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憋煩了的人,這6件事幫你再堅持一下

2019年年末,人們都在期盼著春節長假,那時誰也不會想到,今年的春節假期會如此漫長。

被疫情“困”在家裡的我們,每天看電視、打遊戲、玩手機,實在無事可做,於是有人在家開始釣魚缸裡的魚,有人去數一袋堅果裡到底有多少堅果,下樓扔個垃圾都覺得是旅遊……

@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帮你再坚持一下

隨著憋在家的日子越來越久,不少人想出門走動走動,換換心情,但卻有不少擔心。《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列一份科學宅家指南,並總結必須出門的注意事項。

宅在家就是“為國家做貢獻”對於大家蠢蠢欲動的心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曹志新告訴記者,在家穩住先不要動!

他建議,目前大家仍應在家隔離,儘可能減少外出,避免與外人接觸機會,降低自我患病風險,這種隔離是控制具有人傳人特點的傳染病最有效、最簡潔、付出代價最小的辦法,也是目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一些以輸入性病例為主地區,理論上而言,在能嚴格控制輸入性病例傳播病毒的前提下,如果能做到所有人隔離14天,疫情就可能得到徹底控制。

即使像武漢這類疫情嚴重地區,隔離依舊可起到減少病患數量增加的作用,但需要隔離更長時間。也就是說,現在的狀況,真的像網友們所說,“終於到了只要在家啥都不幹,就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刻了”。

一份科學宅家指南知乎上有個問題:給你一個房間,有吃有喝有wifi,工資照發,你願意待多久?很多網友回答“有這美事?我能待到地老天荒!”如今,真的到了有吃有喝有wifi,社會鼓勵宅在家的時刻了,為啥很多人紛紛感到心理不舒服?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博士肖震宇解釋說,人是社會性動物,其基本需求除了生存和安全之外,還有人際關係和自我成長的需要。

此前,人們學習、工作、社交四處奔走忙碌,可證明自我存在是有價值、意義的。而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特殊時期,除一些特殊崗位外,很多人一下子減少工作、社交支撐,容易產生無價值感,如果情況持續很久,甚至可能產生抑鬱傾向。所以,宅在家也不是想象中那麼美好。

1.體育鍛煉平時忙於工作,難得有機會鍛鍊身體,趁此機會和家人一起動起來。

2.在線學習通過網絡在線課程,學習一門新語言,或加強工作專業技能。

3.網絡社交

不能走親訪友,可與親友視頻拜年,互報平安,交流防疫知識,還可一起玩成語接龍、你畫我猜、K歌,既減壓又愉悅心情。

4.陪伴家人

宅在家中是陪伴家人的好時機:

家有小孩,可安排一些親子活動,如閱讀,給低齡兒童講繪本,和大齡兒童討論書籍觀點;做親子游戲,玩樂高、過家家、棋牌遊戲等;進行親子鍛鍊,瑜伽、室內乒乓球、迷你投籃等。

家有老人,可趁此機會教其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聯繫老朋友、老同學,幫其獲得親友社會支持,或讓老人講講他們的人生歷程,瞭解當年如何應對婚戀、工作等問題和度過艱苦時期。

6.合理作息有些人宅在家,熬夜、追劇、打遊戲、玩麻將,原本規律的三餐、睡眠作息被破壞,身體不適、精神萎靡隨之而來。這容易降低抵抗力,還可能導致“三高”。建議適當按照平時工作、學習的時間安排作息,有助疫情結束後,無縫轉換到正常學習、上班模式。

不信謠不傳謠宅在家中,無事可做,會更關心外面的消息,網上謠言多,很多人對疫情過度擔憂。

對此專家們提醒,要多關注政府、衛健委等部門的正規消息。

還可以關注《生命時報》微信,及時查看更多疫情防護信息。

對於親友群或朋友圈發佈的“第一時間”消息,先彆著急四處轉發,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看看有沒有闢謠。

疫情下,如何安全出門?

外出時1. 一定要戴好口罩,也可隨身帶快速洗手液、酒精消毒棉。2. 注意避免用手觸碰面部。

3. 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前,若發現對方沒有戴口罩,可友善提示提醒,或與其保持3~5米距離。

@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帮你再坚持一下

如需外出用餐1. 建議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群體聚餐,選擇人流量較小、餐飲消毒較完善的餐廳。2. 進出餐廳戴口罩,坐下吃飯的最後一刻再摘口罩。3. 用餐前後用流水和皂液洗手。4. 避免面對面就餐、扎堆就餐,用餐過程最好不要聊天,吃完立即離開餐廳。

從戶外回到家後1. 先用洗手液或肥皂將手腕、手背、手心、手指縫等處搓洗30秒左右,再用流水沖洗,並用紙巾將手擦乾,洗手前不要觸碰面部。2. 謹慎起見,回家後可換上居家服,把外出穿過的衣服,掛在窗口通風處,但不必刻意清潔消毒處理。3. 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丟棄,可放入垃圾袋中,並往袋內噴灑適量醫用酒精,密封處理。

4. 至於帶回的物品,即便沾染上一點病毒,只要放置在露天空間,幾個小時後病毒就會自行滅活,不必過於擔心。

(DYT)

@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帮你再坚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