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哪些行为可能会传染给孩子?

背影控Ling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主要通过不洁饮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共餐、亲吻行为传染。但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较低,其传染条件和生存环境非常苛刻,只有在37~38℃温度和微厌氧环境下,才能够存活并具有传染性。

如果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感染的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得多,出现所谓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积现象。

正如以上所说,子女感染父母所携带的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因为共餐和亲吻。避免亲吻孩子当然容易做到,此外,分餐制、以及餐后对餐具进行消毒可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还应注意的是,患者及其子女,最好及时更换牙刷,对患者的洗漱用具要按巴氏消毒,早晚使用漱口水。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即其配方为化学药剂,如主要成分为度米芬,麝香草酚等。这些行为,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患者子女也同样做,当然,洗漱用品是必须分开的。由于人的唾液、胃液反流呕吐物、牙斑中都存在幽门螺杆菌,因此在同一个脸盆、水池里洗脸,也有一定的传染可能,所以这也是应分开的。


纯钧LHGR


说一个真实的事情,就是我邻居两夫妻就是有幽门螺杆菌的,然后一家子也是一起吃饭,以为只是大人的病,后面小孩老是说胃痛,胃难受,9月份开学的时候胃痛到被老师送去医院,然后才知道也有这个菌,而且数值还很高。



我们小区都知道了,我们家就开始分筷子吃饭了,只要感情好,这种不算什么事,因为我们两夫妻经常在外面吃饭的,婆婆也怕我们带回菌,更怕孩子传染到,因为真的会影响发育的,还怕贫血什么的,你想想消化不好孩子吃多好都没用。

除了分筷,我们一家还会吃火麻油,这个油是我一个有胃病的同事吃好后跟我们说的,很温和的,虽然不是药,但是长久吃下来胃病好了,而且还能帮助灭菌的,味道是青草味的,我婆婆都是加在汤里给大家吃,给孩子另外加在牛奶吃,现在说起幽门螺杆菌,我们家是不怕的。


食不果腹999


家人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哪些行为可能会传染给孩子?其实日后出那个夹菜就会传染给孩子。


90后小夫妻同患胃癌,医生:1种病菌是诱因


小美和小羊是一对90后小夫妻,他们在网上因为爱美食相识,后面更是因为爱吃相恋、结婚。这本来是一个很浪漫的故事,但是自从小夫妻两老是胃痛开始,他们的美好人生好像就从此被打上了句号。

这对小夫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吃完饭后,两个人就不停地打嗝,但是俩人都没当回事。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直到去年过年回老家,父母看到他们消瘦了不少,吃得也没以前多了,而且饭后还不停地打嗝,就想起隔壁村大爷肝查出患上胃癌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于是立即把两夫妻拖到医院。

没想到,医生一给他们检查,就发现他们俩都得了胃癌中期。

为什么这对小夫妻会双双患上胃癌呢?

90后小夫妻同患胃癌,医生:1种病菌是诱因

医生解释说,因为夫妻双方长期生活在一起,经常接触,容易感染相同的病毒,饮食习惯等几乎相同,但也容易产生常见的致癌因素。其中在胃癌的众多致病因素中,最容易传染诱发胃癌的是一种易感病菌——幽门螺旋杆菌。

只要人感染后,就会极其容易诱发胃病反复发作,而胃病反复发作的后果就是胃癌。更不要提这对小夫妻,那么热爱美食,平时荤素不忌,冷的冰的热的都一股脑地塞进肚子里,胃更是受不了会生病。再加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推动,胃癌可不就发生了吗。

除此,医生着重提醒大家,若是身体发出4个信号,那或是身体在暗示你的体内出现了癌细胞,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及早排查胃癌;若是没事,一定要并饮用富含亚麻酸成分的火麻油清理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癌的发生。

因为火麻油里面的亚麻酸可以有效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帮助消除胃菌;亚油酸可以帮忙修复被腐蚀掉的胃粘膜,帮忙建立一个健康的胃部屏障,提高胃部的抵抗力。

那么,当身体发出那4个信号的时候,说明癌细胞来临了?

1、疼痛

如果身体某一部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疼痛,而且疼痛持续很长时间,超过一周,你必须担心癌症。

2、长痘

长出的痘痘是半透明的,这种情况在你的皮肤上是没有其他特征的,而且这种痘痘一两个月都不好,那我们就要注意了。

3、消瘦、乏力

如果没有刻意减肥,但是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快速的身体消瘦,全身乏力等症状,一定要查明原因,这很有可能是肺癌、胃癌或肝癌的早期症状。

4、出血

如果发生不明原因的出血,虽然不一定是癌症,但也可以提示身体出现问题,除了有可能发生外因出血外,癌症也是可能的。

欢迎大家评论。



今年三月体检时,老公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当时听到这个结果有点蒙圈,平时我们很少外面吃饭,家里平时也挺注意卫生的啊,不知哪个途径传染的。后来听说的,免疫力低的人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既然都这样了,总要去面对的。一般遇上什么不懂的事我习惯去百度问度娘,在她那里总会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首先我把家里一直使用的餐具用具高温消毒处理,然后给老公单独一付餐具。吃饭时一家人还像以前一样在一起吃饭,夹菜使用公筷,饭后把他的碗筷单独洗刷单独放置。直到复查结果正常后,我再重新把餐具放锅里烧开水高温消毒后,再像原来一样就餐。

如果家里有孩子,患者不能亲吻孩子,不能近距离接触孩子,吐沫会把病菌传染给孩子,做到餐具分离。


清风拂面不如你


家里人有幽门螺杆菌,对孩子来说,被传染性几乎可以达到80%。因为家人、家长和孩子的接触无处不在,一些卫生意识单薄的家里人携带有幽门螺杆菌,那么孩子的胃部健康也就存在了隐患。



以下五种行为 都是在向孩子传播幽门螺杆菌

1.给孩子吃自己咬过的东西。

我们口腔里的牙菌斑,是幽门螺杆菌的仓库,它会藏在里面,等待时机通过口水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嘴里,再经过食道进入胃中。

2.给孩子用自己用过的碗筷

用过没洗的碗筷,难免会沾有口水,口水里就藏有幽门螺杆菌。

3.亲孩子的嘴,亲孩子的手

这不是爱,是在主动把细菌传播给孩子。

4.家里所有碗筷混用,只用洗洁精却不消毒

碗筷混用而且不消毒,会残留下幽门螺杆菌。洗洁精并不能彻底洗去碗筷上的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会在水里存活上1年以。

5.用自己吃饭的筷子给孩子夹菜

筷子上会沾有口水,如果在夹菜钱还嘬了筷子,就更不用说了。



幽门螺旋杆菌会致病 甚至影响孩子发育

临床数据表面,幽门螺杆菌会引发七成以上的肠胃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等,也是一种被世卫组织确认过的致癌物。它的存在,就像是人体健康的一点星火,稍不注意,就会蔓延难以控制。

另有一份研究指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孩子,会比正常发育阶段的身高要矮上1厘米左右,也就是说,有时候,孩子长不高、比同龄人矮,是因为胃里的幽门螺杆菌的影响。



14岁以下孩子不建议正规灭菌 可食疗控菌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临床上称之为三联疗法、四联疗法,需要用到两种抗生素,会让人体有比较大的副作用,年幼尚在发育的孩子容易受到影响,所以,一般不建议14岁以下孩子做正规灭菌治疗,除非是同时患有消化道溃疡、淋巴瘤的孩子。

然而幽门螺杆菌一旦存在,就有诱出胃病的可能,影响到孩子的食欲、健康、发育、体重等等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通过食疗帮助孩子控制住胃里的幽门螺杆菌。

两种食物 可帮助控制幽门螺杆菌

食物一:初榨火麻油

油里的亚麻酸、亚油酸,是幽门螺杆菌的"克星",能抑制住它的活性,限制它的繁殖和生长,长久摄入有灭菌的作用。

这种初榨火麻油,还可以保护胃部粘膜,缓解掉胃炎、溃疡等肠胃病带来的胀气、胃疼、反酸、烧心。



食物二:猴头菇

猴头菇里的多糖,也是幽门螺杆菌担心的一个存在,能护住肠胃安全。



这些蛛丝马迹 可能是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信号

1.孩子睡觉时流口水,睡得不安稳。

2.孩子忽然不爱吃饭了,体重悄悄减轻。

3.孩子胃疼、吃点东西就胀气,早上起来恶心反胃

4.孩子口臭严重,却没有牙周疾病,而且这种臭味,刷牙也刷不走。


熊熊生活也欢乐


家人如果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那么孩子被传染的可能性会翻倍,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接触,非常容易造成传染。以下7种有娃家庭里的行为,都是在主动把幽门螺旋杆菌传给孩子:

1.嚼食喂饭:这是80、90年代非常常见的喂饭方法,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吃的东西自己嚼碎了,又吐出来喂给孩子。

2.共同碗筷:孩子的碗筷和大人的一起混用,甚至直接用大人用过的碗筷盛饭给孩子吃。

3.给孩子吃自己吃过/咬过的水果、饭菜、饮料。

4.亲吻孩子:亲嘴、亲手。幽门螺旋杆菌会藏在嘴巴的牙菌斑里,嘴对嘴亲孩子时,这些牙菌斑的幽门螺旋杆菌会随着口水进到孩子嘴里。而亲手,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欢吃手指,如果孩子的手上残留有带着幽门螺旋杆菌的口水,那么结果不言而喻。

5.用嘴吹凉饭菜再喂给孩子,如果把口水也吹进去了,孩子容易被传染。

6.家长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夹菜前还把筷子在自己嘴里嘬了下。

7.饭前便后不洗手,直接给还在盛饭喂饭。手上如果沾有含幽门螺旋杆菌的粪便,那么这个细菌会通过粪便、嘴巴传播给孩子。

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性高、快,是胃病的主要诱因

口水的直接交换、粪便沾身后和嘴巴的间接接触,都会把幽门螺旋杆菌传给孩子。而这种细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胃里生存的细菌,是60%以上的胃炎、肠胃溃疡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常说的“老胃病”老不好,其实也多是幽门螺旋杆菌在搞事。有数据指出,我国10岁以下的小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60%,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的胃不好、老胃病,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平时怎么做才能防止孩子被传染、感染?

1.从饭菜上做好预防、提前做好抑菌措施

2.给孩子备专用碗筷,并做好消毒工作

严格和大人的区分开来,避免感染。

3.别随意亲吻孩子的手和嘴

4.教会孩子健康的卫生、清洁知识

比如饭前便后洗手,勤快刷牙

5.尽量少带孩子出门吃饭

环境不卫生的饭馆也存在传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可能。


鹤鹤鹤生活谈


幽门螺杆菌,传染性极强,不单会传染给大人,一样会传染给小孩,而且!儿童的免疫没有那么强,更容易感染到幽门螺杆菌的,如果家里有人查出了幽门螺杆菌阳性,不要这么做,这几个行为会传染给孩子的:



家里有人查出了幽门螺杆菌阳性,这些行为会传染给孩子:

1.用嘴吹冷孩子的食物

2.用嘴嚼碎食物再喂食给孩子

3.与孩子共用餐具

4.亲昵孩子

5.上了厕所不洗手就抱孩子

6.让孩子吃自己吃剩的食物



以上行为容易传染细菌给孩子,很明显,就是“病从口入”的典型例子,主要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很容易通过唾液传播,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这方面有很多的联系,所以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家里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一定要好好给孩子做好预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有没有幽门螺杆菌都还不建议去查的,除非家里出现过胃癌的。原因是孩子即使查出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好用药治疗的,现在的药物是抗生素比较多,没有针对小孩的药,还有小孩用抗生素那个小身板也顶不住的。

怎么看孩子有没有被感染呢?主要看它有没有老是腹胀,幽门螺杆菌的人就是消化不好,容易腹胀,然后有时候容易饿,变瘦,还有的孩子会口臭,大人有这种菌口臭是很明显的。


离家的蛙蛙


当家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那么有很大的可能会通过同桌吃饭(筷子夹菜的时候),亲吻孩子的脸蛋等方式传染给孩子

因此,此时家长要做的就是赶紧清理病菌。

为什么呢?

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罪魁祸首,起初会引起胃炎,胃溃疡,所以现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在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总会让人心惊胆颤。



因为它的传播性很强,口口传播,粪口传播,一人传染可能会把周围的人全部给感染。

所以中医上讲“十人九胃”大多都是指的90%左右的人,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者和携带者。

那么幽门螺旋杆菌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1、喜欢吃路边摊路边摊没有卫生管理局的把关,卫生环境很差,就连餐具也没有严格的消毒,所以饮食安全根本就得不到保障。

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患者使用过的餐具,下面的食客当中就很容易被感染。

2、喜欢吃生食

喜欢喝生水或者是生食患者容易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比如生鱼片,刺身,牛排,这个幽门螺旋杆菌提供了入侵的机会,因为热度达到90度以上就可以杀死表面的幽门螺旋杆菌,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熟制烹饪,就会消灭不了细菌的活性。

3、喜欢吃刺激性食物

最后一类人群,喜欢吃辛辣刺激的事物,要知道长期如此就会产生对胃粘膜的伤害,导致肠胃抵抗力下降,正是如此,也给幽门螺旋杆菌入侵的有利条件。



所以在日常应该清淡饮食,多吃养胃灭菌消炎的食物。 这些食材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死敌”

1、包菜

包菜也被称为卷心菜,里面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而其中含有的萝卜硫素,引哚类化合物,可以有效消炎杀菌。如果大家想要调理效果更好的话,取材新鲜的包菜,无需加热烹饪,洗净之后坚持一个月,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2、山药

山药当中含有多种淀粉酶和植物蛋白,以及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促进脾胃的消化,缓解脾胃虚弱。同时还能够修复幽门螺旋杆菌所造成的溃疡面积,达到养护肠胃的目的。



3、养 渭 方:每天坚持吃,消炎,杀菌还养胃

火 麻 仁 油,可以增强消化能力,缓解腹部胀气,尤其是她含有的亚麻酸和亚油酸能够有效消灭幽门螺旋杆菌,促进溃疡伤口的愈合,阻断氧化产生的自由基。每天喝2杯,就能消除胃部炎症与细菌,还能够调节胃酸的分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芝麻包子吃吗


幽门螺旋杆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可以在胃中生存的细菌,它是很多胃部疾病的元凶,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旋杆菌归类为一类致癌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感染人群都会出现胃炎甚至胃癌等胃部疾病,而是风险与未感染人群相比会有所升高。

家人查出幽门螺旋杆菌哪些行为可能会传染给孩子?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来回答,其途径主要是唾液与粪便,由此延伸开来,在日常生活唾液接触和粪便接触的方式都可能让幽门螺旋杆菌传播,如:

  • 共餐、共用餐具
  • 感染者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用嘴喂送食物
  • 亲吻孩子的手、嘴、脸等
  • 冲着孩子打喷嚏等
都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所以如果家里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要尽量避免以上行为,孩子本身的抵抗细菌能力就不高,所以感染风险会很高,因此而诱发胃部不适的风险也会高一些,而粪便中也存在幽门螺旋杆菌,但只要便后及时洗手,孩子接触到的几率会低很多。

此外,建议家里有宝宝的朋友,如果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选择药物根除治疗,因为与宝宝的接触很多是在所难免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更稳妥一些,如果家里没有宝宝,是否选择药物治疗可以视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有胃炎、胃溃疡或家族有胃癌遗传史、有明显胃肠不适情况的朋友及时治疗,避免风险发生,没有不适症状且没有胃病的朋友可以观察为主。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避免高盐饮食,这会加速幽门螺旋杆菌的繁殖。
  • 可以适量的补充益生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
  • 家中碗筷定期消毒,一般煮沸20分钟便可使其失活。
  • 避免一些对胃粘膜有刺激的东西,如过辣、过烫、过凉以及烟、酒等,幽门螺旋杆菌本身对胃粘膜有损害,饮食再不加以控制,胃部健康会受到影响。
  • 可以适量喝些茶水,帮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繁殖。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餐具混用会传染给家人,特别是混用筷子

家里餐具都分开,每人一套,特别是筷子🥢做不同的记号或买不同样式的。

少外出吃饭

你家分餐了吗?

常看电视会发现,在我国古代,人们吃饭是分餐而食的,而现在吃饭则是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合餐吃饭。这是为什么呢?我国什么时候开始采用合餐制的呢?

考古发现,在我国宋朝之前一直是采用分餐制的,大家席地而坐,一人一张小桌子。“我国分餐制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时期。 ”在秦以前,人们已经习惯于席地而坐,讲究一点的铺上筵席。

唐朝时期华夏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和餐制开始进入中国。但那时候和餐制仅仅限于家庭不算富裕的人家,而贵族都是用分餐制。当然在商到唐这期间穷困人家肯定也是和餐制,要不然那么一点点饭菜根本不好分。也就是说唐朝开始中国逐渐有了和餐制的萌芽,

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围坐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遍,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分餐向合餐的转变,没有这场家具变革是不可能完成的。

和餐制的真正发展是宋朝,由于椅子普及,大家一起围着桌子吃饭的条件有了,所以围着桌子吃饭的增多了。宋朝的中后期,慢慢的就发展成了我们今天的一家子人坐在一起吃饭,菜也是大家一起在一个盘子里面夹。

但我们的近邻日本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古人的习惯,吃饭一人一份,席地而坐!

那么从分餐制到合餐制,是进步还是倒退?

以前我家也是合餐,后来有一次去一个医生朋友家里,他和我聊我这个事。说了分餐的许多好处:比如如果家里有人在外面接触了传染源,那家里其他成员不会被传染,还有可以防止像乙肝那样的传染病,防止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幽门螺杆菌可是导致胃癌的直接原因之一啊!

从朋友家出来,觉得也挺有道理的啊!当然心里还是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是不是有洁癖啊!虽然内心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做法,但回家后我还是在家里进行了分餐,吃饭时一人一份,餐具也各用各的,现在已经分餐十几年了!

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意识到这样做实在是太正确了!

就是前一段时间我有两个朋友的10岁左右的孩子经常肚子疼,去医院检查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虽然经过治疗已经痊愈,但幽门螺杆菌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很担心就带孩子去检查了一下,结果是没有幽门螺杆菌!于是突然觉得这个分餐还是非常重要!

另外经常看到有人吐槽:家里人有喜欢吃饭时用筷子不停的翻翻翻再夹菜。还有的喜欢吮筷子,有时吮筷子后还热情的给别人加菜。你看,如果分餐制是不是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所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经历,希望您在其中能够得到启示!

下面👇附孩子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检查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