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个好东西,但为什么有些人对保险有抵触情绪?

品品味人生474


保险是一个好东西,至少对很多有车一族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平常有什么情况,一句话走保险就行。其实国人并不是抵触保险,而是讨厌买之前吹的天花乱坠,一到赔的时候,就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得分两个方面,第一是从业人员门槛低,你到各大招聘网站和APP上去看看,什么样的公司没有任何条件,到处打电话要人去面试,只有保险公司。开出的条件还非常诱人,什么月收入过万,晋升空间大啊!

很多本身没有多少学历的都可以进去,可想而知,他们又能了解多少合同条框。当然,保险公司的培训师也不会跟他们讲这么多,只关心能不能产生业绩,所以话术都是捡着好听的说。

当你在跟这些保险推销人员沟通时,他们什么都好说,总之就是告诉你,买了这个保险,你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有些甚至还能赚钱。实际上,保险公司又不傻,随便能赔,那不亏死去了。

所以,一旦你购买之后,才会发现,所谓的赚钱分红还不如银行存款利息,这也倒没什么,主要是买个保障。但是真到了,要用的时候,才发现之前保险推销人员说的话都是放屁,一切以合同为准。

说起合同,这就是另一个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原因。大多国人容易相信推销人员的嘴,也不愿意花心思去看合同,不过要是仔细看了,又不会买了,因为有些人本身就通不过合同上的健康告知的。

例如,有些人之前因疾病住过院,而这种病在有些保险公司合同里是属于不可投保的。这需要投保人自己多看合同,因为保险公司不可能提前去调查其以往的病史,但需要赔偿的时候,就可以调取,然后拒赔(这个全世界保险公司相通)。

所以,在投保之前一定要先看合同里的健康告知,但这些事情,那些只想完成业绩的保险推销人员是不会多说的,反正你购买了,之后的事情就与他无关了。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坑,有些人交了很多年才明白过来。

另外,就算仔细看了合同,并且符合健康告知,身体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拒赔,因为你有可能没有按保险的要求生病,或是你生的病还没有达到保险公司规定的一些数值,真达到了,差不多人也会死了。

国内的保险公司让人产生坏印象,基本就以上几点,但有一说一,通过保监局的努力,这几年保险拒赔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起官司,都是投保人赢。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有条件的配上一些保险,例如百万医疗险,一年也不贵,几百块钱。

一顿饭钱,就能在疾病费用上得到一个希望,这完全值,并且这种保险的赔偿还是很宽松的,属于社保之后最值得购买的。最就是一个意外险,同样是小钱保大保额,其他的就没什么好推荐的了。


王医生谈精神病


我说两句,前几年我媳妇车祸去世了,当时她骑的二轮电动车,:名牌产品,叫啥我忘了,结果去理赔时,保险工作人员让第三方鉴定,经鉴定,该电动车速度超过30麦,属于机动车,不予理赔,当时卖保险时你指定车型啊,真出事了,找一条理由就不给赔,这就是套路,后来我问了相似情况的,他们说给赔了,难不成只有我媳妇骑的二轮车是机动车?别人骑的都不是?又说骑二轮的要戴安全帽,不戴出事的也不赔,看来以后要走着走才行。说一声我入的意外险。很多时侯保险就是种安慰,靠它并不保险,坑大到无法想像。不过该入的还要入,只当支持国家了


窗外7500


前年,一朋友是保险公司的,天天约我一起去做保险,说怎么怎么挣钱。结果我也去了,搞了一个入职培训,然后就可以上岗工作,我当天回家就把公司主推的一些险种仔细研究了一翻,一个星期后,我决定不做了。因为愿意向我买保险的都是熟人朋友,甚至亲人,我不愿忽悠他们。当时保险公司的人问我为什么不做,我说如果有好险种我会做的,我推销的险种一定要对我的客户真有作用,如果买了没用,甚至是坑,我决不干。意外险,医疗险可以买。重疾险买时好好研究保险合同,自己觉得需要也可以买。


西风盈袖772


这个话题,我在去年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就已经写过:不排斥保险,只是讨厌你卖保险的样子

没想到一语中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我们都知道保险是个好东西,但为什么偏偏被有些人拉低了行业的门槛?

但是我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洗牌,一大批低端没有附加值的销售一定是会被大浪淘沙踢出局的

在这里,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这之前去北京出差,一个客户给我说

他说『我觉得你和有些保险业务员有点不一样』

『以前在我表弟那买过一份国内XX的保险,从此累觉不爱』

委屈

计划书发来一看

语塞,果不出所料,江湖中流传甚广的开门红产品,一个巨贵的分红两全险

一年5万的保费,保障不足,分红更是水中望月

『后来缴了2年后,是越想越坑』

『那你以后还会找他买保险吗?』

『应该不会,不,是绝对不会』

你看,又是一张人情单透支的悲剧

给跪了

随后,话匣一开,开始了他苦大仇深的控诉

自从表弟从职高毕业以后,进了保险公司,简直进了传销一样

上了几天培训,名片上就敢印着『寿险规划师』

逢人便讲:保险是朝阳行业,未来是寿险人的时代...balabala

怀揣着寿险企业家的梦想,奔波于街头巷尾之间,周旋于亲戚朋友之中

当时我们刚成家,家庭条件也不错,觉得都是亲戚,迟早也要买,就当照顾一下熟人生意咯

哪知这一照顾可不得了

从此隔三差五,微信就成了永不消失的电波 ,天天是各种惊悚新闻

『马云说,未来10年3大癌症将困扰每一个家庭』

得,要推销重疾险了

『震惊!80后白领公司猝死,留下孤儿寡母』

得,要推销寿险了

『老艺术家近90岁高龄仍工作,只因家庭中4人患癌...』

得,分红两全险又来了

其实我已经克制很久,碍于面子,又不好说破

『不好意思,我现在可能真的不需要』

『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他马上自动回复般发来一条

『我觉得你们公司的保费有点贵,我想再看看其它...』

『便宜的东西除了便宜,还有啥?我们公司有100多年历史,是XX最大的公司』

『最近我们准备去香港买重疾险,那边优势挺大的』

『保监会风险提示:香港保险不受大陆法律保护...』

老子彻底怒了,『都在你那买了好几万了,你还有完没完』

表弟也很委屈,『我这不也是为了你好,为了照顾到你的家庭,保险是每个家庭必不可缺的东西,是爱与责任,是...』

剧终

你要是深入虎穴,去保险公司走一遭,大概就能知道答案

你会发现有些狂热的氛围简直让人格格不入

一个团队里面,兼职大妈和那些愣头青销售比比皆是

你要是提一点质疑,他们会告诉你『怀疑是最大的成本』

你要是有一些想法,他们会告诉你只需要『简单听话照做』

到处是浓浓的『鸡血文化』

你会发现里面人人都做着喜提辽宁舰的美梦,疯狂的打着缘故名单,拜访着亲朋好友,不问需求,但求签单

为了『新人王』『十佳销售』这些所谓的荣誉,不顾一切的透支着自己仅有的人脉

学习专业知识者甚少,膜拜的是学习话术,促成技巧

只经历了几天的培训,就让你抱着产品走向市场

用着公司教你的销售套路『三板斧』:讲行业,讲公司,讲自己...

放心,就是不会讲产品

产品要让客户听明白了,拿出去和其它公司一比,谁还买你家的?

等到半年后你卖完了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人脉早已枯竭,而催单的压力让你倍感举步维艰

你仰天长叹:这不是我要寻找的地位和生活

你想:果断走吧,这个行业看来并不适合自己

但突然又想起当初刚入职时忽悠好友王兄买重疾险时的场景:

你拍着胸脯,斩钉截铁的说:『兄弟,我你还不放心么,我肯定是要做一辈子保险的,为你服务个几十年,哪在话下?』

最后...最后,你还是出来了,还不好意思给周围朋友直说,只好虚晃一枪:『听说最近切糕市场比较好,我来看看,有没有商机...』

不信?你进去试

单纯而无知的销售才是最可悲,保险公司和主管的认知宽度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自我判断能力,从来不去了解外面的信息,永远我家公司天下第一,一直坚信自己是无比正确,而又强烈的渴望把这些观念强行灌输到别人身上

不要希望打着『为你好』的旗号,通过『讲道理』这种最无效的沟通方式去试着说服客户

比如,一个没有保险观念的人,天天看着你朋友圈发一些『如果说保险是骗人的,那国家为什么要支持balabala...』

你发的越多,他只会越觉得你被洗脑,越招人烦,而且你发的内容根本不会细看,直接屏蔽

其实很多时侯,大家并不是反感保险,只是很反感你卖保险的姿势

所以以后也不要抱怨客户总是摇摆不定,不是他们没有保险意识

只是在他们眼里,可以替代你的人太多,你不过是一个蹩脚而且烦人的销售而已


华Evan


保险其实是个好东西,只不过被业务员给做坏了。

大陆最开始出现保险的时候,业务员基本上都是四十五十的大妈们,她们专业知识不强,文化水平不高,只会一味的从家人亲戚朋友入手,强卖强推。所以弄的大家敬而远之。

保险销售的手段太让人抵触了,我之前也有几个朋友做保险的,她们会不分时间段的给我讲保险,但都讲不到专业的知识点上。每次朋友们在一起聊天,不出几句就聊到让我们买保险,让人特别反感。可以说是对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哪怕是我明明白白的说我知道保险好,但是我现在没钱,那都不行。她还在和我说,让我省下来买衣服出去玩的钱去买保险。

我不知道各个保险公司是怎么培养业务员的,可能像大家说的就是洗脑啊,让业务员自己先买保险啊,然后家人朋友啊,肯定是有单才有工资吧,所以感觉她们都很疯狂。


枫香树下


为什么有些人对保险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们买了保险并没有起到保险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卖保险的人并没有给他们讲清楚保险该如何使用。这就要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了……1992年,友邦再次回到了中国大陆,并且在上海首先建立了分支机构,这次的回归友邦带来了一种展业方式,保险代理人。简单来说,代理人代表保险公司利益,为保险公司推荐产品。友邦引进了这一方式,给他们带来了巨额的保费和广泛的知名度。在国内保险行业引起巨大反响,各大保险公司争相学习,于是人寿、平安也开始大量招人,开启了代理人的营销模式。由于代理人的需求很大,于是这些保险公司不再注重对个人的培养,只要学些销售话术,至于产品是什么,无所谓了。这就导致了那个时期很多人被忽悠着买了很多的保险产品,但是具体产品是做什么的,能保障什么却全然不知。到这些人出现理赔的时候,找到保险公司,要求理赔,结果保险公司说:“抱歉,您的条件不符合合同条款,无法办理理赔”交了几十年的保费,到用的时候却发现完全没有用处,这放在谁身上可能都无法理解吧。当年让他们买保险的那群代理人说什么都给保,什么都能报,怎么到用的时候却用不了了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保险其实是严格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来履约的。而保险合同条款复杂,字数繁多,有需求购买保险的人又不愿意去仔细研究条款。这就导致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如果遇到一个有良心的保险代理人,可以加以指导,那避坑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但是,当整体代理人的素质不高,理解能力欠佳的时候,就很难给投保人解释清楚条款的具体含义,因此这一鸿沟就静静躺在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直到理赔发生了,鸿沟造成的麻烦就会显现,因此也会导致大家对保险的信任度降低。

真的是保险不好吗?恐怕是友邦放出的这个潘多拉魔盒给这个行业造成了误导,引起了抵触。


保险经纪人张晓茜


抵触保险的,三木觉得是这两类人

1、被保险伤害太深,因为什么原因买不了保险,或因为什么原因被保人公司拒赔了,赔少了,赔得不满意了,反正就是不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根本不懂保险,瞎起哄,这类人最坏,误己误人。

认为商业保险是骗人的,错不在投保人和被保人,错在保险行业内部人

赤裸裸的销售误导,有这种好事,你还发在朋友圈,早就闷声发财去了。这类人貌似把别人当傻子,其实自己才是傻子,自己在做掩耳盗铃还不知道,能怪别人话保险的坏话吗?

客观看待保险,才是正确的态度

保险避免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也无法影响大家生老病死,但是,买保险可以减少预期以外的事件对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造成冲击,为受益人提供经济补偿减轻负担。

说得更加理论化点,就是通过支付保费使得家庭经济波动范围变得更加可控和合理。

举个例子:

▲从上图看,假设目前家庭总财富现值为100万元。

情况一:假如不买保险,你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是 [-100万元, 300万元],有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各种财富损失,比如家里大火,比如治病过程中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大病康复期造成的收入减小和支出增加。

情况二:假如买保险,你的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变成[80万, 260万],虽然最大值因为要交保费而变小了,最小值因为有保险保障也变得更大了,且财富现值的波动范围更小更加确定。

波动范围从情况一的400万缩小到情况二的180万,因此未来更确定了,当然我这里举例简化了很多统计学上的东西,大家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

如果来场大病或一场意外,-100多万你能承受得了吗?如果承受不了,那还是买保险吧。

请关注我,更多保险知识分享,明明白白买保险,顺顺利利获理赔。

三木话险


作为一个专门从事保险知识科普的文字工作者来说,看到这个题目简直是泪流满面,因为老百姓对保险有多大的怨气,

我实在是太!有!感!触!了!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前因后果,鄙人是一个保险科普者,每天会在头条分享一到两则保险理赔案例,几乎每一则案例,下面的留言统统都是骂保险公司的,鲜有例外...

给大家感受一下老百姓们对保险公司有多热情...

这还算骂的轻的了,我的后台基本上每天上千条骂保险公司的...

这就让我作为一个保险科普者很尴尬了,我在科普保险知识啊喂!你们在文章下面骂的那么欢,谁还看我的科普啊(TAT)

言归正传,说回老百姓们为什么那么讨厌保险公司,从我后台每天上千条辱骂保险公司的留言,以及这条问答下面的一些高赞答案来看:主要原因还是业务员不负责任的欺骗不懂保险知识的老百姓购买巨坑的保险,以及保险公司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拒赔理由!

例如上面高赞答主@保保驾到 提到的平安业务员推销教育险的案例,交4万20年后只能拿回6万,而且想要领取的话,必须要考上大学、结婚、生孩子三个阶段才能分批次领取2W元,简直巨坑无比。

(恕我直言,市面上在售的所有教育金都是垃圾,所有保险公司的教育金都是巨坑无比的产品。)


保险最大的风险,就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


打个比方,你现在想去超市(保险公司)买个西瓜,准备晚上肚子饿的时候拿来吃,但售货员(保险代理人)却卖了一个篮球给你,此时由于你不懂一些相关的保险知识,你并不清楚代理人把一个篮球当做西瓜卖给你。
等到了晚上,你肚子饿了,准备把西瓜拿出吃,这时候才发现代理人卖了一个篮球给你,这个篮球不仅仅比西瓜贵,而且还吃不了。

上面这种情况,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被周围一些从事保险销售的亲戚或者朋友们推销保险的情形:不仅买贵了,而且买错了!

换做是你,你说你气不气?这种怨气自然而言会连带的扯上保险公司,这也是那句著名谚语的由来: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 。

那么保险公司在这其中有没有锅呢?有些答主借着上面的理由将锅全部甩给业务员,我不这么认为,像这种欺骗客户、虚假承诺诱导客户投保的行为,你保险公司真要抓会抓不到?

本质上来讲,保险公司还是为了业绩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然你要赚这一份钱,那被人骂也就是理所应当的,就不要过多的狡辩了。

当然了,骂归骂但是有一点还是不能乱说的,那就是保险公司故意拒绝赔付。

保险公司故意拒赔这种事,就我所了解的情况,几乎是不会出现的,对于这方面有误解的朋友,大致是对保险公司的理赔依据不太了解。

接下来讲的知识很重要,大家划重点记一下。

保险公司的理赔依据,是保险合同条款中的保险责任,只要你的情况符合保险责任中的条款,那么保险公司一定会赔,如果不符合就不赔。

比如我在超市买了一个无籽西瓜,老板卖给我时声明了西瓜中只要有籽,就赔款那你切开后拿着一个无籽的西瓜去找老板要求赔款,显然是会被拒绝的。

同样的道理在保险上也是适用的,举个栗子:

我们购买了一份意外险,保险合同中声明由滑雪、潜水等高危险运动而导致的伤残是不赔付的,那么当你因滑雪而受伤后去找保险公司,被拒赔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说到底,老百姓对保险如此抵触的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买错了保险,而老百姓们为什么会买错保险呢?除了因为自身对保险知识不太了解外,也有很大程度上是部分道德水平低下的业务员虚假承诺、欺骗销售而导致的。

保险保险,本质是一种对冲生活中潜在风险的工具,例如重疾险,现在像癌症等重大疾病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其实已经有了治愈的可能。

但重疾的治疗费用普遍需要5-60万左右,而购买重疾险,是为了让我们在不幸患上重疾时,干坐着等死,至少能拿到一笔5-60万的赔款来作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或者留给父母、妻女等。

如果你不了解保险知识,被别人忽悠着去买了教育险、分红险这种需要几十年才能取回本金的保险,那假如万一不幸得了重疾,真的是一分钱都没得赔。

所以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保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避免买错,或者买坑保险,也要相应的了解一些必要的保险知识。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网上的信息非常的丰富,大家如果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可以直接在网上搜,当然最直接的还是关注我,作为一个专门科普保险知识的答主,我每天都会给大家科普保险知识,分享一到两则保险理赔案例,教大家如何规避保险和理赔中的一些坑爹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最后希望大家留下一个小小的赞~


白熊保


我是一名保险售后经理,首先我不夸他有多么的至关重要,也不否定现在社会人对保险不能理赔的曲解,我只谈谈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些事。

第一很多人都是通过亲戚朋友购买保险认为可靠性高,可是我们后期回访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根本不了解保险条款甚至保的是什么?他们只看中我能拿回多少钱(返利)。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抵触我们售后部的后期跟进回访甚至拒绝见面甚至沟通,那么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就是很多人生病了去医院了不知道怎么跟医生沟通,以至于最后无法报销。这个时候就会说保险都是骗人的,说实话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挺难过的,首先是心疼他交的保费二是心疼他生病到处借钱看病心力交瘁的样子。可是这个时候我就想问问他们曾经信誓旦旦说信任的家人朋友呢?他们又在哪里又能帮上什么忙。所以不要因为你的不确定就随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有的时候你的第六感并不管用。

第二我不需要(︶︹︺)我身边的朋友一直都说我们都是骗人的此生不会买保险,甚至我们见面联系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我懂他的顾忌我也没有跟她讨论我的工作性质只是后来她主动跟我咨询我才知道他的亲人生病了可是我已经无能为力因为他已经是拒保对象。我想说的什么,就是不要等到你需要的时候来找我,也许那个时候我也是有心无力。

说这么多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想跟所有进来看我解说的朋友一些小的建议,保险保的是未来不是你的白日梦,保险因为他是具有法律责任的所以购买之前请详细了解你的需求不要盲目购买。最后一点保险不是骗人的骗保的都是人。


梁上小公主


一、防范风险是逆人性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本身就是极度讨厌风险的,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大大降低人们购买保险的意愿。

商业保险可防范的风险,很多都是当下的小概率事件,或比较远期的风险。

一句话,购买保险是逆人性的事情。或者错误认为:保险要买,但不是现在

实际上,保险一定要尽早配置,才能实现最高的经济价值。保险是根据事件概率精算而来,保费会随着年龄和身体情况,不断上涨。

二、保险产品本身的消费体验性差

其他消费会获得及时的快感,不管是衣食住行,都会有很强的获得感和反馈感。

保险,在没发生风险前,只是一纸合同,而且价格不菲,难以让人产生及时的快感。

三、保险营销过程体验不好

保险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业,过往在中国走了很多弯路。

行业存在几个问题:

1、保险从业者平均能力和素质普遍一般,没弄懂保险,就开始卖保险,造成很多销售误导。销售人员不专业,是保险行业非常大的问题。

2、保险营销一定程度被成功学带偏,变成了“粘人”的营销模式。而且在中国,又变成关系型营销。没抓住需求,不断强行推销,导致客户越来越反感。

3、从台湾而来的寿险团队模式,让卖保险一定程度变成了“拉人头”的生意,金字塔的诱人利益,让很多人不去研究条款,而是专门去拉队伍。

4、过往保险公司招聘一定程度的潜规则是:招聘的是销售员,同时也是客户。巨大的考核压力,让新人不专业的时候,就疯狂拉亲戚朋友买保险。

四、未来保险消费的趋势

1、随着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不断深入了解、保险需求大规模爆发,行业会实现快速发展。同时竞争也不断加剧,行业利润率也会出现下滑。

为了压缩成本,保险营销团队层级会更少。同时人才的涌入,会让保险从业人员会更加专业、精英化。

2、保险行业产销分离也更加明确,经纪人角色更受认可。经纪人相比代理人有更多优势: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中立、客观的保险咨询,搭配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同时进行长期专业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