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为什么叫做“精神分裂症”?

张兴雨


精神分裂症为什么叫做“精神分裂症”?

在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中,有一个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患者有时候表现出思维和行为的怪异,他的思维和现实反应差别太大,甚至完全不一样,成为分裂。再解释这种疾病的时候,还说这种病人,没有自知力,没有求助欲望,感觉不到内心痛苦,很多普通人就理解为是马路边捡垃圾吃的疯子,随便打人,无所顾忌。

在和很多被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交流中,会发现,这些人并不是什么疯子,他们往往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想好的动机,也知道自己有问题,并且感觉到自己很痛苦。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这类病人不多,但是如果进相关的qq群,微信群,就会发现,他们很痛苦到处找方法,可惜的是能找到康复方法的很少,多数时候,会告诉他,只能吃一辈子药,让他们更绝望,症状更重。


霍体清


精神分裂通常会和人格分裂混淆,实际上精神分裂患者并非都是在不同人格之间来回切换。精神分裂也经常被人们当做“疯”,当做人理性的丧失。但实际上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时候并不丧失理性,比如《美丽心灵》的原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

近现代中国,大量科学名词由日本人从英语翻译而来,再传入到中国。精神分裂症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明治时代,就有人把精神分裂症的英文Schizophrenie称作精神分裂病,但同时也有其他翻译在使用,比如精神解离症、精神分离症。1937年,日本精神神经学会下属的精神病学用语统一委员会提出,把Schizophrenie翻译为精神分裂病,主要原因是Schizophrenie的词根可分为schizein(撕裂)和phren(精神),合起来就是分裂的精神。但Schizophrenie最初是用来形容人格、思想、记忆、知觉等功能的分离,而非单纯人格的分离,加上当时对精神分裂症状的定性还不明确,所以这个名称给人带来了人格分裂的印象。给日本,也给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带来了负面影响。“精神分裂”这个词也经常被用作侮辱人的名词。

2002年8月,日本精神神经学会通过提案,把“精神分裂病”这个名称改为了“统合失调症”,使病名更符合病本身的特性,并且降低了病名带来的污名化现象,减轻患者和亲属的精神压力。2014年,台湾也正式将“精神分裂症”这个名称改为了“思觉失调症”,意指思考和知觉的失调。而大陆医学界前几年提出改变“老年痴呆”这个名称的污名化现象,到现在好像还没有什么进展,“精神分裂症”的改名估计也遥遥无期,对这些病的误解也将继续下去。


周不润


你说的很对,大部分人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失类似于分裂型人格障碍,但真正的精神分裂症并没有这么简单,“分裂”二字指的并不是脑子里分裂出两个不一致的意识,而是感知觉、思维、情感与患者行为上不协调,不统一的表现。通俗的讲:你感受到的是A,你想的确实B,你表现出的可能是C,但你却做了D,此“分裂”非彼“分裂”。

说一说精神分裂症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 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精神疾病

  • 常有特殊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 一般无意识障碍

  • 多青壮年起病,首次发病年龄多在青春期至30岁

  • 病程多迁延,起病多隐袭,少数患者为急性发作

再来说一说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说,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是幻觉?是妄想?是那些稀奇古怪的精神病性症状?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就是感知觉、思维、情感之间相互的不协调,以及患者的反常或紊乱行为。就像我在文章开头说到的那样,明明一件很悲伤的事情,患者却感受到了快乐,而且表现出的行为却是无法控制的放声大笑,这就叫不协调,也可以视为分裂之处。

关于精神分裂的公众认知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一点大部分人都知道,但少有人能说清楚精神分裂症的具体样子,人们一般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生怕避之不及。但其实很多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顾虑都是没有必要的。虽然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但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不会给周围人造成危险的。只有处于发病期的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病性症状影响下,才可能出现冲动伤人或者肇事肇祸等恶性事件。

其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被认定为可怜人,因为发病后根本无法控制自行的言行,而且长时间造成的不可逆的认知功能损害会严重的影响患者患病后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很难能坚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手打不易,谢谢关注!


我说精神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自知力不全或缺乏。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将近1%,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我国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无论城乡,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年龄段集中在成年早期:男性为10-25岁,女性为25-35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现有的研究显示,与遗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神经免疫、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1.遗传:

国内外大量的家系调查、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均发现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起重要用。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亲属中患病的人数越多,则患病的风险度越大。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模式复杂、是具有多种表现型的疾病,确切的遗传模式不清。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连锁与关联分析的大量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1断裂基国、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基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等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但这些基因对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只起了部分作用。

2.神经发育异常:

通过神经影像、神经解副、神经心理、神经软体征等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认为:由于遗传因素(易感性)和某些神经发育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就出现了某种神经病理改变,导致心理整合功能异常。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下,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出现。

3.神经生化:

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

(1)多巴胺(DA)假说:

即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中枢DA功能亢进,或由于DA受体增加导致对DA的敏感性增加所致。该假说的证据主要包括:长期使用促进多巴胺释放剂如苯丙胺,会使正常人产生幻觉和安想;抗精神病药物因拮抗多巴胺D2受体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效;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A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增高,尸体脑组织中DA或HVA高于对照组;PET研究发现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纹状体D2受体数量增加等。然而,DA亢进假说不能解释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最近的研究提示可能与前额叶DA

功能低下有关。

(2)5-经色胺654HTD假说:

该假说源于5HT激动剂麦角胺二乙能皮(LSD)能导致幻觉。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了对中枢DA受体有括抗作用外,还对5-HT2A受体有很强的拮抗作用。5-HT2A受体可能与情感,行カ控制及DA调节释放有关。5-HT2A受体拮抗剂可使DA神经元放电减少,并能减少中脑皮层及中脑边缘系统DA的释放,这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及锥体外系反应的减少均有关系。

(3)谷氨酸假说:

该假说认为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该假说源于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如苯环己啶(PCP)拮抗谷氨酸受体亚型N-甲基-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可在受试者身上引起幻觉、妄想及情感淡漠、退缩等症状。相当多的证据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某些区域(如中颞叶)谷氨酸受体亚型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增加中枢谷氨酸功能。

4.心理社会因素:

尽管不少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能决定是否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因素。目前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可以诱发精神分裂症,但最终的病程演变常不受先前心理因素的影响。

(二)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类型、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异。但患者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

1.前驱期症状:

在精神分裂症明显的精神症状出现之前,患者所出现的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

最常见的驱期症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①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等;

②认知改变: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观念、多疑敏感:

③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④行为改变:如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社会功能水平下降等;

⑤驱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2.疾病充分发展期症状:

在精神分裂症充分发展期,患者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精神症状。

①感知觉障碍: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均可出现。一般来说,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常指向精神分裂症。

②思维内容障碍:最主要的表现是妄想,且妄想的荒谬性显而易见。临床上以被害、关系、夸大、嫉妒、钟情、非血統、宗教或躯体妄想等多见。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出现的原发性妄想、妄想心境、妄想知觉、妄想回忆以及某些离奇古怪的妄想常提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③思维形式与思维过程障碍:包括思维散漫离题、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词的杂拌、语词新作、模仿语言、重复语言、刻板言语、内向性思维、缄默症、思维中断(插入)、思维云集、思维被夺走、持续语言、思维贫乏、逻辑倒错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等。

④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外界刺激不相符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⑤意志行为障碍:多数患者意志减退甚至缺乏,少数病人表现意向倒错,有的病人可表现违拗、被动服从或紧张性抑制及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

⑥定向、记忆、智能:精神分裂症病人意识清晰,对时间、空间和人物一般能进行正确的定向。一般的记忆和智能没有明显障碍。目前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注意、记忆、智能、概念的形成与抽象等认知功能存在或轻或重的损害。

⑦自知力:病人常对自身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缺乏自知,即自知力缺乏。

(三)诊断

精神分裂症是以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特点。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某些认知损害。近年来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存在幻觉妄想症状群、阴性症状群、瓦解症状群、焦虑抑郁症状群及激越症状群。

其中前三类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特异性较高。

(1)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学标准:

确实存在属于下述①到④中至少1个(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⑤到⑧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① 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②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③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听幻觉;

④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⑤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⑥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⑦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⑧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⑨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严重程度标准:

在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的情况下,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②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③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

3)病程标准:

符合上述症状学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一个月。

4)排除标准:

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情况。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情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2)精神分裂症亚型标准

1)单纯型:

多以青少年起病,病情进展缓慢,以症状学标准中第9条症状为主,极少有幻觉、妄想或仅出现一过性幻觉妄想。病期在一年以上。

2)青春型:

青年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临床表现。

3)紧张型:

本型目前少见。主要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或单独出现,以木僵多见。

4)偏执型:

较常见,以相对稳定、系统的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作有幻觉。多中年起病发展缓慢。

5)未分化型:

主要表现以阳性症状为主,又不符合偏执型、青春型和紧张型的患者。

6)残留型:

指经治疗病情在2年内未完全缓解,残留个别阳性或阴性症状的思者。

7)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是指精神分裂症经过治疗病情缓解而末痊愈时出现持2周以上的抑郁情绪的类型。

阳性、阴性症状分型:阳性症状指精神活动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素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指精神活动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I型精神分裂症以阳性定状为主,II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


久违的笑容


精神分裂症的英文是schizophrenia。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的字根,意思是分裂的心智,而中文翻译就是有这个词根直接翻译而来。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在精神学具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因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非常的复杂,并且每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都有它的独特性,几乎很难做出一个简单的归类。对于精神病医生对精神分裂症的定义也是非常的复杂。射精为止,精神病和其他疾病的误诊率还是相当的高。

精神分裂症这个名称无论是在英文中还是在中文中,都会让人产生一些误解,觉得精神分裂症意味着大脑意识的分裂。并且因为都有分裂这个词,一般人都会把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相混淆。但是事实上,精神分裂症核分裂扯不上半毛钱都关系。精神分裂症更多是大脑在发育的时候神经网络构建出现了错误,导致认知紊乱甚至认知退化。并不像人格分裂中的会出现多个互相没有办法识别对方的人格。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没有分裂的人格,而是出现幻觉和妄想,然后伴随认知衰退和情感衰退。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大脑的炎性反应比一般人更加的强,这也意味着精神分裂症别人可能因为大脑的免疫反应过强而产生的相关的发育错误和症状。在一些医学案例中也发现,大脑受到感染,比如说受到真菌感染或者细菌感染,也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所以总的来说,精神分裂症可以看作是精神病界的疑难杂症。精神分裂症至今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有效的定义,近年来越来越多被使用的脑成像手段也被用于尝试判断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的差异。不过似乎结果并不乐观,因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比如说双向情感障碍的,的误判率非常的高。


酷炫脑科学


  • 精神的第一个解释是:大脑的思维活动。

  • 分裂的解释是:使整个事物分开,也指使整体分开。

  • 好了,大脑的思维活动分开了,就是那样了,那样了就叫精神分裂症了

  • 人格的解释是: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 ,人的道德品质。近义词是人品、品德。
  • 人格分裂症这个词组好像不太严谨。医学分科里也没有听说过人格科吧?

  • 通过以上的名词解释,可以得出结论,“精神分裂症”实际上不是“人格分裂症”。对吧?


  • 通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不要从电影,电视剧,小品,相声,等非严肃的媒体信息里学习严谨的知识。那些是娱乐的,不是做学问的。


女娲补天造人


对于现在的医学研究来说,精神分裂症还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在现实上会表现出各异的症状,这几种症状是涉及感知、思维、情感还有行为关于这些的多方面的不协调还有精神活动的障碍的产生。患者的意识一般是比较清楚的,就是和平常是一样的,智力也是好的,但是,有时候会有在认知上有一定的障碍。就如自己的精神有了第二种状态,所以才会如说精神分类出来了的一样。所以才被称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对精神状态的一种疾病。如感知上面的障碍,如幻听、幻视、幻触等,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幻听了。

二是思维上有着严重的障碍,分为思维形式上的障碍还有思维内容上的障碍。思维形式上的如有一些妄想的症状,就是幻想一些不会发生的事情。妄想还会分为不同程度的幻想如被害妄想还有关系幻想这些。还有患者会常常有逻辑上的障碍,一些事情会显得无条理,而在患者面前看起来却是很符合逻辑。

三是患者认知功能上的障碍,认知功能如有些信息的记录和收集上、还有一些工作上的记忆、还有学习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都会下降,而且随着病情的加深会逐渐加重。

最后就是意志和行为上的障碍。患者会显得精神萎靡,什么都没兴趣参加。对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下降,还有就是对未来一片迷茫,没什么其他的任何打算。

这种种的现象,使得患者看起来和正常状态完全不一致,如分离出了另一种神经状态。

指导专家:庞吉成,主治医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擅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康复。


医联媒体


精神分裂症就是"妄想”症?他想象的事物脱离现实?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写的《唐吉诃德》?唐吉诃德就是精神分裂症?我们屯有几个人也得精神分裂症了?把自家房子都烧了?现在去精神病院了,,,,,


通古博今老农民工


比如患者有幻听,听到了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声音(比如别人在议论他的声音),这是认知与现实的分裂。

情绪情感方面,有的患者对亲友的关心无动于衷,甚至情感倒错,对悲伤的事情哈哈大笑,则是情感情绪与现实的分裂。

意志方面,患者通常有意志减退,比如懒惰,不出门,不爱洗澡等不讲究个人卫生情况,或者有意志增强,对一些事情固执到常人不能理解的程度,是为意志与现实情况的分裂。

题主所说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分裂,有一定道理。但情绪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分裂,恐怕不属于思想范畴。这种分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一致,知、情、意、行是否协调,人格是否保持相对稳定性。这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的三条标准。


心理医生安然


本病特征是病人的精神活动,即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脱离现实环境,病程迁延,多不治,往往倒致人格缺损,精神衰退,故又称"早发性疾呆"。属祖国医学"癫狂症"范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