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每畝銷售額12500元的他,如何顛覆老觀念,養出大螃蟹?

大閘蟹每畝銷售額12500元的他,如何顛覆老觀念,養出大螃蟹?

沙家浜的河蟹用料市場,冰魚、牛肝和飼料已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存在即合理”,但合理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嗎?同時從事養殖和在外打工的蘇永良嘗試全程使用全熟化蟹料投餵,光螃蟹每畝銷售額就有12500元!用自己的親身經驗顛覆了老觀念。

  說起沙家浜,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八大革命樣板戲之一的《沙家浜》的發生地,那個蘆蕩密佈的5A級風景區。然而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一帶作為環陽澄湖地區河蟹養殖帶的腹地,向西到辛莊,通無錫和張家港,向東連唐市,到白茆、任陽和太倉,向南通相城和崑山,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大閘蟹每畝銷售額12500元的他,如何顛覆老觀念,養出大螃蟹?

本地水網密佈,適合養殖

  沙家浜是全中國最早開始池塘養蟹的地方之一,近二十年的積累讓這裡擁有了強大的品牌優勢,完備的產業鏈,以及與之相應的養殖模式。很多流傳下來的老方法、老經驗讓沙家浜河蟹養殖戶受益不少,但也令其裹足不前。

  二十幾年前,養殖面積不大,每畝放苗不多,養殖戶多用本地河濱中的小鮮魚投餵河蟹,成本不高,效益也還馬馬虎虎。但隨著養殖面積和放苗密度的直線上升,光靠小鮮魚投餵河蟹已然捉襟見肘。

  約90年代末,硬顆粒螃蟹料問世;其後冰魚(冰雜魚、冰帶魚等)開始走進市場,有些養殖戶用了後感覺育肥效果不錯,開始在中後期投餵冰魚;近幾年,牛肝又橫空出世,憑藉更低廉的成本和似乎“還不錯”的效果搶奪了不少市場份額。

大閘蟹每畝銷售額12500元的他,如何顛覆老觀念,養出大螃蟹?

  目前,沙家浜的河蟹用料市場,冰魚、牛肝和飼料已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養殖戶一般前期用飼料,中後期用冰魚或牛肝,或者全程混合投餵;與此同時,再輔以豆粕、玉米等粗糧以及部分豬飼料。

 當被問及為何要採取這種如此複雜的投餵模式時,當地養殖戶總會回答:“一直都是這樣的”。沙家浜一帶地處中心,本來就容易影響周邊地區的養殖模式,加上不少河蟹養殖戶到周邊其他地區養殖,很快這種投餵模式就快速擴散。

  有一句名言叫“存在即合理”,但合理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嗎?當地的河蟹養殖戶蘇永良顯然不是一個只求合理的人。

  蘇永良在唐市鎮南邊擁有25畝河蟹塘,採用的是環陽澄湖地區典型的河蟹套養青蝦模式,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都不錯。除了養殖外,蘇永良還在外面打打工,是個閒不住的人。

  一開始,蘇永良採用的也是混合投餵的養蟹模式,每年效益尚可。但畢竟還要兼職其他工作,時間有限,蘇永良開始思索能不能索性全投飼料,方便省時。

大閘蟹每畝銷售額12500元的他,如何顛覆老觀念,養出大螃蟹?

  這幾年,蘇永良用冰魚投餵的同時一直混投全熟化蟹料,結果出乎意料,“偷懶”的蘇永良那一年的利潤還高於往年!嚐到甜頭的蘇永良自然再接再厲,不僅全程投全熟化蟹料,還適當加大投餵量。沒有令他失望的是,2016年河蟹養殖效益再創新高!

  加上兩季青蝦的效益,除去成本後每畝淨賺上萬元!而蘇永良周圍採用傳統投餵模式的養蟹戶雖然也有少部分效益不錯的,但多數的螃蟹銷售額都只能達到6000-8000元/畝,和蘇永良的收益相去甚遠。

  張興保是當地經驗豐富的養殖戶,也是朗城村的黨總支副書記,負責分管朗城村的水產合作社,是當地的養殖致富帶頭人之一。張興保的成蟹塘畝數不大,只有一個6畝塘口,養殖前期用的是某品牌硬顆粒螃蟹料,恰逢2016年天氣惡劣,前期陰雨天氣多,對養殖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事實證明了張興保的決斷十分的明智,最後塘口出的螃蟹質量好,規格大,公母平均規格可達到3兩2-3兩3/只。每畝光螃蟹售額就達10000元,加上2季青蝦的收益,利潤接近8000元/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