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太倉怎麼樣,比崑山好嗎?

藍色火焰永不磨滅


謝謝找我回答。

這個話題蠻有意思,九十年代的崑山和太倉哪個更好?不好意思,那個年代我還沒有來地球。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回答這個話題的興趣。

九十年代的崑山太倉應該是更多鄉村味,更多原野風情,那時候改革浪潮並未像如今洶湧,微波細瀾,野花微醺,原始江南風物迷人。崑曲應該就是崑山這片土地上的文化產物吧?我不曉得我這樣說是不是胡說八道?的確是瞎猜的。但一個昆字應該有理由為這個著名曲種題名。江南煙雨滋潤出如此高雅的戲曲,真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太倉東接瀏河,北銜長江,建城於東漢末年,是東漢皇朝江南藏糧巨儲,因而得名“太倉”。明朝鄭和下西洋第一次就是從太倉市的瀏河港出發的。據說曾經太倉設郡很早,管轄很寬,可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崑山和太倉這兩座城市都不大,離得近,大概相聚也就二三十公里吧,民情風俗幾乎沒有區別 都是那樣甜甜的,小橋流水碧玉人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這兩座江南小城,極速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觀念,嚴重顛覆了江南細雨煙蒙詩書雅樂的晨昏起居格調。有次去那邊玩,發現那裡的人群走路都是身姿前傾,可見生活節奏之快連走路都失去了昔日的優雅,不過卻令人敬佩,百強縣之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兩市雖然隸屬蘇州,卻發現漸漸遠離蘇州,有點點向上海方向飄逸。其實,這不是壞事,上海也是江南嘛,早先也是江蘇的,有什麼奇怪呢,早晚一家人,跟經濟勃發無關,與文化習俗相連是隔不開的。

我喜歡太倉,也同時喜歡崑山。我不願意說那個更好,應該是都好,都美。崑山經濟總量3500.人口170萬,人均21萬,太倉1200,人口70萬,人均17萬,都富的流油,比阿拉上海肥死了!羨慕哦……哪一天不小心開錯了道跑到你們肥窩子裡了,不要裝不認得不理擰,哦唷,那個坍臺喲丟死人來。

願崑山太倉的哥們姐妹皮夾子鼓鼓的,樣子帥帥噠,靚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