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水浒传》中的衣、食、住、行等,很多都能反应宋代文化。比如书中好汉出门常戴的“范阳毡笠”,就是宋代士兵普遍戴的帽子;鲁智深、燕青、阮小七等人身上有花绣,而宋代正是刺青的高峰期;至于武大郎租房,好汉出门缠绑腿等,都符合宋代的历史情况。

除此之外,书中还多次出现过“杌子”。

却说宋江坐在杌子上,只指望那婆娘似比先时,先来偎倚陪话,胡乱又将就几时。

那妇人(潘金莲)也掇条杌子近火边坐了。桌儿上摆着杯盘。那妇人拿盏酒,擎在手里。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央视水浒潘金莲形象

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中,一共九次提到杌子。从书中的表述来看,杌子男女都可以坐。

然而,杌子究竟什么样?是椅子还是凳子,亦或者其他?这种坐具的使用,有没有等级或者人群的限制?

先简单说一下坐具的历史

中国人最初没有坐具,都是直接坐地上,稍微有点身份和地位的人,则会在地上铺席子,然后坐在席子上。管宁和华歆“割席断交”的故事,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世说新语》

管宁和华歆本是好朋友,两人曾经坐在一张席子上看书,有富贵之人乘车经过,管宁不闻不问,但华歆却跑出去看热闹。管宁觉得华歆太在乎钱财富贵,跟自己并非志同道合之人,所以割开席子,与之绝交。

很明显,两人是坐在席子上。

除了席子外,先秦时期的坐具还有榻等。到汉代时,胡人坐的马扎传到了中原,当时称之为“胡床”。胡床是当时的高足坐具,这种坐具使用很方便,不用脱鞋,垂足而坐的姿势,还能改变传统跪坐对两腿的压迫,所以为汉人所接受。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历代帝王图》(局部)

到唐末五代时,高足家具得到大力发展,出现了专门用来垂足而坐的椅子、杌子、墩等坐具。其中,杌子就是今天的凳子。

宋代的杌子

所谓“杌”,本意是指光秃无枝且上端很平的木头,或者伐树后剩下的木桩子,与四条腿没有把手和靠背的凳子很像,所以古人借“杌子”来指凳子。

杌子的称呼,始于唐朝。

唐明皇召安禄山,用矮金裹脚杌子赐坐。——曾慥《类说》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唐玄宗、安禄山影视形象

宋人曾慥在《类说》中提到,唐玄宗曾经召过安禄山,并赐杌子让安禄山坐着。不过,这杌子并不简单,是用金子装饰了杌子腿的,可见皇家杌子很华丽。

伐树后留下的木桩子通常很矮,而《类说》中也说到杌子“矮”,这就说明,杌子是一种矮凳子。

杌子到底什么样呢?我们可以从当时的绘画、壁画等文物中,看到当时的杌子。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高士图》中左下角为杌子

五代南唐时期的卫贤,曾绘有《高士图》,画的是东汉名士梁鸿与妻子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这幅画中,就出现了方形的杌子。事实上,梁鸿的时代没有这种方凳,卫贤是把自己时代的东西画了进去。

至于宋代绘画中,杌子出现的次数就更多了。

宋人所绘《婴戏图》中,左上方的孩子手中敲着玩具鼓,而玩具鼓就放在倒置的方杌子中。不过,这个杌子较《高士图》中的杌子华丽了许多,从杌子的样式以及上面的纹饰也能看出来。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婴戏图》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春游晚归图》中的方杌子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小庭婴戏图》

另外,在宋代的《小庭婴戏图》《春游晚归图》中,也有类似的方杌子。不过,《春游晚归图》中的方杌子,是用来垫脚上马的,

除了方形的杌子,宋代还有圆形的杌子。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妃子浴儿图》中的圆杌子

宋代的《妃子浴儿图》中,出现过圆形的杌子,这种杌子看似分两层,上面是圆形,下面则是四条腿,四条腿都是中间粗而两侧细,呈逐渐向内收紧的趋势。这种圆形的杌子,在河南禹县白沙镇北,北宋末年墓葬壁画中,也曾经出现过。

宋代除了方形杌子和圆形杌子外,还有条形杌子,也就是长方形杌子。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长方形杌子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长方形杌子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方长方形杌子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许多饭店,饭店中就有许多长方形杌子。仔细看桌子旁边,都是条形杌子。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能看到大家坐在长方形杌子上,围着桌子吃饭的镜头,但其实这种情况只有在宋代及以后才可能出现。因为宋代之前,高足桌椅和凳子都没有普及呢。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杌子的样式则更多。但民间所用,其实仍然是以方形、条形和圆形为主,至今犹然。

杌子的使用

在今天的生活中,杌子(凳子)这种坐具依旧很流行,而且谁都可以坐。但是,在宋代不一样,杌子的使用并不随意,身份和性别都很关键。

宰臣、使相坐以绣墩;曲宴行幸用杌子。参知政事以下用二蒲墩,加罽兟;曲宴,枢密使、副并同。军都指挥使以上用一蒲墩;自朵殿而下皆绯缘毡条席。——《宋史》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宋代《戏猫图》中的坐墩

​《宋史》记载,官秩一品的宰相与使相坐绣墩,在皇帝曲宴、行幸时,他们可以坐杌子上,其他人就只能坐二蒲墩、一蒲墩甚至席子上了。很明显,杌子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等级不够的人是没有资格坐的。

再看一个具体例子。

己巳,谓入对于承明殿,帝诘所争状,谓曰:非臣敢争,乃李迪忿詈臣耳,臣愿复留。遂赐坐。左右欲设墩,谓顾曰: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子进。——《续资治通鉴》

北宋真宗时期,丁谓曾经遭罢相,被贬为知河南府,但是他并不甘心,所以跟真宗辩解了一番。这个时候,真宗并没有说要恢复他的职位,只是礼节性地给丁谓赐座。旁边的人,打算给丁谓墩,因为墩符合贬官后的丁谓身份。但是,丁谓抓住了真宗没说话这一点,转头对旁边的人说,皇帝答应恢复我的职位了。言外之意,就是墩不配他的身份了。于是,旁边的人立刻给他搬来了杌子。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宋真宗画像

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宰相级别的人才能坐杌子。

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杌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老学庵笔记》

陆游是南宋人,出生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他所谓的“往时”,其实就是指北宋。由此可见,北宋时期,士大夫家中妇女不能坐杌子,不然就会被说不懂礼节,不识法度。

为何女性不能坐杌子呢?

不是因为女性地位低,而是因为杌子窄小,坐时两腿要放下分开,而分开的两腿是很不雅观的。先秦时因为没有内衣,男女都要跪坐,以避免走光,分开腿而坐是很没有礼貌的。所以,荆轲刺秦王不成,就用箕坐(分开腿)的方式来蔑视秦王。

尽管皇宫之中杌子代表等级,士大夫之家,妇女坐在杌子上会被嘲笑,但在民间没这种限制。从《清明上河图》也能发现,饭店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杌子了了。

水浒中,多次出现的“杌子”是什么?其使用是否有限制?

《纺车图》中妇女边喂孩子边纺线

另外,在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中,一位妇女就坐在杌子上,一边喂着孩子,一边在纺线。于她而言,这么坐着干活才方便。即便是妃子,忙活的时候也无法顾及到坐姿。比如上面提到的《妃子浴儿图》,妃子们就是坐在杌子上给孩子洗澡。

所以,水浒中宋江、潘金莲等人坐杌子,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资料:《水浒传》《宋史》《老学庵笔记》《续资治通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