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射程平均下來大概七八十米,但是弓箭射程在一百五十米。那麼為什麼歐洲人願意用火槍,而亞洲多用弓箭?

善於偽裝城府


題主關於射程問題本身就不對,至於誰喜歡什麼也不對。

火槍的射程肯定超過弓箭,大火槍超過大弓箭,小火槍超過小弓箭。

至於歐洲人喜歡火槍亞洲人喜歡弓箭的問題,就直接說,英國人開始用火槍了,清朝還是在用弓箭,這可不是清朝人喜歡用弓箭。

清朝有個規定,漢人不能用火槍,而打仗的主力是漢人(比如湘軍),所以就有清朝人還在用大刀弓箭的感覺,到了李鴻章的時候,各種說服慈禧太后,漢軍才可以用槍用炮,不僅僅外購,而且還自己造火藥和槍炮,到了民國初期,大刀和弓箭基本退出了。


觀上靈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得看什麼時代的火槍。

以明代末期我國仿製的鳥銃,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00米,有效射程也可以達到100米。

但鳥銃往往不是用於精確射擊,而是採用排槍射擊,也就是一排人對準敵人群開槍。一排子彈飛過去,有的射中有的射不中,但仍然會造成敵人一定傷亡。

這種模式作戰 ,對於敵人的步兵還是很有殺傷力的。

為什麼呢?

其實就是一句話,火槍手很容易訓練。

以大明的鳥銃來說,操縱壓根沒什麼難度,無非是裝藥、裝彈、瞄準、射擊。瞄準都是直瞄,也不需要算提前量。

所以,戚繼光訓練一個鳥銃手,也就一二個月可以完成了。

如果只是留在堡壘或者城牆上向外射擊,普通農民訓練10天就可以打仗了。

相反,訓練一個優秀弓箭手的難度非常大。

一個入門的弓箭手,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專注訓練,每天都要練習。

但這還僅僅是入門,要訓練為實戰能力不錯的弓箭手需要3年以上時間。

弓箭手基本都是職業軍人,需要不斷地訓練。

所以,古代無論哪個國家,都把弓箭手當做重要的國家軍事資源,和平時期也要高薪養著。

而歐洲戰爭期間,一般士兵只要投降就不殺了,但當年法國人抓住英國長弓手就會割掉他們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為什麼?

因為這就等於毀掉了,英國人很多年來訓練的重要軍事資源。

而且,弓箭的射程其實很近,直瞄射箭射程只有幾十米,而曲射覆蓋性射擊,一般射程也不過超過150米。

所以,如果弓箭和火槍對射,是佔不到任何便宜的。

而火槍手容易訓練,幾個月可以訓練幾千人。相反,弓箭手花費幾年才能訓練一二千人,你說誰更適合打仗。

歐洲都是小國,國力有限,培養弓箭手是非常沉重的國家負擔。既然如此,不如大量徵召農民培養火槍手了,性價比更高。


薩沙


這個題本身就是錯的,以英國在18世紀初開始普及的布朗貝斯滑膛槍為例,它在100碼的命中率為53%,200碼為30%,300碼為23%(1碼等於91.4米)

按照現代標準來看,他的有效射程也就100碼。但那會的打仗模式和現代是不一樣的,他們100碼內是開始排隊槍斃高致死的距離,而300碼則是集群拋射的距離,和弓箭那種集群拋射的玩法是一樣的。

雖然說滑膛槍在300碼命中率感人,但弓箭拋射的精度也是一樣感人...

宋史裡頭對弓手的基本素養有描述“殿、步司諸軍弓箭手,帶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二,六箭中垛為本等”

宋朝一步大約為1.52米,60步大約也是92米,這個距離下對草垛的命中率為50%,是不是感覺和滑膛槍差不多啊?


在這,弓手的訓練難度考慮過沒? 火槍只要不是個二傻子,學個一個禮拜保熟。而弓呢?狗子我當年還是玩了一年43磅的獵弓的,打18米40cm靶雖然不至於脫靶,但入黃圈的也不會超過8支,打30米的估摸只能保證半數上靶。


還有,箭矢的成本很高,尤其想要射準,那箭矢的一致度也得高,這樣一來更是費工費時。而滑膛槍的鉛丸子和火藥在技術加成下成本很低,支持的起大規模製造。


瘋狗的輕武


弓箭在歐洲被淘汰有三個原因,

一性價比的優異性!按照日本戰國的說法是一個練習火槍不到一個月的農民可以打死一個練武十年的武士,而一個騎士或弓箭手的訓練費用比火槍手費錢得多,歐洲包裡缺錢的國王們更看重這種性價比的優異性,這使火槍普及並得到了發展。

二是矛與盾的競爭,英法長期的戰爭使歐洲的盔甲工藝發展到了極致,由此板甲出現了!14世紀中葉英法百年戰爭形勢的逆轉,與板甲的發明不無關係。身著板甲內襯鏈子甲的法國騎士將曾經羞辱他們的英國長弓手幹趴下,16世紀至17世紀初,板甲進入全盛時期。而在科技上無法進步的弓箭自然面臨淘汰,軍事工程師們為擊穿板甲而日夜殫精竭慮,開發出了重型手弩,短程矛槍等一大堆武器!然而直到然而16世紀中頁,大型火繩槍的問世,才使板甲抵抗力第一次出現不足。在子彈面前,做工良好的板甲確實可以有效抵滯正面的穿透,但巨大的衝擊力常會導致護板向內凹陷而出現損傷,子彈與板甲撞擊時發生的振動同樣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傷害,這使沉重的板甲逐漸退下了歷史的舞臺!

第三,火繩槍從問世之初,其射程就不在弓箭之下!以16世紀初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繩槍為代表,其最大射程達250m,有效射程 達到100m!而中世紀的最好的長弓最遠射程估計也僅在160米到220米左右 ,一般弓的最遠射程也不過150米左右,注意這是最遠射程,實際上箭在飛行到最遠射程的一半的時候, 箭的穿透力已經很弱了, 即所謂的“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也”弓的動能都是來自於射手的拉力,對射手的臂力要求很高,在連續射上十多箭後,射手的射擊將會大幅減弱,某神劇中的一天射兩萬箭,估計手都會廢掉了!

最初亞洲的火繩槍運用不比歐洲差!無論是日本戰囩還是宋明都是對火器極其重視的!但有三點原因使我們技不如人!

第一,亞洲沒有像歐洲一樣建立自然科學體系!也沒有像歐洲一樣建立軍事工程學院,專門研究軍事機器!我們更擅長的是仿製和在製作工藝上的改良,而不是發明創新!

第二,16-19世紀初的亞洲(大部分地區)遠比歐洲和平,歐洲連綿的戰爭和海外殖民行動推動了火器的更新和發展!

第三,無論中國的清朝還是日本德川幕府都是封建專制的極限,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這些政權必然要盡力壟斷各種資源與技術,也必然要用封閉保守來防止社會變革對其統治的衝擊(參考我們東北的某國),在這種情況下,新技術是得不到推廣和運用的!


九龍王龍九


這個提問本身就有問題,一是火槍射程七十米,弓箭射程一百五十米?火槍一般指火繩槍和燧發槍,火繩槍射程七十米差不多,而燧發槍排槍射擊時有效射程一百五十米妥妥的,如果採用拋射最大距離甚至有九百米!法國人有時喜歡幹這個,但打到人也就打個瘀青而已。而弓箭,受過嚴格訓練的英格蘭長弓手有效射程也才八九十米,拋射才有一百五十米,其它弓就不要說了。火槍淘汰弓在歐洲是火繩槍與弓射程差不多時,原因是火槍手比弓箭手好培訓太多,一個農民花個兩週時間就能成為合格的火槍手,而花個半年時間培訓也不見得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長弓手!另一個問題誰說亞洲人喜歡用弓箭?日本人一引進火繩槍就逐步全面普及鐵炮,緬甸人、安南人,準格爾蒙古都大量裝備火槍而提高了戰力,更不用說長期與歐洲人作戰的土耳其人了。唯一的例外是明朝,明後期戚繼光從倭寇那裡仿製成火繩槍稱之為“鳥槍”意思為能擊落飛鳥,成為戚家軍利器,但明軍總體來說還是拒絕了火繩槍因為大明工部製作的火繩槍炸膛率極高,,原因是官員普遍是貪官庸官,匠戶其實就是永無出頭之日的奴隸,而士兵作為軍戶也是世襲奴隸,誰會在乎呢!……滿清其實火繩槍裝備率不低,普遍在四五成以上,而清緬戰爭失利後前線將領見識過緬軍燧發槍的威力後要求引進裝備燧發槍的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絕後,清軍在太平天國後期直接從火繩槍跳到了後裝步槍。


2000wb


歐洲人喜歡使用火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t成本的考慮

很多人可能想當然的覺得槍支會比弓箭的成本高,那為何歐洲人還要選擇火槍呢?如果但看武器成本貌似是如此,但是如果考慮到從一名從沒有戰爭經驗的農民到合格的士兵的訓練成本,那麼火槍的優勢就展現出來了。

相對於弓箭而言,火槍的訓練成本要低得過。而且基本上只要滿足能瞄準的要求即可,對臂力和技術的要求並不是太高。但是,對於弓箭手而言,除非是像遊牧民族那樣從小就開始接觸弓箭,不然的話並非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合格的弓箭手。

中國的情況略有不同,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可以徵召入伍的人比較多,那麼完全可以挑選出合格的弓箭人才,而不用擔心這種技術水準相對較高的兵種兵源缺乏的問題。

第二、\t戰鬥方式的不同

對於我國而言,縱深比較大,很多時候打仗要跑很遠的地方。那麼對於士兵的機動性就有著很高的要求,裝備往往也是多以輕便為主。但是歐洲由於地方相對狹小,其尤為重視重甲步兵或騎兵的發展。

面對重甲,弓箭的能力可以完全忽略不計。當年蒙古人入侵歐洲,面對重裝士兵,他們的弓箭並不能造成多大的傷害,所以蒙古人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機動優勢,將重裝士兵掀翻在地,然後再殺死的方式。

雖然初期的火槍也無法穿透重甲,但是其衝擊力依舊能帶來巨大的傷害。而到了後期,燧發槍的出現,則基本上沒有什麼重甲能防禦住,也就加速了火槍的普及。

第三、\t思想觀念的不同

對於已經經歷了上百年文藝復興的歐洲而言,接受科學,重視科學,甚至崇拜科學是當時社會的一種風尚。而對於滿清政府而言,對科學的態度始終是輕視的,甚至嗤之以鼻。這由後期的洋務運動就能看出來。所以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接受火槍並不容易。再加上一直以來,中國周邊的國家對滿清的威脅相對較低,依靠八旗軍就能輕易獲取勝利,也就失去了改革火器的慾望和動力。


Crazy歷史


歐洲人愛用火槍,亞洲人多用弓箭這本身就是偽命題,而且關於火槍和弓箭的射程,我們要分清楚其有效射程和理論射程,實際上火槍經過不斷改良後,無論是歐洲人還是亞洲人都逐漸的將其取代弓箭。

亞洲人尤其是中國和日本對火槍、火器的熱愛程度一點不亞於歐洲

火藥傳入歐洲後歐洲人發明了很多武器,在14世紀歐洲人發明了近似於現代槍意義的火槍,歐洲的軍隊對於火槍這樣的裝備非常熱衷。尤其是西歐。近代德國的火槍技術和火槍的普及率是歐洲第一,不論是在發明了火門槍的火藥時代,或者是普魯士王朝戰爭時期,火槍的運用處於領先地位。火槍的發明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人類告別冷兵器時代的巨大飛躍。

我國宋代雖然就發明了類似火槍的突火槍,但是技術不成熟,殺傷力差,並不普及。

到了明代發明了一種叫做梨花槍的火器,威力尚可,到了明嘉靖時期,歐洲的火槍傳入中國,經過明朝自己的改良和大規模製作,逐漸在明朝軍隊中普及,明朝將火槍稱為鳥銃,鳥銃也在同一時間段傳入日本,深受日本大名的喜愛,尤其是當時的大名織田信長非常熱衷於推廣鳥銃,在自己的部隊大力推廣,花重金購買和仿製,依靠火槍隊織田信長擊敗周邊大名,成為一方霸主。

而明朝對火器也很重視,研製出了三眼銃、迅雷銃、掣電銃等早期火槍。明朝中後期火銃已經開始逐漸取代弓箭,到了明朝末年火銃已經是明軍的主要配置了,弓箭已經靠邊站了,舉個例子明朝末年明軍一個步騎合成的車營,裝備大炮有16位,滅虜炮80位,佛朗機炮256位,三眼槍1984支,火箭7680枝;一個騎兵營,也有滅虜炮35位,小滅虜炮88位,三眼槍888枝;一個水師營有佛朗機炮384位、三眼槍470枝。可見火器普及率已經相當高了。

即使是吹牛以弓馬得天下的清朝,也是裝備了大批的紅衣大炮等火器的,在鴉片戰爭的時候清軍實際上火槍普及率高達百分之七十。

可見亞洲人也是非常喜歡使用火槍的,弓箭也早早的被淘汰,至於鴉片戰爭的失敗,不是火器普及率低,而是使用的火器遠遠落後於時代了,是火器技術的落後。

火槍得以取代弓箭的原因

火槍剛發明出來由於技術不成熟並不普及,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改進,火槍逐漸取代了弓箭,尤其是16世紀燧發槍的發明,讓弓箭在歐洲徹底退出歷史的舞臺,火槍之所以取代弓箭,主要有五點原因:

其一:弓箭手培養緩慢,而火槍手容易培養。培養一個合格的弓箭手,不但對身高、臂長等身體條件有要求,而且還需要幾年的訓練時間,弓箭要射穿鎧甲殺傷敵人,需要非常大的力,清弓重箭大概在100磅左右,拉開需要40多公斤的拉力,著名的英格蘭長弓達到150磅以上,現代考古發現英格蘭長弓手的遺骸,發現他們不但都是身材高大強壯,而且他們的脊椎都存在明顯的彎曲變形。而培養一個火槍手就容易多了,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就可以上陣了,簡單易學,只要有足夠的火槍就會有足夠的火槍手。

其二:隨著鎧甲技術的進步,弓箭的殺傷力被大大削弱。隨著冶金技術的提高,士兵們的鎧甲越來越堅固,弓箭已經無法穿透。比如在1513年的弗洛登戰役中,英國的精銳部隊長弓手已經不能對穿著板甲的蘇格蘭重步兵形成有效殺傷。當時的參戰軍官描述“他們全身披著鎧甲,弓箭一點用處也沒有”,“只要不是被射中暴露部位,他們身中多箭至多隻是疼痛”。

其三:隨著重型火繩槍和燧發槍的問世,弓箭被徹底淘汰。

早期火槍威力也一般,也對穿重甲的士兵傷害很有限,但是重型火繩槍和燧發槍的問世後,火槍威力大增,殺傷力遠遠超過了弓箭,歐洲各國徹底淘汰了弓箭。

其四:套環刺刀佩燧發槍,完美搭配,弓箭無法比擬。佩燧發槍發明後,歐洲人又發明了套環刺刀,燧發槍在加裝刺刀之後會變成一根長約兩米的短矛,密集結陣後就可以像長矛那樣對抗騎兵了,火槍手遠距離可以射擊,近距離又可以近戰刺殺,如此完美的搭配,弓箭沒得比。

其五:弓箭所謂的一百五十米射程殺傷極其有限。強弓拋射確實可以有一百五米的射程,但是所謂強弩之末,殺傷力基本可以忽略,英國長弓理論可以射366米,但是在火槍技術成熟後被迅速淘汰,關鍵還是射程雖用,殺傷力撲街。


我家的貓叫皮蛋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擅長軍事和歷史的小學生鵬正。

火器和弓箭是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其中就包括起初的火槍又笨重又不方便,並不像現在的槍支靈活,火力強,其實火器(槍)是逐步完善的,那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才有的成果。起初的槍支笨重而又繁瑣,而為什麼還是選擇了火器的發展呢?其實這裡的故事可長呢~


火槍和弓箭的比較

火槍雖然沒有弓箭方便,速度也沒有弓箭利索,但是火槍有極高的穿甲能力和射程,雖然火槍的精準度並不怎麼樣,但是很快也就解決,比如歐洲的“列陣”被咱們嘲諷為“排隊槍斃”但是卻解決了精準度的問題,況且火槍的訓練成本很低,幾天就能訓練一個火槍手,而弓箭手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訓練,訓練好一個弓箭手的同時,火槍手都有幾百了,所以實在是得不償失,再加上火槍的威力和射程,弓箭實在是太落後了。所以這樣比起來,弓箭自然就被淘汰了~況且咱們要知道,有效射程和總射程的區別,給舉一個例子,火槍400米都有致命殺傷力,弓箭要是400米那種打超輕箭的布都穿不透。 不要總覺得弓箭可以拋射射程就真的比火槍遠,火槍彈初速可是比弓箭高了8至10倍。速度越快射程越遠。

難道弓箭和火槍比,真的一點用處都沒有嗎?其實並不是,在火槍沒有得到大量普及的時候,弓箭還是佔有一定性的優勢的,比如弓騎兵進攻的時候,這個時候弓箭絕對比火槍好使,靈活、機動性強,常常對敵人有極大的威脅。以及一些特殊地帶,比如深山老林,弓箭就能發揮出它的優勢,而火槍卻不行,笨重繁瑣,而有攻擊速度慢等原因,弓箭取勝,但是在大軍作戰中,火槍其實是完勝於弓箭的。

所以鵬正認為火槍在任何性能上是完勝於弓箭的,只要是在正規戰場上弓箭是比不過火槍的,況且隨著火槍的發展,巷戰和一些不利於火槍展開作戰的卻都徹底消失了,徹底讓弓箭失去了市場,所以我覺得弓箭是人類發展史上存在的必然。



如果喜歡鵬正的回答,就請給我點一個小小的關注吧~


鵬正


燧發槍最大射程達到700-800碼,不過沒殺傷力;在250碼以內有殺傷力;好的槍手200碼獵殺沒問題,這個歐洲人做過實驗;能精確直射距離是100碼;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的燧發槍射程300碼,米捏彈是它的一倍有餘,基本上被燧發槍打中就失去戰鬥力。不管是射程還是殺傷力,弓箭與火槍沒有可比性。在征服西伯利亞時,俄羅斯用800火槍兵擊敗兩萬多蒙古兵。


哀公問宰我


歐洲都是小國家,一個個小城堡。小窗戶。

進攻的人也不多。

防守可以從容裝火藥。慢慢來。真爬上去了。拿斧頭砍。

中國都是大城牆。進攻都是幾萬人。守城牆的人也多。需要快速投擲火力。

弓箭的發射速度遠遠超過火槍。近距離殺傷力也很大。

裝個火藥要分把鍾。

熟練的弓箭手,一秒鐘最少射兩支箭。你裝個火藥。別人已經發射上百支箭啦。

殺傷力大並沒有什麼用。最多打死一個。又不用瞄準。烏央央都是人。

朱元璋的神機營用三眼銃。就那他也不會用神機營守城。根本守不住。

戰爭樣式不同。

日本也是用火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