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一句話證明你很早之前就生活在北京?

北京老味道


油餅6分,大火燒6分,螺絲轉7分,墩餑餑3分,燒餅5分,糖火燒8分,白漿2分,糖漿5分,焦圈4分,糖耳朵7分,麻花6分。

黃醬1毛6,醋1毛及1毛4,醬油1毛,1毛5,2毛6。花生油8毛6,芝麻醬5毛5,

冬儲白菜,9釐,1分5,1分8,2分5

羊肉7毛1,牛肉7毛6,豬肉帶骨8毛4,豬頭豬蹄2毛3,排骨3毛多。

帶魚1毛8,2毛5,3毛8,黃花魚3毛4

白麵1毛8分5,二號面1毛6,富強粉2毛6,機米1毛4分8,1毛5分2,玉米麵1毛零8分,小站稻2毛零5分,切面2毛1

煤球100斤1塊1毛5,劈柴3分一斤

這是我小時北京物價


行九洲


要說用一句話來證明我很早就住在北京這一句話,那隻能說是太長了。

首先當年建國門外並沒有什麼CBD區,有的是北京金屬結構廠、北京機床廠、北京高壓氣瓶廠、北京釀酒總廠等等。每天早上天剛亮北京東長安街就開始川流不息成群騎車上班的工人們的車流,在大北窯路口遠遠的就聞到了酒廠酒糟那種撲鼻而來的香氣。

那時根本沒有什麼京通快速路,過了大北窯口往東走一直到通縣京通路兩邊生長著高大毛白楊樹帶著拖斗的312路公交車川流不息的來來往往,京通路沿線往東都是成片的農田其間坐落著零星的村莊。

那時候的朝陽路也很窄,路兩邊也坐落著農田還有工廠,過了呼家樓路口往東走就能看到農田那時候的十里堡還有鐵路交叉路口。

那時候的北京最繁華的地區是東單、西單、王府還有前門,那時候還沒有什麼東安市場有的是東風市場,在東風市場裡來來往往的顧客川流不息人生嘈雜。

那個時代的北京人都很純真幾乎聽不到北京話以外的各類口音,根本沒有什麼你是本地人我是外地人之類的話題,大家見面都熱情友善客客氣氣的。那時候還需要糧票布票什麼類的各種票證,但也沒有覺得日子過得苦。現在回想起來彷彿就跟昨天似的,這種念想也是後來的人領悟不到的。


用戶夏天的風


98年9月來的北京,住在朝陽區常營,那個時候是平房,一個月也就100多元房租,在北京飯店12樓一家公司上班,公司叫北京愛青華視廣告公司,是伊春光明集團北京的廣告公司!記得那個時候的王府井大街整個都在挖大坑,一直挖到快到美術館,東方新天地也正在挖坑建設,一年的上班壞了我兩雙皮鞋,尤其夏天外面太熱,北京飯店裡面太冷,一夏天感冒好幾次,後來去公司上班我就搬到了公司宿舍住,宿舍在豐臺方莊,樓下就能看到足球場!那個時候雖然掙錢少,但還是非常快樂的!經理有個叫柳鋼的南京人,還有一個經理叫金涵,一個姐姐叫韓燕是漢族但是新疆人,這些人當初對我都很好,直到現在心裡還很感謝他們對我的栽培和關愛!



林森帶你看世界


四毛錢坐著300路繞三環一圈,人擠人的時候腳抬起來就沒地兒放了~~

八通線的地鐵、回龍觀的上班族,住在燕郊奔國貿的人們。。。

那時候,說四環都是遠的,亦莊那片沒人想過要去住

那時候三環外的房價才8000塊一平米。。。

那時候坐地鐵2塊錢都嫌貴,偏要做四毛的公交,學生票價2毛隨便坐

那時候地鐵裡都是看報紙的,吃早點的,現在都是看手機的,沒人抬頭了。。。


生活在北京,感受著大城市的文化和風情,有時候你看他在笑,有時候卻在感受她的嘆息,有時候你離開了幾天會想的不得了,有時候一年到頭沒出過五環。。。

這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吸引著四面八方懷揣夢想的人們來這裡淘金。無論最終的結果是好是壞,畢竟曾經這裡留下了太多的回憶,走了又回來,最終還是不忍放棄。

就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多年,還想一直在這裡生活下去。


有錢能摸鬼腿


我出生在北京,土生土長在北京,是在北京上的小學和中學,參加工作之前基本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吃過北京三分錢的紅果冰棍,買過兩毛錢的肉,打過1毛5的醬油;戴著父親親手製作的紙風鏡,跟父親去天安門廣場附近看放花(節日焰火),戴風鏡是為了遮擋焰火的灰渣;與兒時同學粘過知了,到八一湖遊過泳,自己製作魚缸,到護城河撈過魚蟲釣過魚,坐過北京地鐵剛開通時的車廂,與火車車廂相似,前後座位,車廂頂部裝著搖頭電扇等等,我是看著北京的快速發展和巨大變化長大的。

我的這句話雖然太長了,但是否可以證明我很早之前就生活在北京了呢?謝謝大家。


旅行走四方


我們小時候住平房一排一排的,那時候不叫超市叫商店,不用自己去買菜,商店派店員按院送,而且菜特別便宜各種菜都有,各家買什麼菜都行,一平板車賣兩個院子,各院輪著來,記得有一次下大雨了,菜都讓大家分了誰愛要誰要,店員推著車趕緊回去了。


李軍歌1234


我小的時候,醬油就分為兩種:次的1毛5一斤,好的兩毛六一斤!打醬油的舀子是用很粗的毛竹來做的,一舀子正好一斤!每當過年過節約時候,我媽就讓我去買兩毛六一斤的醬油做紅燒肉用。但我人生的第一個記憶比這個要更早得多!那是54年1月,還差一個月就滿3歲的時候,我家由上海龍華機場遷來北京西郊機場的藍靛廠民航宿舍區,我突然就有記憶了!記得當時媽媽抱著在上海出生的四個月大的弟弟,爸爸拉著5歲的姐姐和3歲的我,好奇地看著冬日裡的民航宿舍院子裡的景色。每天早晨都有附近的農民在院門口的兩側擺攤賣菜。站在院門口,可以清晰地看見萬壽山和佛香閣。民航宿舍院內是一式的小平房排房。我家住在404號,門前有棵超大的楊樹。我75年24歲的時候和發小去那裡看過,一切如舊,但所有的東西都變小了!原來覺得十分高大的幼兒園房屋也變得非常矮小。去南門上小學的路,也變短了!我家是58年10月底搬遷到東郊首都機場的。西郊機場的藍靛廠民航宿舍就成為我3歲到7歲的記憶了。以上關於醬油的記憶,是到了東郊首都機場以後的事了。我是1951年2月在香港出生的,因為父親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兩航起義,又留在香港護產,所以我出生在香港,直到52年聖誕節那天,我們全家才跨過羅湖橋到深圳坐火車到上海龍華機場,住了一年就遷往北京西郊機場了。在香港和上海的事我都沒有記憶,我姐比我大兩歲,她還能記得一些。


兩航子弟斯斯


我是65年天津出生,66年遷入北京。兒時的記憶都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冰棍只有三分錢的紅果和小豆,五分錢的奶油冰棍,小賣鋪裡的關東糖是小孩兒的最愛,東風市場(現在叫東安市場)里人們腦袋上飛舞的錢和票據來回穿梭。時髦的帥哥都帶個羊剪絨帽子,美女們都有個白色口罩。部隊大院裡我們住的是大排房,每天小朋友集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是最開心的一刻。


Mr曹505


小時候夏天的冰都是從我家旁邊的大冰窖用馬車拉出去送到各處。那時候還沒有冰箱。冰窖大的很象現在蓋樓挖的帶地下室的地基一樣深。一共兩個。到了冬天又從外面往裡拉把兩個冰窖在裝滿,等到夏天週而復始。我沒少吃那裡的冰。


優優2479


天安門廣場隨便進 北海的白塔不是現在這樣 最早的攤販煎餅不是排插 是油條 老奶奶推著白色四輪車 裡放著大被子 蓋著三分 五分的冰棍一路叫賣 每到過節 家家戶戶掛國旗 路燈下 夏天都是拿著扇子的大爺大媽聊天 美術館有一條街特別火 自從著火了以後 再也沒起來 裡面有三家電影院 我記得有一家叫長虹 旁邊買的粉色冰沙特別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