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平均工資又出來了,你怎麼看?

鷹眼記錄


每年的全國平均工資出來了,我都會特別留意,為什麼?

雖然說這平均工資是一個參考值,但是,我覺得還是有點參考意義,最起碼自己的薪資水平要超過平均水平啊,不然,自己工作一年到頭,竟然連自己地盤的平均工資都沒達到,那是不是得反思自己一年的努力方向是不是錯了?

那麼,如果想快速提高自己的工資,除了能力本身外,我覺得可以參考以下方向。

一、工作地方

我一個師弟,是一位程序員,之前在廣州,薪資最高也就12K,做了三年,後來,因為他女朋友去了深圳發展,他不想分居兩地,也一起去了深圳,後來,在網上投簡歷,面試,薪資最低都是15K起步。

每個地方的發展情況不一樣,如果有選擇的機會,儘量往一線城市發展,不管是薪資還是眼界,都是三四線城市無法比擬的。

二、行業

網上不是有個段子: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這話,話粗理不粗,你也無法否認,行業之間的差別真太大了,一個製造業的,資深工程師,工作經驗大概15年,可能年薪也就30萬,但是,互聯網行業呢?可能一個兩三年的經驗的小夥子,就能達到這薪資了。

我很喜歡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裡面講到的這個觀點: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看上去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你每天都在想著未來,但其實這個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看上去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其實這個面附著的經濟體正在下沉。

如果一個人一生只能收到點狀努力的計時收益,從來沒有享受過一次,線性週期的成果回報,這就叫窮人勤奮的一生。

溫少爺:專注於職場與個人成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迭代,一起成為職場達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隨手點個贊,對溫少爺是個鼓勵!】


溫少爺


網上查了一下,2019年全國各地平均工資表已經出爐,有鼻子有眼,你還不得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老陳月薪只五千,隔壁住了王大仙;算命卜卦月百萬,富豪一擲萬八千。還有一順口溜:別墅住個張千萬,平房住個窮光蛋,別墅平房一平均,月入都過500萬。

行業不同,高收入者靠腦瓜賺錢,一年賺過千萬毫不費力;低收入者靠體力賺錢,月收入達到半萬就樂得屁顛屁顛,乃所謂有智者吃智,無智者吃力。下面的一張表是全國各地每多少人中有一千萬富翁?號稱“唯楚有才"的湖北丶湖南竟然表裡查不到,可見富翁之多。北京每83人中就有一人是千萬富翁,並列排名第20名的鄂爾多斯和福州,每630人中就有一人是千萬富翁。

可想而知,中國的已經超過中等收入家庭的人數之多。

平均工資不等於你的實際收入,是理論上的東西。如果說月百萬的個人算下來的平均只有一萬,只能按一萬給,打死他也不會讓你平均,這樣一想,我信!不信,咱不成了大傻瓜。


老狼48440790


我連看都不看就知道結果,我又狠狠地拖國家後腿了!該罰,誰讓我與馬雲等等之輩一個國家呢。



老路8346


《2019年春季平均薪酬排行榜》發佈了廣州平均薪酬8321元,很多人拖了國家2020年後腿。

這只是個參考數而已,放在深圳,廣州依然還有很多部分的工資標準3000左右,比如做服務員的工資低的可憐,再加上廣州深圳的消費那麼高。再者就是你要出去逛個街,你根本買不了什麼東西。你要是出去吃個飯,買點東西,一個月工資基本上就沒有剩下的了。

他的平均工資只是一些白領的比較高。當然啦,還有就是一些技術人員啊,比如做片長電腦的,還有設計師的,而且很多工廠人員的工資還是停留在4000到5000。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杭州這些都是消費比較高呢。低層人員的工資依然還是沒那麼低。

其中深圳、廣州執行一類標準,深圳市調整為2200元/月,廣州市調整為2100元/月,其中中山珠海,東莞,佛山這些都是1700塊錢工資,肇慶,惠州,江門這些還是1500工資。

按這樣的工資來說,只有一些高管白領工資高。高管人員工資都幾十萬年薪。少的月薪都有20000多塊錢。

以一百人企業為例,高管年薪一百萬,工人月工資3000,70名工人每年240萬工資,三個高管年薪也是240萬,那麼平均工資就達到6000了。





莫小卡啊


問題是2019全國平均工資出來了我,我怎麼看?

我想說:“我不想看”

此話怎講?

全國平均工資段位在我之上,

極有可能是鑽石段位

這深深的打擊到了作為英勇黃銅的我

奈何王者峽谷大神太多,連年戰亂,

就連野怪也能對我欺而負之,

在這裡,我只能守在老家靜靜等待,

靠老家發的補貼(沒幾秒有幾塊錢)度日

待我長髮及腰時

必定是我出城之日

那時,我會駕著七彩祥雲

迎娶我夢中的紫霞仙子

算了,大夢初醒時

還是得好好奮鬥啊……


搞笑的公務員


請問一個月9000,一家三口就我一個在工作,人均工資是不是3000?


醉愛風痴愛雲


每年的平均工資都在上漲,而且數據發佈出來,你會感覺根本沒有拿到那麼多。

這其實是統計口徑的問題,再加上很多報表的數據,其實還值得商榷。

智聯招聘公佈的《2019春季人才流動報告》中顯示,在19年的春招期間,全國求職者的平均薪酬為8165元,比2018年同期的7807元上漲5%,而北京2019年春季的平均薪酬為10,910元,全國排名第一,相較於2018年的8822元漲幅達到了7%。

一方面平均工資水漲船高,同時求職者的薪酬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比較凸顯的問題就是平均工資高了,實際上拿不到那麼高。

再來看一下,2005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平均月薪只是1530元,而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19》的數據,18年全國在崗職工合計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750元。

隨後會附上幾張表,大家可以看一下,特別是有一張表是各種專業在畢業半年後月收入大概可以達到多少的一個參考,看看你的專業可以拿到多少工資。





集掌櫃陳大


我嚴重拖後腿了,什麼時候能趕上大部隊啊[流淚][流淚][流淚]



無聲無息無痛無災


馬雲等土豪大亨們也和我們一起平均嗎?如果這樣平均那每個國民都是富翁了。


是您讓我心動


這樣籠統的平均沒有多少意義,根本不能真實體現國民各個階層的收入。就好像一個企業里老板的收入一年兩百萬,員工三十人,員工工資就是五千,那按三十一人平均下來就是超過一萬了,更別說拿馬雲等大佬來平均,更嚇人。那要如何統計才能真實反映出社會各個階層的收入水平呢?就是分階段統計,可以劃分為2000以下,2000—3500,3500—5000,5000—6500,6500—8000,8000—10000,10000—20000,20000—30000,30000以上九個段,分別統計每個段的佔比。我認為,2000—6500這三段的人群佔比加起來不會低於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