功能還是文化的傳承,記錄著一個時代的人民狀態與社會形式,現代社會發展迅速藝術突飛猛進,影視藝術更是飛速發展,好的影視藝術對人們有著大的教化性,對人們生活有著很大影響,既有好的引導,同樣有著不好方面的引導,但,藝術卻從另一個方面記錄了現實生活的一個狀態,對歷史研究有著很大的價值,歷史記載有著它的侷限性,很多歷史研究考究都是從藝術作品中出來的。像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具有很大的歷史研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