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爲何被武則天開棺戮屍滅族?

蘆方文


徐茂公本人雖然沒有得罪過天后武則天,但是他的孫子徐敬業起兵謀反武則天,犯了誅九族的大罪。因徐敬業的謀反大罪,牽連到了死了多年的爺爺徐茂公,不僅自己被殺且滅族,死後的徐茂公也被天后武則天開棺戮屍。徐茂公的生前死後的經歷充分印證了古語“君子之澤,三世而逝”!

徐茂公是一位不出世的天賦奇才,他如同吳起一樣做到了出將入相,先後侍奉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皇帝,一生功勳桌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徐茂公(徐世勣)因其對李唐皇室的忠心以及無與倫比的才華,被唐高祖李淵賜國姓李姓,因避諱李世民,故改名為李勣!李勣是與同時期名將李靖齊名的大唐雙龍,一生征伐無數,鮮有敗績。

李勣歸順了唐朝後,成為秦王李世民的重要將領之一,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不朽功勳。平定王世充,擊滅竇建德,平定劉黑闥、剿滅徐圓朗,擊殺輔公祏等內戰中,李勣居功至偉,也充分展現了他的用兵天賦。在反擊突厥、薛延陀、高麗等外邦的戰爭中,李勣無一敗績,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因李勣戰功顯赫,對李唐皇室又忠心,所以李世民封他為英國公,成為託孤大臣,為李治保駕護航!

李勣一生備受李唐皇室三代皇帝的信任與重用:李淵賜其國姓;李世民則將自己的鬍鬚剪下來給他做藥引,用御衣給他禦寒;李治更是將其視為“仲父”,親自為他辦喪事,廢朝七日,賜李勣陪葬昭陵的殊榮。武則天當政後,李勣的孫子徐敬業聯合文豪駱賓王起兵誅殺武則天,李孝逸領兵三十萬用兩個月時間平定了徐敬業之亂,並斬殺了徐敬業等逆首。

這期間武則天遷怒於李勣,將其開棺戮屍,滅其宗族。後來李顯繼位後,又重新隆重安葬了李勣,並恢復了李績的一切名譽。


大秦鐵鷹劍士


徐茂公既是建立大唐的功臣,又是大毀滅大唐的罪人,因果循環,得到此報。

說他是建立大唐的功臣,因為他在建立大唐的過程中,是和李靖並駕齊驅的唐朝名將,深得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他跟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平定竇建德,打敗劉黑闥、徐圓朗,征伐輔公祏,並大敗突厥頡利可汗的軍隊,俘虜五萬多人勝利歸來,大敗鐵勒部落薛延陀部隊,又俘敵五萬多人,平定漠北。東征高句麗,徐茂公也取得了重大勝利,滅高句麗國,設安東都護府統管整個高句麗舊地,因為重大功勳,徐茂公被賜李姓,封英國公,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但徐茂公又是大唐的罪人,這從何說起呢?唐太宗去世後,唐高宗李治繼續信任徐茂公,當唐高宗打算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時,遭到了以褚遂良為首的群臣反對,此時徐茂公卻力挺唐高宗,他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此言堅定了李治廢后立武則天的決心,武則天上臺,篡奪大唐江山,建立武周,與徐茂公的諫言有直接關係,從而成為大唐的罪人,為後世詬病。但詭譎的是,徐茂公為挺李治,但他的後代李敬業卻極力反對武則天,並擁兵造反,但起義失敗,被武則天鎮壓。武則天牽怒於李氏宗族,將李績改回徐姓,並開棺戮屍,滅其族。徐茂公後代的旁支為避禍,跑到吐蕃偷生。令徐茂公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一生平定胡人,他死後卻被開棺戮屍,後代成為漢屬胡人,冥冥之中,難道沒有果報嗎?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徐茂公當初對立武則天為後的這件事上一直保持著中立或者是支持者,但是作為武則天成功之路的一個關鍵人物,最後卻被武則天開館戮屍,挫骨揚灰了,只因為徐茂公生了個坑爺的孫子。

徐茂公原名是徐世績,子懋功,在我們的印象中他一直都是一個非常有智謀的人物,其實無論是在小說《隋唐演義》還是在電視劇中,徐茂公可以說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早年參加瓦崗寨,英勇善戰,足智多謀,最重要的是,他能夠正確分析形式,總能站在對的或者說是正確的一方。他一生輔佐了三位皇帝,歷經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三朝,玄武門政變的時候支持李世民,被立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高宗的時候支持李治,廢王立武的事件之中保持中立,說這是陛下的家事,是的武則天能夠順利登上皇后的位置。

徐茂公還被賜予李姓,死了之後被陪葬昭陵,擁有無上的榮耀。但是這麼一位功績赫赫的人最後卻被挫骨揚灰了,原因來自他的孫子徐敬業,公元684年,徐敬業聯合著名文學家駱賓王等人起兵謀反,聲稱要反對武則天,擁立李顯為皇帝,雖然聲勢浩大,但最後還是完敗,幾個起兵造反的頭目被殺死。

武則天也是勃然大怒,這算是顛覆政權的罪過了,當誅九族的,所以無論徐茂公當初有多大的功勞,現在也是被自己的孫子所連累,將他們家的爵位取消,將死去的徐茂公開館戮屍。當初擁有無上榮耀,全被自己這個惹事的孫子給毀滅了。


消失的月光


武則天是中國第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算得上是傳奇一生。她為了坐上皇帝寶座,殺了許多人,甚至包括自己的親人。皇權的鬥爭實在太殘酷,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倘若沒有點手段,估計早就被李家子孫弄下臺了。


徐茂公生前作為大唐的權臣,他輔佐大唐三代帝王,是大唐真正的三朝元老。徐茂公活著的時候,幾任皇帝都十分尊敬他。因為他為唐王朝立下汗馬功勞,且又對李家忠心耿耿,因此還被特意賜李姓,這是無上的榮耀。


然而武則天當了女皇之後,卻將早就入土的徐茂公屍體挫骨揚灰,這是為何?原因就在於徐茂公有一個惹事的孫子,名叫李敬業。武則天當女皇之後,朝中大臣多有不滿,李敬業也對武則天不滿。他聯絡其他反對武則天的重臣組成聯盟,拉起了一支十萬人的部隊討伐武則天。

由於指揮失誤兵敗被殺,李敬業不光害得自己遭殃,也殃及了家人。武則天對李敬業恨之入骨,將這種仇恨轉移到徐茂公身上,於是便讓人將徐茂公的屍體挖了出來。徐茂公一生為大唐立下了很多功勞,死後卻受到如此待遇,九泉之下徐茂公知道此事估計心都寒透了。


麥地傳奇


徐茂公一生謹慎小心,並沒有得罪過武則天,甚至可以說對武則天有恩,之所以死後被武則天針對,被開棺戮屍,還是因他的後代惹的禍。徐茂公再聰明也只能料到當時,猜不到將來。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原是瓦崗軍大將,智勇雙全,後投降李唐被賜姓“李”,並改名為李勣。他是大唐開國功臣,早年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之後又破東突厥,滅高句麗,平定磧北,功勞僅在李靖之下。他與李靖是唯一兩名位列唐朝武廟十哲的唐朝人。

徐茂公很會看時勢,他看清一切,卻不說穿。打了勝仗不居功,比如徵高句麗,立下赫赫戰功,他卻把大功推給下屬。皇帝要他入套,他就配合入套,比如李世民知道李治對徐茂公無恩德,為了讓徐茂公忠心輔佐李治,先貶其官,再讓李治去升徐茂公的官,徐茂公全部看在眼裡,完美配合,沒一點怨言。並且他從不干涉皇帝家事,比如在很多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時,他卻說“這是陛下家事爾,又何必問外人!”這些原因,讓他能伴君左右最終卻能善終。

其實他還幫了武則天一把,在大多數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時,他說的那句話其實鼓舞了李治的決心,表面自己沒提意見,其實實際的意思是讓李治認為立不立都是自己的事,他人管不著。最終李治按照自己的意願立了武則天為後。所以徐茂公不僅沒有得罪過武則天,還曾幫過武則天,於其有恩。


武則天對徐茂公的怨完全是來自於他的孫子李敬業。

在武則天掌握所有大權後,李敬業於揚州發動叛亂,打著恢復李家大權的口號,在短時間內就聚集了十幾萬人。

李敬業還讓駱賓王寫了一篇《為李敬業討武曌檄》,來痛罵武則天,一個有文化的人做噴子是很有殺傷力的,本來武則天就因叛亂讓武則天對李敬業很是怨恨,而看到這檄文更是讓武則天對他恨的咬牙切齒。

在李敬業兵敗被殺後,武則天尤不滿足,覺得太便宜李敬業了。不僅滅了徐氏一門,還把徐茂公挖出來戮屍,惹怒自己的全族都要受懲罰,死了的也放過。


除此之外,武則天也有殺雞儆猴的意思,畢竟當時李敬業的反叛能在短時間內形成那麼大的勢力,證明有很多將領是反對武則天專權的。武則天這樣幹相當於告訴大家,這就是反叛的下場,徐家的下場就是下一個反叛者的下場。反叛了的人,祖宗也有受罰。自古“死者為大”,有不少人即使想反叛,也會顧忌這個的。


夏目歷史君


徐茂公為何被武則天開棺戮屍而且每滅族,其中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孫子坑爺!”

但凡看過影視作品《隋唐演義》的朋友,對徐茂公一定很熟悉,在影視劇中徐茂公是個很有智謀的人,跟魏徵論智謀論韜略不相上下。這徐茂公一副牛鼻子老道的形象,為難之時,總是會多少想出點計謀化解。最終憑藉自己功績,被唐太宗李世民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被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徐茂公是不是如此呢?其實很真跟影視劇中演的差不多,確實是個有智謀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徐茂公原型叫做徐世績,因為有功,被唐高祖李淵賜其國姓“李”。但後來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

所築之墓仿照漢朝“帝國雙壁”衛青、霍去病的先例,仿照陰山、鐵山築造,以此來表彰李績擊敗突厥、薛延陀的功勞。雖然《新唐書》中將李績之墓描寫的多麼高貴,並且陪葬品無數。

但是在1971年考古隊對李績之墓進行挖掘後,卻發現裡面並沒有什麼陪葬品,只有一頂破爛不堪的三梁進德冠,算是珍貴文物,其它並無太多發現。難道是史書忽悠後人,這個至今沒有說明。(我有個事情很搞不懂,既然李績被挖墳戮屍,那麼墓穴應該被破壞掉,為何專家聲稱沒有發現被盜挖的跡象呢?到底史書說的對,還是專家說的對,讓人一頭霧水。)

李績生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嘔心瀝血輔佐李唐王朝三代,卻在被下葬僅僅15年後,被武則天下令開棺戮屍。屍體被挖出來後,堆上木柴,潑上魚油,進行焚燒,再將焚燒後的骨頭渣子丟進泥水之中,可謂是挫骨揚灰。

為何連死後都不得安生,莫非生前得罪了武則天?

當然不是這樣,李績生前雖然對武則天不滿,但是卻沒有當面衝突。真正造成他被開棺戮屍,誅滅三族的是他的孫子徐敬業。

唐嗣聖元年,徐敬業和駱賓王等公爵大臣以反對武則天、恢復唐中宗李顯的地位為藉口起兵,號稱大軍十萬。但是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平定,徐敬業、駱賓王等人全部伏法被殺。令人諷刺的人,徐敬業等人起兵之時打著反對武則天效忠李唐的口號,但平定他們的卻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左衛將軍李孝逸。自己效忠李唐,但剿滅他們的反而是李唐宗室,實在讓人可發一笑。

正是因為徐敬業造反之事,徹底激怒武則天,你的後人不忠不孝,所以做先人的也別想太平。就這樣,武則天下令將徐氏一門滿門抄斬,將死了15年的李績屍骸挖出,一把火給燒了個乾乾淨淨。

徐敬業也是個該死之人,人家老李家的事,你老徐家管的著嗎?她武則天願意當皇帝,又沒虧待你家,你何苦要強出頭,最後反倒是李唐宗親滅了他。自己造反不成,反倒連累一家人和祖先,這不是“孫子坑爺”是什麼呢?


大獅


徐茂公即歷史上的徐世勣,因賜姓李,也稱李世勣,避李世民名諱也稱李勣。他在隋末天下大亂時就近參加瓦崗軍,以足智多謀著稱,李密火拼翟讓,作為翟讓老鄉心腹受到猜忌,被派往守衛黎陽,李密失敗投唐。李淵派人招降,徐世勣說,這裡的人民土地,原屬魏公李密所有,我無權做主獻地邀功。於是仔細記錄州縣的名稱數量和軍民的戶口,全部上報給李密,讓李密自己獻給朝廷。李淵聽說這件事非常欣賞徐世勣,賜姓李。


徐世勣歸唐後,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戰功赫赫,成為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重臣,李世民臨終授以託孤之重,說你不負李密,更不會負我。(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高宗與關隴貴族鬥爭中,欲廢王立武受到強力阻撓,請教徐世勣,徐世勣以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把武則天扶上皇后位。669年去世,李治為之悲哭,停朝七日,百官送殯,陪葬昭陵。


徐世勣去世後,因獨子早喪,孫徐敬業襲爵,李治崩逝後,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加緊奪權步伐,以太后臨朝稱制,不久廢掉李顯,另立小兒子李旦為帝。684年,徐敬業不滿武則天擅權還殺戮李唐宗室,於是來到揚州,假傳太后密旨,命發兵討伐高州酋長馮子猷,於是開府庫,放囚徒,拉起一支隊伍,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十來日便聚集士兵十餘萬人。(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徐敬業命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李敬業討武曌檄》,傳佈檄文到各州縣,武則天任命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領兵三十萬討伐,李敬業用兵不當,分兵多路,兵敗被殺,武則天追削李敬業祖父徐世勣和父親的官職封爵,掘墓砍棺,並恢復其本姓徐。徐世勣在世時曾評價長孫說,敗我家者必此兒啊。


南方鵬


首先徐茂公這個人是小說裡的,原型是李績,同時是建立大唐的功臣,同時又是毀滅大唐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李績被封為英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大唐建立之初立下赫赫戰功,是與李靖並駕齊驅的明將啊,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平定竇建德,打敗劉黑闥、徐圓朗,並大敗各部落的軍隊等,獲勝歸來,平定漠北。


隋末割據的局面

東征高句麗,在唐太宗征討高句麗過程中駕崩,隨後李治繼任也就是唐高宗,繼續輔助唐高宗,被唐高宗委以重任擔任主將再次征討高句麗,終將高句麗滅了,設了安東都護府統管整個高句麗舊地。

征討高句麗百濟

可見他在大唐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看過影視劇的都知道,徐茂公也就是李績,為人比較圓滑以至於他又是大唐的罪人,這從何說起呢?據史料記載當時唐高宗打算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是遭到了以褚遂良為首的群臣反對。他對唐高宗說:“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於是乎立了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在上臺後,篡奪大唐江山,建立武周,與徐茂公的諫言有直接關係,從而成為大唐的罪人。



但是,李績力挺李治,而他的孫子李敬業卻極力反對武則天,並且起兵造反,但被武則天鎮壓,失敗告終。

古代起義是要被株連九族的,李敬業也不例外。武則天牽怒於李績宗族,並開棺戮屍,滅其族。直到李家奪回政權,唐中宗時,李績才得以平反並厚葬。

在武則天抄家的時候有人逃了出來,跑到邊疆胡人的地方生活成為了漢屬胡人,可見天道有輪迴,因果相報,李績征討殺害了大量胡人,後代卻成為了胡人。


我的人間煙火


因為李勣(即徐懋公)的孫子李敬業謀反(李敬業自名為復辟)被武則天鎮壓。只有“斫棺”的記錄,未見“戳屍”。而且嚴格來說並未滅族,因為有旁支逃跑脫難的記錄——“皆竄跡胡越”。

《資治通鑑》:

丁酉,追削李敬業祖考官爵,發冢斫棺,複姓徐氏。

丁酉年,武則天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將其掘墓砍棺,恢復本姓徐氏(取消賜姓)。

賜姓:李淵感動于徐世勣的忠義,贊其“純臣”,下詔封他為黎陽總管、上柱國,封萊國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並被賜姓李氏,“附宗正屬籍”,再賜良田五十頃、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李世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期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原本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問題上,李勣是有些功勞的,並且李治和武則天也因此對李勣加以恩寵。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

“朕欲立武昭儀為後,遂良固執以為不可。遂良既顧命大臣,事當且已乎?”對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上意遂決。

李治問李勣說:“朕打算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很固執,認為不能這麼做。褚遂良是顧命大臣,這件事應該怎麼辦呢?”

李勣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李治堅定了立武的決心。

為什麼這麼說:

武則天可說是關東勢力的代表,而李勣作為關東豪傑代表人物,支持武則天是正常的,這在歷史上絕不少見,還不算是品德問題。

李勣家族可謂,成也昭儀,敗也昭儀。李勣在立後這件事的作為,這件事成就了武則天,但後來武則天后來的——囚禁皇帝、臨朝稱制、逼殺廢太子李賢、追尊武氏先人、改革各種名號等大事,誘發了揚州之亂,而揚州之亂的參與者中,李勣的孫子李敬業也身處其中。導致李敬業被鎮壓後李勣一族的直系被屠戮,李淵的賜姓(李姓)被收回。

李敬業在光宅元年(684)九月起事於揚州(今江蘇揚州),自稱為匡復府大將軍,以匡扶中宗復辟為理由起兵反對武則天。李敬業部初戰獲勝,但久戰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敗敬業軍,李敬業逃往潤州,為部下所殺。


古今通史


所謂的徐茂公是小說裡的名字。徐茂公的原型是唐朝著名將領李勣。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此,小說家在說唐裡將其改稱為徐茂公。



徐世勣原為瓦崗寨李密帳下的一員將領,後因李密為王世充所敗,幾經輾轉投奔了唐朝,為秦王李世民麾下的將領。徐世勣投唐後,唐高祖李淵賜其國姓,遂改姓李,名為李世勣。後來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為避太宗諱,又改為李勣。

李勣是唐朝軍功僅次於戰神李靖的戰將,初封曹國公,後遷英國公。唐太宗徵高麗,李勣為主將,太宗死後,李勣以太子府從屬為尚書右僕射,並以60高齡掛帥出高麗,一舉滅亡了高麗,百濟等國。



唐高宗欲立武則天為後,被其舅舅長孫無忌反對,長孫無忌極力拉攏李勣,而李勣卻不為所動,常稱病避見。後來,唐高宗親自登門拜訪,詢問立後事,李勣表示支持唐高宗,成為唐高宗立後的關鍵力量。

按說李勣是武則天上位的功臣,卻被開棺戮屍。其原因主要是武則天稱帝,李勣的孫子李敬業竟然興兵謀反,並且李敬業的好友駱賓王還為其寫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李敬業的謀反在兩個月內就被剿滅了。武則天剝奪了李勣一家的賜姓,復其原姓為徐。



因此,徐敬業不但自己兵敗被殺,而且還連累全家被殺,徐懋功雖死,但也遭到了搗毀墳塋,開棺戮屍的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