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智慧开释: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星云大师智慧开释: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自杀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星云大师


根据2009年欧洲的一项调查研究,全球各地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其中30%来自中国。这样就是说,仅在我国每年死于自杀的就有将近30万人,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佛教戒律中首戒便是戒杀,无论"杀"的理由如何充分、方法如何人道,杀的本质仍然是"杀"。佛教不仅反对杀其他人,更反对自杀。人乃有佛性,每个人有成佛的希望,自杀行为无疑将现世成佛的希望彻底毁灭,背弃了佛陀"人身难得"的教诲;自杀之人更是将社会责任与义务弃之不顾,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否定了个人存在的价值,又将难以排解的痛苦留给了父母亲朋,这种行为实在应该受到谴责。

星云大师说:"法律上对于自杀虽不加以判决,但是在佛教认为自杀不仅是愚痴的行为,并且是罪恶的行径,因为个体的生命是社会众缘所成就,个人没有权利加以毁灭,若用暴力强制截断自他的生命,都是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自己仍须背负行为的苦果。"

人之所以选择自杀大抵都是觉得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无法排解,但是星云大师的这句问话当有醍醐灌顶的功效——"如果死后无知,何必以自杀来了决生死?自杀后如果有知,回首往事,难道就不苦了吗?"

归根究底,选择死亡是为了逃避生的苦,但谁知道死后不苦呢?自杀不仅会给肉身带来痛苦,还会增加一个人的业障,令身边的人痛苦不堪,这实在是极不明智的"苦上加苦"的行为。

星云大师智慧开释: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一些自杀未遂的人往往不会再自杀,是因为他们亲身体验了自杀的痛苦,真切地触摸到了死亡的恐惧。"既然连死都不怕,为何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呢?"每一个在生活的苦跟前变得脆弱,期冀以死来逃避的人都应该这样反复问一问自己。


季羡林先生人生中最痛苦的时期莫过于在"文革"中被批斗了。那时候,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无论是身体的疼痛还是精神的折磨都让他几欲崩溃。他万念俱灰,而摆在面前的路也似乎只有两条:忍受一切或者离开这一切。

第一条季老自觉全无可能做到,于是他决定选择第二条:"自绝于人民"。他甚至将自杀的地点和方式也想好了。那时的他异常平静,因为已决定一死,便管不得"生前身后事",只需将准备好的安眠药服入,即可一了百了。

但就这这时,一群红卫兵闯入季老家中,将其带走进行批斗。此时的季老没有任何生的意志,让他低头便低头,让他弯腰便弯腰。但是,就在接受了这次批斗之后,他竟然挺了过来,再没动过求死的念头。

"这样的残酷批斗原来也是可以忍受的呀!有此一斗,以后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我还是活下来吧!"季老后称自己能从鬼门关走回来得益于这次批斗,事实上恰恰是他自己的坚强意志让他放弃了求死之心。

星云大师智慧开释: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有时候,决定活比决定死更加艰难。但是,挺住意味着一切,只要过了这一关,人生的其他风风雨雨又算得了什么呢?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人生中的困难时刻,我们每个人都要担当自己的救世主,自助者才能得天助!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到了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地步,而是自己先把自己打败,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了。假如你现在正处于一个不利的位置,请你一定要丢掉幻想,自己解救自己。这个世界锦上添花的总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表现得坚强,别人都会来鼓励你;如果表现得软弱,或许连他人同情的目光都得不到。

那些想自杀的人,不妨想一想自己肩上的责任。每个人都不是社会中孤立的个体,放弃自己的生命就等同于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因为一个人的懦弱与逃避,可能会让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痛失孩子,可能会让嗷嗷待哺的婴孩自小失去健全的家庭,可能会让正常运转的企业陷入混乱,可能会让其他因你而活的人信念崩塌。


从前有一个长相丑陋的女人,大家都称她为丑女。她过得非常孤独,没有人愿意和她交朋友。她又郁闷又委屈,最终想以死来了结自己。

当她走到河边,正要跳入河中,有位禅师突然抓住她,说:"姑娘,人有两条命,一命是自己的,一命是众生的,属于你的命已经跳河死了,属于众生的命请你珍惜。"

后来,丑女并没有跳河自杀。她想:既然这条命是属于众生的,就应该为众生服务。于是她开始主动帮助其他人,给人方便,给人欢喜。渐渐地,再也没人叫她"丑女"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也要贡献于社会。每个人的生死都不应该只凭一己之私就草率决定,每个人都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责任,要有勇气来面对问题,要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千万不要用自杀的错误行为来逃避现实。

星云大师智慧开释: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