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师的孩子容易出“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成都商报》在2015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50位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四川籍考生中有近三分之一(15位)来自教师家庭。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为啥老师的孩子成绩多数比较好,还容易出学霸?很多人一度怀疑,是因为本身是老师,一定私下给自己孩子开了不少“小灶”,应该是在家里没事儿就补课吧!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教师家庭培养成绩好的孩子更有优势呢?这4点不容忽视!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一、选择自己带孩子

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家庭中有75.1%选择自己带孩子,只有22.09%选择让老人带孩子。而父母自己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句话说三岁看大,三岁前是孩子人格形成,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成年后会不会出现问题,多与这段时间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有关。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除了性格发展外,6岁前是孩子大脑飞速发育的黄金时期,这六年孩子的大脑飞速发展,如果引导得好,孩子就可以在智力上与普通孩子拉开差距。拿个最简单的举例,很多家长把孩子扔给老人,老人为了孩子带着省心,又把孩子扔给电视,这不仅破坏了孩子的眼睛,还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家孩子普遍成绩好,多是因为父母自己带,并且抓住了孩子大脑发育,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二、家里藏书多

大数据分析得出了藏书与考试分数的正相关联。而教师家庭的藏书比普通家庭会多一些,这样在孩子阅读敏感期,更容易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在孩子4岁到5岁半这段时间,会对书籍产生兴趣,喜欢翻书,照着书本胡乱地读一通,这个时候丰富的藏书家庭就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一旦阅读习惯形成,孩子的记忆力会越来越好,脑子也越来越聪明。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在阅读时,大脑中一些沉寂的区域会被点亮激活,这就好像锻炼身体的肌肉一样,脑子越练越聪明。除此之外,阅读还可以重塑神经元和大脑结构提升孩子的整体认知能力,增加突触的数量,孩子更聪明,记忆力更好。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三、学历高,全家都爱学习

能做老师的家庭,学历首先都不会低,教育水平自然也普通家庭高,也更重视教育。而学历高的父母证明智商不错,孩子遗传自然也不会有太低的智商。除了这种先天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全家都热爱学习的氛围。这种学习型家庭,能够培养孩子自主的学习能力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试想一下,普通家庭平时父母看书、学习的时间有多久,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拿着手机,督促着孩子好好学习。而教师不同,教师要备课,这是工作,这样孩子每天耳濡目染,也会形成习惯。妈妈在备课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习惯模仿妈妈的样子,看书,预习。孩子能够主动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劲儿。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四、从小就立规矩

每个老师都有管理学生的经验,自然知道孩子要有时间观念,要懂得自律,要自理才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过得更好。不能说普通家庭不懂,但是教师家庭这种感受更深。所以一般教师家庭很讲规矩,从小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在规矩下长大的孩子,自律性自然更高,这也是未来路上的一笔财富。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学习好是补课补得多!要看到深层次的原因,值得家长去学习借鉴。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读书习惯非常重要,能够为之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敏敏建议在孩子3岁前让孩子多看一些行为引导,好习惯养成的绘本,引导孩子行为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孩子对书本的兴趣《0-3岁儿童行为习惯绘本》30册,这套绘本,内容很不错哟!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父母也要抓住6岁前大脑开发的最佳时期,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记忆力。针对6岁前的孩子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孩子才不会觉得枯燥,选择《专注力训练游戏书》和《记忆力训练游戏书》通过找不同,走迷宫,连线,捉迷藏等等游戏来锻炼专注力。通过场景记忆,联想记忆,观察记忆,视觉记忆,图像描述的不同方式来提高记忆力

为什么老师的孩子大多是“学霸”?不是靠“吃小灶”,而是这4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