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朝天女”?为什么后宫妃子都谈之色变?

猫眼观史


在古代的时候,一些女子为了能够进入宫中,几乎都是将自己的头削尖了的往里面钻。毕竟,只要能够进入宫中,就有那么一丝的机会从本来的默默无闻,变成后来的一鸣惊人。这就和为官一样,一些当了官的人都想从地方官变成中央官,毕竟越靠近皇城,就越靠近权力,也越能够得到权力,同时这也进一步的代表了他们能够步步高升,能够平步青云。封建时期的女子也是一样,她们若是在民间,只会平平庸庸的过一生,顶多嫁给某个官员,某个富豪,但终究不会得到无上的地位;可她们若是有朝一日被宫廷选中,成为宫廷的秀女,成为皇帝的女人,便能够使得自己的地位一跃而起,自己的家人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国戚。

虽然嫁入帝王家会使得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变的显贵,但也存在着很多的威胁和危险,很多的苦难,例如宫斗、例如博弈,甚至是成为“朝天女”。

“朝天女”是什么?

大家在看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这当中还透露着些许的唯美。我们先来从字面上去解释,所谓的“朝天”,便是朝着天的意思,而所谓“朝天女”的意思便是“朝着天的女子”。其实这样的称呼是一种相对的美化,如果大家知道该名字背后的内涵,一定会觉得毛孔发凉。其实这所谓的“朝天女”就是陪葬妃嫔的意思。这个名词的由来是在明朝的时候,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前,他将已经渐渐消失的“殉葬制度”在此提了出来,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是为了在后来的青史上好看,所以才将这残忍的“殉葬制度”美化的称呼为了“朝天女”。

成为“朝天女”的女子大都是没有为皇帝生下孩子的妃嫔,而随着“朝天女”的出现,又慢慢衍生出了一个叫做“朝天女户”的人群,这些人便是殉葬了的妃嫔家属;为了能够使得这些女子“去的”安心,所以明王朝会给参加殉葬妃嫔的家人一些奖赏,当中可能有金钱,也可能有资源或是爵位等等。例如一个妃嫔参加了皇帝的殉葬,她的哥哥、父亲以及弟弟便会得到锦衣卫白户的职位,这种职位是世袭的。

明史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为什么妃子谈到“朝天女”便会谈之色变

因为很多妃子的年龄还年轻,样貌也是正是风华的时候,还没有见识到这世界的美,所以她们都是不愿意去殉葬成为“朝天女”。而且就这些女子来说,大都只会和皇帝见一到两面,或是临幸一到两次,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这就更谈不上什么喜爱和深爱的,毕竟谁会为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献上自己的生命。

而且,死亡是人们自古以来都非常害怕的东西。不论是在古代,即使是在医疗发达的现代,在人们听到死亡的时候,都会呈现出一种很恐惧和害怕的感情,毕竟有句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一个人就算活的再糟糕,只要他(他)的精神没有问题,就不会想到死亡,就不会想到离开这美丽的世界。

这些宫女所面临的便是“朝天女式”的“死亡”,所以他们才会对其很是害怕。

就殉葬制度来说,本来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糟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已经被各个朝代的皇帝废除,但是在明朝的时候却有了抬头,我们不得不去感叹,这到底是文化的发扬,还是对糟粕的继承。


木剑温不胜


朝天女这个称呼听起来很神圣,为何明朝后宫女人听到朝天女时都会闻风丧胆呢?这还得从朝天女的用途说起。

朝天女的含义和用途

明朝时期有一种户口叫朝天女户,这朝天女户指的就是为皇帝殉葬的女性的亲属。这么一说,朝天女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朝天女指的就是明朝时期为皇帝殉葬的女性。

明初被用于殉葬的女性包括妃嫔、宫女甚至附属国进献的女性。这些女人殉葬后,朝廷会给她们的亲属一定的回报,宫女的话一般就以钱财作为回报,妃嫔的话往往会以锦衣卫千户、百户之类的职位让她们亲属世袭。

实际上殉葬制度并非起于明朝,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殉葬的做法,以后宫女眷或宫女为皇帝殉葬,让她们陪伴在皇帝身边,以便使唤。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自然是很荒唐且不人道的,但古时候的科学水平不高,人们的观念也较为迷信,所以才会出现殉葬这种事。

汉代起殉葬制度逐渐被取缔,一直延续到两宋时期都很少有殉葬的情况出现,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却又恢复了殉葬的做法。

据载,朱元璋死后殉葬女性多达四十多人,明成祖朱棣的殉葬女性也有三十多人,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明英宗时期才被下令取缔。

明英宗一生大起大落,经历颇为独特,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境遇,才使得英宗意识到殉葬制度的残忍,所以英宗死前下令不许以活人殉葬,并且规定后世也不可再以活人殉葬。应该说取消活人殉葬制度是明英宗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可圈可点的好事。

在了解了朝天女的用途后,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明朝后宫女性在谈到朝天女时会表现的那么害怕,毕竟是丧命的事,害怕也是人之常情。


历史守望者


在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鹤西去,其孙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因朱元璋生前有遗嘱:在其死后,后宫所有没有生育过的嫔妃都必须去陪葬。当此遗嘱被执行时,朝中秩序混乱不堪,嫔妃们是哭天喊地,叫苦连天,后宫之中的场面更是极其混乱,有些官员则趁此机会公报私仇,有的生育过的嫔妃因为得罪了人而被迫殉葬;有些没有生育过的嫔妃因为受到被庇护而活下来。这些被殉葬的嫔妃们就叫“朝天女”,其实就是所谓的“殉葬女”。

这是要被拉去殉葬啊,后宫妃子活的好好的,那个会愿意?当然谈之色变了!如果是你,你能泰然处之?考古学家的确在朱元璋的陵墓中发现了很多宫女的白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众多的嫔妃,到底是通过怎样的一种方式来殉葬的呢?

历史学界对此问题也一直存有争议,有些史学家认为:是上吊自杀的。持此观点的史学家是如此解释的:在朱允炆下达了殉葬命令之后,就已经将后宫之中所有符合条件的嫔妃名单列出了了,到了殉葬那天,这些名单之中的妃嫔就被集中到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房间里。里面早就准备好了和殉葬人数相同数量的椅子,并在每个椅子上方挂好了七尺白绫,为的就是让这些嫔妃们上吊自杀。胆大的宫女心一横,牙一咬,头一伸,脚一登,过不了几分钟,自己的小命就交代了。胆小的宫女,已经是被吓得两股战战,魂飞魄散,瘫坐在地上了,已经没有力气上吊了,这时,太监们就抬起一个个宫女,强行把这些宫女的扶上椅子,将头进白绫结成扣中,然后在推到椅子,于是,小命也就呜呼哀哉了。这种观点怎么听起来都有一点荒谬,不过,下面这种观点更是不可思议啊!


另外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是通过注入水银的方式杀死的。有人认为,为了能让陪葬嫔妃的尸体和朱元璋的遗体都不腐烂,于是就采纳了一些侍臣和太监的建议,在嫔妃体内注入水银的办法来保持不腐。当殉葬名单确定之后,在殉葬的时候,所有殉葬的嫔妃便每人都喝上管安眠的药水,待她们熟睡之后,便将她们的头切开,在往里面注入水银,最后再用针线缝好,这些嫔妃就再不可能活过来了,然后被放入墓中陪葬。


小史坑


朱元璋在明初时把老百姓分为民户、匠户、军户这一类世袭职业户口,但是后来还有一个叫作“朝天女户”的户口存在。

“朝天女户究竟是指的什么户口?“朝天女”又是指的什么人?一直令人费解。但是这段史料把这个问题给解释清楚了。

“太祖崩,宫中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抚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壁、汪斌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明史 后妃传》

就是说朱元璋死了,但是在宫里有很多人跟朱元璋去了,不管是不是愿意的,但是他们的家人在后代君王这里得到了相应的抚恤,甚至列出了第一代的这些“朝天女户”的主家名姓,张凤、李衡、赵福、张壁、汪斌,等等。这些人都不同程底得到了世袭锦衣卫千户,或者锦衣卫百户这样的抚恤。


而我们知道明朝的锦衣卫千户或者百户,一般都是由祖上军功获得的此类世袭职位。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戚继光家族,戚家的第一代戚祥,曾经是朱元璋亲兵,而且跟随朱元璋很多年,但是即便这样他或许也没有世袭职位。这主要是洪武14年(1381年)戚祥跟随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了,为了抚恤表彰戚祥的武功成就,才让他的后人世袭了明威将军武职。

所以一般来讲这种世袭职位,除了普通的军户、民户外,只要有丁点官职的,都要拿人命来换的。“朝天女户”家的世袭千户、百户,就是拿这些人家的女儿的命来换的。

但是往往这些家庭不但不觉得自己女儿死得可怜,反而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这些“追随先帝的女儿们不但被追赠谥号,表彰其行外,而且

“岁时侑食于本陵之享殿,俱得标名沾祭”,也就是说可以分享皇家的香火,这也就意味着世代和皇家搭上亲戚关系了。更关键的是子孙后代都得到世袭官职的抚恤。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这里就说到了“追随”先帝而去,皇家赏赐和补偿如此丰厚,所以这个追随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追随,而是殉葬,而且基本上是生殉。所以“朝天女”就是不是鼻子朝天,就是双脚朝天。

至于明朝殉葬的方式,不需多说,总之是一旦被选中殉葬,愿意也得殉葬,不愿意也得殉葬。自己梳洗打扮好吃好喝完毕,把自己挂起来,也是一种方法;别人帮你挂也是一种方法;甚至被灌水银更是一种方法。

要说哪位真的是因为太爱先帝,非得跟着去,怕并不现实,所以后宫妃子谈之色变。

后宫的妃嫔们生前还在考虑争宠,哪个更得皇上恩泽,天天喊着皇上要雨露均沾。但是皇上龙驭上宾的时候,需要这些妃子到地下享受恩泽的时候,有的很多妃子可能生前都没有享受过恩泽的经验。


不过还得感谢明英宗朱祁镇,或许他真的算不上好皇帝,明朝差点在他手上重新上演“靖康之变”,好来重新复位后,还下令杀了于谦。

但是他冒着违背祖制的舆论风险,执意废除明朝实行了70多年的殉葬制度。就这一点,他的确配“英宗”这样的谥号。只是不知道那些希望用女儿鲜血换取自己家族世袭官职之路的“朝天女户”们对他有没有意见?




炒米视角


“朝天女”是明代对殉葬女的一种称号,在皇帝死后会选一部分宫中女子去陪葬,而这些被选中的女子就叫“朝天女”。

殉葬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大量女眷被迫替帝王殉葬,后来汉朝年间人们就因为殉葬制度过于残忍而逐渐减少,有的以陶俑来代替。


直到明朝这一沉睡千年的陋习又死灰复原,不仅不人道,还很残忍,对于这一糟粕,却要取一个非常怪怪的名字“朝天女”。
朱元璋一生杀戮无尽,为打江山大开杀戒,为稳固社稷,大肆残杀功臣,又丑陋又残暴,就连死了也不放过和他同床共枕的女人,他曾下令让46个妃嫔陪葬,这些妃嫔都是后宫中没有子嗣的女人,他的儿子朱棣也曾让16个妃嫔殉葬。

明英宗朱祁镇曾一度废止了这一无人性的恶习。

可满清还在沿用这一陋习,最有名的就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直到近代这一流传几千年的人殉制度才彻底的消失。


后宫的妃嫔们在得知自己将成为朝天女后,一个个都吓得花容失色,她们绝望啊,由开始的哭哭啼啼到后来的哀嚎,没有那个愿意去死啊。

为先帝殉葬的方式主要有一些几种:

1,自缢,这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被挑选出来的朝天女先让她们就餐,吃完后带到殿内,殿内放了很多的椅子,大梁上悬挂着七尺白绫,这些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椅子上,她们一咬牙将头伸进了绳子结成的套扣里,然后用脚推开椅子,几分钟后就找到了她们的先帝。

对于那些不想死的妃子,在酒足饭饱之后,由太监们送她们一程,将她们活活勒死。


2,活埋,皇帝死后连同活着的妃子一同下葬,这个比较痛苦,由太监将妃嫔们引入陵墓,然后封死地宫门,待里面氧气耗尽,这些妃嫔们就窒息而死,传说活埋的妃嫔怨气极大,连盗墓贼都怕。

3,喝毒酒,为了减轻妃嫔们的痛苦,通常都是那种剧毒酒,喝完一刹那便香消玉殒,然后随先帝一同葬入。

4,灌水银,为了保持妃嫔们容颜不变、尸身不腐,会在殉葬前将她们迷昏,然后割开她们的脑门,将水银灌入她们的体内,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这些宫女妃嫔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幻想着能成为皇帝的女人的美好愿望,本想到宫中来享受荣华富贵的,哪曾想到要去为那个死老头子陪葬,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她们难以接受,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因此当帝王们驾崩的时候,后宫里总会一片凄惨的哭声,这哭声不是为那个死老头子的,她们是在哀嚎她们命苦啊。





遗产君


朝天女,即给明朝皇帝殉葬的女子。

殉葬,也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就不难理解后宫女子为何会谈之色变了。明朝的殉葬方式主要有几种,常见的是自缢和绝食。



一般而言,正史很少会记录这些。

但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就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朝天女的从殉过程:

据《李朝实录》记载,给朱棣殉葬的朝天女共有三十余人。集体殉葬那天,是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这一天,在老太监的带领下,她们先在殿外用餐,吃完后就被带到殿内,彼时“哭声震殿阁,闻者肝胆震颤”。

在殿内,早已准备好三十多张“小木床”。



这些即将赴死的宫女和嫔妃们,被要求站到这些小木床上。她们的头顶,则是早已准备好的绳子,末端结圈。随后,朝天女们“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而在这三十多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个是韩氏,身份是宫女;另一个是崔氏,封号“美人”。在临行前,仁宗曾亲自来和她们“辞别”,宫女韩氏趁机摆脱了太监的控制,跑到仁宗面前苦苦哀求,请求仁宗放她回国,说她家里还有老母亲要赡养。

仁宗不为所动。不久,她们脚下的小木床被太监抽走,转瞬之间,三十余人皆丧命。

明朝的皇帝会给她们的家属一些好处,比如给她们追赠谥号,表彰其行之类的,而她们的家属一般能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好处,例如世袭锦衣卫千百户或者直接得到财物。

总的来说,后宫女人谈朝天女色变,其实是比较正常的,毕竟,怕死乃人之常情。


金兔历史


朝天女,乍一听,多么美丽的名字,只不过,若是了解真相,只能为这些红粉骷髅叹息。

何为朝天女?朝天女这一名词,明初始有,对于朝天女这一名词,若是不顾其背后意味,自由幻想,可能会想到面朝苍天的女子,还可能因武则天时期产生的玉女登梯,凤凰晒翅等名词,联想到残忍刑罚,思想龌龊者,更是可能抱有一丝好奇,联想到玉体横陈等类似画面,但朝天女,既不是普通女子面朝苍天的姿势,也不是刑罚,更不是龌龊事,相比较而言,朝天女,更接近刑罚。

明初始有,朝天女,自然是记载朱元璋暴行的一个名词,朱元璋本是农间小子,做过和尚,做过乞丐,靠着农民起义军发了家,一夜元军溃败,朱元璋成了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又一夜陈友谅兵败,朱元璋做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功在千秋。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功成,枯的可不仅仅是万千将士的骨骸,还有后宫佳丽三千的香粉娇骨。

朱元璋重拾了旧典,拾起了前朝的糟粕,殉葬。

殉葬之礼,由来已久,可以说自原始社会以来,殉葬的传统便断断续续的几乎没有断绝,虽然历朝历代断断续续的将殉葬之礼摒弃了,但朱元璋或许是贪恋生前的权势,或许是贪恋后宫佳丽三千,重拾了殉葬这一仪式。

说到这里,想必朝天女这一名词咋说什么,大部分人都已经懂了,没错,朝天女,说的便是面朝苍天的,殉葬之女,朱元璋死后,仅仅是自己的妃嫔,就有数十人为其殉葬,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殉葬的女子如何殉葬?大致分为四种。

一者,悬白绫自尽,妃嫔将白绫远远的抛到房梁之上,借此自尽,如若不愿自尽,会有太监们贴心的帮助她们自尽。

二者,饮毒酒自尽,这种死法应该算是最好的了,只需要毒酒一杯,就可以让妃嫔死亡,不愿死的,也会被强行灌入毒酒。

三者,注入水银,待到太监们将妃嫔击晕,这以后,便是他们肆意妄为的事件,昏厥的妃嫔,会在朦胧间四肢躯干尽皆被剖开,注入水银,保永生不腐,永永远远用最美好的模样陪伴帝王。

四者,驱逐入墓葬,这也是最残忍的死法,其他的,好歹是在死后被送进去,这一死法却是在墓葬中,陪着十几具尸体,困死在墓葬之中,击溃一个人,击溃她的肉体不算什么,击溃她的心灵才是真的击溃,这一死法,正是击溃妃嫔的心灵。

为何不谈之色变,试问,如若你将要被以各种残忍方式杀害,并作他人的陪葬品,你会愿意吗?愿意自然是不可能的,反抗却是无用的,若是紫霞,或许还会许愿让真心人脚踏七彩祥云飞来救她,而普通的妃嫔,又能求助何人?一国之主吗?家人吗?一旦被选上,便没有了幸存的可能,

于这些妃嫔而言,最令人畏惧的,或许不是死亡,而是无力挣扎的寒冷。


魏青衣


用人殉葬的方法自原始社会来已经存在,像现在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经常发现丛葬坑,坑中多有残缺不全的人骨,应该就是用作殉葬的奴隶或者战俘。

商代是用人殉葬最频繁的时代,几乎每一处商代的大型墓葬中,都会有人殉现象发现。


到了汉代以后,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用人来殉葬,这种不太文明的现象逐渐基本消失了(并不是没有了,还有,像宋代宋孝宗逼迫自己的妃子为自己殉葬,总之是不那么普遍存在了),人俑就是绝佳的替代品。


到了明代,或许是受到蒙古人宫廷殉葬制度的影响,朱元璋又开始规定了新的殉葬制度,一直到明英宗时期才彻底废止。


朝天女,就是被选中殉葬的宫人,他们都家庭被称作“朝天女户”。

明代被选中殉葬的宫人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在皇帝生前曾经侍寝过的宫女,是殉葬宫人的绝大部分,她们在后宫中没有任何名分;

第二类,殉葬的妃嫔,一般是没孩子的;

第三类,外邦进献的贡妃,特别是有很多高丽女子,被高丽当作贡品送给宗主国,结果来到大明就成了殉葬的首选。

明朝对于被选中殉葬的 宫人的家属也会给予一定的优待,以减轻他们的丧女之痛。


这并不能掩盖殉葬制度的残忍。


程嗣章曾经写过一首《明宫词》,里面就专门描写了“朝天女户”的悲惨:

掖庭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

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一盘拉条子


“朝天女”顾名思义:女人朝天躺着,意味着死亡!“朝天女”的出现,是古代帝王作孽的结果;一代帝王驾崩后,那些没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的妃嫔,都要为之殉葬,这野蛮落后、惨绝人寰的行为缔造出了命运凄凄惨惨戚戚的“朝天女”人群,明史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这宫人多为殉葬的女人!



为什么后宫妃子都谈之色变?

因为,皇帝的女人多,能为其生儿育女的只是后宫的一部分,多数后宫妃子因为没机会被临幸或者根本被临幸的机会很少,所以,纵有生育能力,也没受孕机会,待帝王朝不保夕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悲惨命运。


能进宫,不仅貌美如花,万里挑一,还要年轻;入宫后,无皇子皇女,自然低人三分,养尊处优、颐指气使与她们无关;又无出头之日,一入宫门深似海,并没见到过世界的美丽,没享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她们发自内心地不愿意去殉葬。

而且就这些女子来说,有的根本没有与皇上见过面,纵使被临幸过三、两次,也是充当泄欲工具的角色,无真挚的感情可言,谈不上什么喜欢与爱恋的,为此搭上风华正茂、热情四溢的生命有好多遗憾与无奈;不是迫不得已,怕连累家人,绝不会心甘情愿地成为殉葬品的。


活着是美好的,蝼蚁尚知偷生,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自古“好死不如赖活”,在养生保健兴起的今天,纵使是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仍想长命百岁,何况,这些多数是二十到四十多岁,甚至十多岁的女子呢?

听到自己即将死亡,呈现出恐惧和害怕心理是再正常不过了,
一个人不管境遇多么糟糕,只要心智正常,是不会轻易寻死的,因为香消玉殒后,再也见不到姹紫嫣红的美丽的世界与朝思暮想的亲人了!

殉葬制度本来是封建社会制度的流毒与糟粕,曾经被各个朝代皇帝废除过,在明朝的时候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每想到这一幕就心有余悸,为“朝天女”黯然神伤,哀痛不己!


希望星晨58298869


朝天女是在明朝出现的词,指的就是为明朝皇帝殉葬的女子。殉葬自古就有,在汉初被废之后,在朱元璋时代官方再次重启,而这些陪葬的妃子们就被称之为“朝天女”。

对于朝天女,衍生而出的名词还有“太祖朝天女户”,意思就是朝天女的亲属。

《明史·后妃传》中记载:

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意思是为朱元璋殉葬的妃子,虽然一死了之,但是为自己的家族换来了世袭的荣华富贵。在建文、永乐年间亲属们相继被抚恤,当世人称其为“朝天女户”。

朝天女殉葬流程

朝天女的殉葬一般为死殉,先杀死然后再施行殉葬。但也有例外,朱元璋的殉葬中就有十几名侍寝的宫人被残忍的生殉,想象一下《妖猫传》中杨玉环中了尸解大法在棺椁中醒来之后的行为吧,用指甲把坚硬的棺椁都抓出了数道痕,人在等待不可避免的死亡时候的心态,真的会爆炸的,更何况是十几个人一起在黑漆漆的墓冢中等待死亡来临。

朱元璋死前强迫诸妃、伺寝宫人全部殉葬,故明孝陵有四十六名妃子陪葬,大多是逼迫悬梁自尽,其中有十几名侍寝的宫人被残忍生殉。

《李朝实录》中记载朱棣去世的时候,明仁宗安排殉葬的直播:

(妃嫔)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颈,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被安排殉葬的妃子,用完膳后,统一带到一个放有木制小床和白绫小屋子中,依次上吊自尽。倘若没有勇气自尽,那么就会有随性的监护直接踢倒小床,被自尽。有一位姓韩的朝鲜妃子就是这样“被上吊”的。

“朝天女”中也有时运不济的妃子,例如明宣宗的最后一位妃子叫郭爱,入宫仅20天,宣宗便驾崩了,而她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殉葬名单上,无法逃脱命运的她悲愤的写下了一首词: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相比其他享尽荣华富贵的妃子来讲,郭爱的确是最可怜的。但这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自我安慰罢了,被殉葬的妃子所遭受的恐惧实难想象。所以,后宫妃子谈“朝天女”色变。

至于整顿吏治铁血手腕的朱元璋晚年为何会莫名以官方的名义开启“封禁千年的殉葬制度”,成为不可抹去的一大黑点,史料并未记载,毕竟“圣意难测”,目前一般认为有以下两种可能:

1、承袭元朝殉葬制度;

2、朱元璋读历史,看到武则天在皇帝死后,祸乱宫闱一事,深以为然,于是令所有妃子陪葬,使朱允炆安心做皇帝,可惜天意难测,最后还是被……。

所幸,朝天女并非贯穿明朝始终,在明英宗年间就被官方正式废除。随后满清入关又执行了几代,在康熙年间再次被废除,这都是后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