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塑造中小学生的人格?

天华法雨


人格是极端复杂的,人性是其中之一。从近期发生的几个孩子的案件来看。克制、自控显然是最大的祸患。换到成年人也是如此。出问题都是没忍住。忍、克制、自省、换角度看问题,应该对人格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这些情绪的培养自然是越早越好,还得坚持,还得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家庭,父母能做好,孩子会好一些。单方面学校做的再好,回到家遇到不自控的家长,会没效果。首先得塑造好家长的人格,尤其母亲,提高母亲的为孩子长远计在人格的理念,一代代传承,会好。


15011096816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网上炒得很热的的一个新闻:四川某重点高中学生沈鹏,逃学半天之事被母亲得知后,因担心父母责备,竟用砖头将其母活活砸死,还用菜刀追杀父亲,令人震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惨案的发生?为什么出现在一个学生的身上?一个多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个人认为:是这个学生的性格内向、孤僻、偏激、缺乏自信、不善于与人相处等不健全的人格所造成的。



那么,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入手: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好的启蒙教师,父母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独生子女是他们的中心,有的父母过分娇纵、溺爱,使其从小养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表现出自私、任性、骄横、脆弱并缺乏合作精神。有的父母对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于严厉,但往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之表现出胆小懦弱、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对人冷淡。有的家庭成员不和、父母离异等因素,造成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使之表现为厌学、成绩差、性格孤癖,对立情绪重、逆反心理强。所以,作为父母,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尤为重要,虽然是独生子女,痛爱不溺爱,放手不放纵;虽然想子女成龙成凤,心急不心燥,鼓励不苛求;虽然出现家庭离异,离婚不离子,关爱不冷漠,历史上的“孟母三迁”故事就是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值得我们仿效,这样孩子的人格才会得到健康的成长。



2、注重浓厚的校园育人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潜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熏陶性、感染性、引发性、激励性特作用,一种成功的人格教育总是受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刻影响的。常德东升小学的君子文化建设培育了学生君子之度,君子之礼的人格;岳阳新市镇中心小学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对培育学生知我中华,爱我家园,懂得感恩的人格教育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因此校园建设要规划科学,尤其要注重文化构建,张扬学校个性,突出文化主题,让一草一木传情,让围墙、墙壁说话,让建筑、设施点头,这样就会收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学生的人格会得到快乐的成长。



3、积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教师这个行当,本身除了教书外,更重要的就是育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育人的主渠道,把人格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目的,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尽可能挖掘教材的内容,实施健康人格教育。如政治课中,就可以直接对学生的道德与法制开展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健康品质;地理课中既可以利用我国的地大物博的特点开展对中国的一寸山河不能丢的爱国教育;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人格的课文就更多啦,如《背影》里的感恩人格教育,《岳阳楼记》里的先忧后乐教育。总之,每一个学科都有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每一位教师要会抓住时机,抓住主题实时的进行人格教育,对学生的优秀人格品质形成起关键作用。



4、扎实开展德育育人活动。在班级、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中渗透人格教育,这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并把人格教育渗透其中。通过开展“国庆、元旦文艺演出、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创造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主、自治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开展为贫困母亲、贫困地区、贫困学生捐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具有爱心、同情心;组织学生学习英雄的先进事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新生进行军训和校外体验生活,可以增强学生自立、自理的能力,培养军人顽强的意志;通过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宣传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通过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正当的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涉抄袭,敬请删除)


相信种子


这个问题太大了,简要说几句吧。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其核心能力是独立能力。同时一般独立能力强的孩子社会化程度也高,人格也相对健全。培养孩子,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应该是陪伴者、帮助者、引领者,而不应该是命令者、驱使者、逼迫者。家长和老师做好了,孩子心理上一般就比较健康。过程好了,结果才会好。


老猫赵志斌



公正永生


培养和塑造人格用在中小学生身上有点大了。小孩子还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就先从培养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吧!小孩子最先开始就是养成自身的品质,形成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和价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