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終將會變成淨土,永遠消失,就像從未來過人世一樣就害怕,活著還有意義嗎?

2020呀Y


列子說

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生人為行人,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列子·天瑞》

所謂死亡,是本性的迴歸。古人把死叫做歸人,活人就是行人。人出行在外而不知歸返,便是沒有家的人。一個人丟了家,世上所有人都會怪他。如果天下人都沒有家,會應為不知道有家也就沒人怪誰了。活著的人都是失家的人,沒人知道自己的家在何方。

生死由天不由人,世上萬物都一樣,有生就會有死,這是自然規律,不用看得太重。

人之所以來,是因為身負使命。人之所以走,是因為已完成來時的使命,回到了來這之前的地方,那裡才是人們生活的家園,而這裡只是歷練人的地方,大多數人在這並不快樂。所以不用傷心難過,人走,只是回到了來之前的家鄉。

在這個世界:

活在當下,人才會滿足,才能開心生活!

你能感知到的世界只能是此時此刻的現在!過去和未來根本就不存在,你只能活現在。起決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時此刻。

人都不怕現在的生活。人怕的是以後怎麼活。大多數人沒活在當下,而活在未來。而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

為了沒有底線的未來,所以人的物慾勝過了一切。抱有希望的人都在透支生命,認為沒希望的人就可能會付出生命。

未來充滿著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會帶來諸多的可能性。當沒有強大的內心去面對和承擔這些可能性時,人們就會開始焦慮,開始擔心,開始害怕,為了未知開始貪得無厭。

人所有的擔心,都是因為活在了未來。


詹三瘋2


應該感謝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在世一天就該珍惜這美好的時光,春去秋又回,是大自然的規律。朋友們,迎接明天的到來,陽光☀會更燦爛。



幸福每一天193865785


害怕是沒用的,這是自然規律,誰都怕死,但是誰也阻擋不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活著的時候就要想開點,讓自己過的開心點,在自己有條件的情況下,能享受就享受,有一些人想不開,活著的時候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我們鄰居有一位50多歲的女士,過日子,非常的細,買菜也買最便宜的,從來捨不得出去買早點,都是自己做,用水也非常節約,捨不得開水管,用水滴一滴一滴的,他說,這樣省水不走表,煤氣也是,開著最小的,這樣也不走煤氣表,用別人給她的舊衣服,做帽子,捨不得買一個帽子,兒子結婚,捨不得裝修,自己裝的修,也沒搬出去,後來查出了肺癌,大家認為他裝修時捨不得買好的漆料,可能裡面有毒物質太多,這樣沒有半年他就去世了,沒多日子,他的愛人又找了一個女朋友,這就是想不開,她死錢別人花了,所以,人要想開點,誰也阻擋不了去世?多害怕死的人,人人都有個死,害怕也沒用,想辦法活著時開心,盡情地享受生活,死的時候不冤就行了。


淑敏1955



啄木鳥131384685


“吃土還土"是規律,任何地球生物都是如此,只有人類有聰明的大腦才能想到這一點,這就給人類帶來困惑。但是想通了也是必然,這樣才合乎“吐故納新"的規律,上人不死,就沒有下人空間了,也算合理,能叫該來世上走一遍的人都能嚐到人間的美好也包括受罪。

不用害怕,怕也怕不掉,能生就包含了死的勇氣,什麼福都亨了,什麼罪也受過,人間的五味都經歷了,滿足是滿足不了,但是“哭著生,笑著死",才是人類該有的志氣和勇氣,為了下一代生了我們,我們就要和我們的上一代一樣,子孫萬代同走的一條路"有生就有死"而延續。


張師傅5107


自己回答得多好啊!

第一句話送給你,真的很討厭這樣的負面言論。每個人都最終會成為一盒枯骨。我奶奶火化後,工作人員把骨灰拿出來放到骨灰盒裡給我看的時候,我還有那麼一瞬間恍惚,覺得這下再也看不見我奶奶了,從這一把工作人員口中說得燒得很好的骨頭想變回以前的樣子都不可能了。

人生就一次,最終都會死,那何不在有生之年過得更充實更精彩呢?有人成就了面子,有人成就了裡子,有人成就了自己,有人成就了別人,都是很好的方式。但為這個事兒害怕,真真是幼兒園小孩的問題,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小時候也擔心過,比如,萬一太陽爆炸了怎麼辦?地球不自轉了,一直是晚上會怎樣?想到以後就得上班養活自己,就不想長大,看著一整頁的作業我又想趕緊長大。

學著別浪費生命,別把時間浪費在沒用的思考和害怕上。畢竟我們只能活一次,下一次我也未必看得懂字了!



職場耿哥


【重新認識“我”是誰】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一個心愛的公主。一天,國王送給公主一串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鍊。公主高興地戴在脖子上。沒想到第二天醒來,她發現鑽石項鍊不見了。公主悲痛欲絕,國王則大發雷霆,懸賞重金要找到那條項鍊。於是,舉國上下,人們到處尋找。

有一個人在河裡發現了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他想這一定就是公主丟失的那條鑽石項鍊。於是他迅速地跳到河裡,伸手去撈。沒想到,手伸出來,竟然是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可是那東西亮閃閃的,明明就在嘛,他不甘心,又去撈。就這樣,他反反覆覆地,把手伸進去,再拿出來。

一個聖人從旁邊經過,好奇地問:“您在河裡撈什麼呢?”這個人不回答。聖人用手指著河上方的一棵樹說:“你看看那裡! 那是不是你要找的東西啊?”原來,那棵樹上掛著一串閃閃發亮的鑽石項鍊!

在主題為“我是誰?”的《博伽梵歌》讀書會上,Gita老師以這樣一個故事開始了她的講述。就像那個愚蠢的人以為水中的倒影就是他要尋找的東西一樣,我們在尋找真正自我的道路上,也常常找錯了方向而不自知。

我們以為我們是父母,是兒女,是丈夫/妻子,是員工,我們在這些身份上苦苦掙扎,以為我們的全部價值就在於此。但真正的我到底是誰?兒時的我們與現在的我們看上去天壤之別,但我們仍然認為那都是我們。那麼,那個不變的到底是什麼?當我們的軀體終將老去,死亡到來的那一天,我們就什麼都沒剩下嗎?我們就此徹底消失了嗎?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

“正如體困的靈魂在物質軀體中經歷了童年、青年、老年的變化一樣,軀體死亡時, 靈魂便進入另一軀體。醒覺的靈魂不會為此變化所困惑。”

“彷彿脫下舊衣,換上新袍,靈魂離開衰老無用的舊物質軀體,進入新的。”

——《博伽梵歌》(2.13)(2.22)

當很多人冥思苦想,終不得其果時,古老的經典《博伽梵歌》為我們指明瞭一條覺悟自我的光明大道。它首先要求我們以一種尊重權威的,謙卑的心態來接受這門關於自我的知識。宇宙自誕生以來,必然有它的運行規律。國家有法律,宇宙也自然有它的規則。《博伽梵歌》因為是至尊主——宇宙的最高控制者——向祂的奉獻者講述的,因而有著無上的權威,就是宇宙的法律。

《博伽梵歌》告訴我們,我們真實的自我其實是靈魂,它是永恆、全知、極樂的。我們的軀體在不斷改變,但永恆不變的是我們的靈魂,而靈魂的表現就是知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說一個人“走”了,明明他的軀體沒有任何改變。那是因為他的靈魂走了,他沒有了知覺,因而他的軀體無法再有任何活動。

我們的身體由八大元素構成。土、水、火、氣、以太這五個元素構成我們的粗糙軀體,就是我們看得見的這個肉身。心意、智性、假我這三個元素構成我們的精微軀體,其中心意包含了我們的所思、所感與所願。我們接受與拒絕的想法都來自心意。而智性則是我們做出理性選擇的來源。就像一個男子看見一個美麗的有夫之婦就會不由得多看幾眼,或者有據為己有的想法,這是心意在活動。但智性會告訴他,他不應該有任何貪念。

在物質軀體的馬車上,個體靈魂(自我)是乘客,智性是車伕,心意是韁繩,五個感官(眼、耳、鼻、舌、觸)是五匹馬。自我通過物質軀體的感官和心意體驗痛苦與快樂。

假我則是令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受苦的最終原因。當我們把自己等同於我們的軀體,認為這個軀體或者和軀體相關的一切就是我們時,我們就處於假我之中。我們會依附自己的軀體,以及和軀體相關的一切: 健康、身份、名望、家庭等等。這時,我們就忘記了自己永恆的身份:我們原本是一個獨立於軀體的充滿知識和快樂的靈魂。

而作為靈魂,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呢?《博伽梵歌》告訴我們,作為個體靈魂,我們其實是至尊靈魂的一部分。我們跟至尊靈魂的關係就好像太陽光與發光的太陽體、火花與火、感官與胃、手與身體、魚兒與水。當太陽不在時,太陽光便不可能存在;當手離開了身體,便無法發揮作用;當魚兒離開了水,便無法生存。只有當我們服務好了至尊靈魂時,我們才會得到最大的滿足與喜樂。


博伽梵歌奉愛瑜伽


想好了,人總有那一天,就要為那一天祝賀,把那一天當做是榮升到另一個國度的典禮。

其實什麼是幸福就是心態。假如我此刻意外了,很好啊,在不受這個世界的苦。不是有人說,活著就是遭罪嗎,那死了就是享福了。又假如我今天活著,很好啊,把今天當做最後一天,好好準備準備,明天就是開國大典,想在那個時候說什麼話,感謝上天還給準備的時間,有的人突然就去,連準備的時間都不給。這就是心態。

有一天早晨4點鐘,我去衛生間,可能是昨天晚餐沒有吃好,吃了海鮮又吃了水果,去了衛生間就走不回來了,我一個人在家,那個時候感覺自己都不呼吸了,和死了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活了過來,但一點力氣都沒有,有如殭屍樣的走了幾米到了沙發上坐下來,這個時候有了意思,開始想若這個時刻死了,什麼夢想,什麼愛這個恨那個,在那個時刻,我才真的全然放下了。當一個人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就是一個瀕死的人,還有什麼資格談夢想說愛懷恨。那個時刻我真的在祈求,若上天讓我活著,我就是愛,沒有恨。在沙發上閉著眼睛坐了一會,好像有點力氣了,這個時候已經是早晨7點多了,我扶著樓梯的扶手下樓到了診所,醫生檢查後說我輕度休克。打了吊針,又活了回來。

經過那天發生的事,我每遇到什麼煩惱,就想到了死了的那個時刻,然後就甘心情願的把這個時候進到了那裡。

今天我能把每一分鐘努力活出精彩,靜好!

想到有一天,一縷青煙飛上了天空,落下來的是原來的什麼也沒有,好啊,反正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就是那個什麼也沒有。

我隨時準備好了,那個時刻的從這個國裡出去,到了那個國裡的榮美。

我當下能做的,就是先賢們說的,好人一生平安,那個時刻還我安靜的美麗!

因為我是這樣求的。



思夢怡


這個問題我在小學的時候有過,一想到死就恐懼、沒有意義 ,當時我奶奶80歲了還樂呵呵的,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錯的。到了高中又復發過一次,沒有治療,靠自己調節,這件事到目前為止沒對任何人講。但和同事經常討論生死問題、意識靈魂問題、宇宙的有關問題,也經常從網上看這些問題,沒有答案。還經常想的一個問題:我是誰?為什麼有個我?每個人都有個自己?從小受到的是唯物主義教育,但唯物主義不能解釋所有問題,量子力學的出現似乎大有靈魂也是物質的可能。如果有靈魂有來生那是最好的。活著做自己喜歡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人相處。


用戶8930940017549


我二十五歲那年,親眼看到我的鄰居爺爺頭七那天又坐在他家大門口的石墩上,一如往昔;我親妹妹從小體質弱,懷兩個外甥以及生過後,常常看到虛幻的存在;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可是面對生死,我還是會害怕。

說是驚懼,更多的可能是不捨吧。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自己另一半,子子孫孫,跟自己有聯繫的,深愛著的,終究有一天都會陰陽兩隔,還會再見面嗎?還是現世的記憶還會在嗎?那些負過的,來不及報答的,遺憾的,錯過的,感情,都去了哪裡?

也許,這就是害怕的因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