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智慧開釋: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自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星雲大師


根據2009年歐洲的一項調查研究,全球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自殺,其中30%來自中國。這樣就是說,僅在我國每年死於自殺的就有將近30萬人,這個數字令人震驚。

佛教戒律中首戒便是戒殺,無論"殺"的理由如何充分、方法如何人道,殺的本質仍然是"殺"。佛教不僅反對殺其他人,更反對自殺。人乃有佛性,每個人有成佛的希望,自殺行為無疑將現世成佛的希望徹底毀滅,背棄了佛陀"人身難得"的教誨;自殺之人更是將社會責任與義務棄之不顧,既浪費了社會資源,否定了個人存在的價值,又將難以排解的痛苦留給了父母親朋,這種行為實在應該受到譴責。

星雲大師說:"法律上對於自殺雖不加以判決,但是在佛教認為自殺不僅是愚痴的行為,並且是罪惡的行徑,因為個體的生命是社會眾緣所成就,個人沒有權利加以毀滅,若用暴力強制截斷自他的生命,都是違反佛教的不殺生戒,自己仍須揹負行為的苦果。"

人之所以選擇自殺大抵都是覺得現實生活中的痛苦無法排解,但是星雲大師的這句問話當有醍醐灌頂的功效——"如果死後無知,何必以自殺來了決生死?自殺後如果有知,回首往事,難道就不苦了嗎?"

歸根究底,選擇死亡是為了逃避生的苦,但誰知道死後不苦呢?自殺不僅會給肉身帶來痛苦,還會增加一個人的業障,令身邊的人痛苦不堪,這實在是極不明智的"苦上加苦"的行為。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一些自殺未遂的人往往不會再自殺,是因為他們親身體驗了自殺的痛苦,真切地觸摸到了死亡的恐懼。"既然連死都不怕,為何沒有活下去的勇氣呢?"每一個在生活的苦跟前變得脆弱,期冀以死來逃避的人都應該這樣反覆問一問自己。


季羨林先生人生中最痛苦的時期莫過於在"文革"中被批鬥了。那時候,他感覺自己受到了奇恥大辱,無論是身體的疼痛還是精神的折磨都讓他幾欲崩潰。他萬念俱灰,而擺在面前的路也似乎只有兩條:忍受一切或者離開這一切。

第一條季老自覺全無可能做到,於是他決定選擇第二條:"自絕於人民"。他甚至將自殺的地點和方式也想好了。那時的他異常平靜,因為已決定一死,便管不得"生前身後事",只需將準備好的安眠藥服入,即可一了百了。

但就這這時,一群紅衛兵闖入季老家中,將其帶走進行批鬥。此時的季老沒有任何生的意志,讓他低頭便低頭,讓他彎腰便彎腰。但是,就在接受了這次批鬥之後,他竟然挺了過來,再沒動過求死的念頭。

"這樣的殘酷批鬥原來也是可以忍受的呀!有此一斗,以後還有什麼好怕的呢?我還是活下來吧!"季老後稱自己能從鬼門關走回來得益於這次批鬥,事實上恰恰是他自己的堅強意志讓他放棄了求死之心。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有時候,決定活比決定死更加艱難。但是,挺住意味著一切,只要過了這一關,人生的其他風風雨雨又算得了什麼呢?

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就是結束自己的生命。在人生中的困難時刻,我們每個人都要擔當自己的救世主,自助者才能得天助!

其實,許多時候我們不是到了一點希望都沒有的地步,而是自己先把自己打敗,自己認為自己不行了。假如你現在正處於一個不利的位置,請你一定要丟掉幻想,自己解救自己。這個世界錦上添花的總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表現得堅強,別人都會來鼓勵你;如果表現得軟弱,或許連他人同情的目光都得不到。

那些想自殺的人,不妨想一想自己肩上的責任。每個人都不是社會中孤立的個體,放棄自己的生命就等同於放棄了自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因為一個人的懦弱與逃避,可能會讓一對白髮蒼蒼的老人痛失孩子,可能會讓嗷嗷待哺的嬰孩自小失去健全的家庭,可能會讓正常運轉的企業陷入混亂,可能會讓其他因你而活的人信念崩塌。


從前有一個長相醜陋的女人,大家都稱她為醜女。她過得非常孤獨,沒有人願意和她交朋友。她又鬱悶又委屈,最終想以死來了結自己。

當她走到河邊,正要跳入河中,有位禪師突然抓住她,說:"姑娘,人有兩條命,一命是自己的,一命是眾生的,屬於你的命已經跳河死了,屬於眾生的命請你珍惜。"

後來,醜女並沒有跳河自殺。她想:既然這條命是屬於眾生的,就應該為眾生服務。於是她開始主動幫助其他人,給人方便,給人歡喜。漸漸地,再也沒人叫她"醜女"了。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也要貢獻於社會。每個人的生死都不應該只憑一己之私就草率決定,每個人都要時刻想著自己的責任,要有勇氣來面對問題,要用智慧來解決問題,千萬不要用自殺的錯誤行為來逃避現實。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衍生更多更大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