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选择了陪孩子读书,请问你是怎么陪的,有用吗?

佳思佑玩爆语文


孩子上学还用陪,管她吃好喝好不就结了,别人家的我不知道,反正我家的学习没管过,大丫头今年十五,高三了,还有几个月高考,我只跟她讲,我不想你考什么重点名牌,只要考个省内一本就中,她说啥:那都不叫个事,等着吧。得。我啥都不说了。


漫天风血


我是一名宝妈,家有藏书千册。

我自己热爱阅读,是读书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看到万千世界的精彩。

有了宝宝后,更加明白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一、我是怎么陪孩子读书的?

从宝宝几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了陪宝宝读书。从开始的黑白卡,布书,指物书,到后来许多绘本的阅读。从开始宝宝连书都不会翻,只是我读他听,到后来可以自己选书,来让我读给他听。

连我妈都觉得我发了疯,这么小的孩子懂看什么书?

二、陪孩子读书有用吗?

直到有一次,在看《点点点》的时候,宝宝指着书中的彩色大泡泡说:噗噗噗。我知道他看懂了。这不就是噗噗噗里的大泡泡吗?大泡泡不是就是噗噗噗这样吹大的吗?从《噗噗噗》到《点点点》,完成了一次知识的理解,迁移,学以致用。我当时感动的快哭了。

实拍绘本《点点点》

从那以后,爸爸也自觉加入到亲子阅读中。

三、陪孩子读书,要怎么做?

1、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从亲子阅读开始。

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放手的过程。读书也是一样。从爸爸妈妈给孩子读,到指读让孩子识字,到认字后的单独自主阅读,是一个逐渐放手的成长过程。

3、陪孩子读书,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示范,新闻上陪读的父母比孩子还要努力,一同进名校,成了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父母去玩手机,让孩子去学习,那么,孩子肯定会说:你都在玩手机,我为什么要读书?


番茄妈说育儿


我说说我自己的陪读生活,我理解的陪读包含了身体的细心照顾和学习及各方面成长上的陪伴和指引。

我小孩上一年级后,我大大的减少了自己工作的时间,每天早上6点多小孩还在睡的时候准备早餐,早餐一般主食和有虾或牛肉或鸡蛋加少量蔬菜,中餐和晚餐都在家里吃,每天的食物搭配有十几种,中午午睡后送去学校的路上或下午放学接回的路上,穿插喝牛奶或吃坚果。既要保证营养丰富,又要让小孩不要吃多了积食。吃的量和时间上面都还是要多用心的。

另外就是好的身体除了营养还要配上合适的运动。可能我作为家长在这方面并不是专业的,但可以在我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内做我能做到的最好的安排。首先我给小孩报的教育局的福利学校3:30后的课程,因为我不担心小孩的学习方面,所以5天里面除了一天是小主持课(因为小孩幼儿园时上了两年主持课,自己喜欢),其他4天我都报的是足球,篮球和跳绳类的体育活动。在家里放学后吃晚餐前,或者早上起床早的话,都会抽时间做一些跳绳啊,踢球等约半个小时左右的活动,小孩从一个不怎么会跳绳,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拿到了全国大众花样和速度的两个一级证书。这个每天坚持一点还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坏的坚持也好过好的放弃。

最后还有家长都关注的的就是学习方面,因为我一个人带小孩,一般下午放学再运动后到5点多,我再准备晚餐的时候,小孩独立做半个小时的作业。晚餐后继续作业和阅读,到8点到8:30之间。就不再做作业了,洗漱后如果有时间再阅读,一会儿到9点左右睡觉了。在这里我要提到的就是阅读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两岁左右就已经有开始讲故事,听故事和阅读,所以到一年级已经能够独立阅读各类书籍。相应的有了非常多的阅读基础学习方面也比较省心。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经历和心得,和同样一年级的陪读家长分享。


长沙瑞宝贝


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自主学习的,父母都没有管过我们,他们也管不了我,因为他们小时侯没读过书,教不了。到了我们这个年代,我们的孩子又跟我们不一样,他们都是要家长陪读的。

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要多陪一陪的,一来可以辅导学习,二来可以时刻了解孩子的想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如果教育不好,那赚钱有什么意义呢?



农村晟妍宝妈


首先我不是家长,我是以孩子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同样也是以老师的身份来说这个问题

1.家长陪孩子读书,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除了增进亲子关系以外,最重要的是交流。

作为老师很快就可以判断出哪些孩子是与家长交流多的,而哪些不是。从孩子的课堂表现就知道,同样四十分钟,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往往是家里交流比较多,对声音对交流比较敏感。而有些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多半是家里交流比较少,没有听人说话的习惯。

而亲子之间交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陪伴阅读,所以这也是我很反对看绘本的一个原因,孩子可以不看,是需要通过听故事和对话可以。

2.阅读需要结合实际,而不是结合图片。

很多家长包括很多人搞错了一个顺序,我们到底是先理解一个事情,还是先看懂图片。

按照人的正常思维,当然是先理解一个事情。

你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思考,才会看懂一个图片。同样的因为不同的思考,所以对同一幅图片有不同的思考,未尝不可。

这也就是好的画作能看出不同的层次,这完全是对艺术的尊重。

但反过来说很多人从小看绘本,会对一些场景会有一些固定思维,反而是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3.如何检验孩子读书的成果,就是让孩子复述。

培养孩子说的能力,相当于培养孩子信息整合收集和记忆能力。

不需要通过绘本的图片去辅助,孩子必须磨练出一条自己记忆的逻辑线,而不是单纯的靠图片,因为早期的阅读习惯是会决定他一生的阅读思维的。

4.理论联系实际。

家长应该适当做功课,对于自然对于要去的地方,事先有一些了解,然后再实地进行一些讲解,让孩子对现实有所观察。

之后他读书读到现实的场景,才会有意识的去对应。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

作为家长是很难的,但是,能问这个问题的家长一定是比较努力的家长了。

加油


里拉糖不甩


现在有很多父母选择给孩子陪读,孩子到底需不需要陪读?陪读是近些年来,学校教育这棵大树的旁枝上绽放出来的一朵奇葩。如果把陪读看作是一种教育的话,那么,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而且还要接受第五种教育--陪读。那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人需要陪读么?我认为这不是孩子们的需要,而是父母们的需要。孩子刚开始接触学校就是刚入园的幼儿。刚入园的幼儿,由于亲情难分,所以,当家长把孩子往幼儿园里一搁,抬脚要走的时候,孩子就会哭喊着,不让妈妈离开。这样的孩子是有需要陪读的,等陪读一段时间候,大约也就在一周或两周,就可以了。在陪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慢慢的减少时间,不要最后把自己带进去了。再到小学,这个的话就不用多说,一般小学是没有多少进行陪读的吧。如果有的话我是真的服了我们家长了!那我们跳过小学,说一下初高中生的第三年。家庭比较富裕,平时寄宿,临到毕业季,大寝室里嘈杂,影响孩子的休息;频繁的考试,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情绪也很不稳定等,这样的孩子需要陪读。家长会在学校附近租赁房子,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帮孩子洗衣做饭搞后勤,孩子情绪波动时及时开导安慰,孩子开夜车时,及时提醒休息等等。在这两个时间点里,面临考学的压力,孩子是确实需要的,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陪护,陪伴,减压的作用。这个出国求学的孩子,以前是不占多数,可是近几年很多,而且在国外出国留学的孩子经常出现一些悲惨的事情,是需要陪读。有些家长认为国内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都比不上国外,于是就送孩子出国就读,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就送出去了。国外,毕竟是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家长就会不放心。于是,选择陪读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这个的话应该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吧。问题孩子需要陪读。有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产生厌学思想的;有因在校犯错误,或考试受挫,或家庭原因有辍学想法的等,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陪读。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家长选择陪着孩子读书。当然,如今陪读也不止如此,还有什么“监督陪读”,“信念陪读”,“攀比陪读”,“盲从陪读”,“协调陪读”等等。不同的陪读,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比如,有的陪读是为了让孩子考上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学校;有的陪着是为了孩子能完成学业等。但是,有些陪读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出现副作用。比如,有些孩子本来学的好好的,家长一陪读,他反而觉得不自在,总觉得好像大人在监督他。时间久了,他就会感觉烦躁,郁闷,产生反感或逆反心理,学习浮躁,成绩下降;还有些孩子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但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思考的乐趣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但是,由于家长陪读,学习不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孩子玩疯了,有家长来催促;作业做错了,有家长来检查;作业不会做,有家长会指导。结果,孩子渐渐地把学习看成是家长的事,成绩下降是毫无疑问的。再有,孩子是一个喜欢独立的人,本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家长的辅导和指导,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渐渐淡薄,对家长的依赖越来越重,好习惯变成了坏习惯。总之,陪读是家长爱孩子的一种表现,这种爱要注意选择,注意方法,把握时机,看孩子需要不需要。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需要就是累赘。







小黑11


我是做爷爷辈的,要说选择,有的选择么?儿子媳妇上班,两人每月拿的哪点工资,除了日常开销,房租水电,再请个保姆,按现在行情,请不起!

退休前想:有时间了趁能动到处走走,现在是根本走不开。就算儿子他们有能力请保姆,估计让别人带,自己还放心不下!网上暴保姆虐人,会心不安!老人能动,帮帮孩子,亲情有,义务在!

从另省的一个城市到这,陪读,带人。有用,怎么没用?好处,娃儿可按时接送。冷暖会第一先知。有人痛着,不会让他们冻着饿着。有亲人陪着,不会让他们孤独!

坦白说,我不代表别人。我内心不想和孩子生活,和孩子一起生活,会有很多不便。作息时间,饮食习惯。我在老家,单我和老伴,天气不冷,洗洗后一条裤衩,和孩子同住,能行?晚上看电视,遥控器在自己手上,看台换台随心所欲。最主要是:这是没熟人能说上话。医保卡在这里没用。有个头痛脑热的拿吃饭的钱买药!


海拉拉


现在的学校与我们以前大不相同,学校是要求有一个家长专职陪读的,越是重点小学要求越严格。这也是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我才知道的。从那时开始,我就让他妈妈辞职在家接送小孩上学、负责一日三餐和晚上的家庭作业。说实话,在儿子上小学以前,我对生活的感受是比较惬意,自从上小学开始,仿佛一夜之间,生活进入了快车道,每天过得战战兢兢,焦头烂额。我们这所小学是省级重点小学,学校和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天怎么穿衣服、鞋子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学校的纪律更是严苛,每天晚上都会有一定量的作业,并且每周要读书给孩子听,学完拼音,孩子自己每周要读完2本书,都是老师指定的课外书,每月要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老师会在微信群里点名批评。刚刚开始我们因为深受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总以为要走快乐学习的新路子,后来发现根本行不通,谁也不想三天两头被老师批评,孩子在学校经常被老师惩罚,他也失去了去学校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畏师如虎。他妈妈每次陪他写作业都是咆哮如雷,棍棒加身。但是孩子的成绩一天天每况愈下,常常熬夜到12点作业还不能完成,孩子也从灵动活泼的小男孩变得呆若木鸡。反复权衡,我决定自己回家带孩子,虽然失去了高薪的职位,但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我不再注重学校老师的高压灌输,跟老师交涉,适当减少家庭作业的量,更多关注学习的质。最近一个学期,孩子的成绩也渐渐好转,又变回那个快乐爱笑的小暖男。


古楼老僧


怎么陪孩子读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本身文凭就低,有很多字的也不会写,还经常写错字,现在孩子们的课程又深,现在小学就学英语数学题根本看不懂,无法给孩子做指导,也帮不了孩子,我只能在一边看着孩子学习,把老师按排的作业做完在玩,叫孩子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不能有编玩编学习的坏习惯,


以起来


这是个好问题。怎样带孩子,真的清楚的人有多少?真的了解孩子的有多少?孩子的生理发育,智力非智力发展是怎样的,心理发展是怎样的这些是关于人的了解,再看看学习知识方面,大人怎么给孩子建立各种知识。具体的指导方式方法是否具备,如,句子教什么?段教什么?这是找知识点,怎么找这是方法。也就是孩子的思考什么的问题,是建立思维思路。带孩子可不是简单的事。只有对人对知识有足够的人才能带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