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的閒置土地,該如何有效利用呢?

瞳孔10089847


在農村閒置的宅基地,可以說是非常的多,如果自己不使用,反正可以向城裡人開放租賃,可以試著閒置的資源,有效的利用活起來。一方面增加,農民自己的收入可以使更多的城裡人,來願意那居住生活特別是,那些,以前,在農村生活長大,但是退休後有願意,到農村生活居住的人。因為農村不僅空氣好而且環境也好,十分的安靜既可以在村裡到處走走,有可能,和這裡的人熱情交流非常適合一些以前在農村生活過退休下來的人。這樣滑稽,帶動農村的經濟,又拉動了城市的消費,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對於那些退休的老年人來說,生活有時候也會感到很迷茫的,退休下來突然間不知道該做什麼好,心裡空落落的,這樣使我們在村裡建立的農家小院,可以使他們從心理上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論對於退休的老年人來說,還是對村裡的閒置的土地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楊記的快樂生活


農村近些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業發展也遇到了瓶頸處境。我孤陋寡聞,不知道廣大農村其他地方的詳細情況的,我只知道我家附近村莊的情形。但是,我不敢把我家附近村莊的情形推而廣之認為是總體情況。因此回答這問題就不會很準確。

我們附近的村莊,也出現了耕地撂荒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青壯年勞力多數都外出打工,家裡的留守老人和兒童無力耕種,有一些人沒有出去打工也不願種地,他們寧願做小工,因為這樣來錢更多更快,比種地更划算。現在以小家庭為單位種地,很難有利潤,甚至還要虧本。這樣一來,自然就有東一塊西一塊的閒置土地。有個別村莊比較偏僻的山溝,甚至有連片幾十畝耕地荒蕪,已經很難復耕了。

這些閒置或荒蕪的土地,其實是很可惜的。那麼,怎麼利用起來?有兩個辦法:

1,有償流轉。

農民擁有土地使用權和經營權,把土地經營權讓出去,保留使用權。

就是把連片的土地集中起來出租給種地大戶經營,按照每畝每年一定的租用費,由種地大戶繳納給土地使用權人。

我們這裡有好幾個村莊的水稻種植田,就是這樣流轉出去的,每年每畝出租費因田地的坐落位置和水利等等條件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我所在的村民組,水稻田連成一大片上100多畝,水利條件好,交通條件也很好,能利用大型機械,所以流轉費比較高一些,去年和今年每畝420元,已經簽約明年的流轉費,每畝450元,而且已籤連續4年。周邊有些條件次一些的田地,流轉費略少一些,在每畝400左右。

2、無償流轉

有些比較偏僻,種植條件比較差的田地,種植大戶看不上。因為成本更大,很容易虧本,所以即使很便宜也沒有人願意流轉租用。這樣的話,就會荒蕪!為了不至於荒蕪,最好就是無償讓出經營權,讓種植大戶經營,他們就可以省去土地流轉費,不至於虧本。農戶雖然沒有出租收入,但是田地沒有荒蕪,以後自己耕種也就不至於要重新開荒。沒有個人利益,但是有社會效益,於己於人於社會都有好處!

有些閒置的土地不集中,很難連片,不收流轉費也可能沒有人要,這樣的土地不妨種一些果樹或者其他週期稍微長一些的經濟作物。總之,土地閒置不要太久,以後開墾才不會很艱難。要知道,農業不可能萎縮,一定會有大發展的時候,到那時,土地就顯得尤為重要!


金心463


閒置土地

第一,可以自己種植當季農作物,不過有時種的農作物。第二年賣不上好價錢。甚至連肥料和人工都要搭上去。老農民只會跟著去年賣的好的走。不會去差異化種植或者打時間差。你種豆子我也種豆子。你種玉米,我也種玉米。尤其是種蔬菜。就像今年我媽種的白菜和蘿蔔很便宜。白菜一毛五一斤,蘿蔔是兩毛錢一斤,基本上是白忙活。

第二種,是可以承包給別人,讓別人去經營。你可以找一個班上或者有小生意的可以做點小生意。

如果不想承包給別人,也不想投入太多時間去忙中農作物。可以種一些樹。或者是跟隨承包大戶,這樣可以規模化經營。比如旅遊景區的。種植葡萄桃子。草莓等等,可以有當地的遊客來採摘。我朋友就是有一畝土地,沒有承包給別人。別人家的好像都承包了,他說這個大戶種什麼他就種什麼。但是他要自己種,不去承包。這就像搭便車。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姚鄉村行


如何讓農村閒置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想讓農村閒置的土地充分利用下面這些方法大家都可參考,也是有不錯的效果的。

1、將土地轉包,出租給其它農民

這種方法就是最簡單有效的了,直接就可以將土地給村裡面的人去種,這個自己可以在外面安心打工。如果不確定在外打工的時間,那可直接給親戚種植,不需要收租金全當免費給人耕種,好處就是你可以隨時回來繼續接著種地。

而如果你是將土地出租給別人種的話,就會勞動合同的明明白白寫明瞭出租的時間,這樣農民突然想回來可能就沒有土地可以耕種者,雖然可以每年都領到租金,但是真的不多。一畝一年一般是100塊左右,就算將所有的土地都出租一年也就是五六百塊錢,真的沒啥必要,還不如做人情送給別人耕種的。

2、以土地入股農村合作社分紅

現在很多農村都在搞農村合作社,農村不需要再耕種自己的土地,直接用土地入股。而農村合作社會請專人來打理,可以是村裡面的農民。當然你不想繼續種地也可以直接入股,每年合作社賺錢了都會有分紅,你只需要拿分紅回家就可以了。這樣閒置的土地充分利用了,還有更多的錢拿,這可比出租給別人更賺錢的。

3、自己請人代種植農產品

像廣西的砂糖橘就特別賺錢,很多農民雖然在城裡打工,但也不想放過這次賺錢的機會,直接就是租幾十畝土地種上砂糖橘,然後全程請人來管理,有空就來看幾眼就好了。只要價格好照樣可以賺得到錢,不僅家裡的的土地可以充分利用了,其它農民的土地也可以租來利用好,這可是一舉兩得的方法,農民朋友可以嘗試。


農村小胖vv


農村閒置土地該怎麼辦?

在農村有一種所謂的“閒置”土地是農戶出於提升地力的考慮實行的輪作。很多先進的農業大國都會採用這種土地休閒的方式發展農業,採用這種方式能有效地保護提升地力,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這個要區別對待,不能一味地說這就是閒置土地。

閒置土地是指在農村的棄耕土地。在當下的農村,一些偏僻邊遠不利於機耕的邊角小塊土地出現撂荒現象較普遍,大面積棄耕的現象有,但不多。

對於這種閒置土地該如何合理給利用起來?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尋求解決較好:

一是鼓勵無耕作能力的農戶採取出租、流轉、有償轉讓等方式把閒置土地盤活(適用小面積棄耕拋荒土地)。

二是允許農戶有償退出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收購另行發包(這必須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進行)。

三是由政府(鄉鎮場)出面把所有閒置土地組織起來招商引資,實行對外招標承包。政府可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這樣,政府、農戶、承包商三方利益均衡皆大歡喜(這隻適用於大面積拋荒棄耕土地)。

像我們這邊一般採用整體成片外包方式。在農戶充分自願的基礎上由村委會出面組織對外招標。旱地年畝租費200元,水田300~400元(先付租金後作田);租期一般10~15年,不宜過長留有充分餘地;考慮到市場因素,租金每年按10%遞增(這種辦法最適合應對當下農村中的閒置棄耕土地情況,是一種較理想的應對辦法)。


abCd6666和天下


關於農村閒散土地怎樣合理利用這一問題,以前我就發表過自已的觀點,今日又見提及此問題,重複說說我的看法。關於閒散土地,各地情況不同,我所在村莊,全村800多人,現有可耕種土地6000多畝,這次確權土地面積3000畝多點。我們是下溼地,河灘地屬於鹽鹼地。近幾年由於水位普遍下降,鹽鹼性度降底,很多農民經過努力,除草平推,種上了玉米,幾年耒秸杆還田,增施肥料,使荒灘變成了良田,加上政策扶持,打井修渠平田整地,有的已成水澆地,比原先分配的耕地也好。但是這將近3000多畝土地是沒經過集體同意私自開發的,所以村民們有多有少,不是平均的。很多年耒,大多數村民要求將這部分土地收回集體,按全體村民平均分配,幾經周折,幾任幹部都沒有處理。這些土地這次沒有確權,今年種地補貼,上級部門是按照確權地補的,全村6000畝耕地補了3000畝,村民們感到吃虧,當然又怨村幹部無能。這些已改造好的荒地如何合理分配,辦法有很多,關鍵是沒有政策可依據,也沒有法律作保障,單憑村幹部之力,實在難以實施。目前提倡壯大集體經濟,如能把這些原耒是閒散的土地,成為集體資產,合理流轉承包,集體經濟就有了基礎。可如何辦到,確實不知路在何方?


李增喜3


我們村20年前是一個300多戶人家1000多人口的大村,現在的人口大約是700多,由於人口的減少村裡的老房子已大片的空置。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進城了,沒有願意待在家裡種地的。現在村裡40歲以下在家種地的只有三兩個,50歲以下約有10幾個。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年老體弱者喪失勞動能力,年輕人又不願種地,閒置土地必然越來越多,這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如何利用這些土地,提出點個人建議:對於閒置3年的土地,由村集體統一收回,統一集中經營,給予農戶適當補助。一是可改種一些需要勞動力少的,生長速比較快的,適合加工的經濟林樹種,如法國泡桐等。另外可以種植脫毒構樹發展養殖業,脫毒構樹當年產量可達3-5噸,第二年可達10噸左右產量。可用於養殖豬牛羊雞等。用於養雞可代替一半精飼料。以上兩種樹種還可用於養殖知了猴,畝產量可達500斤以上,批發價每斤不低於60元。兩種收益互不影響。兩個樹種都屬於國家重點選擇的扶貧樹種,收益和可信度都比較高。


杏林清風曲宣丞


大家好,我是三農創作者魏小二。很高興回答大家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1.閒置土地流轉

農村閒置土地流轉是發揮農村土地資產價值的關鍵。

當前國內常見的農村閒置土地流轉方式主要有四種,即出租、出讓、轉包、入股。

出租,農戶自願將耕地或宅基地的使用權出租給承租方,承租方給出租方固定的收益。一般由村集體統一收購(回收)閒置土地,再租給開發商,對於發展旅遊項目的租期一般在20年左右。

出讓,被徵用土地的農民,在按有關規定獲得資金補償後,將土地使用權交給當地政府,再轉交給建設方。

轉包,即土地承包方將全部或部分承包地的使用權包給第三方,轉包期限不超過土地承包合同的剩餘期限。

入股,即農戶將閒置土地的使用權作為股份,參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經營,這種模式在旅遊開發的同時,兼顧村民的長遠利益,獲得就業機會或從事經營工作,使他們能夠長期分享旅遊收益,充分體現了旅遊業“利益共享”,成為現今最被政府和農戶歡迎的閒置土地流轉方式。

一些旅遊熱點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街、旅遊熱門城市周邊村落的空置農房可長期租給城裡人,方便其旅遊和養生居住。農民朋友可將自家農房打造成適宜租賃的酒店形式,這樣也能緩解一到旅遊旺季,鄉鎮和農村的居住壓力倍增的問題。

四川農門村:永久退出按每畝每年1000元,補償30年,也就是3萬元/畝。長期退出每畝每年850元,補償14年。(注意,永久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永久交還給村集體;長期退出:將當地土地剩餘承包期限內(2029年之前)的承包經營權交還給村集體。)

村民若是沒有進城購房意向,也不願意有償退出宅基地,還可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住進新農房,同時使其老舊分散農房所在地得到復墾,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所幫助。以四川省自貢市為例,2015年2月,自貢開始發放增減掛鉤宣傳資料、發送宣傳短信、張貼宣傳畫,抽調工作人員成立深化掛鉤試點政策宣傳工作組,深入四川省自貢各城區鄉鎮開展政策宣傳工作。





鄉村魏小二


首先非常榮幸的能看到您提出的問題,作為一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給您做出以下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被您採納,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您批評指導!

1、找人合作 自己提供土地,然後找合夥人種植作物,當然大田作物是不建議種,可以種一些經濟作物或者是大棚作物,然後你想參與其中的管理,在最後分成的時候多分一點,如果不想參與,就少分一些,這個前提要說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

2、土地流轉 這幾年,土地流轉的勢頭比較熱,既然你不想種地,那麼有想種地的人,你把土地流轉給他們,每年還能拿到相對應的流轉費用,空著也是空著,能收益一點是一點。

3、打造民宿 一些旅遊熱點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街、旅遊熱門城市周邊村落的空置農房可長期租給城裡人,方便其旅遊和養生居住。農民朋友可將自家農房打造成適宜租賃的酒店形式,這樣也能緩解一到旅遊旺季,鄉鎮和農村的居住壓力倍增的問題。

我的回答就到這裡,希望能被你採納,更希望對你以後的日子有幫助!祝您在日後的生活中,能夠開心快樂每一天,工作順利,家庭和睦!





會理石榴王小二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農村目前光宅基地閒置已達3000萬畝,可種植土地的閒置是宅基地的4-5倍,還有更大量的供農戶用作柴火的自留山地。雖然我們是一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缺乏的國家,但實際上目前我們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是相當的低下的,並且很多在70、80年代時很是適應種植的山灣田、河灘田已經荒廢,而且這種現象有漫延之勢,浪費相當嚴重,對於政府來講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但現在的土地政策,把土地的承包使用權確權給了各家各戶,幾乎所有的家庭多多少少的都有些荒地和毫無效益的自留山地,根據政策規定,基層政府又沒有辦法去收回進行綜合利用。

那怎麼去有效的利用呢?本人認為,改造好了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就是現在的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既然是股份制經濟合作社,那麼你完全可以把這些荒廢了的或者毫無效益的土地用股份制的形式進行整合,該連片的連片,該改造的改造,然後承包給那些有眼光、立足於發展農業的農民,或者由集體經濟組織自己進行開發利用,所得利益依照股權作為紅利發給農戶。但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負責人一般都是沒有經過股份制經濟學習和管理實踐的純農民,要進行這樣的運作,還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導和培養。希望不遠的將來,村級經濟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制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