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應該感受風景還是應該記錄風景?

twinsing


朋友,我是個愛旅遊也愛攝影的人,對你提出的問題既感興趣也有感受。我覺得,你提的問題不應單選,而應雙選!

大家知道,智能手機走入尋常百姓的兜裡後,旅行+攝影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已經成為了旅遊的標配和必不可少的程序。人們每到一處景點,先是‘’看看看‘’,接著‘’拍拍拍‘’,爾後‘’發發發‘’,人稱‘’三步九字遊‘’。

這樣一來,感受風景與記錄風景已溶為一體,感受為了更好地記錄,記錄為了長久的感受,二者兼得,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也正因此,如今的旅行與以往相比,更加完美,更加快樂,更加美好!

(照片為本文作者所拍,圖中奇石為作者收藏品。圖中興安紅柳印記,是作者的另一個網名。)


金松塔


我是因為喜歡攝影,才喜歡上旅遊的。

所以我是先有了記錄風景的需要,後來隨著旅遊次數的增多,逐漸地開始感受風景了。

一、拍照是我旅行的頭等大事

多年來,相機一直是我足跡的忠實記錄者,陪伴我走過了大江南北,也給我的電腦裡留下了30w+的圖片。

每當打開電腦,瀏覽每一幅圖片的時候,當時旅遊的場景就浮現在眼前。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地方就漸漸忘記了,畢竟電腦裡面的圖片太多,不可能經常翻看。有時無意中打開一個文件夾,才回想起曾經去過某個地方。

二、開始寫遊記

隨著旅遊的增多,有時發朋友圈、發QQ空間,難免要寫上一段旅遊的心得,或者是對景點的描述。也就開始寫一段話。寫著寫著,字數也就逐漸增多,文筆也有所提高。

尤其是看了《徐霞客遊記》,覺得我應該用文字加圖片的形式來寫遊記。看了朱鴻先生的《關中是中國的院子》這本書後,感覺這些地方我也曾經遊覽過,為何我就寫不出那樣的文章呢?我就重新走了一遍關中地區的一些地方,模仿著寫心得體會。

2012年華嚴寺遭遇暴雨發生了塌方,我和朋友一起去拍攝,寫了一個帖子,發到了論壇上,等到了不少網友的響應,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使華嚴寺得到了修整和重建,相關部門也回覆了我的帖子。

2013年在拍攝長按地區的明十三藩王陵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前一個晚上盜墓賊剛剛挖的一個盜洞,我立即發佈到網上,引起了公安部門的注意,使文物得到保護。

三、在記錄風景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風景

拍完風景,發帖子的時候,要查閱許多資料,看看對風景的介紹、典故、人文、趣事等,在查閱時,往往會發現還有好多地方在遊覽的時候沒有看到、拍到,經常會有遺憾。就改變了遊覽後查閱資料的做法,改成旅遊前先查閱資料,也就是做功課,做到旅遊的時候有針對性,或許還會有新發現。

這樣再寫遊記的時候就比較從容了,而且遊覽結束後會儘快寫出遊記,否則時間長了就忘記了。

四、旅遊僅僅是風景

實際上,旅遊不僅僅是看風景。

參觀博物館、寺院、新農村、港口碼頭、自然景觀、歷史遺蹟等,都是旅遊的範疇,參觀博物館的時候,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向人們述說著它的前世今生;到九一八紀念館,看得人熱淚盈眶,心中充滿了仇恨;都江堰,驚歎古人的智慧。

有時候的感慨是不由自主的,恨不得立即寫下來。

結語:

旅遊感受風景和記錄風景不矛盾,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定。攝影到了最後也是對自己生活的記錄,同樣旅遊的時候把感受記錄下來,也是對自己曾經走過的路的一個回憶。

喜歡我,就請關注我,我是“花小花遊記”。為旅遊痴,為攝影狂的小花。配圖全部是我所拍攝,剛剛成為優質旅遊創作者,希望大家喜歡。

花小花遊記


我以前,認為是應該去感受風景。所以我並沒有做任何記錄,漸漸的,我發現,我以前去玩的地方,我回想再回想,真的很多的事情都想不起來了,那些遊玩的線路,旅途中發生的好玩的事,吃的好吃的美食,真的就這樣漸漸抵不住時間的流逝和我自己記憶力的下降,就這樣忘了。。。只記得一些印象特別深刻的幾點,可是那些印象特別深刻的,又不能全部概況出那次的旅行。。。

於是,我開始覺得這樣是不行的,不記下來是會忘記的,在今年3月開始,我就自己開始寫公眾號,目的一就是為了做一個記錄,等孩子大了,我老了,我們再看這些遊記,會清清楚楚的想起當時遊玩的情景;再一個是覺得可以把我們玩的路線,玩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情,寫下來給更多人看,而這些讀友也會督促鼓勵我繼續寫下去,讓我不要犯懶,因為人總是有惰性的(讓我捂捂臉哈哈哈~~)。12月中旬,經朋友推薦, 來到了頭條號,繼續一邊記錄一邊當成副業發展發展。

我只是很後悔,我覺得記錄的太晚了。。。以前在法國讀書時去了很多歐洲國家,後來回國也去中國大西北,大西南,之後有了大寶,也帶著大寶去了好多地方,都沒有記下來,好心塞啊。。。回想以前,很多的事情就慢慢遺忘又一再遺忘,太遺憾了,總是會想,如果當初就全部記下來了,現在再看是多麼美好的一份禮物啊。。。

好在我現在覺醒了,感受風景的同時事後也趕緊的記錄下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現在的這些記錄,是送給未來的我們的一份禮物~

所以,我個人的感受就是感受風景的同時也要做一些記錄,不管是記錄風景,還是記錄發生的趣事,記錄路線,記錄美食,都無妨,不要忘記那些美好的經歷。


陪著倆娃去旅行


旅行應該是感受風景還是記錄風景?覺得這並不矛盾。作為成年人感受風景,應該說是深層次的,用手機或者是相機記錄下風景,就是為了更好的感受風景。作為老自駕跑過的地方太多了,有些風景儘管用相機手機拍照過了,但是很快也就逐漸淡忘了。但是用心感受過的風景,尤其是記錄下的風景就更加難忘。

2017年5月,我自駕歐洲。做攻略的時候,計劃要經過波蘭。波蘭有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儘管路很饒遠,當天又下著大雨,但是我一定要親眼去看一看。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我親眼看到了毒氣室,絞刑架,屠殺牆,焚屍爐,那些死者的鞋子,那種感受真是無法形容,令人終身難忘。我用相機記錄了這些場景。每當看到這些照片,就能找到那種感受。

歐洲的盧森堡是個小國。很多自駕歐洲的車,都嫌它小沒看頭,饒它而過。我堅持去盧森堡。我當了20多年兵,滿滿的軍人情節,我想去看一看巴頓將軍的墓。巴頓將軍在二戰期間,曾率領他的士兵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那些士兵犧牲後就葬在戰鬥過的地方。巴頓將軍去世後也和那些犧牲士兵葬在了一起。在盧森堡,我找到了巴頓將軍的墓地。巴頓將軍的墓沒有碑文,就是一個普通的十字架。在他的十字架前,有幾千個小十字架。令人感慨萬千。感受也是終身難忘。謝謝關注!











鄧玉生


旅行應該感受風景還是應該記錄風景?

我覺得:旅行應該感受風景,更應該記錄風景。只有感受風景記錄下來了,才能說明你感受到了風景。兩者並不矛盾,而是互補。

我們到一個地方去旅行,首先要做攻略,需要了解這個旅行地的風土人情、景觀人文、美食特產等等方面的東西。這些本身就是一種記錄,也許記錄在頭腦中,但一般記錄在本本上。

到了旅行目的地,我們會欣賞、遊覽風景,同時拍攝風景,這也是在記錄。讓你所見到和欣賞的留在大腦和手機相冊中。

結束旅行,一般都會把旅行當中的感受和照片發到朋友圈。特別是現在,旅行途中和結束旅行後,人們不斷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的平臺上發佈遊記、美食等所見所聞,。這一切,不單自己記錄和欣賞到旅行途中的風景,而且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你所經歷的風景,重要的是你的有些感受可能會對別人有所幫助,這就是我前面所說感受風景和記錄風景是互補的。

但我想強調一點的是,旅行當中儘量少拍個人照片。其實我們每次旅行回來後,有時發現沒有記錄多少風景,基本都有人物,拍攝這些照片時。實際影響了我們感受和記錄風景,建議每次旅行有幾張記錄人物照片就行。

我曾有過沒能好好感受和記錄風景的經歷,我想大部分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是,每到一個旅行地點,幾個人不停的相互拍照,沒能好好記錄風景,最後發現想使用照片時,都有人物,沒有可用。

二是,去一地旅行,只顧欣賞風景,沒有認真拍攝和記錄,等有一天有人問起,隨著時間的推移,很難想的清楚。

所以,旅行應該感受風景,更應該記錄風景。只有感受風景記錄下來了,才能說明你感受到了風景。兩者並不矛盾,而是互補。


紫禁城下的衚衕



如果你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行者,那麼感受風景和記錄風景,可以是一回事。

希臘聖島的落日

坐下來用眼睛看(感受風景);站起來用眼睛透過鏡頭看(記錄風景),可以是同一種看,並且可以是同一種用心在看。

從邏輯角度,如果你覺得後者是隔了一個自己不善操作的設備,因而心存芥蒂的話,那麼把這個設備換算成眼鏡、太陽鏡,剝離形式後的區別何在?

貝加爾湖的火燒雲

記錄風景,本身就是感受風景的一種方式。

記錄風景還有一個好處:旅行結束之後,看看照片或視頻——甚至不需要多專業多大片——可以幫助你回憶風景,繼續感受風景,感受自己與風景之間的聯繫或故事。

岡仁波齊的落日,膠片拍攝

當然也有不帶相機坐看風景的遊客,老外們這款相對多一些。

你可以說這是在用心感受風景,也可以說這是在用心記錄風景。

只要別把記錄風景當作任務過於放大,形式上弄得有點本末倒置的話,二者完全是一回事——除非你有拍攝任務,我是說不是自己給任務的那種任務。

有拍攝任務,說是旅行,不如說是工作。這個就溢出本題範圍了。

第一是,沒有“應該”。只有,“我想”。

除非你是個,比如說、接了某本雜誌的拍攝任務、必須要帶回去若干合格照片的簽約攝影師。

第二是,旅行的時間和心力都是有限的。你花在拍攝的時間多了,賞玩、體驗的時間就少了。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風景其實沒那麼多需要怎麼仔細感受的啦;反倒是確認自己的旅行,乃至告訴別人自己有了這樣的旅行,可能更重要。這樣的情況下,留下記錄就是旅行的任務。

今天“分享”這個概念被抬高到了這樣一個程度,旅行又往往被默認為是很值得去得瑟去邀贊去彰顯自己品味的事情,因此很多人的旅途是離不開跟其他人的互動、不甘於獨自專注在旅程本身的。這就有點象,現在很多人在網上在線看電影而不願意offline地看,並非片源之類的問題、而是因為在線看的時候可以用(發/讀)彈幕;他們不甘心只專注於節目本身,更需要時時感到自己處在一個可以交互的人群中。

即便到了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肯定還有人,旅行的目的單純只是為了讓自己和風景對話,甚至帶了好奇去觀察、帶了問題去考證。但,多數的遊客可能不會有那樣的心氣兒了吧;去過了,見過了,也“感到”過了,還有照片能證明這一切都的確發生過了;就夠了吧……

這不同的旅遊方式,沒有哪個就更好、或者那個就更low。旅行是滿足自己的,自己想要的能在旅行當中找到,就足夠好。我知道的比較極端化的旅行,有朋友獨自在貴州山溝裡徒步一個禮拜找當年的土匪遺蹟,也有朋友組團遠赴巴黎、在酒店房間裡打了幾天麻將;相比那些出一次門就在朋友圈裡各種照片刷屏的,這些朋友們也自有他們的快樂,對吧。

哦,最後得說一句的是,旅行的拍攝“記錄”、和“攝影創作”,是兩回事。如果你想做的是“旅行攝影創作”,我只能說,佩服你敢找如此高難的玩法。它有多難呢?在任何一個景點,你拍出來的照片、得跟在網上能搜得到的所有的照片都楞是不一樣,還得就是更有意思,才算沒白乾。那,恐怕不是什麼旅遊路上順手就能做得到的事兒了。


東尼小木


旅行對於每個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到底應該是感受風景還是記錄風景,每個旅行者都有自己的答案,我還是認為感受風景的同時必須要記錄風景,只有記錄下來的風景才能更加難忘,同時把感受的風景再傳遞給別人,讓那些沒有辦法旅行的人也能欣賞到風景!

徒步阿偉南京到雲南,今天是第100天了,走過了16個城市,看了無數的風景,靜下心來整理風景的時候,發現原來感受的風景,記錄下來的風景片段少之又少,真後悔當時應該多拍點照片和視頻。

徒步阿偉經過蘇州的時候,做了攻略,“到蘇州不遊虎丘者,乃憾事也”,虎丘是必玩之地!虎丘歷來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再加上大文豪蘇東坡的推薦,迫不及待的買了票。

徒步阿偉是邊直播邊記錄風景,帶著一幫“家人”來到了虎丘景區, 跨過虎阜禪寺山門前的小河,從黃牆面的山門而入,門殿顏色鮮明,黃牆黛瓦,殿額懸“古吳覽勝”匾,殿內“虎阜禪寺”四個紅底金字映入眼簾!

南門往北,過二山門拾級而上,左側有一古井,井邊石壁上書“憨憨泉”,井口不大,邊緣很圓滑。過了海不楊波亭有一塊“試劍石”,長而橢的石塊中部裂開一道寬約7釐米的大縫,傳說秦始皇得到干將、莫邪鑄成的一雙劍後,砍裂此石。

期間還會經過擁翠山莊、真娘墓、冷香閣等,從千人石往北下,是虎丘吳王闔閭的劍池。千仞劍池,一池綠水。崖左壁紅色篆文“劍池”,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虎丘劍池”四個渾厚遒勁大字,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獨子顏頵所書。

春秋闔閭墓就位於虎丘山劍池中,因為此墓在虎丘塔下,怕影響塔身,故至今未挖掘。

過劍池、轉瓊閣、至塔院,雲巖寺塔(虎丘塔)屹立其中,古樸雄奇,為世界第二斜塔。千年一瞬,斜而不倒。

下了虎丘塔就是後山了,植被茂密,可以小憩,可以漫步。虎丘山是我登過最低的一座山了,每每想來,意猶未盡,但現在整理一下,發現拍的照片視頻少之又少,後悔啊!下次不知道啥時候再去看看虎丘山了!

徒步阿偉的旅遊還在繼續,感受風景的同時下次一定要多記錄點風景,這樣的旅遊才會更有意義,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











徒步阿偉


在旅遊途中,感受風景,與記錄風景,是旅遊途中密不可分的兩個階段,即由感受風景的感性階段,上升到記錄風景的理性階段,以將自己記錄的風景,分享給更多的人,為他人的旅行,提供一定的幫助。所以我們說,在旅行途中,感受風景與記錄風景,二者是並行不悖的,猶如硬幣的兩面,不可或缺,總之一句話,我們既要感受風景,更要記錄風景。

感受風景。當我們選定旅行的目的地之後,在未出發之前,就要做好旅行的準備工作。通過與去過該地區的人員交談、上網搜尋等方式,瞭解該地區的主要旅遊景點、地理氣候特徵、風土人情以及歷史淵源等情況,使自己在未出發前,就對該地區有個大致的瞭解,這是感受風景的初級階段。到達旅行目的地後,置身於旅遊景點之中,通過感官,我們直接感受到了風景之美,是景區的奇峰怪石吸引了你,還是小橋流水人家吸引了你,抑或是參天古樹、飛禽走獸吸引了你,我們的感官,都會給我們最正確的答案,這是感受風景的體驗階段。

記錄風景。在景區,我們總會被我們未曾見過的風景所吸引,所陶醉,所沉浸,我們會用相機記錄下美麗的畫卷,定格一個個快樂幸福的瞬間。在旅行中,我們遇到的人和事,總會給我們以感動,面對良辰美景,我們總會浮想聯翩,有很深的領悟和感受。一天的行程結束後,我們儘可以將這一天看到的風景,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景區的神話傳說,我們的感想和收穫,以圖配文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是對我們走過的路、觀賞到的風景的一次理性的昇華。我們記錄下的風景,一方面,是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若干年以後,看著自己曾經寫過的遊記,看著留有自己身影的照片,就好比故地重遊一般,定會有一番新的感嘆。另一方面,我們記錄下的風景,通過各種形式和媒介,與廣大公眾見面,這不但讓公眾能夠通過我們的照片和文字,也神遊一下我們看過的風景,而且還會激發公眾出行的熱情,為他們出行提供一個良好的參照,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記錄風景,都是利己利人的好事。當然,如果有人文字水平有限,記錄困難,那感受風景,也是很不錯的啦,記錄風景,對他來說,就不在討論之列了。


斐然今年59


[握手][握手][握手]就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我的理解——旅行既要感受風景,更要記錄風景,歡迎大家雅正!

[撒花]旅行,首先滿足的是我們的五官,也就是:

眼睛——欣賞美景;

耳朵——聽聞逸事;

鼻子——嗅探自然;

嘴巴——品味美食;

眉毛——彰顯心情。

[吃瓜群眾]旅行,其次會增進親朋家人之間的感情,現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導致每個人在日常的社會活動中都顯得急躁了許多,也會從某種程度上疏遠了親情和友情,而旅行則是一種慢節奏的活動,大家同吃同眠,朝夕相處,開心與共,那種其樂融融的情景,也是旅行的樂趣所在。

[奮鬥]至於旅行中記錄風景的必要性,我思索是下面的緣故:

1. 留住時間,鐫刻記憶,不論是文字,還是照片,我們記錄下旅途中的見聞,心情,趣事,都會讓我們在之後的生活中,多了一些美好的回憶;

2. 分享旅途,彰顯態度,現在的快節奏生活,不會讓所有關心我們的親朋一同出遊,這個時候的記錄和社交軟件的分享,會讓他們也能身臨其境,感受到我們的喜怒哀樂,也會為他們的出遊計劃提供建議。

[比心][比心][比心]所以說,旅行,既是感受風景的愉快之旅,也是見證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插曲,把它記錄下來,在今後的人生路上,這些就是我們來過人世,並且活的美好的見證!











直隸行者劉


我認為旅行在感受風景的同時,也應該記錄風景。我的感受是:

1、我每次出門旅行都有很強烈的願望,一定好好看看旅行地的風景。每到一個風光旖旎的景點都心曠神怡,久久不願離去。站在海邊時,想靜靜的感受大海的波濤,感受每一朵浪花的節奏,想感受楊帆啟航後的海風吹拂。

2、為了留住這永恆又美好的瞬間,我都會在感受美麗風景的同時用相機、手機、文字記錄下美好的風景和此刻美好的心靈感受。

3、瞬間的美景似乎是稍遜即逝的,唯有轉動鏡頭,掃描所感受的和未感受到的美景,去一一捕捉、留住這些影像,讓我感受到的風景離我更近、更詳細,更美好,那麼,我心靈所感受到的風景,又得到昇華,我可以一次次重溫這份美好。

4、當我感受美好的風景的同時,又用文字或音像、記錄下這風景時,這次旅行的所有感受,就為我的人生感受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她如同一首動聽的樂曲,會影像、伴隨我的一生,每一步都感覺美好。

5、當我把旅行中感受到的風景,同時記錄下來時,也會分享給家人、朋友和更多的網友,讓未曾旅行的人們,從我的影像裡感受到風景的美麗,從詳細的文字記錄講解中受到感染或感動。也許會成就她們的一段美好的旅行。

6、 所以,我覺得,旅行一定要感受風景的同時,也要記錄風景,才是最完美的。

相信您的旅行中不但有風景,也有記錄, 當我們年老的時候,記錄的都是風景,翻看當年的記錄,就都會產生無限的感概和感受。

最後,願您有一個美好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