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岁孩子和母亲打闹,妈妈的一句话害死了他

杭州有个“孩儿巷”,人们慢慢忘记了这个特别名字的来历。

小说:三岁孩子和母亲打闹,妈妈的一句话害死了他

据说很久之前,一个有名的清官到杭州做知府,这清官只留下了外号,叫“李铁头”,大概是形容他刚直的性格。

“李铁头”闲来无事,喜欢在巷弄中游走,听听人家说话。有一个晚上,他经过一户人家,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笑声,有一个妇人喊着:“乖乖不得了,儿子打亲娘!”

“李铁头”一听,不管三七二十一,踢开了门。

“是哪个犯了忤逆的大罪!”

门内的人吓呆了。原来,这大门之内,只有一个妇人和一个三四岁的小儿。

“李铁头”一看,不问而知,犯了忤逆大罪的,必定是那三岁的小儿。他大步上前,一把将小儿提起来。

“你敢打亲娘,合该问斩!”

小说:三岁孩子和母亲打闹,妈妈的一句话害死了他

那妇人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大人,我家小儿才三岁,如何晓得犯法的事?刚才只是与我玩耍,抓了我的头发。我跟他闹着玩呢。”

“玩?忤逆的事情,可是闹着玩的?合该问斩!”

小儿哪里知道命在旦夕,自己被人提在空中,他还觉得稀奇,开心地大笑起来。那妇人见了,连忙跑过去,抓住“李铁头”的衣服。

“大人,大人,你看,小儿不懂事,千万饶他一命!”

“李铁头”却笑起来,“你这妇人,这般不懂道理?这孩儿虽小,却绝非无知。我们当面来试一试,也好教你心服口服。”

于是,“李铁头”令衙役们取来了两个碟子,放在地上,一个碟子里放的是白糖,一个碟子里放的是盐。

“就让小儿自己去挑,看他是否懂事。”

于是,“李铁头”将小儿又放到了地上。那小孩子不知命在旦夕,此时自以为得了自由,欢天喜地、摇摇摆摆地走起路,只见他走到两个碟子边,忽然蹲下来,一只胖嘟嘟的小手,伸到装着白糖的碟子里,抓起一把白糖,放到嘴里。

小说:三岁孩子和母亲打闹,妈妈的一句话害死了他

“李铁头”一见,冷笑一声:“你说小儿不懂事,不懂事如何知道区别甜和咸,不懂事如何知道取糖而舍盐?”

那妇人一看,吓得呆若木鸡。

“李铁头”大喝一声:“来呀,将这忤逆的犯人压走,秋后处决。”

衙役们喊了几声威武,将小儿提起来,排成一支雄伟的队伍,拥着“李铁头”而去。

那妇人因为和小儿玩耍嬉戏,说了一句儿戏话,不料碰见一个清官,铁面无私,就将小儿捉将官里去砍头。这妇人懊恨极了,后来忧愁而死。市民们得知此事,都大赞“李铁头”真正公平,埋怨那妇人,都说她害了儿子,故此,将这条小巷改名为“害儿巷”。时日长久,大家觉得“害儿”这两个字不体面,又因杭州话里,害与孩的音调不怎么区分,大家随口就将“害儿巷”改名为“孩儿巷”了。

再后来,大家就不怎么提这个故事了。要想保全体面人生,健忘最是良方妙药。毕竟,小儿忤逆,实在丢人,不足向外人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