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該如何理解?

從容A先生


色:物質的色彩顏色。空:沒有思維思想活動。色即是空:物質的色彩顏色就是沒有思維思想活動。空即是色:沒有思維思想活動的物質色彩顏色。


開心果165931305


這是一篇舊文,去年七月份在悟空發表過,今天又拿出來展示,就這樣吧!

空即是色,無中生有;色即是空,過眼雲煙。

這似乎講的是人生,但也不全是。

其實答案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我們自己就是答案。

想想“我(指我們每個人自己)”是怎麼來的,在我之前這個世界上有我嗎?是什麼造出了我,產生了我,成為了我?想想我從小到大到今天至現在的一路走來,這是不是一種從無到有?我們生活在這個空間中,這個容納著萬事萬物、有形無形的空間中,因為有了事物也就有了空間,因為有了空間也才有了事物,空間與事(實)物的關係就像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從字面上理解,“空”指得是空間和時間,“色”指得是事物和實物。有空間必有事物,有事物就一定存在空間,所以空就是色,色也是空;無也是有,有也為無。這都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雖然各種事物存在的意義(功能和作用)不同,但大小多少的量是恆定的、是相等的。這就好比一個樸素的物理定律、數學公式――能量守恆,等量代換。

這是我認為的空即是色的其中一個含義。

另外一層含義也可以從我們自身身上找到。在我之前是沒有我的,就像在生命誕生之前是沒有生命的。但自然的博大之處就在於他不只是誕生了的靜止,還創造了運動,萬事萬物通過互相的運動打破了之前各自獨立的靜止,在互動之時產生了交合、來往、融匯和化合,這就相當於化學反應產生了新的物質,這也好像我們的爸爸媽媽在交友結婚之前都是各自獨立不相識的,後來通過觸碰、交流、交往,再到交匯、交合、交配,原本是各自獨立的精子,卵子,慢慢的合二為一,在不斷的吸納日月精華、事物的原理和精髓、食物營養的過程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從弱變強,這其實就是一個聚精會神(凝聚精華會產生神奇的效果)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講得是“生”。

講“生”自然會想到“死”,而與“生”心有靈犀、默契陪伴一生的也正是“死”,就好像與“聚”相伴的是“散”,與“分”相伴的是“合”,與“悲”相伴是“喜”,相對於“慢”的是“快”,相對於“對立”的是“統一”,相對於“天”的是“地”,相對於“失”的是“得”,相伴也是相對,做個伴兒配成對,這就是我們生活當中人與人、事與物、人與事、人和物在一起的生存和生活狀態與人生百態。

生與死的現象都發生在自然,也因此就是自然的發生,是自然規律。

當生為(有)色,死自然也就為空了。隨著生命的逐漸逝去,我們的生命活力在走下坡路,這副身體終於倒下了。如果在人為的干預下迅速火化,即使骨灰也會在許多年以後迴歸到它原本的位置,如果是自然腐爛(土葬),用了幾十、上百年攢出的這副肉體的各種成分也都會像“無我”之前的狀態一樣迴歸到它們初來的地方,又時刻準備著隨時進行新的排列組合(互動的神奇與神奇的互動),讓新生不斷,生死接續,生生不息。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生是舊死,死是新生;散是舊聚,聚是新散;合是舊分,分是新合(舊的分開可以造成新的合併,新的合併也很可能預示著再次分離,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也因此就不難理解“空”與“色”在我們生命和自然宇宙中的相依相伴、悲歡離合、各式各樣、斗轉星移、你來我往和形形色色了。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古代佛(哲)學與現代科學也可以看作是先生和學(後)生之間的關係。倘若再明晰或者粗魯的主觀武判臆斷一點,我以為哲學是科學的精神,科學是哲學的肉體,他們兩個都各自互為對方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和獨立統一體,就像這個世上的男人和女子。


圓小言方小語


世間人對“空”的理解,主要有三種認知。

1、認為空就是無,就是“沒有東西存在”,這是相對有東西而形成的認知,比如瓶子裡沒有水,強調的是沒有。

2、是對空間的感受,把無形無相的虛空當成了真空。比如這個瓶子是空的,強調的是空間的空曠通達。

3、還有一種認知,就是斷滅空,認為什麼都是絕對沒有。所以世間人講四大皆空,就是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修,做活死人。

這三種知見都是世間人按照世間的邏輯、思維形成的同分妄見,從而活在自己知見挖掘的井裡,對自己頭頂的那片天,品長論短,是非褒貶,這些都不是真知灼見,正知正見。

而大智大雄大力的佛法教育,讓我們跳出井外,看到了整片天空,整個宇宙,看到了世界的真實面目。

《楞嚴經》講,一切萬法,山河大地,風雲雨霧,牛馬豬羊,有情無情,本是一個本體。其象千差萬別,其本性是一;本來面目本就是一個人,一個真心隨緣變現。

因為萬法都是這個真心,誰也站不到自己的對立面,誰也看到這個真心的樣子;所以,已經證悟到宇宙人生真相的佛陀不得已從“體,相,用”三個方面來比況來形容、解釋、真心本來面目地特徵。

“體”表真心本來面目的法身理體,也叫性,也叫真如,也叫空如來藏,他無形無相,且具足萬法,我們方便叫他真空,其實,他空而不空,是真實存在,是無相之實相,《楞嚴經》講他是“性色真空”,不變隨緣;比如一粒種子,當下具足整個大樹的枝葉花果,只是還沒有顯示出來,叫離一切相。

“相”,表真心本來面目的化身,也叫不空如來藏,也叫色,也叫妙有,也叫“是”,是真心本來面目隨因緣和合所顯示出來的宇宙一切的有形有相,人類肉眼看得見看不見的萬法,“即一切法”。如大樹的枝葉花果,根鬚汁液,當下就是那個種子。《楞嚴經》叫他“性色真空”,隨緣不變,只是換了個相而已。

“用”,是表真心本來面目具有隨緣智慧變化的妙用功能。就像種子隨土壤水分,因緣具足而變現為枝繁葉茂的大樹,正是真心本來面目有隨緣變化的功能,才有了宇宙十法界一切的萬法現前,也叫報身功德,也見空不空如來臧,也叫性相一如,空色不二,如是一體,離一切相的當下,即一切法。

綜上所述,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究竟是什麼?他不是種子,不是樹,也是種子,但是他可以隨緣現為種子,現為樹;種子突破時間空間當下就是樹,樹突破時間空間當下即是種子。

所以,真心本來面目,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現空現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在《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此理。

所以佛法裡的空,不是斷滅空,不是沒有,是指真心本來面目不是具體的、個別的,有形有相的某一個東西,不是沒有,也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種看不見的真實存在,是對有說空。真空不空,他當下就是妙有。

佛法裡的有,不是真有,叫“妙有”,妙有不是永遠存在,本來存在,一成不變的存在;而是對在沒有變現之前的無形無相的空來說是有,所以叫“妙有”;妙有非有,他當下即是真空。

所以“真空”、“妙有”是一個東西,都是真心本來面目的特徵,心即萬法,萬法唯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不生不滅,即生即滅,現生現滅,能生能滅的都是這個心。

佛法講的四大皆空,是講地水火風組成宇宙空間萬法萬象的四種基本物質,在四大有生有滅的表象,見到不生不滅的本性,萬法一如。

《楞嚴經》講,四大、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一切的萬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圓融周遍,本不動搖,本不生滅。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局部及是全體,全體即是局部,“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芥子包虛空,虛空包芥子,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明白此理,見“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世間人認為的虛空也是色法,是我們心現識變而現,有通達、空曠、無礙之相,不是真空。而我們的真心,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形相,卻具足一切萬法之性具功德。

我們通常講的“體空”,是指“萬法一心”;我們所講的“性空”,是指“一心萬法”;在《楞嚴經》裡也叫“性空真色”,真空當下即是萬法,也叫在性見相。

“空空”,是不執空,也不執有,還不執中,當下即空、即有、即中;不執於一時,一處,一法,而遍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法;在《楞嚴經》叫三空真如。

所以體、相、用是真心本來面目一體三面,是一不是二,隨緣顯現,如氣成水,如水成冰,水即是冰,也是氣;明白此理叫明心見性,也叫開悟。





今令我見


心經講:色不異令,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何理解心經中的兩句話,是你能否學好佛學的關倢。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空,什麼是色,把這兩個概念弄懂的,這兩句話就懂了,以後學習佛家的東西就容易了。

什麼是空?佛家把我們自性稱為佛性,佛祖在臘月初八得道後就說:奇哉!六道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顛倒執著,不能證得。

所以人人都有佛性。我們的自性的別名叫佛性。

佛家又把這個佛性稱為空性。為什麼叫空性呢?雖然我們身體裡有佛性,但是你用現在科學方法找不它。它就象空無所有,但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它起作用,所以我們稱為空性,簡稱為空。

什麼叫色?

色就是我們肉眼所看見的一切物質,天地山河,男女老少,花草樹木,凡是肉眼所見,我們稱為色相。

那麼空性和色相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的眼所見一切色相,都是靈明空性所顯現的,沒有空性也就沒有色相。靈明空性就是色相。一切色相就是空性,空性並不是空無所有空,空性中含妙有,空無所有的空是頑空。我們說不異,就是沒有差別。

所以說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就是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它兩沒有差別。


逍遙谷逍遙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好理解,說的是佛學的色空觀,也就是宇宙觀,是對宇宙真相的揭示!

這段話出自“心經”,心經只有260字,卻是般若之母,是佛學的根本之經。

關於色空,“心經”是這樣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裡的“色”指宇宙中的一切,物質的,意識的,受想行識等諸相!

“空”指宇宙一切的本質,本性,指無常!

宇宙一切事物的本性,即空性,通過色來表現。

而色的本性是空的,無常的。

它們不是二元對立的,是一體的。所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比如:我面前的綠蘿,它的空性通過綠葉這個存在的色讓我感知,沒有色何來空。

同時,綠葉的每一個剎那都是變化的無常的,它的細胞永遠的不停地變化,就是它的空性。沒有空何來色?所以空有不二,真空妙有!

色空觀揭示了宇宙的真相,是普世的真理!執有執空都不對!亊物沒有二元對立,萬物融匯一體!


松生空谷5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用現代的科學去解釋,就就空間的量子漲落,是空間和物質之間的轉化,氣聚為物,物散為氣。

在道德經早就有正確的引力理論了,“氣衝以為和”,氣在中國的古代指的是空間,和“以太”類似。氣聚為物,物散為氣,空間和物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萬物皆有靈性,萬有引力來源於物質吞噬空間而成長,造成物質周圍的空間缺失,引起物質周圍的空間縮收,空間向物質中心方向運動,形成萬有引力現象。

在道德經中四大基本力是統一的,都是空間運動產生的。相鄰的兩物體,同向運動物體之間的空間缺失產生萬有引力現象,逆向運動的兩物體之間的空間疊加產生萬有斥力現象 。磁力、萬有引力、強弱核力都是空間運動產生的。物體同向運動或者逆向運動時,物體兩側受到的引力或者斥力不平衡,產生自轉現象;自轉的物體在空間流體環境中運動,受到一個自轉偏向力的作用,產生公轉現象。

牛頓萬有引力公式中的引力常數G應該改為變量,計算出來天體運動引力才能符合天文學觀測到的星系運動情況。


太上邪神


色即是空,色即是色,來自心經中的一的段,短短260個字當佔有相當的重要的意義。

色是看得到,摸的著的,而空是看不見的兩者是相對的,怎麼會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一般人的頭腦是無法接受的,,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怎麼會是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相對的色與空,為什麼會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舉個間單的例子,如你在夢中的一切,是如此般的真實,你在夢中,你一定不會認為那就是夢,夢中大富豪的你,或者正在,登山拔涉,緊張危險,或為一件事正在發脾氣,或高興的正在享用佳餚,當醒來時才知夢一場。什麼,有與無,來與去,得與失,好與環,高與底,有差別嗎,都一樣,因那是夢。

夢如人生,人生如夢,我想大家都會聽過,,那真是如此般,想想,過去的種種,好想是昨天,但都已過去追不回來,拿不回來,只能回意,和夢有何差別,現在如閃電般很快就會過去,未來如雲般也會來了又消失。

這就是我們人生,生滅的現象,現象是分分秒秒都在變化的,無常的,生滅的,生滅無常終會結束的,如夢幻,如大海的波,一浪又一浪,如雲多變來去。

在我們人生中生滅現象的來與去,由小到大,到老,至離去。到底哪一個才是你呀?夢中的你,那個才是你的真,只有你醒來,那個醒,那個圓覺,

色與空,在如夢中的現象中有與無是沒有差異的,我們只知人生夢中的有與無,得與失,來與去,而忘了夢後面的「一」。想想唯有你「醒」。

六祖壇經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空妙有,「實相無相」。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就在我們生活點滴中,可是我們卻把它分開來而認為實有,也就是我們今生為人,痛苦,煩腦,不安,貪,瞋,與痴,最大的因素,若那天在生活中能踏實的領悟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心經所言的深密,你已揭開大部份的面紗。


和_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經》乃至佛教的重要教義,是一個總綱,理解了這兩句話才能真正理解佛教。

首先色是指一切事物,一切現象,一切物質,一切有相無相、有形無形的存在,都可稱之為色。

空字面意思是指空無,空虛,空洞等,但佛教講的空不是這個意思。

佛佗認為一切事物都不是恆常不變的,都不是獨立的、孤立的存在的,都處於一種變化、運動當中,也就是沒有自性,事物的這種特性稱作“空”。

“色即是空”這句話的意思是任何一種事物、現象、或物質都必然具有空這一特性,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不是恆常不變的,都不是獨立的、孤立的存在,都是因緣合和而成,處於無常變化當中的。

而“空即是色”就不太好解釋了。

空是色的必然屬性,所以空與色就是一體的,不能割裂開單獨講。

空是一切色的一種必然屬性,是宇宙萬有普遍真理,所以空也就是一種必然現象了,那麼這種現象也是一種色了。

所以“空即是色”的意思是說空是一種必然存在的現象。

還有2句,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意思空與色是一體的,是無法割裂的,空離不開色,色也離不開空。


無極心靈驛站


來吧,看看優質軍事作者何老師談佛法。

這句偈說的再直接一點就是: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跟空是一體的。

什麼是色呢?宇宙人生全部加在一起就叫色。這個世界上你能感知的所有一切都叫色。

那什麼是空呢?這個咱們先放一下。

打個比方:

我們天天玩手機,上面有新聞、評論、視頻、音樂、遊戲、辦公軟件、錢包支付......這些咱們給他統稱為手機內容。這些就是色。而我們的手機屏幕就叫“空”。

手機內容是依託於手機屏幕而存在的,沒有屏幕就沒有內容。

心經中還有兩句偈: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離不開空,空也離不開色。換到這裡就是手機內容離不開手機屏幕,手機屏幕也離不開手機內容。沒有屏幕,內容沒有載體,就無法顯示。沒有內容,手機屏幕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的宇宙人生是色,我們都是“手機內容”。

咱們再回到上面的問題,“空”是什麼?答案就是:不知道,說不出來,解釋不清楚。為什麼?因為我們是手機內容,被困在了屏幕內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就被包含在“空”的裡面,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去全面、整體的觀察這個空。

我們只能憑智慧去知道:我們的存在,肯定是有個依託,有個載體。就像宇宙,宇宙大爆炸,它是在哪裡發生爆炸的?宇宙是在膨脹,但膨脹的外面呢?肯定有東西,對不對?宇宙肯定是在某個東西的裡面,或者是表面爆炸,誕生的。這個東西就是空。空,這個東西肯定是存在。但它究竟是啥?不知道。是手機屏幕還是電影屏幕?是方的還是圓的?是黑的還是白的?我們不知道。

道德經的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就說了有這麼一個東西,在它的基礎上,誕生了這個世界。但這個東西究竟是啥,我說不出來,只能暫時、勉強把它稱為“道”。道家的這個道,其實就是佛家的“空”。以我目前的修為來看,還是一回事。

道家的道是啥,說不出來。佛家的空是啥,也說不出來。

現在知道信佛的天天叨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啥意思了吧?這幾句話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結構。

其實說到這就挺有趣了,就是大家意識到沒有,佛菩薩為啥叫我們天天叨咕這句話呀?讓我們天天念:宇宙外面還有個東西,這個東西包著宇宙,這個東西就是宇宙,宇宙就是這個東西,手機內容就是手機屏幕,手機屏幕就是手機內容......佛菩薩為啥要我們天天背這個?

因為眾生愚痴,我們都是傻子。

咱們現在把自己假設成傻子,一下子就能明白這裡面的良苦用心。孩子智力還不夠,那咋辦?你就先背吧,背會了,給你好吃的。先背個滾瓜爛熟,等啥時候智慧開了,自己就明白了。

心經這幾句話是密碼,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結構。

我們是色,是手機內容,困在空裡,困在手機屏幕裡。那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真相?這個空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我們為啥能看見手機屏幕?能操作手機內容?因為我們在外面!

只有從手機裡跳出來,你才能看清手機。你既不能成為手機內容,也不能成為手機屏幕。

就像前幾天有朋友發評論說:金剛經講的就是一個字,空。這恐怕是不對。我覺得金剛經講的是“非空非有”,或者說非空非色。

你執著於有,執著於色,當手機內容,這叫法。

你執著於空,當手機屏幕,這叫非法。

法跟非法都叫“有為法”。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法就是色,就是有。非法就是空。非法非非法,就是既不是空也不是有。既不當手機內容也不當手機屏幕,跳出來,當操作手機的人。

不執著於法,不執著於有,不執著於色,也不執著於空,不執著於非法,就是“無為法”。


銳度何老師


這句佛偈出自於佛教極富盛譽的重要經典《心經》。

色空觀是佛教一個重要觀點。

“色即是空”,《心經》開篇即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直揭五蘊皆空,給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人生見地“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皆因緣和合而成,緣起性空,緣起緣滅,方生方死,故說虛妄與無常。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形相,其實並不是他們的真正形相,真正的形相是時刻變化著的所謂“空”。在“有相”的色中能悟出“空性”,懂得“所相非相”、“心無所住”來觀世間種種色,才是參透了人生的真諦。懂了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再有所執著。從而能“掃相破執”,“心無掛礙,無有恐怖。”明瞭世間真相,也明瞭因果,類似儒家說的君子知命,自然不會再憂慮與浮躁,遠離顛倒夢想,離於苦海,安住於定慧的妙樂中。

“空即是色”,於看不見的“無”中又能領悟空中之色。如佛偈“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又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唯有相信,才能看到,唯有看到,才能擁抱”,這些句子都在說明“無中之有”,闡述“空即是色”。

另外,應看到“色”與“空”是互相轉化的。有無相生,萬源同一。

還有兩句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更是明確指出了“色”與“空”的同一性,深刻的領悟到“諸法空相”即是其“實相”與“真相”,一切都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中。佛法的博大精深,真知灼見,讓人歎為觀止,高山仰止!

希望我的回答讓您能清晰明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