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歲孩子和母親打鬧,媽媽的一句話害死了他

杭州有個“孩兒巷”,人們慢慢忘記了這個特別名字的來歷。

小說:三歲孩子和母親打鬧,媽媽的一句話害死了他

據說很久之前,一個有名的清官到杭州做知府,這清官只留下了外號,叫“李鐵頭”,大概是形容他剛直的性格。

“李鐵頭”閒來無事,喜歡在巷弄中游走,聽聽人家說話。有一個晚上,他經過一戶人家,聽到裡面傳來一陣笑聲,有一個婦人喊著:“乖乖不得了,兒子打親孃!”

“李鐵頭”一聽,不管三七二十一,踢開了門。

“是哪個犯了忤逆的大罪!”

門內的人嚇呆了。原來,這大門之內,只有一個婦人和一個三四歲的小兒。

“李鐵頭”一看,不問而知,犯了忤逆大罪的,必定是那三歲的小兒。他大步上前,一把將小兒提起來。

“你敢打親孃,合該問斬!”

小說:三歲孩子和母親打鬧,媽媽的一句話害死了他

那婦人一看,嚇得魂飛魄散。“大人,我家小兒才三歲,如何曉得犯法的事?剛才只是與我玩耍,抓了我的頭髮。我跟他鬧著玩呢。”

“玩?忤逆的事情,可是鬧著玩的?合該問斬!”

小兒哪裡知道命在旦夕,自己被人提在空中,他還覺得稀奇,開心地大笑起來。那婦人見了,連忙跑過去,抓住“李鐵頭”的衣服。

“大人,大人,你看,小兒不懂事,千萬饒他一命!”

“李鐵頭”卻笑起來,“你這婦人,這般不懂道理?這孩兒雖小,卻絕非無知。我們當面來試一試,也好教你心服口服。”

於是,“李鐵頭”令衙役們取來了兩個碟子,放在地上,一個碟子裡放的是白糖,一個碟子裡放的是鹽。

“就讓小兒自己去挑,看他是否懂事。”

於是,“李鐵頭”將小兒又放到了地上。那小孩子不知命在旦夕,此時自以為得了自由,歡天喜地、搖搖擺擺地走起路,只見他走到兩個碟子邊,忽然蹲下來,一隻胖嘟嘟的小手,伸到裝著白糖的碟子裡,抓起一把白糖,放到嘴裡。

小說:三歲孩子和母親打鬧,媽媽的一句話害死了他

“李鐵頭”一見,冷笑一聲:“你說小兒不懂事,不懂事如何知道區別甜和鹹,不懂事如何知道取糖而舍鹽?”

那婦人一看,嚇得呆若木雞。

“李鐵頭”大喝一聲:“來呀,將這忤逆的犯人壓走,秋後處決。”

衙役們喊了幾聲威武,將小兒提起來,排成一支雄偉的隊伍,擁著“李鐵頭”而去。

那婦人因為和小兒玩耍嬉戲,說了一句兒戲話,不料碰見一個清官,鐵面無私,就將小兒捉將官裡去砍頭。這婦人懊恨極了,後來憂愁而死。市民們得知此事,都大讚“李鐵頭”真正公平,埋怨那婦人,都說她害了兒子,故此,將這條小巷改名為“害兒巷”。時日長久,大家覺得“害兒”這兩個字不體面,又因杭州話裡,害與孩的音調不怎麼區分,大家隨口就將“害兒巷”改名為“孩兒巷”了。

再後來,大家就不怎麼提這個故事了。要想保全體面人生,健忘最是良方妙藥。畢竟,小兒忤逆,實在丟人,不足向外人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