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漣源感覺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魯同志,你今天身體情況怎麼樣?需不需要蔬菜,需要的話和我聯繫。”“我的身體情況良好!蔬菜還真需要一點。”1月30日上午9時多,婁底高新區社會事務管理處人和新村村主任陳桂林向自己監測的武漢返漣人員發出了第一條問詢信息後,很快就提著自家的蔬菜和油豆腐送到了老魯的住處。

“作為一個外地人,我在漣源感覺到了親人般溫暖。”來自湖北孝感市漢川市的老魯動情地說。

1月24日,漣源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1月26日,陳桂林在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安排後,到自己監管的兩個片區進行宣傳、排查。晚上18時30分左右,陳桂林行至惠民小區的物業管理樓時,發現停有一輛鄂A牌照的小轎車,經過排查,很快確定該車車主系租住在小區內的來漣務工人員老魯。

陳桂林和派出所民警敲開了老魯家的門,進行政策宣傳,並詳細詢問他和家人的近期出行情況。顧慮周圍熟絡的鄰居以後會有隔閡,在漣源居住兩年多的老魯開始只說自己與妻子、母親是在漣源城區一副食品批發部務工,近期沒有去過武漢,在回答民警提問時,他更是閃爍其辭,似乎有所隱瞞。陳桂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當前疫情進行介紹和政策宣傳,通過近兩個小時的勸導工作,老魯終於承認自己1月16日到武漢接父親來漣源一起過春節的事實。

陳桂林當即安排老魯的父母親住到小區另一套房屋內,並要求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外出,不串門,做好自我隔離。陳桂林每天對老魯及其家人身體情況進行詢問,同時瞭解生活方面有什麼需求。

人和新村是城中村,人口密集。“我負責聯繫監測的湖北(武漢)返漣來漣人員有21人。”陳桂林介紹。根據規定,她每天通過微信及時把上級以及漣源市相關政策向自我隔離的人員進行宣傳,每天3次進行情況詢問,以及紮實填寫跟蹤卡。為了做到隔離不隔心,陳桂林不僅在微信上噓寒問暖,還偶爾和醫護人員一道,來到他們的家中監測他們的體溫,觀察他們的精神狀態,並及時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讓21名自我隔離對象既沒有思想上的負擔,也不會遇到生活上的困擾。

在漣源市從事食品批發生意的老汪居住在一個小區,因為有親人1月15日從湖北返漣,一家8口要求居家隔離。其他住戶非常敏感,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危險源”,經常在小區微信群裡表達一些排斥信息,讓在漣源安了家的老汪有不少心理負擔。

陳桂林不定期和醫護人員一道來到小區及老汪家中“現身說法”,做周邊住戶的思想工作:居家隔離措施是一種手段,自我隔離對象並不可怕。小區住戶慢慢轉變了看法,群裡的消息也慢慢釋放出了“善意”。“陳主任幫助我們迴歸了小區大家庭。”即將解除居家隔離的老汪一家人對此非常感激。

“從大年三十起到現在,我沒有在家做過一頓飯菜,也沒有走過一次親戚。”這些天,陳桂林家庭主婦的角色換給了丈夫,自己天天為疫情防控把控好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作為一名黨員和在職村幹部,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陳桂林說。


“我們在漣源感覺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