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夜!天降“武漢來客”,防病毒不防武漢人

“現在是特殊階段,南京的處置真的挺及時的,為南京點贊!”

張軍在視頻那頭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1月26日晚,由泰國廊曼抵寧的SL922航班上,共有旅客152名,張軍就是其中一位,同機的還有武漢籍旅客11名。不僅如此,連日來,數批境外旅遊團因武漢航班取消改簽南京,其中包括多名武漢籍旅客。

面對這些空降的“武漢來客”,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南京在短時間內作出周密部署,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對接。

“我們防的是病毒,不是武漢人!”南京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高效有力的舉措,在寒冷的冬夜溫暖了許多武漢人的心,化解了他們的忐忑和焦慮。

防病毒,不是防武漢人

春節假期是國人外出旅遊的高峰期。按照原來的放假安排,假期即將結束,許多外出旅遊的人開始返程。

因為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武漢天河機場關閉,不少境外旅客從南京轉機飛武漢,無法返回,而不得不在南京停留。

“天降武漢來客”,在疫情如此嚴峻複雜的當下,南京怎麼辦?

“我們防的是病毒,不是武漢人!”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態度堅決而明確,迅速安排相關部門進行對接和處置。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自1月24日至27日,南京已經對接6班境外抵寧航班,共接待了107名湖北籍旅客,其中含59名武漢籍旅客,並對9名發熱旅客進行了妥善安置。

武漢籍旅客抵寧,無疑會對南京防控工作和應急管理機制帶來巨大挑戰,南京如何做到“防病毒不防武漢人”?

26日,當接到FD326航班有“天降武漢旅客”的信號時,東部機場集團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應急救援部副主任許彬就開始忙碌起來。

許彬先向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彙報情況。接到指示後,飛機著陸前,許彬所在部門立刻通知並聯合海關、移民局、疫控、公安、衛健委、120急救中心等部門百餘人在一小時內趕赴至機場。

飛機一落地,機場防疫戰就正式開始了。

全身武裝的檢疫部門先登機詢問旅客身體狀況,其中5名發熱旅客先下飛機,由停機坪上等候的120急救車帶到定點醫院,而其他旅客逐一接受體溫檢測和詢問。

隨後,武漢籍旅客集中在一輛大巴車上,提前邊檢。非武漢籍旅客登上另外幾輛大巴車,進行邊檢。

之後,沒有發熱症狀的旅客,乘下飛機時乘坐的原大巴車,統一送至隔離區賓館進行安置。

許彬說,在整個過程中,一線人員一直與後方的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保持聯繫,彙報情況,聽取指揮。

此外,機場內所有這些旅客經過、接觸過的地方,都進行了及時全面的消殺。

“南京式”服務隔離旅客

做好了機場應急檢疫,只是第一步,在長時間、密閉的機艙裡,同班非發熱旅客都需要妥善隔離,如何做好隔離管控工作,更加考驗南京的應急能力。

“拿南京市委黨校出來安置300多名隔離旅客。”

1月26日晚9點多,棲霞區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古琳接到這一指令,隔離旅客需要入住位於棲霞區的市委黨校。古琳說,在她趕到指定地點時,區衛健委、疾控中心、公安、市委黨校後勤服務中心、泰康仙林鼓樓醫院等多部門負責人到了。

為此,南京市委黨校緊急闢出了一幢樓,共177個房間、354張床。第二天一早,棲霞區疾控中心又安排5名人員趕到黨校,為服務人員、安保人員等進行防護培訓和消殺培訓。

公安部門和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則派出工作人員24小時蹲點值守,每天進行兩次體溫檢測並做好登記。

如何處置客人們的生活廢棄物?指揮部專門安排了兩名疾控工作人員指導,幫助酒店進行集中收集、集中消殺。

而在妥善服務隔離旅客背後,是數十名黨校後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付出:中心副主任陳軍從揚州連夜趕赴南京,其他工作人員也在同一時刻復工上班。

27日凌晨1點,第一批隔離旅客來到酒店,考慮到他們可能會餓,服務人員準備了多箱方便麵,免費提供給旅客。

中央空調開啟後,會不會因空氣在房間之間流通而導致病毒傳播?陳軍立即關閉房間空調,同時給安裝空調的廠家打電話求證。凌晨4點,廠家回覆說空調是地源熱泵空調,不存在風險,工作人員立即在第一時間將空調全部打開。

因為之前是去泰國旅遊,很多旅客除了穿一身棉衣出發,隨身攜帶的多是夏天的衣服。“感覺有點冷,能不能幫忙買點棉服?”客人們提出請求後,27日一早,60件棉服便送到服務檯,由專人送給需要的客人。

300多位客人,一日三餐如何安排?現代快報記者採訪瞭解到,早餐有包子、饅頭、雞蛋、小菜、牛奶、稀飯,午餐有糖醋排骨、魚排、筍瓜、西蘭花、紫菜蛋湯,而餐食都由專人配送至每間客房。

“接待好每個隔離旅客,讓他們吃好、休息好,我們將竭盡全力。”陳軍表示。

“我們住的很好,你看,這是發的棉大衣。”1月27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通過張軍的朋友,與被隔離的乘客張軍進行了視頻通話,接通後,他摘下了口罩,看起來精神狀態不錯。

今年30歲的張軍是徐州人。1月18日去泰國旅遊,1月26日北京時間晚7點半,從泰國坐飛機回國,準備在南京換乘回徐州。飛機大約夜裡12點左右到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但到了之後,張軍發現,很長時間飛機都沒有開門,當時工作人員解釋說要配合檢查。

“我後來聽說是飛機上有個發燒的乘客,所以下了飛機就用大巴把我們直接拉到賓館來了。”張軍說,被隔離的乘客們有個“隔離群”,裡面有兩百多人,大部分乘客都挺配合的,也有人剛開始不理解,但一解釋,就都表示配合隔離了。

張軍現在和同機的一位男乘客住一個房間,大多數時間他們在房間也戴著口罩。27日凌晨四五點鐘到賓館安頓好後,他們睡了一天,睡醒了就聊天,其他的乘客之間互相也不串門。“工作人員每頓飯都把飯菜送到門口,中午吃了兩葷一素,口味不錯。”張軍說。

在視頻通話前,張軍的朋友來到賓館門口,給他送吃的。視頻連線時,正好看到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敲開了張軍的門,送去了礦泉水、泡麵、小零食等等。“主要是怕睡醒了無聊,讓朋友送點吃的來解悶兒。”張軍說。

現代快報記者在隔離區賓館附近等待的一個多小時裡,看到大門口不時有車輛進出,保安對每輛車都會進行嚴格的查問。在大樓裡面,不時可以看到有戴著口罩的公安人員在巡視。其間,有三四位跑腿小哥前來送衣物,以及代買的香菸等物品。不過,都被保安拒之門口,通知工作人員前來領取。

“現在是特殊階段,南京的處置真的挺及時的,我們完全配合政府部門工作,為南京點贊!”張軍表示,雖然他自己也有點擔心被傳染,但配合隔離是第一位的。上午他已經跟家人報了平安,告訴家人自己只是配合檢查,讓他們不要擔心。

很多地方都拒絕武漢籍及湖北其他地區旅客入住,沒想到我們在南京享受到了這樣的暖心安排,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跟張軍一樣,FD326航班乘客吳薇也有同感。

吳薇告訴記者,最暖心的是,26日晚飛機落地檢疫時,有一名旅客檢出發燒,隨即被帶至附近醫院進一步檢測確診,“原以為檢測結果要等一段時間,沒想到一會兒就出來了。這名旅客並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個火速出爐的結果,不僅讓全團的人暫時放心,也讓全飛機的人安了心。我們都為這樣高效的南京點贊!”

武漢人在南京安心,南京人才能放心!”在這場疫情防控的戰役中,南京一系列高效的做法網上也是一片好評。

網名“英短英長貓舍主美少女辣椒”在微博上留言:“真的要給南京政府點個讚了!機艙門都沒出直接上來檢疫,下飛機五道檢疫關卡,大半夜整個機場都是工作人員,他們真的很辛苦。同機武漢人員雖沒有確診,依然整機隔離觀察,隔離環境乾淨有序,每天定點送餐……”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為了應對後續類似情況發生,南京已經組織市文旅局、衛健委、交通局、交管局、海關、機場等部門和相關區政府,組成工作專班,開闢了專門的“綠色通道”,設立了“博愛車隊”和“博愛賓館”,給從南京中轉回家的湖北籍旅遊團隊專用。團隊遊客從祿口機場落地後,要經過“綠色通道”測量體溫,如果整個團隊無異常,由車隊護送回家;如有成員出現異常症狀,整個團隊則進行隔離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