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

源:第3427期


供稿:吉安市安福县委组织部

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

小微君按


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

1933年8月的一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带领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前往长胜县铲田区搞调查研究。到铲田区后,他们来不及休息,便分头扎进了群众中。中午时分,铲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钟赤牯邀请毛泽东一行到他家吃饭。

毛泽东来到钟赤牯家,看见满桌的酒菜就皱起了眉头。不管钟赤牯怎么强调菜是自家产的,没花公家一分钱,毛泽东依然坚持自己去区政府吃,把做好的饭菜送到伤兵站给伤员们吃。区政府设在一座破祠堂里,区政府的管理员看见毛泽东一行来了,为难地说:“主席啊,咱这里条件艰苦,没什么好招待啊,只有红薯芋头。”

就这样,毛泽东一行在区政府就餐,中午吃的是红薯,外加一盘萝卜干,晚上吃的是芋头粥。吃过晚饭,毛泽东还召集区乡干部开会,开完会已是深夜了,毛泽东一行四人便住在这个破祠堂里。第二天一早,毛泽东一行返程,他安排警卫员小吴按照规定向区政府财政部结清食宿费。


“百名部长读初心”栏目,今天由安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莺华带领我们学习《两次派人送钱来——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传承先辈初心,牢记吾辈使命。


★不忘初心

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

牢记使命★

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

诵读者


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

安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肖莺华


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


肖莺华读后感:

弘扬苏区精神,干好当下事业


“两次派人送钱来--毛主席下乡也交食宿费”的故事,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一个历史缩影,是革命领袖廉洁自律做表率的生动见证。穿越时空,当我再次用心抵近这些历史人物,他们让我肃然起敬,让我感慨万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感悟初心、担当使命,需要从苏区精神中汲取红色滋养,承续伟大力量。

感悟初心担当使命,当以苏区精神坚定信仰、锤炼品格。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苏区革命时期,条件异常艰苦,“毛泽东一行在铲田区调研,中午吃的是红薯,外加一盘萝卜干,晚上吃的是芋头粥,夜里住的是破祠堂”,但他们依然对革命事业充满豪情。这充分体现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身处新时代,感悟初心、担当使命,要大力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切实树正我们的利益观,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俭与奢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要切实树正权力观,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要切实树正政绩观,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主动作为、勤勉履职、为民尽责,做一名信念坚定、务实朴实的组工干部。

感悟初心担当使命,当以苏区精神坚守宗旨,为民服务。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毛泽东一行到苏区调研,一到铲田区就分头扎进了群众中,毛泽东在村头一棵大樟树下席地而坐,就召开起群众座谈会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毛主席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他的模范行动,充分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深入骨髓的感情和崇高宗旨。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感悟初心、担当使命,要大力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做依靠群众的表率,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在深入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激励群众,在倾听群众呼声中接受监督、改进工作,在向群众学习中拓展视野、推动发展。要做服务群众的表率,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真挚的为民情怀坚守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使命。

感悟初心担当使命,当以苏区精神坚持导向,打造铁军。

毛主席两次派人送钱来,为的是照章交齐下乡调研的食宿费--纸洋一元八角。看似固执的举动,看似微不足道的费用,体现的是革命领袖过硬的个人操守和严明的纪律意识。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要大力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把苏区精神融入组工干部血脉、深入组工干部灵魂,努力打造政治品格过硬、职业操守过硬、专业能力过硬、作风形象过硬的模范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要持续推进从严治部,教育引导组工干部遵守组织人事制度,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带头遵守践行党章,带头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保持组织部门风清气正、守正出新、向上向好的良好形象。

l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