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浙江兵如此強悍,後又爲何衰落?

呆呆牟子


兵強不強,跟是哪裡人關係不大,主帥是誰才是最至關重要的。

不是所有的浙江兵都叫戚家軍。

我們說明朝的浙江兵強悍,並不是浙江出來兵都強,而是戚繼光麾下的戚家軍強,是特定時期的南兵、浙江兵。也不是整個浙江的兵,而是義烏兵和部分麗水兵。那這是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戚繼光調任浙江抗倭之前,本來都是俞大猷負責的,俞大猷所率領的也是浙江兵,卻始終不能完全清理掉倭寇,戚繼光對這些原先的浙江兵作戰能力更是失望至極。

直到有一天,當他在義烏和永康兩縣巡視的時候,一場村民之間的爭鬥引起了他的重視。只見其中一方不管老弱婦孺,個個英勇無比,丟石頭的丟石頭,拿扁擔的拿扁擔,把另一方打的毫無招架之力。戚繼光頓時兩眼放光,便上前詢問,瞭解到這批人是義烏人,因為此處為義烏和永康兩地交界,於是他們就為了爭奪一處交界處的礦產打起架。戚繼光聽罷,知道了此地民風彪悍,於是叫當地縣令特意徵兆了4000多名義烏人,把他們整編軍隊,跟隨自己一起打仗,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戚家軍。

戚家軍到底有多少猛呢?根據記載,戚繼光手下的戚家軍擁有百戰未曾一敗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到了隆慶元年,平叛完倭寇之亂的戚家軍除了原本的義烏以外,又在隔壁的麗水徵兆一萬人左右,一起到北邊軍事重鎮薊鎮守衛邊疆。由於大家都是浙江人,於是被北兵稱為“浙江兵或者南兵”。


三觀粉碎機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六七十人,流劫淅皖蘇幾省殺傷四五千人,死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南京十二萬大明軍閉門不敢出戰,讀到這段歷史再接合明吹真是無比諷刺,請問強大在哪裡?

下面有史書記載,白紙黑字歷史不容抵賴!



笑似花解語ID



因為欠薪了。


大家以為封建王朝時代的軍隊打仗是為什麼?難道是為了理想,是為了家國情懷嗎?


當然不是,封建時代的士兵打仗就是為了錢。


左宗棠西征到最後收復西域,一共花了9000多萬兩白銀,其中軍火開銷只佔總開銷的5—10%左右;左宗棠西征真正最大的花銷就是餉銀,佔了總開銷的70—80%。


所以說,在封建王朝時代保證軍隊戰鬥力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足餉”。


我國著名將領岳飛率領的岳家軍為什麼能屢破金兵,為什麼能“餓死不搶糧”?除了訓練、國仇家恨等因素,最重要一個因素就是岳飛不光是舉世無雙的軍事家,同時也是非常厲害的經營家。


南宋初期為了保證軍隊士氣和戰鬥力,南宋軍隊一般都會做一些生意,宋人把軍隊做生意稱為“回易”。


負責岳家軍的回易的官員叫李啟,他專門負責打理岳家軍在鄂州和襄陽府的酒庫、典庫、營田、房錢、博易場等生意。回易在李啟的打理下,每年收入很豐厚;而這也為岳家軍戰鬥力提供了充足物質保證。岳家軍生意做的最大的時候,岳家軍積攢了154億文銅錢!



岳飛擅長經營的名聲就連宋高宗趙構都知道,當趙構逮捕岳飛後,居然派秦檜去抄岳飛的家,他和秦檜愛錢,就以為岳飛也一樣貪腐,結果抄家才發現儘管岳飛給岳家軍賺了很多錢,但是這些錢岳飛一分都沒有往自己腰包裡揣。趙構和秦檜抄岳飛的家,清點岳飛全部家產只有9000緡(南宋一緡等於770文銅錢),而岳飛家的現金只有十餘萬文,也就是1000多貫錢。相比韓世忠等其他南宋高級將領,岳飛絕對稱得上“清如水”。(上謂檜:“聞飛軍中有錢二千萬緡,昨遣人問之,飛對,所有之數蓋十之九,人言固不妄也。今遣琚往,縱不能盡,若得其半,亦不少矣。又歲計所入,供軍之餘,小約亦數百萬緡。”)


說遠了,說回正題,岳飛的故事印證了在封建時代想要軍隊戰鬥力高強,開工資一定不能小氣。其實不僅是封建時代,就連已經逐步脫離封建時代進入近代的歐洲,想打勝仗也必須捨得花錢,拿破崙就曾說過:“戰爭的要素有三,第一是金錢,第二是金錢,第三還是金錢。”


就浙江兵而論,即使在浙江兵最輝煌的戚繼光時期,浙兵的待遇也是當時明朝軍隊拔尖的,當時明朝一個秀才國家一年補助連銀錢帶糧食摺合一塊也才8—18兩銀子,衛所兵裡的徵操兵(戰兵),一年收入4.8兩—6兩。


而根據戚繼光自己說,浙兵每月餉銀就9錢銀子,還有1石大米,而根據當時市價,1石大米可以賣到8—9錢銀子。也就是說,不算額外的賞銀,戚繼光時期一個浙兵年收入超過20兩銀子,超過明朝拿最高補貼的秀才。


可以這麼說,在明朝,足額開工資的軍隊不見得戰鬥力高,但是欠薪的軍隊戰鬥力肯定差。別說欠薪,就是錢給的讓軍人不滿意,在明朝,軍隊戰鬥力也會直線下降。



差不多與戚繼光同一時期,明朝宣大戰區(山西大同,這是明朝核心戰區)對部隊精銳士兵實行平時/戰時一律雙薪政策,結果當時有一個文官覺得這樣太浪費朝廷的錢,取消了平時雙薪,只搞戰時雙薪;可是改革的結果是這位文官自己在奏摺裡承認,改革後部隊戰鬥力一落千丈,精銳士兵因為工資改革變得毫無士氣和戰鬥力,請求朝廷同意他恢復原來的薪水發放。


然而朝廷很少能讓一支部隊在和平時期也能保證足額軍餉,在明清,和平時期軍隊被欠薪,吃空餉才是常態。


比如晚明著名學者徐光啟曾經在通州昌平一帶部隊實際人數,結果他發現登記在冊的軍隊數量是一萬零六百人,但實際只有7616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能夠拿得動武器上陣殺敵的大約兩千人,真正可以訓練成精銳的不過一兩百人。


所以,浙江兵之所以在戚繼光之後戰鬥力逐漸衰弱,最根本原因就是當倭患平定,南方長期保持和平的情況下,浙兵逐漸不能保證高薪,甚至被欠薪,作為一支封建王朝軍隊,浙兵戰鬥力隨著欠薪和吃空餉逐漸衰落是很正常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