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唐太宗李世民为夺权,杀害宽厚仁爱太子李建成,强奸嫂子弟媳的恶劣无耻行为?

湘颖观察


我谈谈我的观点。我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来回答:

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主动夺权吗?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夺权吗?

显然不是。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李世民是为了自保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先策划了昆明池计划,准备在昆明池饯行时,派人暗杀李世民,同时,由李元吉在军中坑杀尉迟敬德等人。此事由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率更丞王晊密报给了李世民。

同时,武德九年(626)五月出现了太白经天现象,太史令傅奕向李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意思是,从天象上看,李世民要取代李渊获得天下。李渊将此事直接告诉了李世民,其意图很可能是让李世民自裁。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为了自保,才奋起反击,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二、李建成宽厚仁爱吗?

从史料记载来看,显然不是。

早在武德二年(619),太子少保李纲就对李建成说:

且凡为人子者,务于孝友,以慰君父之心,不宜听受邪言,妄生猜忌

注意,那时候还是武德二年(619),李唐离统一天下还远着呢,这个时候,李建成就已经开始猜忌他兄弟李世民了。

后来,李元吉曾向李建成建议刺杀李世民,李建成没有同意,于是有些人就觉得李建成多么的宽厚,请大家注意,当时,李世民是随同李渊一起前往李元吉的府邸,此时刺杀,风险太大,一旦刺杀失败,李渊就在现场,到时就不好收场了。李建成也是担心事情失败,所以才未予采纳,“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旧唐书》李建成传)。

这件事情只能说明李建成比较谨慎,不像李元吉那么冒失,但是绝对说明不了李建成宽厚,李建成又不是没尝试过弄死李世民,只不过他一般喜欢玩儿阴的。毒酒事件就是明证。

说起毒酒事件,好多人说不可信,可是说来说去无非是说李建成在东宫设宴,一旦毒死了李世民,他怎么收场。可是,李世民不能喝酒,这是当时都知道的情况,“秦王素不能饮”,在这种情况下,在酒中下毒,造成李世民饮酒过量而死的假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至于说既然下毒,为什么没毒死?这就要理解当时的所谓毒药了,那时候的毒药,又不是现在的纯化学制剂,其毒性非常堪忧。当时,王世充毒杀皇泰主,毒了半天还没死,实在等不及了,给勒死了;杜伏威毒杀李百药,用的毒是石灰水,结果不但没毒死,还把李百药的旧病给治好了。而且,毒酒事件的时候,淮安王李神通也在宴会上,他与李世民关系比较密切,他发现情况不对,及时扶着李世民离开了。试想,如果李世民没有及时离开呢?李世民说不定真的就死了。

武德九年(626)的昆明池计划,也是李建成策划的,计划在昆明池饯行时暗杀李世民。

在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后,很难再说李建成是所谓宽厚仁爱之人了。如果李世民没有及时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死的就是李世民了。

三、李世民是否强奸嫂子弟媳

强奸嫂子,这事儿以后千万别提了,根本没有的事儿。

至于弟媳,说的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

李世民是否强暴杨氏了呢?没有。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杨氏的宗族中多有朝中重臣

杨氏,是杨恭仁的从侄女。而杨恭仁和他弟弟杨师道,在贞观年间都是身居高位。杨恭仁曾担任雍州牧和洛州都督,杨师道更是先后担任过侍中和中书令,是宰相。而且他们和李世民私交很好,他们去世后,都陪葬昭陵。

试想,如果李世民强暴了杨氏,杨恭仁和杨师道还怎么当这个官?还怎么和李世民保持私交?

(二)杨氏给李世民生孩子是在贞观后期

杨氏确实给李世民生了个儿子,名叫李明,贞观二十一年(647)封为曹王,是李世民最小的一个儿子(排行第十四)。从李世民诸子封王时的年龄来看,普遍偏小,有一二岁就封王的,大的也是在10岁之前。据此推算,李明当出生于贞观后期。

李世民真要想强暴杨氏,武德九年不动手,苦等十几年,在贞观后期再动手?这是什么操作?

这就充分说明,李世民并没有强暴杨氏。他们俩,应该是在贞观年间,逐渐接触,顺其自然的那种。当然,这事儿确实不光彩,毕竟当时杨氏的身份仍然是海陵王妃或者巢王妃。但此事当与玄武门之变无关。

以上是我的一点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简单来说,属于皇家正常范畴,而且李建成并不仁厚,李世民也没强暴嫂子弟媳。

自古皇家无亲情,尤其是李世民这种情况下,身为嫡次子的他在大唐建立和统一过程中立下太多战功,威望很高,地位很高,可上面就是有一个哥哥李建成压着。即便如此,皇帝、皇太子和天策上将三人的诏令竟可以并行于唐朝州郡,这对于皇帝的权威和皇太子的未来都是有极大影响的。

在武德末年临近统一的时候,李渊已经有意识安排李世民脱离军队,不再率军出战,太子李建成也感受到了弟弟带来的威胁,想方设法削弱李世民。李世民也不是善茬,他会老老实实地被削吗?

现在翻史书,我们知道李世民没有那么乖巧,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和弟弟,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了皇帝。

这其实很正常,李世民是一个战将,一个从大唐建立以来经历无数尸山血海的战将,发动政变时他才27岁,按他自述,他又是一个性情暴烈的人,天天被父亲和哥哥猜疑整顿,心里老大不爽了,发动政变并不是什么天下奇闻,反正在唐朝以前的魏晋南北朝乃至隋朝,政变没少发,皇帝没少死,要不是李渊机灵,李世民指不定能弑父。

再说李建成也并不是什么宽厚仁爱之人,在《隋唐演义》中,他被描述成一个昏庸好色的太子,只是年纪比较大,这固然不符合史实,但要说他仁慈宽厚,也不可能,在唐朝逐渐统一的过程中,他跟李世民的关系可以说是兄不友、弟不恭,为了那唯一的位置明争暗斗。

当然,有不少人说李世民改过史书,这些都是他给李建成泼的脏水,李世民对史书加以影响的确有石锤,史官也做出了妥协,可如果李世民真的能够全盘修改史书的话,玄武门之变记下来干嘛?直接说李建成暴毙不行?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权力斗争往往残酷,成王败寇,如果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是李建成,题主所问,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至于强奸嫂子弟媳,没有证据表明李世民做过这事。

李世民的嫂子也就是李建成的妻子名叫郑观音,她的墓志已经重见天日,按照记载,玄武门之变后,郑观音居于别馆,受到优待,孀居数十年,七十八岁去世,在女儿归德县主宅第出殡。

李世民的弟媳就多了,题主指的是应该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她的确成了李世民的妃子,还未李世民生下一子李明,但两人是你情我愿还是李世民霸王硬上弓,谁知道呢?


平沙趣说历史


第一,李建成不论品德能力战功都在李世民之上!毋庸置疑的!!第二,大唐江山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共同打下来的,李渊称帝即立李建成为太子,同时考虑李建成是储君以后要即位的,就把他调回宫中帮忙处理国家大事,李世民才有独当一面锻炼的机会,李建成还负责筹备粮草辎重军饷,源源不断地输给李世民,解决李世民的后顾之忧!第四,李世民打了几个胜仗就开始居功自傲,要求李渊立他为太子,李渊和大臣都不同意,认为李世民打仗还行,做皇帝治理国家不合适,李世民就开始撂挑子了,李渊只好把他麾下大将调给李元吉去打突厥,李世民见大势已去,纠结尉迟恭、常何、敬君弘等一些想升官发财的武夫,趁太子和李元吉早朝毫无防备下偷埋八百精兵刺杀了兄弟俩,后又派尉迟恭杀入宫殿囚禁了李渊逼宫!要李渊下诏不许任何人缉拿李世民等一伙造反谋逆者!还必须听李世民指挥!李渊为了保命也为了顾全大局只好下伪诏顺从李世民,不然命不保!


青果巷z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历来都是世人眼中千古帝王的顶峰。当中的“唐宗”,指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回放李世民的皇位由来过程,玄武门之变埋伏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骨肉相残举动,以及随后纳娶弟媳、齐王妃杨氏的乱伦行为,又很难在主流的社会道德层面,给予李世民正面的肯定评价。


古人说:“杀一人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历来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难以用普通的是非善恶标准去衡量界定。

放在李世民身上,虽然他为追逐至高无上的皇位,狠心杀死了两个兄弟,继而举兵逼迫父亲李渊向他过渡帝国的最高权力,但是历朝历代父子相残、兄弟相争、夫妻反目的经验教训还少吗?

无情最是帝王家,李世民的举动,只不过是重演了一回残酷的宫廷政治权力斗争罢了。在他之前的历史中,诸如此类的典故屡见不鲜,早已不再能够挑动、刺激老百姓的神经了。

况且,玄武门之变的震荡,很大程度上只限于长安城、只限于太极宫,并未波及民间百姓老婆、孩子、热坑头的日常生活。吃瓜群众也就当成热闹来看看,管你李世民、李建成谁打赢谁、谁当皇帝,老百姓照样种地打粮食、给你唐政府交税。


一好遮百丑。李世民继位后,勤政爱民、颇有建树。贞观君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符合绝大多数老百姓渴求安定的愿望。

比如,隋炀帝时期向地方州府下放生杀大权,任性失控的权力导致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冤假错案,李世民上台后一口气赦免了长安牢狱中400多名并非大奸大恶的死刑犯,以此向整个帝国释放要把老百姓从隋朝严刑峻法中解脱出来的信号。

在隋朝科举制的基础上,李世民还完善了底层平民向统治阶级的跃升通道,大量庶人士族阶级从此得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跻身帝国上层。这些人掌权后,能不替李世民说好话?


至于他纳娶弟媳妇杨氏的行为,放在隋唐年间的大背景下,那就更扯不上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了!

中原大地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开始,涌入了大量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人口。胡汉杂居,甚至在胡人建立政权统治汉人的现实情况下,汉人难以避免得会趋向匈奴化、鲜卑化,沾染少数民族“娶后母、纳寡嫂”的婚姻风俗习惯。

因此,隋唐两朝诸多乱伦婚姻关系,比如李世民纳弟媳杨氏、唐高宗娶后母武媚娘、唐玄宗封儿媳妇杨玉环当贵妃,在当时的民间百姓看来,都不是什么见不得人、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大事情。



所谓的“脏唐”说法,也是后世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成为主流社会意识后,针对唐朝男女婚姻关系无比开放的社会风气,所形成的观念。压根儿不是唐朝时期老百姓的核心价值观。


剧透历史


帝王家本身成王败寇,忠厚不忠厚仁德不仁德都是表面上的,暗地里都是龙争虎斗,李世民跟李建成两个都是人中之龙一路货色,谁赢谁输都不奇怪,只是李世民运气好了一点,李建成大意了一点。

李建成谈不上劣迹,但也绝对不忠厚。这个人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各种政治手段一点不含糊,单单从政治角度来看李建成的能力不在李世民之下。都是同个萝卜下的崽,也是同一个坑里出来的,所以李世民有多毒李建成绝对也是半斤八两。

从才华角度来看李建成并不在李世民之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实。一个是李建成手下的谋臣武将并不比李世民的少,他同样能笼络人,能撒娇能撒泼;一个是李建成的战功并不比李世民来得低,当时李渊为了制衡朝局,他对李建成跟李世民算是两碗端平。李建成跟李元吉掌管一个军团,李世民掌管一个军团,双方战功基本相等,然后李建成是太子,他占了先天优势。所以只要熬下去他必胜,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必胜才让李世民铤而走险,李世民不博就准备等死吧。

至于说盗嫂夺弟媳这种事在现代很难理解,但是放到唐代则不奇怪,这是鲜卑人的传统。鲜卑人是草原民族,草原人为了防止嫂子或者弟媳(甚至后妈)在男人死后带着家产改嫁造成家族产业亏损,所以一般都是选择自己娶了,这也是匈奴人要娶后妈的主因。唐代是从鲜卑政权和平过渡来的,鲜卑的这种习俗就被带过来了,所以李世民娶弟媳在当时是合法的。


优己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秦王李世民为大唐帝国的建立费尽心机和勇力,他的天策府云集了大唐帝国最勇猛悍勇的将士和谋臣。他每大战必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可以这必说大唐百分之70的疆土是在他领导下取得的功高盖世,深得人心。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小肚脐肠心狠手辣处处挖坑陷害秦王,以至于其父对他也渐不放心,加之后宫众妃吹枕头风,和魏征为建成献毒计打压,他以大不如前,但太子李建成为人奸恶不贤无继承大统的德行。是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玩女人的主子,不被朝中大臣而期望。太子有令将天策府众大将划扫其门下,惹的众文武大臣身在曹营心思汉,在徐茂公,敬德,长孙无忌,房玄龄,众大将密谋下,决定先下手为强,否则会死无葬生之地,次日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除掉了不干人事忌贤妒能的李建成和齐王,李建成手下大何成也临危叛变跟了李世民。为铲除李建成兄弟立下了大功。李世民收了齐王妃道是事实,但当断不断反被其害,斩草须除根也是人人必干之事。纵观李世民对大唐帝国建主的丰功伟绩,那一点点小事何足挂齿。


94310417小云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对君主我们只好用君主的标准来评价他,那么,杀兄杀子,都只能算是小节了。

李世民最大的贡献有两个。第一个,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迅速结束内战。第二个,就是用极小的代价迅速赢得外战。这两个,每一个都非等闲之辈所能企及。

内战一旦开始,若非有英明之君应时而崛起,就可能旷持日久地持续下去,这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极其巨大。李世民是天生的战术天才,他总是能以很少的兵力迅速打赢战役,而且是打歼灭战,不是打击溃战。你可以对比一下曹操,曹操动辄出动几十万大军,打上一年半载,好不容易打赢了,却打成了击溃战。几十万大军对峙上几个月,周围的百姓不胜其扰,人丁星散。曹操曾经感叹汉末中国人口损失之大,他自己不善战,其它的军阀更不善战,大家主要是打消耗战,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对外战争,李二小子赢的更精彩。他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打败了东突厥,一举解决了唐朝的外患问题。有人说他赢的幸运,这里头的确有幸运的成分,但主要原因还是他善战。

当然,骄兵必败,李世民对高丽的战争进行的很不顺利,取得的教训怕是多过成效。高丽人拒绝野战,坚持防守,让李世民几乎无计可施。劳师远征,自己又准备不足,碰一鼻子灰是难免的。

后人平价李世民,往往少谈军事,多谈内政,认为他胸襟开阔,善于纳谏,治国有方,等等。在我看来,这是严重过誉了。李世民的内政虽无大过,但是乏善可陈。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对于奠基一个伟大的国家,更缺少最起码的深谋远虑。

唐继隋,开科举。天下士人纷纷前来应试,李世民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褠中矣。这话说的轻佻而且短视。读书人纷纷应试入仕,挤占了原本属于关陇士民的位置,可是,这些读书人只会读书写诗,不能上马提刀;他们或许是才人,但绝非英雄。这个恶果几十年后就显露出来了。安禄山提兵造反,帮助唐家守天下的,是石壕吏和被石壕吏所驱使的老翁老媪们。那些所谓的读书人,帮不上什么忙。杜甫应该属于所谓的褠中英雄之一,但是,面对凶恶的石壕吏,他一声也不敢吭。

河朔军兵为什么甘心情愿跟随安禄山造反?国家开科取仕,他们感到自己已经被抛弃了。

说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崇文抑武传统,也是从李二小子这里开始的。崇文抑武之后,中原兵将,就很少再有打出塞外的胆气了。


莫遇559


本人遇见。我认为这些资料的来源就是捕风捉影。俗话说的好漏网的都疑是大鱼,因为他在水里面,谁也没看清楚他有多大。可是它从网里跑出去了,这都看见了。从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去分析。所有的胜利者他都是有着一套完整的规划和策略也得带着一股正气。失败者不光是规划策略不完整也有正气不足之处,就算他们胜利了,人民也不会得到安居乐业。因为他们没有治国安邦之策。治国安邦不是靠一腔热血就可以玩得成了。


程林4721


这件事历史有公断。首先,李世民在东征之前是没什么地位的。李建成是太子,掌握着仅次于李渊的权利。但是在太原攻坚战之后,李世民连续攻克了山西河北等地,李家瞬间占据争夺天下主动权,但是李世民这时候掌握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虽然上交了兵符。但是统兵将领都是李世民的嫡系。太子李建成开始联合李元霸产出李世民集团。其次夺财权,在然后分化,拉拢,瓦解李世民手下的官员和将领。在宣武门时候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了。房玄龄等文臣又不是傻子,当然要为自己和李世民谋划一个出路。太子是正统,李渊是帝王,这两个都是李世民的君。李世民说破大天也是臣子造反。唯一有点说法是,他是李渊儿子。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管李世民再怎么无辜 被迫,他杀兄弑父是历史事实。没法辩解。

一句话,太子觉得弟弟威胁了他的继承权,父亲也觉得这是不大好,向着太子。但是权利争夺是你死我活的事情。这个倾向性是致命的,于是反抗了。


红猪的翅膀


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用在大唐最为合适!李世民杀凶逼父而得帝位,武则天杀李唐皇室,赶走儿子当上皇帝,李隆基为保住帝位杀死太平公主,唐肃宗为保住皇位和李隆基反目等等!大唐在皇位的争夺上,就是优胜劣汰的法则!

李世民和李建成在争夺皇权过程中,以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失败而告终!当然这也波及到了两人的子女妻妾,而对其部下影响不是太大,换个主子而已。比如魏征,跟着李世民成就了彼此的一世英名!

大唐建立初期,在朝堂上李世民的功勋无疑比李建成更大一些,更有威信,所以李世民笼络的文臣武将都是一些厉害的角色。李建成身为太子,未来帝国的接班人,却妄想通过阴谋诡计剥夺李世民的兵权,让其部下,战损在对敌征战中。

不过这事儿还没来得及开展就被李世民及其部将给宰了。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李世民的及其部下难逃一死!毕竟两人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所以李世民选择先下手为强,成为了历史性的选择!

李世民杀兄霸嫂,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时代,其实也是给了这些女人一条活路。虽然她们可以选择自尽,但是并没有,表明她们对李世民还是顺从和认可的!

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后默许部下杀死侄儿也是给他们一个交代,所谓斩草除根在帝王时代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养虎为患,终成大祸!

当然,无论怎么说这些都是李世民私生活里的污点,也无需洗白!更何况瑕不掩瑜,李世民的政绩未历代统治者所敬仰!

灭突厥,打高句丽,同样是打高句丽未尽全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了,隋炀帝却亡国了;但是李世民励精图治在打高句丽后并没有因此而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而亡国,相反,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帝国的国力是冉冉升起,让周边民族和国家为之倾倒!称之为天可汗!

李世民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既善用民力建设国家,又善于休养生息,唐朝人口从唐初的180万户恢复到380万户左右。文臣武将能够人尽其能,物尽其才,如此开明的君主,开明的社会风气也是历代罕见的。

李世民个人私生活问题比起丰功伟绩来说,确实不值得一提!

很多人喜欢拿隋炀帝和李世民来对比,二人是一个级别的吗?一个是亡国暴君级别的败家子,一个是治世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