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得饒人處且饒人,得放手時須放手”,這句話蘊含著什麼處人處事哲理?

農人李哥


仁慈+止欲。對應的是壽長多金+情和有權。其實是對人好的一句話。讓人守道德不行惡,知惜福不極端


月宮嘴子


1:我村的孟家與鄰村的李家結下冤仇。

在土改時期我村姓孟的偷了李家的麥子,那是晚上,被姓李的發現,追了半里路,不再追趕,口裡說:你跑吧,我反正認得你,天明再說!誰想到這姓孟的用鐵槍頭子轉回來將姓李的扎死,從此姓孟的再無音訊,客死他鄉,不了了之。

2:也是土改後,我家栽了二畝紅芋,那天栽紅芋的時候韓二禿子從地旁過。我爸知道韓二禿子是慣偷,告訴我二伯父:只怕他夜裡偷咱的紅芋秧。二伯父不以為然:誰家偷!可是,我伯父咀裡這樣說,可心裡細到何種程度,是我難以描寫出來的。

半夜裡,二伯去了地裡,藉著月光,遠遠見一人貓著腰正在拔山芋苗,幾乎拔了半畝多。由:於離莊子遠,他可能早就來。他見來人,拔腿就跑,二伯父追了上去。

當年二伯父二十多歲,韓二禿子四十多歲,跑了三里多路,韓二禿子不撐,跪下來求饒,並要求回村不要說此事。二伯父也要求他不得再偷。雙方達成協議。

拔了那麼多山芋秧,全村人都知道了,都問二伯父這事是誰幹的?二伯父從來不說,只說不知道,不過人們也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三十多年過了,我問二伯:你為啥不說,整他一頓。二伯父說:你們不懂,當時如果說了,韓二禿子有可能被趕出村子,他去哪裡?會恨咱,會做壞事報復咱。可以解當時之恨,不解禍害之根。


欣賞3O\n


我的老家有句俗話叫做:讓人不算痴,過後得便宜,這句話我的感覺和得饒人處且饒人,得放手時須放手有共同之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誰能保證沒有過錯,但是一但碰到有人犯錯了,就要以包容寬大的胸懷去對待。

爺爺活著的時候和我講過這麼一個他經歷的事。他年輕的時候正逢亂世,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有一年,村裡的一個無賴到家裡來偷驢,被爺爺給抓住了,爺爺一看這個人是同宗族的人,就把他給放了。爺爺知道,他家裡肯定又揭不開鍋了,才出來偷的,於是臨走的時候還給了他一包袱地瓜幹。

這個無賴按輩分叫爺爺叔叔,走的時候跪著磕頭謝罪。

到了第二年,日本人來了,這個無賴當上了二鬼子的小頭目。那時候,日本人經常到各家各戶派糧,每次派到爺爺家裡,這個無賴就對日本人說,爺爺是良民,還拉著驢給皇軍幹過活呢,這樣爺爺就能少交點。其實呢?根本就沒幹活,無賴在撒謊。


後來這個無賴在和鬼子一起掃蕩解放區的時候,叫地雷給炸斷了一條腿,日本人見他不能為他們效力了,就把他給趕出來了。無賴回到村裡後,爺爺見他可憐,經常資助他,後來這個人在60年代鬧饑荒時餓死了。

通過這個事說明一個道理,人只要寬宏待人,總會有所回報的。儘管這個無賴不該為日本人做事,但是他的人性從骨子裡還沒有全部泯滅,無賴也是有良心的。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人非聖賢,豈能無過。得饒人處且饒人,得放手時須放手!得理也須饒人,對別人的過錯,既往不咎,不去計較!更能顯示你胸懷寬廣,包容心強!大仁又大量。也就是你尊重別人,別人反過來更加敬重你!得放手時須放手!不要抓住別人的小辨子不放,若是你喜歡抓別人的小辨子,別人會明顯的看出你也不過是個小人!


飄忽田園塵埃落定


這句話我經常聽,這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傳統教育,如果這樣教育下去,會給社會帶來和協團結的局面。

農村的父母對孩子教育是很嚴格的,從小在外邊玩,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哭著回家還要被父母再教育。父母問你為什麼惹別的小朋友,我沒有惹是他欺負我,父母還要說人家怎麼不欺負我的。大了以後知道了,人老實就會被人欺負。社會上欺軟怕硬,鬼怕惡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也這樣。如果兒子孝敬父母,父母還想著法提出無理取鬧。那個不孝敬父母的兒子兒媳婦,父母不敢去惹,惹不起,不惹都得給你鬧翻天。這個社會就這樣,你饒了別人別人不以定饒了你。所以社會上為了不受欺負,就有各種團體,拜把子結兄弟。有的結拜幾十人,這樣的群體很容易發展成黑社會。人多勢眾,私慾彭漲,就會給社會造成危害。所以有事要經過民事調解,經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的辦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饒人處且饒人。


三亞天漄海角SbI3203


“得饒人時且饒人,該放手時須放手。”這兩句話是勸善之語,道德感化之舉,淺顯易懂。勸說人們對於那些傷害了自己的人,教訓適可而止,不必過分,更不能一直揪著不放。或根本不與計較。

這兩句話雖然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來,確實不易。做到這一點,需要人們較高的道德素養,具有君子之道。它蘊含的人生哲理是:做人要純厚善良,寬容忍讓,不要把事做絕,要留有餘地。給別留了一條路的同時,也給自己鋪平了更寬廣的路。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原諒了傷害我們的人以後,他們有的會非常感動,甚至給予厚報。

當然,如果是深仇大恨,或嚴重違法的罪惡,就不能隨便饒恕和放手了。

讓我們少點斤斤計較,多多友善溝通。做一個心胸開闊的快樂人!


悠悠子民


得饒人處且饒人,得放手時須放手,意思就是人做事不要做絕了,必須留有餘地,這句話和另一句俗語:殺人不過頭點地,基本上都是一個意思。那麼這句話蘊含著什麼處人處事哲理呢,我們今天把它分開來說。


得饒人外且饒人出自於古詩巜唾玉集·常談出處》: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只看字面來講,自出洞來無敵手更加霸氣,但和得饒人處且饒人連在一起,拿到我們今天來說就是:不管你是多麼霸氣的人,做事時不要做的太過份了,要給自己和別人都留有一點地。

比如說,無論是你的朋友還是對手,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感情上,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中,他傷害了你,只要他不是觸犯了法律、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在處理過程中,你都要抱著寬容、寬恕的心態去處理這件事,而不是一味的抓住別人的錯事不放,不肯原諒別人的錯誤和缺點。


得饒人處且饒人,有時還能起到化解矛盾、治“病”救人的效果,比如說你的一個很有能力的屬下,他在工作中犯了一個低級錯誤,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這個時候你如果抓住他的錯誤不放,不但損失挽不回來,而且他可能破罐破摔,最後結果就是人財兩空。如果你換個方式,在批評他錯誤的同時,原諒他的過失,他一定會盡全力去工作,取得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你的寬容和理解。
得放手時就放手,今天一般都說成是:該放手時就放手,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對待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的以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要求別人去做事。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一個溺愛孩子的家庭,不放手讓孩子做事,什麼事都替孩子包辦,有的甚至是孩子早晨刷牙的牙膏,都替孩子擠好,結果就是孩子走到社會後,什麼事都不會,或者是什麼事都做不好。

現實生活中有的夫妻形同陌路,當有一方提出離婚時,另一方說什麼也不離,一拖就是幾年,甚至是一輩子,即苦了自己,又害了別人。

因此,審時度勢,得饒人處且饒人、得放手時就放手,在人的一生處人處事中,是寬容和包容,更是智慧和能力。


曉草之歌


這句老話意在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絕不留餘地和後路,做到相互諒解,得以和氣生財。其實這都是與人與已的好事,千萬不能當耳旁風而不予看重。過去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也有著異曲同功勸人效果,與此相反的老話也很多,象殺人不過頭點地;你給我初一我給你十五;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等,很多都是助人不服輸,廣開殺界,以雪前恥的囚徒之路。其實若是在對侍國家與民族的敵人有此思想信念將不愧英雄之舉,但是關起門來的自家人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傷了和氣甚至於走向犯罪就是德不倘失!最後一句話還是不聽古人言吃虧在眼前!


95568269130


農村“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老話是勸生氣打仗雙方有理的一方常用的話!這句話一說,首先肯定你有理,但你不要抓住理,一再地指責對方,需要寬容包容對方!即饒人!生活在現實生活的人,私心是人之常情,發生矛盾在所難免,誰也不是聖人!這就是“人非聖賢豈能無過"的道理!農村“得饒人且饒人"處人處事的哲理!

下面再說農村“得放手須放手"這句老話。這句話是勸年老之人與子女間,因事、因權、因錢、因物等發生爭執時,外人勸年老之人的話。意思是,中了,老人,該省心了,等你百年之後,這些還不都是孩子的…人哪,好說不好做,老年人總認為,手裡有些錢財,心裡有底,我認為老年人手裡適應有點,可以理解,但不要啥都留,啥都管。要恰到好處,要利用這些財富調動兒女的積極性為好!這句“得放手須放手"的老話,說的是想的開放的下,死時啥也帶不走!

農村這兩句老話意味深遠,包含著處人處事的哲理!


平安幸運10


“得饒人處且饒人,得放手時須放手”,這句話蘊含著的道理是寬容與捨得。

人們在人際交往中難免磕磕碰碰,一方給另一方造成傷害,但是事後傷害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此時受害方就要放下姿態。常言說 殺人不過頭點地,人家已經主動了,你還不依不饒得理不讓人,大家就會對你的同情轉化給他,去指責你。所以任何事情要適可而止,不能得寸進尺要見好就收!不知對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