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世衛組織的評判標準有三點:疫情“嚴重,突發,非同尋常”,“疫情超越國界,給其他國家帶來風險”,需要立即啟動國際合作,因為“中國以外的3個國家,已經出現了人傳人的疫情”,存在“進一步全球傳播的可能”。

應當說,根據世衛組織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只是一個警報機制,用以預警其他國家加強防控,發佈後有效期為3個月,可根據疫情發展,隨時撤銷或修改,並不存在三年強制期限。即使被列入了,世衛組織的建議措施也是隨著疫情的發展和治癒有相關梯度的調整,並非“一刀切”,更沒有什麼“經濟制裁”。

2005年以來,世衛組織曾經宣佈過5次“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09年,H1N1流感病毒疫情;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質炎病毒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2018~2020年,剛果(金)埃博拉疫情。

眾所周知,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發的時候,世衛組織曾宣佈美國疫情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美國當時並沒有表現出經濟潰敗。2016年,寨卡病毒疫區內的巴西依舊成功舉辦了奧運會。所以,此次事件對第一季度中國GDP會有衝擊,甚至會放緩全年6%的增長幅度,但絕對不可能形成經濟倒退。

為此,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這一決定時一再強調,“並非是對中國沒信心”“相反,世衛組織繼續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保持信心”“幾天前我去了中國,見了習近平主席。在離開時,我對於中國在信息透明度、保護全球人民方面的承諾毫不懷疑”“對於中國人民和世界上所有被此次疫情影響的人,我們想讓你們知道,整個世界和你們站在一起”。

當前,正確看待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成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短短4天,3次強調疫情防控工作。1月25日,正月初一,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春節假期,習近平3次談疫情防控,都突出強調了一個重要原則——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其次,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億萬人心。一時間,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種物資在最短時間內突擊趕製、調集、裝運,送往疫情嚴重的地區。1月27日,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赴武漢考察指導疫情防控工作,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慰問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並與來自全國各地、軍隊支援武漢的醫生交流。1月下旬以來,按照國務院部署和要求,國家財政部和各省市區緊急下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補助資金數百億元,同時社會各界捐贈近百億元。1月31日應外交部的要求,民航局派出兩架民航加班航班接回海外滯留武漢遊客。這就是中國精神、中國速度、中國力量,這就是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再次,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及時發佈信息,快速識別病毒並分享基因序列,採取果斷有力措施控制疫情傳播,體現的不僅是對本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負責,更是對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誠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言,相信中國將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中國為抗擊疫情所作的努力值得尊重和讚賞,值得學習致敬。事實上,中國採取的很多防控措施遠遠超出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要求,中國政府的應對方式當之無愧,已為世界各國防疫工作樹立了新標杆。

這次疫情來勢洶洶,似乎比SARS更狡猾。眼下,當務之急就是控制疫情。挑戰巨大,鏖戰猶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人民以熱血求生存,以生命求真理,以智慧求發展,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不塌。

中國人民必須打贏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阻擊戰!

中國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阻擊戰!

正確看待“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